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只投資 10 年時間,但 複息效應2025 Jill 比 Jack 投資多 $400,000,但 複息效應 Jack 最終比起較遲才開始投資的 Jill 複息效應 賺取更多金錢。 若你每年提取投資利息,那麼你每年只可賺取 $7,000,合共 $140,000。 你只要保持投資不變,投資組合的收益會被再投資。 Samatha花了比Alice多出不只一倍的時間和投資總額,整體回報卻遠遜於Alice。 如果Alice在35歲後繼續投資,她對比起Samantha的財務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月供股票或者月供基金都是一般散戶可以取用的方法:如果是前者,投資者便要小心該股票的業務是否穩定,或者長期會否被其他競爭對手取代,否則月供盈富基金也是一個較便利的投資選擇。 另外,如果採用平均成本法,投資者也應該預期投資一段較長時間,並確保在較好的市場環境時再提取資金,才能發揮平均成本法的價值。 複息效應2025 當然,我們都不是「股神」,想在浮浮沉沉的股海裡捉緊每次升浪,長期作出精準投資,絕對不是一件易事。
複息效應: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有多厲害?
或者你對「複息效應」這個詞語並不陌生,但卻未必懂得如何才能享受「複息效應」,或想追求「複息效應」卻用錯方法。 與單利息不同,複利息的本金會連同利息再滾存,作為下一期投資的本金。 複息效應 Alice從25歲至35歲期間,每月儲$1萬,她每年把儲到的$12萬用作投資,假設年回報率是5%。 她在35歲後不再加碼投資,過去的投資本利和以複息繼續滾存。
- 如果考慮到長期投資,普通人很難預期個別公司幾十年的市場優勢仍然存在。
- 我們知道現實中沒有太多企業可以一夜致富,然而大部份散戶仍然只著重短期的炒賣,當出現短期升值或貶值,總是按捺不住急於沽售,因此無法享受複息效應最大的效果。
- 做法非常簡單,只須儘早投資、耐心等待及實行紅利再投資。
- 相反,遲了起步的人,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及本金,才能追回落後的光陰。
- 較早開始儲錢的Alice,只需要用11年及$132萬本金,積蓄就連本帶利滾存至逾$600萬,是本金的4.5倍。
- 本人亦已細閱及同意有關私隱政策聲明及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我們可以善用投資,讓時間為我們的財富增值,複息效應正正是利用時間來累積財富。 這是指投資者每次都將到期的本金加上回報,作為下一期投資的本金,做到「錢滾錢」的效果。 這個投資的方法就如雪球一樣,將本金愈滾愈大,達至累積財富的終極目標-財務自由。
複息效應: 複息效應的技巧:愈早開始投資愈好!
雖然複息效應威力強大,但仍有不少投資者難以掌握其優勢。 這個用錢去生錢的道理看似非常簡單,但要實行起來時,不少人卻往往因為不能在短時間得到很大的甜頭,而中途失去耐性。 以一個簡單例子為例,若你有本金$10,000,回報為年息5%,以單利息計算的話,10年後連本帶利你就能拿回$15,000,而以複利計算的話,就會有$16,289。
提交此表格即表示本人同意AXA安盛使用我以上的個人資料以進行有關AXA安盛香港的保險產品的直接促銷,否則AXA安盛不可使用上述資料作任何推廣及促銷用途。 本人亦已細閱及同意有關私隱政策聲明及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所謂複息效應,就是每次都把投資到期時所得的本金和回報,與下一期要投資的本金合併,只要不斷重複這動作,就能像雪球一樣,把錢越滾越大。 巴菲特(Warren Buffett)便是完美例子。
複息效應: 複利息滾存例子
如果考慮到長期投資,普通人很難預期個別公司幾十年的市場優勢仍然存在。 複息效應2025 在節省時間及分散風險的前提下,散戶可以選擇指數基金投資,只要大部份的公司有盈利或派息,投資者便可以在長期取得與市場貼近的回報。 根據 Syfe 的計算,紅利再投資可為你每年帶來額外的 0.5% 的回報。 這也是 Syfe 會自動免費為客戶安排戶口內紅利再投資的原因。 做法非常簡單,只須儘早投資、耐心等待及實行紅利再投資。
複息效應: 【劉Sir理財教室】為何「複息效應」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透過 Syfe 的智能投資平台,你只需 10 分鐘便可在香港開展你的投資之旅,輕鬆入門。 在投資理論中,所謂「複息效應」,即讓時間為投資者工作。 假設投資年回報為固定5%情況下,早10年開始作月供投資的甲,連續月供10年後停供,並讓其資產一直滾存。 另投資者乙遲甲10年後起步,究竟乙要多少年才趕上已停供的甲? 這代表乙需連續投資25年才能趕上只供了10年款的甲。 這亦解釋為何筆者一直主張及早投資並應長期持有。
複息效應: 月供股票或月供基金
由此可見,不論你透過月供股票、基金或債券投資,時間都是利用複利息資產增值最重要的條件。 如果你愈早開始,假設本金一樣,你都可以儲得愈快、愈多,享受愈龐大的複息效應。 相反,遲起步的投資者,要花更多的時間及本金,才能追回落後的光陰。
複息效應: 投資大市如ETF
雖然他的投資年期只是比前者長了一倍,但累積的金額卻多出接近三倍。 因此,每月退休儲蓄投資額愈高,透過複息效應所累積到的金額亦同樣倍增。 無論你透過月供股票、強積金或其他方式儲蓄和投資,時間都會犒賞早起的鳥兒。 相反,遲了起步的人,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及本金,才能追回落後的光陰。 投資槓桿產品︰若要購買正股,一般散戶總是嫌棄增長太慢,或者股價升跌沉悶。 於是不少散戶都會選擇衍生工具,譬如輪證或牛熊證,期望可以在短期內致富。
複息效應: 複息效應:複利息計算及回報攻略
月供股票或月供基金即每月以相同的金額於指定的時間以當時的價錢買入股票或基金。 複息效應 這個方法的最大好處是利用長線投資,分散市場波動的風險,避免在不適合的時機入錯市,並將每次入市成本降低,讓你穩定享受複利息效應。 平均成本法 買入的時機通常是影響投資回報的重要因素,不過散戶總是難以掌握最好的何時買入。 如果不幸在高位投入所有資金,散戶很可能要「坐艇」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甚至永遠無望返回買入價格。
複息效應: 複息效應
另外要留意的是,如果想享有複息效應,應該選擇累算的基金或自己將利息再投資,確保利息可以一併滾存。 追求過高的回報率︰每年20%的回報率容易達到嗎? 如果是以單利息計算,或者不是太難,這回報甚至可以在單日出現。 投資期過短︰投資不等於投機或者炒賣,而投資股票相等於成為該企業的股東。 我們知道現實中沒有太多企業可以一夜致富,然而大部份散戶仍然只著重短期的炒賣,當出現短期升值或貶值,總是按捺不住急於沽售,因此無法享受複息效應最大的效果。 即使選用較保守的投資工具如定期存款、債券或儲蓄保單,只要滾存年期足夠長,已經可以獲得龐大的複息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