形接頭就很難,鋁料很不好焊,好師傅不容易找,其他的鋁料加工自己不好弄,還是一句話,都找別人加工,現在工錢保證比買現成的還貴。 不過您如果有工廠,或者有金工師傅願意跟你合作來玩玩,還是可以試著做一下,你可以用類似的原理來自行設計,如果成功了,請告訴我,也請將經驗提供出來與同好分享。 折光鏡的腳架一般都作成可以伸縮的才方便攜帶,因為折光鏡不能太矮,否則腰會不舒服,但是太長又不好收,不好搬。
(理想的情況下)完全對準後,望遠鏡對向任何的星星,赤緯都不需要再調整,只需要讓望遠鏡在赤經(或稱時角)方向按星星的行進速度勻速轉動,就可以讓這顆星一直保持在望遠鏡的視場內。 信達的優勢:保有量大,比較穩定,經過了時間的考驗,但是極軸鏡等功能比較落後。 馬蹄鐵式架台改善了英式或軛氏架台的缺點,將極軸的軸承改為開放式的馬蹄型結構,使便於觀測極點附近的天體。 要自己做赤道儀底座並不困難,可以用木料來作,材料要用合板,因為比較硬而且不容易裂開,結構如圖 12,左方為分解圖,右方為底視圖。
赤道儀: 赤道儀のおすすめ比較一覧表
厚度的就可以,用木板也可以,共有兩片,內外各一片,固定在中間的木柱上。 以下就以筆者自製的 8.3cm 口徑鏡片用的赤道儀為例來介紹製作方法,這台赤道儀有仰角調整裝置、赤經軸以及赤緯軸皆有微動裝置,整體鏡架高度可調整,材料是用塑膠管以及合板木料組裝。
的左右移動,因此可以帶動赤經軸。 平衡重錘因為要重,所以一般都是鐵的,自己要做不容易,只要尺寸能合,能裝的上赤緯軸,就可以了,重量要估算一下看能不能平衡,有就是裝上鏡筒、尋星鏡、目鏡、重錘等等,再將赤緯軸打橫,看是否會轉,只要會自己轉動就表示不平衡。 圖 1
赤道儀: 天文望遠鏡
T 型塑膠管三通接頭。 這些在 B&Q 特力屋都可以一次買全,不銹鋼管用一寸口徑的,可作為赤經軸的中軸,如圖 2 。 天文台於十九世紀用作天文觀測以測定時間的同類型「中星儀」。
- 分解圖如圖
- 它們有兩種主要的型式,數碼化的定位圈由附有天體資料庫的電腦與編碼器組成;電腦監控望遠鏡指向天空中的位置。
- 1.5mm
- 一般夠用了,太短可能要用比較重的重錘才能平衡,太長容易發生共振抖動。
- 2 。
- 形接頭就很難,鋁料很不好焊,好師傅不容易找,其他的鋁料加工自己不好弄,還是一句話,都找別人加工,現在工錢保證比買現成的還貴。
此外,在天文攝影,影像也不能在焦平面上旋轉,當使用經緯儀追蹤目標的運動時,就必須安裝旋轉稜鏡或其它的場消除器來修正。 赤道儀是以一根平行於地球自轉軸旋轉的軸,就能追隨着天空(天球)旋轉的儀器裝置[1][2]。 赤道儀的優勢在於它能夠允許聯接在其上的裝置只需要以固定的速率驅動一根軸就可以追蹤天空中以周日運動運行的任何天體。
赤道儀: 業餘天文愛好者的觀測器材之路——德式赤道篇
圖 6 是有限角度微動的一種設計,許多市售的望遠鏡一部份也是用此種原理,但是用金屬鑄造整個零件,體積小的多,自己做沒有辦法那樣弄,只好用好加工的木料來作。 當然如果您要用金屬也可以加工也比較辛苦,但是如果用鋁材,強度比木料好,體積可以小一些。
赤道儀: 對準觀測
天文台曾經使用的「中星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移走。 平衡問題:平衡沒有做好,容易影響赤道儀精度,嚴重不平衡的時候赤道儀轉不動,甚至損害電機、磨損齒輪,因此平衡問題至關重要,艾頓的平衡尤其敏感,信達/星特朗的沒那麼敏感,但不代表不重要。 先把赤道儀移動到北陽台(或者北面的樓道、窗口),利用北極星對好高度角,然後把赤道儀搬回南陽台,用南陽台的某顆亮星漂移,完成方位角的調整(無需再次調整高度角)。
赤道儀: D80 F800 f/10 普消折射鏡, 經緯儀, Or6, Or14, 天頂鏡, 6.1kg
一套標準配置的天文望遠鏡往往由望遠鏡、赤道儀、腳架等部件組成。 赤道儀2025 另一種方式是像圖 20 赤道儀 ,用三隻支架,可活動式,收起來時不用拆卸,比較方便,但不好做。 分解圖如圖
赤道儀: 赤道儀を使わず自動追尾する手軽さが魅力のアストロレーサー
當做為衛星碟時,赤道儀的裝置允許只轉動一根軸就能同時指向好幾顆地球同步衛星。 赤道儀是以一根平行於地球自轉軸旋轉的軸,就能追隨著天空(天球)旋轉的儀器裝置[1][2]。 改良的德式赤道儀則將赤緯軸由接近中心的位置移至赤經軸的另一端。
赤道儀: 使用
