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正如上面所說,相信香港人再能屈能伸,都對於居住環境有一定的底線,納米樓百多二百呎最多接受作為中轉站的存在,期望在未來日子可以換大鱷住得舒適。 好了,有人可能會話,那麼就找同樣是剛出身想入市的年輕人就好,但想深一層,如果他們真的想以細單位作中轉站,與其要付首期借按揭過壓測,可不先租住一些酒店或服務式住宅? 就算真的貪納米新樓裝修靚有管理,他們也大可以買新納米樓,反正同樣都是買不起大屋,二手與一手的差別就未必有想像中的大。 中原豪宅西半山副區域聯席董事滕成德表示,分行促成租賃成交單位為瑧蓺中層E室,實用面積221平方呎,開放式間隔,望樓景及部份海景。 業主以14500元將單位易手,折合平均實用呎租66元。 去年才入伙的低層F室,實用面積155平方呎,原業主以309.1萬買入,持貨3年後以302萬元賣出,帳面虧損7.1萬離埸。
納米樓的現象其實也可以看成是發展商「突破天際的創意及智慧」的表現。 由於香港政府未有明文規定人均居住呎數限制及物業大小規限等,納米樓的出現變相是合法化的劏房,大單位斬細執靚推出市場賣。 有「龍床盤」之稱的屯門菁雋,新近再錄一宗蝕讓,位於極高層、屬「鳳凰樓」,實用面積171平方呎開放式間隔,新近以260萬元沽出,成交呎價15,205元。 原業主為投資者,2019年以328.3萬元買入上址,現易手帳面蝕68.3萬元,貶值20.8%。
納米樓蝕讓: 什麼是「納米樓」?
市場稱為「龍床盤」的屯門菁雋,錄得一宗蝕讓個案,原業主一年多前以295萬元買入,即使未計經紀佣金等使費已帳面蝕七萬元。 買家為同區換樓客,因本身住所面積較實際需要大,所以「大換細」,又可以套現部分資金。 睇樓一個月,看遍多區,覺得東涌區環境較舒適,遂原區換樓。 原業主於2015年 9月以422.32萬元買入單位,見買家決定爽快,所以肯減價,帳面仍可獲利197.68萬元,單位6年間升值約47%。 但筆者有一樣不明白的是,眼見很多樓盤蝕讓個案,都是剛購入三至四年便急於出售,試問在當天購入物業時,是自住還是炒賣?
- 金融科技平台ROOTS上會打造香港首創網上按揭申請表,一次過免費幫客戶向多間銀行遞交申請,無須再踏入銀行分行用手填表。
- 觀乎近期的租務個案,我們亦不難找到業主每年回報率不足2%的納米戶租賃個案。
- 由於原業主持貨僅逾一年多,轉手需付10%額外印花稅,相關稅項由買家支付。
- 【聯名物業甩名須知】近親轉讓竅門,內部轉讓如何慳盡印花稅!
- 據了解,原業主於2017年6月以484萬元購入單位投資,持貨4年至今沽售,帳面蝕34萬元,單位期內貶值約7%。
例如土瓜灣「傲形」、筲箕灣「柏匯」等,當業主蜂擁高追過後,銀行估價低過買入價,加上放寬按揭,令新買家持同一預算有更多選擇。 例如紅磡「環海.東岸」就是一個經典例子,當年發展商推出「開心直通車計劃」,首期5%毋須入息證明就可上車,結果63%買家登上這架直通車,但開車途中按揭利率變成P+0.75%,搞到很多業主大失預算,「抬錢」上會亦是不太可能。 例如在今年的成交中,雖然距離買入時間已經長達六年,但仍出現五宗蝕讓個案,而中原城市指數CCL同期就升了三成。 最新鮮熱辣的一宗見血個案,是恒地旗下蝶翠峰第五期的尚悅.
