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遊人都慕名到此品嚐海鮮,但你若繼續四處發掘,便會發現西貢還有很多西餐及泰菜選擇,在宜春街、萬年街一帶,更有不少餐廳可以讓你在戶外用餐。 麥理浩徑8段 在小巴總站對面的小巷,亦有許多小餐館,提供各式美食、麵食和本地小吃等。 沿著狹窄的山脊走,在樹木繁茂的山谷前,便會看到大金鐘的北面。 山峰高536公尺,外形彷如金字塔,又如一座金鐘,因而得「大金鐘」之名。
- 沿馬路往上走,有不少樹蔭,會見到大棠有機生態園的路口及涼亭,不用理會,繼續沿大路行。
- 景色方面,城門水塘風景優美,而針山山頂景色開揚,風景不俗。
- 麥理浩徑第六段的起點在大埔公路與金山路的交界處。
- 這段極為陡斜的林道,教人難以想像車輪如何能跨過這高陡的路?
- 晨西貢巴士總站旁公園仔集合,9時正搭巴士往北潭涌遊客中心起步,西灣亭、吹筒坳、大浪西灣、咸田灣、大浪坳、赤徑、北潭坳散隊。
在那些郊野公園指示牌旁,有道石級穿越樹林,直接行上燒烤場。 這段石級路不長,行至盡頭,是一片大草地,右方有涼亭,左邊則有公廁及小食亭,郊遊人士可作補給。 穿過燒烤場後,再接回大棠山路,沿馬路邊的行人路上行。 麥理浩徑第十段連接田夫仔及屯門,全長15.6公里,為麥理浩徑路途最長的一段。
麥理浩徑8段: 上山前必看有用文章:
除了隔火帶外,四方山的另一個特點,是山上滿佈著嶙峋的大石。 在踏步麥理浩徑的第八段路途上,大大小小的怪石一直在路途上與旅人為伴,甚至在燕岩及四方山頂的一段,旅人需要踏步通過石隙方能前進,也算是路途上的點綴。 部份大石隨著風化、侵蝕、而外露甚至突出,十分有趣。 麥理浩徑第八段除起步的一片密林外,全程均走在全無蔽擋的開揚地帶,由於位處海拔高,踏足山徑、遠眺遙遠的市區,就猶如在天際線上翱翔。 麥理浩徑8段 大埔市鎮、九龍坑谷地、錦田、元朗、天水圍、荃灣以至維多利亞港等等城鄉景觀,一直伴隨著每一個旅人踏著每一步的旅途。
麥理浩徑第八段的主要線路攀越香港的最高峰大帽山[1]。 在涼亭旁沿著麥理浩徑[3]牌樓後的石級路上走,登上一大段較費力的石級後,山徑轉趨平緩,林蔭道也漸轉為開揚。 兩旁綠草欣欣,後方亦可回望第八段所經過的草山。
麥理浩徑8段: 前往萬宜水庫東壩:
此處的右方有一道小徑下引,可通往梧桐寨[4]。 由此繼續沿急斜的水泥徑上走,便可抵達香港的最高峰大帽山[5]。 麥理浩徑8段2025 沿著蜿蜒曲折的車道下降,途中可觀賞大帽北坡的叢林。
此後隨山徑下降,樹蔭漸増,隨後經過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管理站後,很快便可抵達荃錦坳的荃錦公路,完成麥理浩徑第八段。 麥理浩徑8段 位於大金鐘山腳的昂平高原(有別於大嶼山的昂坪)綠草如茵,是登山客喜愛的休憩地。 若你走運的話,更有機會在草原上遇見野生的黃牛群。 這裡可俯瞰西貢內海和南中國海的景色,令人嘆為觀止。 昂平也是體驗滑翔傘的勝地,在風向及風速合適的時候,你可看到很多滑翔傘愛好者從陡峭的斜坡起飛,翱翔天際。 沿著麥理浩徑的指示牌行走,會遇上多條支線,可分別通往白石橋、蓮花山、柴灣角、河背及青龍頭等地。
麥理浩徑8段: 馬鞍山 Ma On Shan
