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潭水塘是1960年代香港政府為了增加大欖涌水塘供水量而把錦田河截流,使錦田河中游以下水量大減,而補救給農民的灌溉水塘,所以面積相對較細。 據知,分為上、下兩個部分的清潭水塘容量約有10萬立方米,主要供給清潭和元崗一帶農地。 景觀方面,水塘麻雀雖小,但仍有向西面的壯麗堤壩和引水道,是欣賞夕陽的好地方。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各城鎮居民因遷入龍川的朝代先後不一,原居住地也不一致,故龍川縣各村鎮的客家話彼此差異非常大,幾乎每個鎮的語言都有差別,有些語言的差別甚至大到彼此間對話都很吃力。 北部、東部比較接近主流客家話,其中東部石坑地區屬客家話粵台片興華小片,口音與鄰近的興寧市、五華縣相同。
這段路每逢假日都十分多車,也算是經常發生事故的地段,基本只要一輛車卡着就會整條路堵塞。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2025 其實路上避車處十分多,只要駕駛時有耐性和忍讓問題就不大。 至於無街燈問題,則在天黑前下山便可,不然依靠車頭燈慢慢開就是了。 首站我們到達川龍,村內有兩家人氣鄉村茶居:端記和彩龍。 其中,端記茶樓的負責人曾群輝表示,兩家茶樓都由村民經營,各自有不同的捧場客:「端記由我老爸創立,現時由我和太太打理,說起來都有60多年歷史了。」兩家酒樓附近都有泊車空地,不過逢周末或假期都十分擠擁,如果駕車來宜提早出發。 值得一提,荃灣市中心有一條以川龍村命名的街道,名為「川龍街」,其上有區內主要小巴總站之一;巧合地,服務川龍村的小巴80線另一端總站正是川龍街。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① 荃灣廣場 Tsuen Wan Plaza
據三生酒廠網頁介紹, 三生酒廠於 1961 年在深水埗創立, 年遷入荃灣經營, 2000 年 7 月於川龍村興建 1 萬 2 千平方呎的酒廠, 係香港少有的自家製酒品牌。 經過扶輪公園後,轉入大帽山道,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近在咫尺。 除了提供郊野公園的相關資訊,遊客中心還設有和氣候變化相關的多元互動展品和遊戲。 這裏的洗手間和小賣部也是上山前的最後補給點,再前進先要整理好行裝,順便探望廣為行山愛好者認識的茶水亭主理人連姐。
中部、西南部比較獨特,南部四都、佗城、豐稔、老隆等鎮本地居民講帶某些粵語特點的本地話,詞彙和口音上與主流客家話差別很大。 2004年,龍川總人口為87萬人,有以龍川為籍貫的海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共32.7萬人。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龍川歷史悠久,據考古學家考證,最遲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類居住。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趙佗、任囂等大將平定南越之後,開始在此地築城設縣,駐紮軍隊,由南海郡管轄,建縣至今已有2220多年,是全廣東歷史最悠久的四個古縣之一。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路線資料
在建築藝術方面,主要以圍龍屋和四角樓等最具本地特色,和本地的客家菜、民間藝術、民間習俗一起,是傳統客家文化的精髓。 第一次前往端記茶樓的朋友,總會被琳琅滿目的食物選擇「嚇親」;更難以想像的是,居然絕大部分都是直接在茶樓的廚房製作。 曾群輝說:「除了豆腐和豆腐花是附近一家豆品廠提供,其他都是我們自己做的,點心師傅每朝凌晨4時就要開工了。」點心款式十分多,其中包括一些古早款式,例如雞球大包和鵪鶉蛋燒賣等。 川龍(Chuen Lung)巴士站,位於新界荃灣區曹公潭荃錦公路近川龍村及馬塘村,為一對南、北行路邊中途站,村口設有專綫小巴總站,當中南行站為巴士必停站。
龍川還有一個山歌劇團在國內享有一定的名氣,多次在中國國內的一些客家山歌比賽上得獎。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2025 在龍川,還有一個雜技團頗有名氣,該團成立於1956年,自成立以來,得過無數國內大獎。 先後到過香港、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模里西斯等國演出,是龍川文化藝術和世界交流的橋梁。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公路
聽說一樓是雀友們的秘密基地,「雀籠友」會懸掛雀籠,帶着愛鳥飲茶,而沖茶的水是大帽山泉水,而地下大廳的茶水則使用政府供水。 灼新界西洋菜 西洋菜每日限量供應,據講呢啲係本地新界菜,所以夠晒新鮮,但只限冬天期間供應,而且每日供應唔多。 因為西洋菜夠晒鮮甜,真係唔使點落調味,品嚐香港原味道。 經過酒廠後不久, 就會看到川龍所剩無幾的農莊, 有興趣的可以購買一些本地有機蔬菜, 支持一下本地農業。
- 途中經過三生酒廠, 一直不知道原來由細聽到大的: 「 三生牌鹿茸大補酒 , 係男女強身既妙品、 妙品!」是本地生產的酒。
- 公園設有停車場,駕車上來燒烤非常方便,惟疫情期間燒烤場暫停開放。
- 再往前走大概十多分鐘,就會見到在1982年由英國人Mr.