納米樓蝕讓: 業主移民劈價沽!外區客睇好呢區發展即睇即買
網民一看租金即群起嘲諷業主太進取,直言呎租媲美十大屋苑,揶揄是劏房樓王。 按揭批核評估 報告,了解一下以你的收入、目標樓盤及首期,有哪些銀行會批按揭給你買樓。 納米樓蝕讓 假如結果不幸地是沒有銀行願意批核,至少你也是在入市前已經知道,而非手快快簽了約買樓才知無法申請按揭,最後搞到一鑊粥,置業夢碎。 首先納米樓跟現時一些熱門盤不同,不必怕有太多競爭會買不到,不必一時之快入市。 二來,為了安全起見,在不知道銀行是否會批按揭的前提下就去買實在是有太高風險。 相信如果是選擇得納米樓的買家,也不會打算一口氣(或不一定有能力)掏出數百萬來買。
他指出,目前有同類單位開始入伙,相比3年前買入價亦最多只能微賺,同時該種單位未來會較難有承接,市況逆轉時樓價跌幅亦較快。 藝人麥明詩(Louisa)於2019年以190.9萬購入被稱為「納米樓」、實用面積141方呎的屯門新盤。 今日有報道指,她以低於市價兩成的價格,200萬元登記轉手,新買家為母親何小娟,單位帳面升值9.1萬元。 她接受傳媒訪問,問是否想回復首置身份,接下來買更大的單位時,她僅表示現階段正為上車努力,希望未來組織家庭時會有自己的物業。 王品弟表示,政府增加土地供應不遺餘力,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大力發展新界北部,惟發展需時,相信短期內仍需依賴私人市場、鐵路項目及市區重建局釋放私人住宅供應。
納米樓蝕讓: 單位多圖直擊:
所以,樓價持續上升,即使是納米樓都跟隨大市上漲,炒家更容易賺錢。 不過如果市況出現變化,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退潮後才知誰沒穿褲子」。 有「樓神」之稱長實董事趙國雄於數年前,早已豪言納米樓跌價三成,可能有其道理。 90後情侶為上車買細單位 後悔想換樓卻遇蝕讓潮 專家︰賣樓最好趁早 Video Property By Jenny Lam o …
納米樓蝕讓: 上車盤豪宅全面蝕讓
【按揭Mortgage Link】存款掛鈎按揭真係好? 【按揭利率】一文睇清「P按」與「H按」分別,教你慳到盡! 【聯名物業甩名須知】近親轉讓竅門,內部轉讓如何慳盡印花稅!
納米樓蝕讓: 發展商較市價高開項目
管理試行辦法又指出,在現有制度規則明確涉及安全審查、行業監管前置程序的情況,企業才需要在申請備案時提交相應監管文件。 在本地研究發現,多個發展商於過去十年間,至少推出8550個面積低於260方呎的納米單位,當中約2000個面積更不足200方呎。 主因都是樓價飛升,市民無力負擔,發展商變相起呎價高但入場金額細的納米樓。 不過,如果市場出現逆轉,這類自住需求不大的「非人性化」單位可能率先士卒,加上林鄭plan出現放寬按揭限制,令納米樓受歡迎程度早已減弱。
納米樓蝕讓: 投管俊「傑」——投資「納米樓」要小心
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繼去年12月急跌後,1月零售銷售略為回升,但整體趨勢仍然下跌。 統計局指出,價格下降帶動燃料銷售增加,減價促銷亦推動網上零售、珠寶、化妝品、地毯及傢俱銷售表現。 不過,服裝銷售連升4個月後大幅回落,食品銷售再度回軟,反映消費者仍受通脹打擊。 事實上,自政府放寬按保樓價上限後,市場幾乎一切看淡納米樓。
納米樓蝕讓: 納米樓無運行 連錄蝕讓成交
原業主於2013年以541.08萬買入,持貨9年轉售,帳面蝕讓約123萬,蝕幅達22.7%。 軒過去錄得的二手成交,幾乎全數虧蝕,上述成交屬蝕幅最大個案。 其中低層19室,面積227方呎,1房間隔,以338萬沽出,呎價14890元。 原業主於2019年以329萬購入單位,拎貨3年,現沽出帳面獲利9萬,賺幅2.8%。 納米樓蝕讓2025 業界表示,本港樓價持續回調,加上政府先後兩次放寬按保上限,買家購買較大單位相對較以往容易,減低納米樓吸引力。
納米樓蝕讓: 開放式戶月租1.45萬