前往大欖涌水塘其中一個最方便的起點是元朗大棠,山友可以在西鐵朗屏站乘搭港鐵接駁巴士K66,於大棠山路下車,開展行程,沿大棠山路行上去。 沿引水道前行,眼前的景物由掃管笏鄉村景,漸變為黃金海岸一帶中密度市郊區,繼而再變為屯門碼頭和屯門市中心密麻麻的樓宇,變化有趣。 麥理浩徑8段 亦讓旅人漸漸感受到我們隨著靠近麥理浩徑終點,已一步一步接近屯門的心臟地帶。
- 全條徑有100千米,分十段,中間有200支標距柱,每500米就有一支。
- 景色方面,麥理浩徑第十段會途經大棠楓香林、千島湖清景台等熱門郊遊熱點,而尾段屯門引水道都有開揚的屯門景色,風景不俗。
- 衛奕信徑的路線由南往北,與連接東西的麥理浩徑恰似一個十字劃分港九。
- 依麥理浩徑標示在伯公坳的林道盡頭(標距柱M178)繼續登山,在開揚山野登上不少樓梯,並經過一電塔架。
雖然難度較低,但前往起點非常不便,需要乘坐的士於基維爾營地下車,然後行過去起點。 沿馬路往上走,有不少樹蔭,會見到大棠有機生態園的路口及涼亭,不用理會,繼續沿大路行。 麥理浩徑8段2025 不久,見大棠渡假村大門在旁,續沿大路上山,很快就見到一處往左右兩邊的分岔馬路,有幾個大欖郊野公園的指示牌。 依麥理浩徑標示在伯公坳的林道盡頭(標距柱M178)繼續登山,在開揚山野登上不少樓梯,並經過一電塔架。 這裡是大欖涌水塘以北一公里的一處山脊,旅人可遠觀大棠谷、天水圍以至深圳灣一帶的風光。
麥理浩徑8段: 千島湖詳細路線介紹:
晨西貢巴士總站集合,9時正起步,山寮、黃竹洋、馬鞍坳、昂平、萬里長城、大老山、慈雲山、沙田坳獅子亭、慈雲山中心巴士總站散隊。 晨西貢巴士總站旁公園仔集合,9時正搭巴士往北潭坳起步,牛耳石山、嶂上、畫眉山、雷打石、雞冠山、水浪窩、山寮出西貢散隊。 頒獎儀式,將於第七次麥徑遠足大休時舉行,並作全體拍照留念。 已報名者,需於每次出隊時,向負責登記之領隊報到,使能統計及核實參加者出隊之紀錄,以便山林旅行隊發出「全走証書」。
麥理浩徑8段: Friday 21 December 2018 : 馬鞍山村 – 昂平營地 – 西沙路水浪窩
如遇上晴空,旅人登上大帽山時,更如踏步往蔚藍的天空一樣,這片美麗的而天空,實在不得不教人留戀和珍惜。 105年3月6日(六)我們福氣登山隊在「香港自然登山步道徒步七天深度行」第六天行程中,我們去了麥理浩徑第七、八段,我的記錄是在Oruxmaps的 … 總結麥理浩徑第八段的路線跨越香港的最高峰大帽山,路線的升降幅度大。 前段的路徑由艱辛漸轉平緩;後段則由車道轉至泥徑,更能貼近大自然。 由此上走一段,風景隨即變得開闊,只見新界的雞公嶺[7]座落於左側,而大刀屻[8]及觀音山[9]則在右方。 若在春日合適的時間到訪,樹葉泛紅添綠,色彩滿坡。
麥理浩徑8段: Friday 7 December 2018 : 屯門藍地水塘 – 屯門郊遊徑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於1969年開始計劃興建,1971年動工,1979年建成啟用,總儲水量2.8億立方米。 在1960年代,香港正鬧水荒,四天才供水一次,使得政府在1965年,繼船灣淡水湖後,再斥巨資興建萬宜水庫。 如天氣不太熱,自問體力經驗足夠的話,其實最好一次過走完麥徑第九、十段,為什麼呢?