- 過去,龍川的農業一直以水稻種植業為主,近年來,龍川開始逐步搞特色農業,按一鎮一個特色農業的格局來發展,四都鎮的柿子基地、赤光鎮的茶油基地、上坪鎮的柑桔基地、細坳鎮竹園等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利益。
- 從川龍村沿着荃錦公路駕駛10分鐘左右,可以抵達扶輪公園。
- 往左走約3分鐘見另一個遍植芒草的山坡,當10、11月芒草盛開時,在黃昏夕陽映照下,大片金黃色的芒草隨風起伏,充滿動感,廣為打卡文青喜愛。
今次這條路徑較易走,適合一家大細,先沿荃錦公路向上走到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出發。 短短的教育徑雖然只有800米,但以上梯級為主,建議慢慢行當作熱身會比較好,而且沿路每隔十數米會有多個傳意牌介紹川龍和大帽山常見的植物和昆蟲,據知單計雀鳥已約有100個品種記錄,邊走邊留意隨時會發現牠們的蹤影。 拾級而上,當走到較開揚的扶輪徑觀景台時,記得回頭看,皆因天朗氣清下可遠眺昂船洲大橋和青洲,甚至交椅洲、喜靈洲、坪洲等多個島嶼美景。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之後穿過扶輪公園和停車場,便會到達第二個check point——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今次自駕遊,我們從東鐵線沙田站出發,經城門隧道和荃錦交匯處,上熱門的自駕遊路線荃錦公路和大帽山郊野公園一帶,大帽山頂停車場為終點。 路線全長約21公里,單計車程大概30分鐘完成。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路線數目
觀景台位於山坳上,十分當風,就算盛夏前來也感到勁風撲面。 這裏可以遠眺鄰近的大刀屻、元朗、錦田以至石崗一帶景色。 往左走約3分鐘見另一個遍植芒草的山坡,當10、11月芒草盛開時,在黃昏夕陽映照下,大片金黃色的芒草隨風起伏,充滿動感,廣為打卡文青喜愛。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荃灣美食好去處
雖在炎炎夏日,但車流不多的話,打開車窗吹吹山風十分舒服。 途中經過川龍村、扶輪公園和郊野公園內多個展望台,四處遊逛、影相、飲茶,或者在村裏買點農產品,悠閒度過一天,十分寫意。 與小朋友及長輩去慣了商場連鎖式茶樓飲茶很沒有新意? 那不妨找天到這個位於荃灣大帽山山腰的鄉郊自助式茶樓,嘆山水茶食著名的本地西洋菜!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龍川縣
方案二則是步行穿過閘口,向大帽山天氣雷達站的球形護罩「波波」進發。 從閘口前往雷達站需時至少半個鐘,大家宜量力而為,必須帶備足夠食水及穿合適裝束。 從山路一直蜿蜒而上,由於地勢高和開揚,可以飽覽九龍、獅子山以至元朗等地風光。 再往上走則到達一條十分狹窄的「之」字路,這裏無官方名稱,坊間多稱為「大帽山髮夾彎」或「大帽山S彎」,是觀雲海、日出的理想地點,天氣好的話最遠甚至望到港島和南丫島。 再向上行駛,就是無欄杆、無街燈的大帽山道了,適合具備一定駕駛經驗的朋友前往。 這條雖然是雙程路,但十分狹窄,大型車輛或者改裝過車身高度車輛千萬要小心,不可急躁。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荃灣川龍端記茶樓 大帽山點心茶寮
民國時,為紀念其功業,將古縣城改名為佗城,該鎮目前是廣東省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推薦你小憩於此,在頂樓室外或露台上品茶、享受自助港點。 村落坐落於溪邊,毗鄰成蔭綠樹和古舊祠堂,給人寧靜致遠的感覺。 若想在曲徑通幽處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同時了解本地文化,去川龍村就對了。 川龍有兩三間著名茶樓,但無論你於哪間茶樓飲茶,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2025 飲完茶都行返上荃錦公路, 經彩龍茶樓旁這條馬路起步。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荃灣交通、小知識