由現時銀行對於納米樓按揭的取態來說,也反映出納米樓在市場上的劣勢。 雖然大部分大銀行都會對納米樓的按揭申請來者不拒,但有部分細行在經過評估之後,都會對於納米樓按揭申請抱有較審慎態度,未必會逢申請必批。 雖然說揸住磚頭也算是個人財產,但實際上,一般人對居住也會有最低的要求,百幾二百呎的樓盤在二手市場上未必能經得起考驗。 納米樓蝕讓 試幻想你已經以400萬買入了180呎的納米單位,但過兩三年單位跌價,或者無人接手,你就只可蝕讓或者自住。 納米樓表面上是為了讓小業主們更易買到樓而設,但想深一層,其實也未必是最理想的入市之選。
納米樓蝕讓: 獨家A.I.按揭評估
這個位於「Grand Austin」附近的樓花項目,當日全靠一個高鐵概念大賣,全盤66個單位,高開呎價達24,000元以上,但來到今天高鐵並沒有帶來預期效益,樓盤也全部摸頂。 背後也跟去年一宗跌價20%以上蝕讓個案,令全盤估價裂口低開。 一層中層A室,業主2015年10月以598.9萬元買入,怎料來到2020年10月卻以478萬元賣走,帳面勁蝕20%以上,打開了估價下跌的缺口。 在購買納米盤樓花時就更要小心未來數年的樓價變化,有些發展商為迎合市場購買力,不少細單位都會湧現,到頭來或會出現減租潮,故市場高估納米樓盤的承租能力時,也會令業主有蝕讓風險。
納米樓蝕讓: 納米樓的定義
此外,佐敦珀‧軒亦有開放式單位以低於購入價沽出,業主持貨5年勁蝕約142萬元或三成離場。 市場消息稱,上述高爾夫‧御苑7座中層E室,實用面積約372方呎,原叫價約550萬元已屬蝕讓價放售,最後減至540萬元售出,呎價約14,516元。 原業主為投資者,於2017年以逾684.2萬元購入單位,是次沽貨帳面損失逾144.2萬元,虧損幅度約21.1%。 更有豪宅樓盤格價回到十多年前,美聯余慶麟表示,名鑄中層B室,實用面積約817方呎,一房連儲物室間隔,以1,748萬元成交,呎價約21,395元。 據悉,該名業主早年亦有購入項目另一伙,並於數年前獲利沽出,現時看淡後市,故不介意以蝕價出售上址。 不過,2022年政府放寬按揭保險,九成按揭由原本只有800萬大增至1000萬,增加置業人士的借貸力,納米樓的供應才有所調整。
納米樓蝕讓: 【買樓理財】磚頭不保值 深水埗納米樓近9折賣 業主蝕讓求售
客飯廳面積很迷你,但相信單位卻是全港最安全地方,因為現時政府在公眾場合已實施限聚令,規定不能多於四人聚集,而這個單位剛好只夠企四個人,多一人都會覺得迫狹。 納米樓蝕讓2025 記者嘗試跟攝影師做距離測試,發現兩個單位打對角1.5米後,背面還有少量空間可放一個衣櫃。 House730旨在為香港用戶提供最優質的使用體驗,不論買樓或是租樓,用戶可按樓盤的價錢、面積、房數、真實照片等等條件揀選合適樓盤。 該業主於2017年11月以617.8萬元購入該戶,淨樓價已蝕32.8萬元,若計及印花稅及佣金等支出,恐怕蝕逾50萬元。 回顧該樓盤的一個實呎221開放式單位,一度以1,025萬元天價沽出,並打破全港開放式單位呎價歷史新高,如今同類單位僅能以低於600萬元沽出,可見「天之驕子」已成「明日黃花」。
其中一個低層單位以約400萬元轉售,帳面貶值逾70萬元。 納米樓蝕讓 在樓價處於升軌,炒賣納米樓賺錢令投資者不亦樂乎,「十優港姐」麥明詩家族早前炒有「龍床盤」之稱屯門「菁雋」可賺數十萬元。 近期該盤一個低層單位,實用面積約131方呎,原業主今年初以235萬元購入,傳自付23.5萬元額外印花稅入市,再以255萬元轉售,呎價約19,466元,帳面只升值20萬元,料原業主最後要蝕使費離場。
至於長沙灣AVA 61的單幢盤,單位實用面積最細僅約150方呎,資料顯示,今年錄約16宗二手買賣登記,近半數屬帳面貶值,其餘絕大部分賺幅都不足一成。 區內代理表示,該盤現有大約40個買賣放盤,其中有2至3個盤的業主願意蝕使費出貨,包括一個實用面積約150方呎單位,約4年前以347萬元購入,現僅開價348萬元放售。 該區地產代理指,由於樓價「升唔起」,部分業主都寧願平賣單位,以換購其他物業,現時該盤於市場上有約20多個買賣放盤,當中至少6個叫價較購入價低約2萬至30萬元不等。 由於「納米樓」自用需求有限,估計業主除非肯蝕讓,否則難套現。
納米樓蝕讓: 「龍床盤」成交見紅 納米樓會否爆蝕讓潮?