麥理浩徑8段: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返回麥理浩徑第四段,繼續行走數百公尺,便會找到地圖與路標。 沿著馬鞍山郊遊徑走,便可到達大水井村,大水井古道(茅坪古道)正是由此開始,連接沙田及西貢兩地。 現時,多數人都視大水井村為登上昂平高原的起點。 續沿沙田坳道前走少許,在馬路的轉角處,踏上地圖資料牌旁的山徑,往獅子山方向上升。 麥理浩徑8段2025 路徑初段多是梯級,經過攀登獅子山頂的支路後轉為平緩。
麥理浩徑8段: Hong Kong Hiking Trail Masking Tape (Wilson trail and MacLehose Trail) 香港行山徑紙膠帶(麥理浩徑,衛奕信徑)
歡迎以 麥理浩徑8段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繼續上山,由於這裡高海拔七百多米,所以在較潮濕的春夏兩季,雲霧濃厚,能見度很低。 這天為秋冬時節,雖然煙霞比較大,遠景比較糢糊,但天朗氣清,景觀大致上普通。 能夠同時望到大埔、錦田及荃灣三個地方,似乎只有這裡。 麦理浩径第一至二段高低起伏不断,带你上山下海。
麥理浩徑8段: 麥理浩徑第七段 (城門水塘 – 鉛礦坳) 遊記按此
此地有三個分支,分別可攀登獅子山、下降天馬苑及續走麥理浩徑。 麥理浩徑第五段係最近市區嘅一段,比大部分段落嘅海拔為低。 由基維爾營地開始,攀越大老山嘅山脊至沙田坳,再繞過獅子山嘅山腰,經筆架山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至大埔公路。
麥理浩徑8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遊記按此
食物稀少,香港政府又不准我們餵飼牠們,那些飢餓的猴群,就連蕉皮、橙皮也不放過來吃。 看著那些本來是我們的先祖,這樣的沒人照顧,心裡可惜,食環署的同事可多得牠們不少,在辛勞地幫猴群「執手尾」。 晨西貢巴士總站旁公園仔集合,9時正搭巴士往北潭涌遊客中心起步,西灣亭、吹筒坳、大浪西灣、咸田灣、大浪坳、赤徑、北潭坳散隊。 經過了最陡直的部份,過了通往昔日情報站的支路,林道便回復平緩,走多約十多分鐘便能到達山頂。 麥理浩徑8段 除了民航處及香港天文台於英殖時間在大帽山山頂設立監測航空和天氣的雷達外,解放軍亦於2010年在建立大帽山山頂第三個雷達站,大樓及籃球場。 雖然雷達站的詳情用途為軍事機密,政府及解放軍未有向市民公開,但相信用途亦不外乎收集情報。
麥理浩徑8段: 西貢市中心
行至樓級盡頭的山崗,已見大欖浦水塘,景色十分漂亮。 不過,其實未到「千島湖清景台」,所以繼續沿寬闊的山路行至盡頭,那裏有簡單的三層石台,石台旁有張長凳,石台邊緣有用矮木樁及粗繩搭建的圍欄。 值得一提的是,行山徑已經沒有垃圾桶,但似乎有人誤將路旁山邊的水道坑渠當成垃圾收集處,所以漁護署特地掛上指示牌,提醒郊遊人士。 行過彎彎曲曲的馬路,上落過斜路,便來到分岔口,接上麥理浩徑第10段,左邊往吉慶橋及田夫仔,並不是今次程度的方向,今次往右邊行,向屯門及掃管笏走。
麥理浩徑8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由於第一段的終點沒有交通工具可供乘搭,遊者須折返東壩離去或續走麥理浩徑第二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係麥理浩徑之中最長嘅一段,全長15.5公里,因此行完成段路程都需要一定體力。 沿途都可以近距離觀看大欖涌水塘嘅千島湖美景及尖削嘅青山。 而由於起點位於田夫仔露營場,附近冇交通工具,最快只可以徒步由清快塘行3公里山上起點,因此唔少人都會一次過行埋麥徑第九、第十段。 難度:★★☆☆☆ 距離:約15公里 時間:約4小時 麥理浩徑第十段可說是麥理浩徑第九段的延長版,路徑以林務車路及引水道的水泥路為主,除了距離較長外,整體難度不高。 景色方面,麥理浩徑第十段會途經大棠楓香林、千島湖清景台等熱門郊遊熱點,而尾段屯門引水道都有開揚的屯門景色,風景不俗。
