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守護誠心政府山保育理據小冊子 ,政府山關注組 (網上資料 2012年5月)。 (6) Heritage Alert, COMOS ISC20C, (網上資料 2012年6月12日)。 香港雖然面積細小,但礦產的種類相對頗多﹝圖1﹞,一些礦產更曾經供商業開採。 多類礦產大部分由中生代的岩漿活動造成,而與斷層相關的熱溶液活動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礦物的密集度。 因此自從宣佈清拆開始,居民成立鑽石山寮屋居民清拆權益組,不斷向房屋署表達「原區安置」及放寬「八四至八五年寮屋人口登記」規定的意願。
- 第一條路線係相對比較正式同唔受阻礙嘅路線,從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起步,南蓮園池、廣場之間嘅對面就係小山坡入口,位於天橋底下。
- 60年代政府選址新蒲崗闢設工業區,更吸引大批勞動階層遷入鑽石山,結果形成密密麻麻的寮屋區,由上、下元嶺村及大磡村組成,佔地逾7公頃。
- 坊間好多新手露營地介紹,但其實有幾多個係真正適合新手露營呢?
- 石澳﹝將於2009年完成﹞、安達臣道﹝將於2013年完成﹞及藍地﹝將於2015年完成﹞石礦場的復修工程,包括重整山坡的輪廓,以減少尖峭的山勢,令山坡變得渾圓;種植樹木及樹叢,以及控制侵蝕。
-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只係石礦場早於1982年分階段關閉,並且將一部份興建成鳳德邨,而另一部份就係蒲崗村道公園至學校村,屬於未完全開採嘅位置。 由於在 年代期間,政府曾在鑽石山設立石礦場,並大量開採建築用優貭石材,工程到八十年代未電于東墜工程而使山体一次被開採怠盡,此山已被完全剷平。 現時石礦場原址早已分兩階段關閉,早於1982年關閉的部分已發展為鳳德邨,而於1993年關閉、未完全開採部分成為慈雲山學校村及蒲崗村道公園。 由於在 年代期間,政府曾在鑽石山設立石礦場,並大量開採建築用優貭石材,工程到八十年代未電於東墜工程而使山體一次被開採怠盡,此山已被完全剷平。 規劃署署長李啟榮表示,規劃署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合作,2011年開始為安達臣道石礦場未來發展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並於2014年擬備建議發展大綱圖。 現時用地已根據大綱圖進行地盤平整工程,日後有關基礎設施的建設會滲入智慧、環保、具抗禦能力等元素。
鑽石山石礦場: 主要建築
港鐵於前大磡村東北面地底,即原有的觀塘綫車站南面建造一個長約250至300米、寬約22至25米的鐵路站。 鑽石山石礦場 鑽石山石礦場2025 新舊車站由2條非付費區通道及1條付費區通道連接,其中兩側為較窄的非付費區通道;而位於中央較闊的則為付費區通道,而東南側的非付費區通道在原有的B出口通道改建。 乘客在轉乘另一條路綫時須途經車站大堂及約40米的行人通道。 在九廣鐵路公司的方案下亦曾經建議以旅客捷運系統將鑽石山站與慈雲山區連接,但在合併方案下,慈雲山與鐵路的連接將改以其它方式達成[19]。 2008年2月,政府亦建議以升降機塔及自動步行通道連接車站與慈雲山[20]。
