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雞粥和乳鴿最為有名的泰源大排檔的格局傳統,衛生情況佳,如果天氣清涼,亦可以選擇坐在外面,風味十足。 保留住傳統大排檔的特色,食物大大碟,有火侯,還會送椒鹽豆腐一客,雖然價錢不算便宜,但勝任享受傳統的地道風味。 而食物方面,伙食工業主要提供日、台食物,食物款式多之餘,50元左右就有一個午餐,價錢不算貴但份量足料。 火炭站處於火炭工業區邊緣,每日有好多喺嗰區返工嘅人出入,近年香港廠家為咗慳成本,將部分廠房搬上內地,對火炭站嘅客量有或多或少嘅間接影響。 因應多年來發生的馬匹撞欄意外,在2020年的煞科日完結後,草地跑道近行車路一邊的傳統鋁欄被拆走,並換上了膠欄,以減低人馬受傷風險。
看台設有投注大堂,飲食設施等,會員席亦設有會員,馬主廂房等設施。 場內設有全世界最闊的彩色大屏幕,長70.4米,面積相等於4,500部架疊起來的52厘米電視機,詳盡顯示每一場賽事的資料及賽果。 馬場其他設施包括馬房,騎師、練馬師及馬伕宿舍等,另有一座綜合大樓供馬會使用。 現時馬場站只會在沙田馬場賽馬日、進行雙邊投注或有大型活動舉行才開放予乘客使用,而平日並不會提供服務。 火炭站(英語:Fo Ta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火炭坳背灣街,屬於港鐵東鐵綫的鐵路車站,車站於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後才加設,於1985年2月15日啟用,其取名於附近的火炭村。
火炭去馬場: 車站樓層
後來,因應火炭工業區的發展,九廣鐵路改為在禾寮坑以南之火炭建設車站,於1985年2月15日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之後才啟用。 馬場站與大埔墟站為第一階段安裝月台閘門,而全綫首對月台閘門於2023年5月在馬場站1號月台啟用;而車站兩個月台的月台閘門安裝工程亦於同年8月完成,故馬場成為首個完成月台閘門安裝工程的東鐵綫車站[12]。 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翻新東鐵綫各月台,以遮掩東鐵綫車站月台殘舊的觀感。
因此供3歲至11歲小童遊客使用的「小童遊客全日通」無法於馬場站使用。 同時小童八達通及未滿18歲的人士所持有的個人八達通(包括「學生身分」或「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亦不適用於此站(沙田馬場舉行的非賽馬活動除外)。 近年馬會仍不斷改善沙田馬場的設施,2003年8月31日,世界最闊的高解像彩色大屏幕啟用[2],2004年11月14日,設有可開合上蓋的新馬匹亮相圈落成,為馬迷提供更方便舒適的環境。 2008年北京奧運,香港協辦馬術項目,沙田馬場毗鄰的香港體育學院經改裝,成為主要比賽場地,彭福公園新建策騎徑,又在香港體育學院旁邊新建奧運馬房;奧運聖火亦途經沙田馬場進行傳遞。 火炭站的由來可追溯至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提及的禾寮坑站,該站計劃為香港地鐵沙田綫的終點站及與九廣鐵路(英段)的轉車站。
火炭去馬場: 沙田馬場
在《美美与共》的舞台上,他们用原创杂技剧《52年再相逢》再现了这个故事,时光里承载的杂技情谊都被浓缩在了这一招一式当中。 沿著跑徑,從獅子橋出發,除可欣賞城門河畔美景外,還有不少娛樂設施可供停下遊玩。 火炭去馬場2025 香港的大排檔已經買少見少,在火炭遊覽完一整天,可以到火炭傳統港式大排檔晚餐,一嘗遠近馳名的火炭雞粥。
- 城巴在二十世紀末期營運員工穿梭路線625,來往沙田站(排頭街)及沙田馬場,當時只接載馬場員工及居民;穿梭服務後來由陽光巴士接辦,取消對乘客資格的限制,任何人士均可乘坐,與收費巴士無異。
- 由於該行人天橋連接看台的中央及南面,因此車站分為北面及南面兩個大堂,兩個大堂均個別設有客務中心及出入閘機。