納米樓頓時變得有價有市,雖然實用面積不足200平方呎,尚可叫做五臟俱全,如果再扣除工作平台和小露台的話,實用面積可能剩下約160平方呎。 根據我的粗略計算,在2011年至2020年期間,共有接近一萬個面積少於260平方呎的納米單位推出市場,其中以恒基興建的數量最多,佔納米樓總數約三分之一,是各大地產商之首。 估計當中的原因,是很多納米樓的發展模式,都是強拍重建收到整合業權後再發展,而這些地盤面積通常比較小,用來興建納米樓才可以賺到較多。 目前很多納米盤在收樓之後,都立刻放租或放售,出現「人踩人」的情況,業主互相鬥平,將租金及售價越壓越低。 但到真正收樓之後,就會真相大白,原來一百多呎真係唔夠住,所以寧可繼續租樓,至於「成功靠父幹」的子女,就繼續住在父母的大屋,每天有工人姐姐照顧,而不會自己一個人搬入去。 有業主近日在網上發文放租一個164呎的北角納米樓單位,開價月租10,800元,標榜單位是極高層、以豪華門口出入及5分鐘可抵達港鐵站。
以十大屋苑中價錢較相宜的沙田第一城為例,近期錄得一宗中低層C室的成交,單位實用面積304呎,成交價600萬,呎價19,737元。 今日各區都有新盤推出發售,恒基地產發展的上環CAINE 納米樓蝕讓2025 HILL,今日首輪發售50伙。 另一伙為同層1室,實用面積673方呎,連632方呎天台及322方呎平台,屬三房間隔,折實售價由1,273.8萬元,減價近22%,亦以998萬元沽出,呎價約14,829元。
納米樓蝕讓: 香港仔法籍鐵騎士撼路牌 頭部重創昏迷送院搶救不治
不少位處市區,近年以高溢價開售的納米項目,蝕幅就更加顯著。 又預料未來3至4年,一手樓供應方面預計會達到9.4萬個單位。 假若以有「龍床盤」之稱的屯門菁雋,實用面積僅128平方呎的納米樓單位計,即單位面積下限將會大過兩個龍床盤。 於下一季度推出的屯門住宅用地,黃偉綸指出,單位面積下限要求將會落實,最少須達26平方米、即大約280呎,並稱是考慮到安達臣道首置盤單位面積下限250呎,而屯門用地將會用作建私營房屋,置業階梯是更高的。 價單顯示,首張價單總值約3.2億元,發展商今起正式收票,料最快下月開售。
納米樓蝕讓: 經濟
由於市場欠缺利好消息,除非政府撤減樓市辣招,否則短期內樓價難止跌回升,預計明年一般住宅樓價將跌約5至10%,豪宅挫最多約5%。 逆市下剛性需求亦已失去支撐樓價的功效,各區各類物業均爆出蝕讓買賣。 新界納米盤大埔嵐山有開放式單位4年勁蝕逾兩成,港島居屋王鰂魚涌康山花園也有兩房戶業主持貨4年帳面慘輸約162萬元。
納米樓蝕讓: 屋苑「納米戶」成交錄蝕多過賺
實用面積193呎,成交價為360萬,呎價18653元。 如果想投資納米樓收租,當市場的租金有下調壓力,租客可以用更低租金租更大面積單位時,納米樓租盤就不再那麼吸引。 隨疫情蔓延,本港租金市場曾一度受衝擊,尤其是納米樓,開放式細單位愈租愈平,對於無樓一族而言算是好消息,但是對於投資者而言則,個別納米單位租金回報低至2厘。 早前隨放寬按揭成數上限後,有一些發展商睇淡納米樓市場,認為未來供應會飽和,甚至爆煲收場,計劃主力建300尺以上的單位。
例如西營盤瑧蓺一個實用面積216平方呎開放式單位,業主本來叫價700萬元放售,最終勁減115萬元或16.4%,以585萬元售出,呎價仍達27,083元。 梁文楓又指,AVA 61另一伙中高層A室,面積與上址相若,今年4月份成交價約540萬元,若以最新個案比較,該類單位過去七個月跌價160萬元,跌幅接近三成。 住宅樓價指數接近歷史高位,惟近年推售的單幢盤卻錄大幅蝕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