那裏是大欖郊野公園的其中一個入口,大家沿引水道旁的小徑遊走,春夏期間可欣賞到洋紫荊、洋蹄甲、木棉和禾花雀花的開花盛況,因此吸引不少花友和影友來拍攝打卡,所以呢,要賞花也不一定要飛往外地。 再往前走大概十多分鐘,就會見到在1982年由英國人Mr. 龍川的客家山歌廣泛存在於山野農村,有很強的群眾基礎,幾乎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能夠對上幾段。 近年來每到傍晚,龍川縣城的長堤路一帶都聚集著很多的老人在自發的對唱山歌,俗稱「斗歌」。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文化
從川龍村沿着荃錦公路駕駛10分鐘左右,可以抵達扶輪公園。 公園設施十分齊備,除了洗手間、小賣部和提取淡水的水喉,還有眾多露營設施和燒烤爐。 公園設有停車場,駕車上來燒烤非常方便,惟疫情期間燒烤場暫停開放。 另外,公園內種植有緋寒櫻、米仔蘭和桂花等,盛開期間人山人海。 龍川有著濃厚的客家習俗,有著獨特的客家菜、客家古建築和客家民間藝術。 龍川的文化是以客家文化為重點的,客家山歌、打馬燈、舞龍舞獅等都是傳統的客家民間藝術,在節慶習俗、婚喪習俗中保留了濃厚的客家傳統色彩。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地方
另外,記者也十分喜愛這裏冲茶用水和豆腐菜式,兩者皆受惠用這個小區的獨特優勢:「村裏多年來都是食用山水,我們冲茶和附近豆品廠同樣使用。」水質甘甜爽冽,令人不期然多飲幾杯,豆品也特別嫩滑可口,豆腐花和煎釀豆腐都出色。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2025 點心以外,端記還有很多碟頭飯甚至燒味等可供選擇。 先前不曾留意這裏的燒味,原來是師傅使用店內的炭爐現場自家製作,難怪燒味特別新鮮熱辣,而且帶有濃烈的炭香味,是坊間食肆不容易找到的美食。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客家美食
在工業方面,規模較小,目前正在努力發展,近年,有兩家大型的鞋業公司興萊鞋業和寶元製鞋都先後來龍川投資,總人數1萬人,成為來龍川投資的最有實力的企業之一。 縣城西部設立有新城開發區,主要發展輕工業和電子產業。 在農業方面,全縣耕地面積約44.1萬畝,農業人口占全縣人口的80%以上。 過去,龍川的農業一直以水稻種植業為主,近年來,龍川開始逐步搞特色農業,按一鎮一個特色農業的格局來發展,四都鎮的柿子基地、赤光鎮的茶油基地、上坪鎮的柑桔基地、細坳鎮竹園等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利益。 古龍川縣轄地非常廣,包括現今的整個河源市、興寧、五華,以及惠州市。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⑧ 荃灣千色匯 KOLOUR Tsuen Wan
荃灣大帽山川龍村有兩間老字號茶樓,端記茶樓及彩龍茶樓。 今次介紹川龍端記茶樓,茶樓戶外面積位置較大,景觀開揚,在一樓的露台位置可望到大帽山景。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2025 川龍這名字對不少行山客來說絕不陌生,也有不少愛茶者慕名而來,為的是「飲啖茶,食個包」,歎番一盅兩件。 因周邊不乏石澗溪流,居民一直以客家人擅長的農業為生,當中以西洋菜和山茶最為馳名。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荃灣玩樂好去處
如今依山而建的高山茶園雖然已成追憶,但茶樓仍屹立村中為各位山友茶客服務。 一般車輛最高只能駛到大帽山觀景台,這裏路旁有十多個停車位。 穿過閘口,再往上前往大帽山天氣雷達站的道路,則只限持有通行證的車輛行駛。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2025 泊好車之後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橫越道路,經過一幢灰色的廢棄建築物,抵達大帽山觀景台。