- 沙田馬場參考世界先進的馬場的設計,跑道屬古典英式的順時針方向,佈局與美國貝蒙園(Belmont Park)及聖雅尼塔(Santa Anita)馬場接近,為看台觀眾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 現時每年均舉行多項國際大賽,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人馬在此互相角逐。
- 2008年北京奧運,香港協辦馬術項目,沙田馬場毗鄰的香港體育學院經改裝,成為主要比賽場地,彭福公園新建策騎徑,又在香港體育學院旁邊新建奧運馬房;奧運聖火亦途經沙田馬場進行傳遞。
- 另外何東樓車廠上蓋發展咗多個住宅項目,部分居民會搭港鐵出入。
縱使沙田馬場用地免繳地價,馬會須自資平整土地及其周邊地區的填海工程,並向政府付款作為興建連接馬場道路、鐵路等基建費用。 最終,沙田馬場準時於1978年10月7日正式開幕,是由當時的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主持揭幕及在草地跑道進行剪綵儀式,同日下午2時舉行首場賽事, 由李漢明策騎建築師兼馬會董事甘銘 火炭去馬場 (Eric Cummine) 火炭去馬場 擁有的第3班馬『豪爽』勝出。 隨著入場人數於1982年-1984年間繼續增長,馬會很快便進行擴建。 1985年11月,第二座看台落成啟用,兩座看台共可容納85,000人觀賽。
火炭去馬場: 因應疫情而關閉車站
為配合工程,火炭站需輪流封閉一條路軌,以便加建臨時工作台,每日三班由火炭站開出的特別班次會改由沙田站開出[12]。 火炭站大堂設於車站月台之上,而原先大堂則分為連接A、B出口的大堂(南)與連接C、D出口的大堂(北)兩部分,後來兩個大堂的付費區於2015年12月起貫通,但往返大堂兩個非付費區的市民仍須經車站外的樂景街。 馬場站(英語:Racecourse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火炭駿景園下方沙田馬場對面,屬於港鐵東鐵綫的鐵路車站。 火炭及禾輋邨多年以來一直沒有巴士往返東九龍及觀塘,居民需於沙田市中心轉車或步行前往瀝源邨乘搭89線,自本線於2017年初起延長至火炭並取道源禾路後,火炭及禾輋邨市民終可以乘搭本線直達東九龍。
此路線曾與陽光巴士年代一樣,允許一般乘客乘搭,收費為現金$3.8。 持有由馬會培訓部發出之信件的乘客,當時亦只可以現金繳付該車費。 沙田馬場(Sha Tin Racecourse),是香港第二個賽馬場地,位於沙田區火炭東部,由香港賽馬會興建及管理。 火炭(Fo Tan)位處沙田市中心以北,地理範圍從沙田馬場開始往西南方向延伸,覆蓋何東樓、落路下村、火炭工業區、黃竹洋、穗禾路沿線,至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為止。 昔日火炭的地理布局背為山、前為河,水退時形成河灘,因而被喚作「河灘」或「可灘」,客家話讀音為「悔灘」,但因口音問題而誤讀為「火灘」;後來更因一音之轉而被讀作「火炭」,並沿用至今。
火炭去馬場: 香港十八區景點
隨著跑馬地山光道馬房於1987年拆卸,沙田馬房容量亦因應需求不斷增加,至2010年,共有20座馬房,為1260匹馬提供安身之所。 馬會亦為提高賽事水平,加建一系列先進設施,包括檢疫馬房、馬醫院、賽事化驗所、河畔操練跑道、奧運馬房、策騎徑等。 火炭去馬場2025 會員席招待會員及來賓,公眾席則開放予公眾人士,入場費10港元。
火炭去馬場: 活動資訊