1999年5月23日,近百名鑽石山大磡村的寮屋居民昨日於村內發起遊行﹐抗議房屋署剝奪居民原區安置權利﹐只安排居民搬往屯門﹑元朗等偏遠的中轉屋,要求房署落實原區安置受清拆影響的七千名居民[8]。 1982年,香港政府登記全香港所有寮屋,於1984年至1985年間對全香港寮屋居民進行普查及登記住戶。 凡於1985年前在普查中登記的寮屋居民,並且居住在1982年登記的寮屋,均獲得入住香港公共房屋的資格。 惟香港政府並無管制寮屋區人口的遷出遷入,雖然於1985年後遷入大磡村的人無編配公屋資格,但是住戶數目在15年間仍然有3倍的增長[6]。 當中亦有專賣車仔麵的「友記小食店」、奶茶咖啡檔(主要位於新興路),還有一間古舊米舖。
鑽石山石礦場: 發展為寮屋區
位於白角、望后石、樟樹頭、大嶼山望東坑、小欖、米埔、沙田銅鑼灣、針山、上葵涌和荔枝角的小規模礦場,均曾開採石英礦脈。 石英海沙亦是多項重要填海工程的填料來源,如赤鱲角、西九龍及葵涌貨櫃碼頭。 針山鎢錳鐵礦在1935年被發現,採礦牌照在同年發放。
復修工程除了包括改善在石礦場的地景外,亦同時生產可供銷售的石料。 鑽石山石礦場 安達臣道石礦場於2013年將可生產共5,000萬噸岩石﹝於2006年產量為26萬噸﹞、石澳石礦場將生產共2,300萬噸,而藍地石礦場將生產共650萬噸。 鑽石山石礦場2025 在1978年之前,本港所有經處理的石料皆來自香港的石礦場。 至1987年,約有百分之四十四的需求,是從深圳及珠海經濟特區的入口而來。 銅-鉛-鋅的礦物主要集中在新界東北向的斷層帶,在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之內,地區包括連麻坑及大帽山。
鑽石山石礦場: 鑽石山出發勇闖石礦場!山中秘道探索高聳東南亞樹屋 上中下三條路線直抵城市後山入口
其後朱氏祖先原居於廣東長樂縣,朱居元在乾隆年間帶同夫人及8名兒子遷居新安縣九龍沙挖埔(沙埔仔),以採石為業。 其後第八子朱仁鳳向清廷購下現今鑽石山以南的田地,遷居大磡村,立村建祠,養豬種田,發展成小村落。 在香港開埠初期,建設維多利亞城時的主要建築材料,所以很多港島早期的殖民地式建築物都就地取材,用本地開採的花崗岩建成。 南丫島石礦場、安達臣道石礦場及石澳石礦場分別已於2002年、2017年及2009年停止開採[22]並回復綠化。 這些石礦為建築業生產石料製品,每年共生產碎石約600萬公噸,佔全港約57%需求,其餘則由鄰近廣東省輸入。 於赤鱲角蝦螺灣,曾發現有元朝時期的鑄爐十三座[5];雖然發現鑄爐內礦渣的主要成份是鐵,元朝時期的赤鱲角一帶可能有冶鐵業,但是仍然未足夠斷定斷定原址與鑄鐵行業有關。
鑽石山石礦場: 興建中
這些勘察根據對香港的離岸表土沉積層及古地理的了解,從而按地質環境推斷沙粒的沉積地點。 這項研究一方面勘探沙粒資源,另一方面對離岸的地質情況有更精準的認識。 「海床物料」研究已勘探得到14個沙粒沉積體,發現合共有五億八千八百萬立方米的沙粒資源﹝圖24﹞。 早於1966年前,香港有不少持有「許可證」的小型石礦場,主要從事生產建築石材,而最後一家持「許可證」的石礦場於1974年關閉,以便讓予較大型的特許石礦場。 於魔鬼山一帶熱蝕變質的細粒花崗岩中,發現含鎢錳鐵礦的石英脈,曾有報導指其中可開採出高質的綠柱石﹝圖21﹞,但這些礦物卻從未被商業開採。
鑽石山石礦場: 車站大堂
土木工程署於1995年8月11日刊憲,招標承投「鑽石山發展第一期工程」,平整位於鑽石山3.2公頃地盤,提供土地用作興建公共房屋(今宏景花園)、特別技能訓練學校及食水抽水站之用[3]。 夾心階層住屋悅庭軒落成,令鑽石山匯聚香港四大房屋——私人屋宇、公屋、居屋、夾屋,成為現代化新興住宅區,同時兼顧黃大仙區不同階層的娛樂、消費與文康需要。 大上托,即安達臣道石礦場的所在地,石礦場於2017年開始停止運作,現正進行土地整平工程,安達臣道石礦場即將會有全新的發展。