龍川縣位於中國廣東省東北部,東江和韓江上游,今屬河源市管轄。 龍川有著2220多年的建縣歷史,是廣東歷史最悠久的四個古縣之一。 以趙佗命名的龍川古縣城「佗城」至今遺留有趙佗軍隊使用過的「越王井」等遺蹟。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2025 行了若一小時便會到達一個名為 「 大帽山郊野公園觀景台 」 , 本來可以飽覽山下的荃灣至葵青區風景, 且建有指示牌讓人分辨不同建築物。 但由於植物生長得太好, 大部份景觀已被樹木遮蔽, 只剩部分風景。 途中經過三生酒廠, 一直不知道原來由細聽到大的: 「 三生牌鹿茸大補酒 , 係男女強身既妙品、 妙品!」是本地生產的酒。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荃灣飲茶推介-川龍村隱世山腰傳統茶樓+登大帽山交通路線|親子好去處
茶樓營業時間由上午六時至下午二時,假日有很多行山郊遊人士專程經過這裏飲茶!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2025 另外亦可以夾到茶樓停車場可以泊車,停車場不收費,但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車場定必會爆滿。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這裏是自助形式提取自己喜愛的點心,甚至連沖茶、提碗筷都要親力親為。 而食物款式與一般茶樓差不多,有興趣可以嘗試川龍名產西洋菜。 橫過對面馬路後就進入甲龍古道郊遊徑,長約兩公里往下走的古道開段與越野單車徑有重疊,要小心留意有否單車才好開步。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 1:30 – 10:30 p.m. 這裏原為天文台和民航處用地,及後加建了解放軍設施,現場有身穿空軍迷彩服的軍人把守,禁止通行及攝影。 雷達站閘前約為海拔930米,是平民百姓能夠到達的香港最高點。 踏進川龍村,可以見到村內仍然有不少農田,名產是西洋菜和通菜,現時仍然有7、8戶農家種植。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2025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由於用以灌溉的山水水質優良,因此這裏出產的西洋菜非常著名,清甜而且無渣,端記和彩龍都可以點白焯西洋菜。 【明報專訊】疫情持續半年有多,大家都不能出埠,難道只能悶在家中發呆?
有車之人在「疫」境中格外讓人羨慕,因為可有更大自由度,駕車前往不同地點,避開人潮,放鬆心情。 今次我們駕車上川龍飲茶買菜,再上大帽山睇靚景,順便操練一下駕駛技術,輕鬆過一個下午。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現將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川縣常住人口的基本情況公佈如下:全縣常住人口為595471人。 在旅遊業方面,2005年,梅河高速公路開通之後,到龍川霍山、佗城、東江上游楓樹壩庫區九龍灣等地旅遊的人數大為增加,旅遊業逐步興旺。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① 荃灣赤橙色隧道|港版千本鳥居
京九鐵路和廣梅汕鐵路在龍川縣城交匯,擁有廣東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龍川編組站,使之成為嶺南重要交通樞紐之一。 廣龍高速、 205國道、 236國道、 238國道、 120省道貫穿全縣,全部為一、二級公路。 長深高速及 梅河高速公路從龍川南部通過,在龍川境內共設龍川東、龍川西和登雲3個出口。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 龍川最有特色的建築是圍龍屋和四角樓,這兩種建築都大量散布在鄉村間,是1949年之前富貴人家和大戶人家的屋宇。 龍川典型的圍龍屋是由中間上、中、下殿堂及左右對稱半圓型分布圍屋組成,前面為半圓型魚塘與圍龍屋形成一個圓形,通常是由一個家族住在裡面。 而四角樓的特點是房屋四角建有高層四方炮樓,樓四角均有槍眼,該樓的防衛性能極好。
蘿蔔份量好多,食落好有口感,加少少胡椒粉同豉油,味道已經夠晒,絕對係另外一個我哋推介嚟到端記必食嘅點心。 川龍端記茶樓交通2025 端記茶樓採取自助形式,無論餐具、碗筷、點心、熱茶、滾水等,都係自己服務自己。 點心嘅種類話多唔多,話少唔少,但當有新鮮出爐嘅點心,店員就會透過廣播,通知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