那樣,目的是免得螺絲鎖緊時會把木柱鎖一個洞。 那是十幾年前的事,現在我勸你打消此意,不要訂做了,如果要訂做一個合意的,可能加點錢就能買個現成的赤道儀,也可能比現成的還貴。 A 中央有一個孔,要裝在螺絲 C 上,這個孔在攻螺紋的時候,不要攻太鬆,只要螺絲可以轉進去就好,否則游隙太大,微動調整時會太鬆。
赤道儀: 赤道儀
如果將木腳的木柱做出溝槽像圖 18 ,就可以不用圖 16 中的鋁板 C,但是可能要訂做,市售的腳架多半都是此種結構,圖 18 中 赤道儀 E 是固定螺,D 是防鎖壞木柱的鋁板,A 是固定整個鋁板的螺釘。 B 是鋁板,要像圖 18 那樣包到外側木柱的外面,受力比較平均,C
赤道儀: 赤道儀入門セットのおすすめ比較一覧表
如果是口徑 10cm 以上的鏡子,可能塑膠料無法負荷,容易抖動,要用鋁合金材料,就要用類似的原理另外設計了,請自行發揮想像力。 帶望遠鏡的經緯儀可在大地測量中用於量度水平及垂直角度,是工程測量工作中重要的工具,尤其是可通過三角測量方法測量難以到達的地方。 重鎚不夠:主鏡太重,原裝重鎚不夠的時候可以增加重鎚,或者買一根配套的延長桿。 延長桿是最佳選擇,延長了力臂達到平衡,又很少增加整套系統的重量。 這裡簡單地將赤道儀的使用過程過一遍,加深讀者的記憶,以ZEQ25為例,其他型號的赤道儀有區別,但大同小異。
赤道儀: 精度
英式架台或約克架台[5]有一個框架或軛,而赤經軸的軸承在頂端和底部的末端,望遠鏡就安置在框架或軛的中間,並做為可以旋轉的赤緯軸。 望遠鏡通常完全安置在軛的內部,但是也有例外,像是威爾遜山2.5米反射鏡,並且無需像德式赤道儀架台安裝配重。 以上是小口徑的赤道儀製作,如果您想做更大的,例如 12
圖中 B 是赤道儀的赤經軸,原來是三通的管接頭,底座兩片木板要剛好夾住這個三通接頭,而且可以作成斜的,因為多出來的部份沒有用,但是木板一定要比三通接頭的中心線要高,這樣才能將三通接頭夾緊,在 E 的部位用一隻螺栓拴緊。 C 是一之方形鋁棒,這在金屬材料的專賣店可以買到,手邊有可以用的鐵材也可以,反正只有一小節不會對重量影響太大。
赤道儀: 極軸を合わせる
經緯儀的架台不僅要轉動兩根軸,並且還要隨時改變不同的速度,甚且還需要旋轉視野的視場[1]。 它在設計上也不能使用定位圈來找尋天體,但由於電子科技的發展,雙軸驅動系統和數位定位圈已消除了這種缺點。 而經緯儀使望遠鏡指向不同方向時的空間姿態改變最小,因此不少專業天文台的大口徑望遠鏡均使用經緯儀,以減輕由機械變形所引起的精度下降。 甚至一些天文愛好者自製的專門用於低倍率目視觀測的天文望遠鏡,亦採用經緯儀以減輕成本及重量,例如杜布森望遠鏡。 裝置望遠鏡的赤道儀架台有許多種的設計:德式、叉式、越軸式/英式、馬蹄式、軛式。
蝸輪結構如後面圖 11 ,像螺絲的叫做蝸桿,有螺紋。 蝸輪與一般齒輪並不相同,齒是有角度的,要配合螺紋的角度,蝸桿在轉動時,蝸輪就會隨著螺紋慢慢轉動。 蝸輪是固定在赤經軸的轉動中軸上,蝸桿固定在赤經軸的外面。 赤緯軸實際上要安裝重錘,所以比圖 2 赤道儀 中的要長,一般要突出來 15~30 cm,20 cm
赤道儀: 赤道儀のおすすめ8選
是夾在圖 7 的 H 與 L 赤道儀2025 之間,因為用固定螺 J 將可動部份夾緊在赤經軸 D 上,透過 H 螺絲的轉進或退出,造成 A
赤道儀: 平衡重錘
21 赤道儀2025 ,每一片零件中虛線處是要折彎的。 因為每個螺絲不能鎖緊,要鬆鬆的才能折合,所以每個螺絲末端除了要用螺帽之外,還要用一塊厚的塑膠片,用厚塑膠管切一塊就可以,中間鑽小洞,把螺絲末端硬鎖上去,這樣螺帽才不會經常掉下來,請參閱圖 20 。
赤道儀: 赤道儀 SX2赤道儀
左方中間打洞要鎖腳架的木料要用硬一點的木料,最底下再用一塊合板補強,這塊合板很重要,不能省略,否則架子會晃動。 整個底座要用強力膠膠合再用螺釘鎖上,這樣比較牢固,不會鬆動,不要用釘子釘,會鬆。 整體而言赤道儀可以自行製作,如果口徑小於
赤道儀: 赤道儀とは?
鋁棒中央鑽動攻螺牙,再用螺絲 赤道儀2025 D 穿過鋁棒頂住赤經軸即可。 赤經軸是赤道儀的追蹤軸,在觀測時需要靠赤經軸的轉動來抵消地球的自轉,一般都加上微動裝置以便微調,不管加不加微調,赤經軸都要做的比較精確、比較滑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