鑽石山石礦場: 香港的礦業史
而大堂會喺前大磡村地底進行擴建以應付人流同轉車所需。 原本往油麻地方向月台會改建畀東西綫列車往烏溪沙方向用,觀塘綫往黃埔方向嘅列車會用新起嘅隧道,由彩虹站駛往新起嘅月台,再返返現時嘅行車綫往黃大仙站。 東西綫列車喺鑽石山站嘅行駛方向以左上右落排列,即係同香港大多數鐵路路綫一致,但有別於而家嘅馬鞍山綫,亦唔符合馬鞍山綫原先嘅設計。 在「修正早期系統」通車時,隧道牆壁出現預留月台的平台基座、行車隧道旁有機房的預留空間、月台及大堂東面亦設有扶手電梯預留空間,有關的預留大堂初期只是用圍欄封閉,後來更使用圍板封閉。
鑽石山石礦場: 鑽石山站
車站分為四層,由頂至底分別為大堂、觀塘綫月台、轉車層及沙田綫月台,呈十字形相交[10]。 鑽石山石礦場 根據兩鐵合併初期嘅方案,鑽石山站大堂會用東九龍綫預留部份嘅大堂進行擴建,月台部份亦會用東九龍綫預留結構,包括而家行車綫兩側嘅預留月台,向南北方向起兩個島式月台。 東西綫列車會用第一同第三條軌道,而觀塘綫列車會用第二同第四條軌道。 到時觀塘綫往調景嶺方向,列車兩面車門都會打開,可同時轉乘東西綫兩個方向嘅列車;而東西綫往烏溪沙方向亦可以轉觀塘綫兩個方向嘅列車。 鑽石山石礦場2025 鑽石山站將會係香港首個可以喺同一層轉兩個方向列車嘅車站。
鑽石山石礦場: 開採歷史
此外,站內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等[4]。 大堂近C出口的非付費區設有「會員服務站」,供乘客享用港鐵友禮會的會員優惠[5]。 另外,車站設有兩個客務中心,但屯馬綫大堂的客務中心僅於繁忙時段開放,其餘時段乘客只可使用觀塘綫大堂的客務中心。 位於鑽石山與新蒲崗之間曾有香港最後一個大型寮屋區大磡村。 房屋署於1998年8月25日宣布清拆大磡村寮屋區,清拆分8期進行,由2000年11月14日起至同年12月底完成。 目前土地為港鐵鑽石山站屯馬綫月台、興建中公屋及綠置居項目啟鑽苑以及居屋啟翔苑。
鑽石山石礦場: 車站結構
另外,因為中央路軌由東九龍綫同觀塘綫共用,亦有助兩綫開出聯合特別班次。 鑽石山石礦場2025 當往油麻地方向嘅觀塘綫列車駛入鑽石山站中央路軌後,可掉頭駛入東九龍綫嘅主綫前往港島林士站。 現時,有關中央路軌用作觀塘綫往黃埔方向路軌,而月台島亦闊過正常。 在沙田至中環綫項目中,鑽石山被規劃成屯馬綫(沙中綫東西走廊)及觀塘綫的轉乘站。 此外政府和鐵路公司亦曾研究在鑽石山站附近的大磡村興建屯馬綫的列車停放處,不過該計劃已經告吹,並改於前紅磡貨場興建。 1970年,在《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研究報告中[11],擬建的東九龍綫將在鑽石山站與觀塘綫交匯,並將終點站由禾寮坑縮短至鑽石山站。
鑽石山石礦場: 鑽石山石礦場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鑽石山石礦場: 列車班次
花崗岩塘石塊(又稱為「方石」)是早期建築物、擋土牆、水塘及海堤的主要建築材料。 現存的舊高等法院大樓、舊中區警署建築群、舊青洲燈塔、西營盤社區大樓等,都是以本地開採的花崗岩塊所建成。 鑽石山石礦場2025 隨着道路網發展,以及20世紀初引入混凝土作主要的建築材料,石礦業便轉為集中生產碎石,作為混凝土的原材料及用於道路建設。
鑽石山石礦場: 香港十八區景點