藍田(平田)開經:安田街、平田街、安田街、藍田(北)巴士總站、德田街、連德道、碧雲道、高超道、鯉魚門道、(偉發道、觀塘繞道)、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大老山隧道、大老山公路、沙瀝公路、沙田圍路、沙田鄉事會路、沙田車站圍、沙田鄉事會路、源禾路、火炭路及桂地街。 九龍巴士88X線是九巴一條新界市區特快巴士路線,來往火炭駿洋邨及平田,途經火炭、禾輋邨、瀝源邨、沙田站、沙田圍、大老山隧道、觀塘道/觀塘繞道、油塘及碧雲道。 城巴在二十世紀末期營運員工穿梭路線625,來往沙田站(排頭街)及沙田馬場,當時只接載馬場員工及居民;穿梭服務後來由陽光巴士接辦,取消對乘客資格的限制,任何人士均可乘坐,與收費巴士無異。 火炭站共設有4個月台,分為兩個月台島,當中2、3號月台喺中間共用一條路軌,主要畀喺北行/南行嘅列車用,恆常列車班次則主要停靠外側嘅2號月台(北行)同3號月台(南行)。 火炭站(粵拼:fo2 taan3 zaam6;英文:Fo Tan Station)係喺香港沙田北面火炭嘅港鐵車站,佢係屬於東鐵綫。
火炭去馬場: 車站翻新工程
受到火炭站車站空間狹窄有限,寬度狹窄的月台島只能夠容納一條扶手電梯[3],而當有城際客運列車即將通過火炭站,前方列車會使用車站中央的備用路軌待避及上落客[4],但現時已甚少作出此安排,絕大多數列車於沙田站進行待避。 惟當有北行列車需要進入何東樓車廠或馬場站,停靠火炭站的南行列車則會使用3號月台上落客[原創研究? 沙田馬場現址總面積約為682,889平方米,自1977年3月1日以來以「私人遊樂場地契約」形式,按象徵式一元地價批予香港賽馬會作賽馬及相關用途,目的是為公眾提供觀賞賽馬及進行合法博彩設施。
火炭去馬場: 香港巴士大典
另外位於車站東面為火炭鐵路大樓、何東樓車廠,其上蓋發展為多個私人住宅發展項目,包括御龍山、銀禧花園與駿景園等。 雖然馬場站是專為沙田馬場而設,但即使沙田馬場當日有賽事舉行,然而停靠馬場站的班次也不算頻密,而車站客流量主要集中在開賽前及賽馬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加上車資較高,故有不少前往沙田馬場的乘客會選擇在火炭站下車步行前往。 火炭去馬場2025 由於馬場站不是經常開放,加上大堂位於馬場看台內,所以馬場站為東鐵綫所有車站中唯一一個不設公眾洗手間、自動售票機、扶手電梯、升降機及商店[6]的車站,乘客需在其他車站多購一張車票或使用八達通作回程之用,否則需要在客務中心排隊購票。
火炭去馬場: 港鐵車站
想一嘗自己動手種田,其實未必一定要去遙遠的郊區,火炭工廈天台的一個小農莊,喜種田工作坊提供租田服務,最便宜每月港幣160元就能有一塊小田讓你耕作。 火炭去馬場2025 另外,喜種田亦有售賣有機菜及天然手工皂,亦提供各式各樣的工作坊如親子製作香草曲奇,兒童小農夫,製作手工皂等等。 此站是在電氣化後及何東樓建成後加建的,而火炭站毗鄰是車廠,而馬場站離此站不遠,不過當列車駛往此站,便不能駛往馬場站,相反亦是。 52年前,50余名苏丹学生远赴中国武汉杂技团,开始了他们为期两年半的“杂技留学”生活。 这段“留学”经历也成为一段友谊的开端,本期《美美与共》通过真情讲述和舞台演绎生动还原了这个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动人故事。
火炭去馬場: 服務時間及班次
每逢沙田馬場跑馬賽事舉行前後,多條特別巴士路會提供進場或離場服務。 火炭去馬場 火炭去馬場2025 在週日及公眾假期賽馬日,九巴868線在賽事開始前由市區前往沙田馬場;其他「8」字為首的馬場路線,只會在賽事完結後由馬場返回市區,詳情可參閱有關巴士總站條目或各馬場路線條目。 火炭去馬場2025 火炭站嘅構思可追溯到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嘅「禾寮坑站」,做香港地鐵沙田線嘅終點,同九廣鐵路(英段)交匯。
火炭去馬場: 由工廈玩起 火炭食買玩輕鬆遊