麥理浩徑(MacLehose Trail)係香港新界一條行山徑,由東面西貢北潭涌行到屯門,穿過好多自然美景。 全條徑有100千米,分十段,中間有200支標距柱,每500米就有一支。 麥理浩徑響1979年10月26號開幕,而麥理浩就係最長一任香港總督,佢本身都係一個行山友。
田夫仔村是客家村落,一直隱藏於深山之中,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全盛時期人口達數百人。 港英政府年代曾忽略此村的存在,直至二戰後為郊野公園劃界,才發現這深山之中的鄉村。 金山及孖指徑一帶是二次大戰期間英軍為防禦日軍入侵香港而建的醉酒灣防線中的軍事據點之一。 現時在該地仍可發現不少軍事設施遺跡,包括在孖指徑北麓的城門碉堡陣地、機鎗堡、和地道等。 由此隨著麥理浩徑指示牌右轉入山徑,路線雖往上走但不需太花力氣,在高點可下瞰見葵涌邨,同時亦可遠眺獅子山。
麥理浩徑8段: 新冠肺炎疫情下「千島湖清景台」遊人如潮:
潤楠的果梗鮮紅,醬果紫黑,在這較單調的路段上甚是搶眼。 其後也多見白揪、山棯、地稔及毛稔等郊野常見植物。 麥理浩徑第一至二段高低起伏不斷,帶你上山下海。 浪濤聲令人抖擻精神,再邁步向下一個山峰進發,海浪聲漸行漸遠,然後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音,迴蕩於山野間。
情報室採用軍事設施,有厚厚的外牆,能抵禦槍彈之襲擊。 由馬路左轉入林,在林蔭中行走,往後續走一大段上坡路,抬頭便見大老山。 沿徑續走,便會接回沙田坳道的涼亭,在此可以觀賞飛鵝山的景色。 沿著沙田坳道緩緩下走,左方放眼盡是九龍市區的石屎森林。
如果是秋季,相信遊人絡繹不絕,因為這裏是賞紅葉的勝地。 大欖涌水塘建於1950年代,面積達1.7平方公里,儲水量為45億加侖(約2049萬立方米)用以解決二次大戰後香港人口急劇增長所帶來的用水需要。 大欖涌水塘建於大欖涌河谷,由一條主壩和三條副壩組成,建造時淹沒了大欖谷數條鄉村,包括大欖村、大圍村、簡屋地和胡屋村。 大欖涌水塘於落成時是全港儲水量最高的水塘,現時則儲水量排行第四,僅次於萬宜水庫、船灣淡水湖和石壁水塘。 大欖涌水塘最蔚為奇觀是那長800米,高約45米的堤壩,每當夏天水塘泄洪,滔滔塘水沿水壩而流向大欖河,甚為壯觀。
行過無盡的環塘馬路,來到一處分岔路,轉右是麥理浩徑,繼續行的話到會屯門的何福堂。 這次路線純粹為看千島湖景致,所以選快路下山,行左邊的馬路往掃管笏。 之後,沿路回麥徑,很快就出到馬路,只見是個「U」型彎,也是一個觀賞千島湖的位置。 沿馬路落斜,途中也沒有什麼景色,間中會有草叢疏落之處,可望到大欖涌水塘。
麥理浩徑是香港首道長途遠足徑,於1979年啟用,以第25任港督麥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命名。 路線大致由東部的西貢起,伸延至西部的屯門,途中穿越八個郊野公園。 麥理浩徑8段2025 由於這裡完全沒有交通工具,我們通常都會繼續前行,經浪茄、西灣山、吹筒坳至西灣亭,然後乘坐私人巴士($15)返回西貢市中心。
麥理浩徑8段: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鉛礦坳道分三途,分別可上登大帽山,下走大埔碗窰及左走通往城門道。 相信唔少行山人士都會對麥徑九段「耍手擰頭」,雖然該行山徑難度較低,但麥徑九段景色比較沉悶。 同時間,「麥理浩徑第九段」全段亦係越野單車徑,行山人士要小心單車往來。 衛奕信徑的路線由南往北,與連接東西的麥理浩徑恰似一個十字劃分港九。 惟路徑被維多利亞港分隔,只能以交通工具配合,缺乏完整性。
此處是個多道路徑的交匯點,設有士多可供休息,而衛奕信徑亦由此分離。 在東壩盡處的涼亭轉接水泥山徑,經過山坳後,浪茄灣乍現眼前,灣旁的長臂則是岬角罾棚角咀。 沿著山腹徑行走,便會到達麥理浩徑第一段的終點站。 右方的浪茄灣沙幼水清,灘後亦設營地,近年吸引不少遊人前來野營及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