在製造侵蝕痕跡之餘,同時重新分佈大量以花崗岩為主的物料。 鑽石山石礦場2025 曾有報告指出,在上塘一帶的沖積物中發現含有少量錫及金,估計是來自鄰近的幼粒花崗岩中的岩脈。 錫及金礦在流水中經過重力篩選,富集形成沖積砂礦沉積。 香港不少港商界、娛樂界及政界名人在大磡村長大,包括震雄集團主席蔣震、前淘大董事長鄭誌坤、商人邱德根、已故名導演李翰祥﹑影星薛家燕﹑前行政會議成員王䓪鳴、粵劇名伶石燕子和任冰兒[10]、演員戴耀明、劉德華等等。 大磡村的南方為香港的主要工業區之一──新蒲崗,市民乘搭地鐵上下班時均需要通過大磡村,因此在上下班時間大磡村也十分熱鬧。 區內以住宅為主,鳳德邨、鳳鑽苑、鳳禮苑、龍蟠苑、悅庭軒、宏景花園、星河明居,以及由前大磡村用地發展而成的啟鑽苑、啟翔苑皆地處鑽石山。
而大上托原本主峰高海拔419米,後主峰因採礦工程被削去,現時大上托的最高峰為海拔399米。 九廣鐵路公司亦曾經建議用旅客捷運系統連接鑽石山站同埋慈雲山,但喺合併方案下,慈雲山同鐵路嘅連接將改以其它方式。 2008年2月,政府亦建議用升降機塔同自動步行通道連接車站同慈雲山。 此外,政府同埋鐵路公司亦正研究喺鑽石山站附近嘅前大磡村用地起沙中綫車廠。 而最終屯馬綫一期於2020年2月14日通車[25][26]。
2004年,九鐵修改沙中綫走綫為改以九廣東鐵過海,並將馬鞍山鐵路走綫經大圍、鑽石山、東九龍新建路段接至紅磡,再接駁原有的九廣西鐵路段至屯門,形成東西走向,當時九鐵稱之為「東西走廊」(隨後被港鐵公司易名為屯馬綫)。 走綫規劃有變,從鑽石山站前往香港島未能如原規劃般「毋須轉車,直達對岸」,但乘客如在此站出發前往新界東、九龍西或新界西,則可藉「東西走廊」直達,省卻以往需要轉乘多條路綫才能到埗的麻煩。 車站設有4個月台,兩條路綫各使用一組島式月台,而所有月台均已裝設月台幕門。
鑽石山石礦場: 車站歷史
直至1950年代香港工業興起,才漸漸產生出小型工廠,人口亦旺盛起來,不少人買下地權,建立自己的家園。 不過到1970至80年代經濟起飛時,不少人已搬遷去環境較佳的地方,其後當地寮屋經歷多次的業權轉讓。 在大磡村於2001年清拆時,只餘第七代後人朱三德一人仍然居於村內。 大磡村原本是一條朱姓的客家村落,曾出土過兩宋時期的銅錢和精緻瓷器[2],估計當時已經有居民。
鑽石山石礦場: 車站構造
此被稱為大磡村的寮屋區原來並非位於原大磡村的舊址,而是在原村南面在戰前稱為瓦窯頭村的位置,部分為第二次世界戰前及日佔時期的啟德機場。 到1990年代末住了約2000多戶,絕大部分是商住戶,居民超過7,000人,四成屬原居民,大部分三代住在村內,經營食肆﹑修車﹑加工廠﹑家庭式輕工業及服務業等[5]。 鑽石山石礦場2025 大觀園四號石屋「石寓」為已故影星喬宏故居,亦是典型的早期花崗岩建築,石塊來自附近鑽石山石礦場,是清拆大磡村後獲保留唯一的房屋,其他獲得保留的還有大磡村的舊牌坊和地底軍事結構。 大觀園四號石屋連同鄰近的前皇家空軍飛機庫及其附屬設施機槍堡,合稱為「大磡三寶」,將在大磡村重建後搬遷至發展區西面的活水公園[3][4]。 昔日的石礦場,工作人員會在進行爆石的過程中敲鑼[27],以作警示,提醒在附近的工人要盡快疏散,直至爆破完成為止。
鑽石山石礦場: 採礦場
香港國際機場古窯公園設置了一個蝦螺灣鑄爐仿製品及幾幅簡介展板。 在1960年代以前,香港所需的石材原料都是來自本地的石礦場,但到2000年代,大部份採石場都已經關閉,[3]也沒有新設的採石場。 截至2020年,香港目前只有屯門藍地石礦場仍在運作中。
大磡村曾被稱為香港早期電影業的夢工場,許多大型片場在這一帶聚集。 現今大老山隧道一帶曾有大觀片場與堅成片場,斧山道則有永華片場、國泰片場與嘉禾片場,令鑽石山成為香港電影的夢工場,也成為不少明星的發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