工程包括重新為各車站配主題色,並加入代表花種,為月台橫樑及柱子翻上月台配色的油漆,貼上印有車站主題花、建築物的牆紙,加設/更新直立站牌、路線圖、指示牌、告示等。 而馬場站配色為 中海綠,主題花為馬尾草,街景為沙田馬場及賽馬。 馬場站在港鐵票務系統屬於「東鐵綫本地路段」;不過由於其只服務沙田馬場,因此大部分優惠都不適用此站。 早於2013年,九巴曾研究重組80X線,將服務範圍延展至藍田山上,方便該區乘客來往沙田區,並透過與其他途經大老山隧道路線之轉乘優惠,方便乘客到大老山隧道收費廣場轉乘其他路線來往馬鞍山、大埔及北區等地,同時取代原有277X線藍田山上經大老山隧道來往新界東之服務[1]。 本線是藍田及油塘首條來往沙田市中心及火炭的專營巴士路線,以及繼城巴798線後大老山隧道第2條來往火炭的專營巴士路線,曾經是九巴行車里數最長的循環路線。 新馬場建築工程早於1973年12月展開,並於1978年10月7日正式開幕。
火炭去馬場: 火炭村
[2]考慮到沙田馬場性質獨特,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15年3月,批准向馬會批出為期50年的「特殊用途契約」,繼續作為馬場及相關用途。 2016年9月27日正式簽訂生效之新批地契,規定馬場內直接用作賽馬及博彩相關用途、慈善及非牟利活動、以及社區設施用地(包括彭福公園)免收地價;然而馬場內僅供會員或其賓客使用的會所設施,須徵收十足市值地價,馬會亦須就沙田馬場用地繳付地租。 彭福公園位於馬場跑道中間,在非賽馬日開放給公眾,公園有一大坪草地、人工湖噴泉、兒童遊樂場等等,景觀及園林環境優美。 火炭去馬場 另外何東樓車廠上蓋發展咗多個住宅項目,部分居民會搭港鐵出入。 每逢賽馬日,亦有部分馬迷因為馬場站嘅車費貴而選擇喺度落車,然後行去馬場。 火炭去馬場 沙田馬場參考世界先進的馬場的設計,跑道屬古典英式的順時針方向,佈局與美國貝蒙園(Belmont Park)及聖雅尼塔(Santa Anita)馬場接近,為看台觀眾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火炭去馬場: 車站分佈
此外,有部份沙田馬場的馬迷也會甘願從沙田馬場步行約15分鐘前往相近的火炭村搭乘本線,以節省同樣前往油塘及藍田碧雲道的889線高昂的車費。 由2016年10月1日起,JC系列路線再次由陽光巴士營運,收費下調至$2.5,而分別於日馬賽事舉行日及夜馬賽事舉行日的特快線J1X及J2X線則合併為新路線JCX。 為解決跑馬地馬場經常出現滿座的問題,香港賽馬會在1964年開始考慮增建一個新馬場,以配合賽馬運動發展。 於是自 2000 年起,便吸引了不少藝術家進駐火炭工廠大廈開設工作室,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藝術村,稱為「伙炭藝術村」。 每年一月份,藝術村均會舉辦「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藝術家們會開放其工作室,讓民眾遊訪其創作空間和體驗其創作歷程,以交流創作心得和經驗,現已成為香港藝術界每年一度的盛事。
而火炭站的配色為 橙色,主題花為木棉,街景為火炭工業區中心。 馬場站設有3個車站出入口,其中B、C出口位於沙田馬場看台的中央;而A出口則位於看台的南面,並設有輪椅升降台,而3個出入口均連接沙田馬場的看台。 馬場站的出入口一直未獲編上任何出口編號,直至2017年9月3日港鐵才為車站的三個出入口編上編號。 由於駛經馬場站的列車並不會途經火炭站,如果乘客需要由該站前往火炭站,必須在沙田站或大學站轉乘經火炭的列車前往火炭站。 而從沙田馬場可以步行取道跨越大埔公路之行人天橋和銀禧花園通道前往火炭站。 另外,因應香港賽馬會的規定,一般情況下未滿18歲的人士在賽馬日不可進入沙田馬場。
火炭去馬場: 車站周邊
兩個大堂並唔相通,要經地下層嘅火炭鐵路站巴士總站或同大堂層同層嘅樂景街步行來往。 馬場交通方便,港鐵東鐵綫馬場站設有蓋行人天橋直達沙田馬場看台,賽馬日亦有各線巴士直達,馬場內亦有地方供給紅色小巴及市區的士停放或載客。 港鐵於2013年7月起斥資約1.1億元翻新車站,當中包括將原有的兩個獨立大堂加建通道貫通,讓兩個原本分開的付費區合而為一,工程於2015年12月完成。
火炭去馬場: 主題樂園
火炭站最初是為往返火炭工業區的乘客而設,後來隨着鄰近車站的住宅物業[7]於1980年代至2000年代期間陸續落成,使用火炭站的乘客亦因而大增[8]。 火炭去馬場2025 現時火炭站大堂均設有2間便利店及2間麵包糕餅店,另外亦設有自助服務,包括自動櫃員機及自動售賣機等[2]。 由于馬場站與火炭站兩站大致平行,因此列車若停靠馬場站就無法停靠火炭站。 而東鐵綫所有停靠馬場站的班次,其列車显示屏亦會附加「经马场」的指示,另外車廂及月台亦會有廣播提醒乘客該列車不停火炭站。 馬場站設有1組已裝設月台閘門的島式月台,兩個月台的長度可容納12卡車廂的列車停泊上落客,而自東鐵綫於2022年5月全面採用9卡車廂的列車行駛後,已停用的候車範圍亦於後期加設玻璃欄杆封閉。 另外過往兩個月台並沒有標示特定的列車目的地,因此無論是北行或南行列車,也可隨機進入馬場站其中一個月台上落客,而自車站於2023年加設月台閘門後,月台閘門上亦添加指示該月台的前往目的地。
由於馬場站與火炭站兩站大致平行,因此列車若停靠馬場站就無法停靠火炭站。 而東鐵綫所有停靠馬場站的班次,其列車顯示屏亦會附加「經馬場」的指示,另外車廂及月台亦會有廣播提醒乘客該列車不停火炭站。 火炭駿洋邨開經:桂地街、火炭路、源禾路、沙田鄉事會路、沙田車站圍、沙田鄉事會路、沙田圍路、沙瀝公路、大老山公路、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太子道東、觀塘道、觀塘道天橋、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鯉魚門道、高超道、碧雲道、連德道、德田街及安田街。 該等路線因應當日上班人數而決定派車行駛與否,上車地點為沙田通訊及科技中心外;以往電話投注部未搬遷至該中心前,上客地點為看台E出口外。 沙田馬場另設有一條場內穿梭巴士,由沙田通訊及科技中心或沙田職員宿舍開出,途經沙田馬場綜合大樓、天幕、電話投注中心E出口及副練馬師宿舍(凱驊軒),只限馬場職員和住戶使用。 沙田馬場地契於1997年獲政府續租15年,至2012年6月底;其後馬會以短暫形式續租沙田馬場。
火炭去馬場: 八達通轉乘優惠
2014年7月,先有消息傳出九巴即將開辦本路線,並已經在電子路線牌控制器載入本路線的資料及安排車長於同月下旬參加路線訓練。 2019年9月30日起,新路線JCS投入運作,循環往返海栢花園及沙田馬場,只限香港賽馬會職員及沙田宿舍職員住戶乘搭。 在2008年12月1日,城巴重新接辦有關服務,並為路線冠上編號JC1及JC2(又稱J1、J2)。
由於火炭站係九廣鐵路(英段)電氣化後新增嘅車站,為配合地理位置,車站月台島窄過其他車站,只能容納一條扶手電梯。 火炭站喺1980年代九廣鐵路電氣化之後先至開嘅車站,方便乘客出入火炭工業區,而啲火車亦係喺呢度返何東樓嘅車廠。 火炭去馬場2025 隨著香港賽馬運動平民化,於賽馬日期間經常出現「紅旗」高掛(意指「滿座」)的情形。 1964年,馬會開始考慮增建一個新馬場,以配合賽馬運動的發展。 工程於1973年12月全面展開,由日本大成建設為首公司承建。
火炭去馬場: 車站月台
2022年3-5月期間,東鐵綫旺角東站-上水站沿途各站因應過海段通車而進行月台牆身翻新工程[13][14]。 火炭去馬場2025 而火炭站於2022年4月下旬已更換牆紙及換上由區傑棠書寫的新一代站名書法字。 火炭村(Fo Tan Village)巴士站,位於新界沙田區火炭火炭路,港鐵東鐵綫路軌以北,乃一對設於東、西行綫的中途站。 現時本線使用5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ATENU)及1輛富豪B9TL 12米(AVBWU)雙層空調巴士,均屬沙田車廠。 位處沙田馬場中央的彭福公園,佔地廣闊,綠草如茵,是香港少數歡迎攜同寵物進入的公園,遂成為沙田區內愛狗人士遛狗(放狗)、帶狗野餐的好去處,乃香港著名狗公園之一。 彭福公園亦同時開放予狗隻進入,香港狗公園買少見少,幸好火炭就有一個同時容許寵物和人入內遊玩的公園,讓狗主帶狗隻到草地上狂奔,喜歡狗的朋友更可以在這裏看到很多不同種類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