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同理,堅定不移地協助那些不被社會接納或被忽視的人士,讓他們能自在地融入社群,重建對社會的歸屬感。 本會於當日更設立咖啡拉花及報讀課程攤位,向市民展示從培訓課程所學的知識及技能。 本會總幹事吳宏增先生及再培訓局主席梁永祥先生, SBS, JP亦到本會攤位為各得獎者打氣。 一群人在一個密室逃脫遊戲當中往往會發掘出很多有領袖潛能的人,只要你細心留意就會發覺每一位參與遊戲的人都會存在某些特質是有領袖的元素。 舉個例子,相信大家都聽過十二生肖銅像的故事,話說當年一位意大利傳教士伽斯底里奧內為乾隆皇帝設計出十二生肖銅像以作報時之用,至今有好些銅像仍然下落不明。 現在,各位隊員就是要進入古堡之內,在這個密室空間尋找線索、破解謎題。
香港作為中西薈萃、文化交融的城市,正好兼收並蓄,以中國傳統價值取向及思想為主軸,輔以西方的概念和實踐方法推廣生命教育,相得益彰。 台灣推動方式多元化 承擔責任 據悉台灣推動生命教育的框架圍繞「天、人、物、我」,而本港一些關心生命教育的團體,如全人生命教育學會,則提出「身、心、社、靈」四個面向,包含各種人生境界。 以「身」為例,生命教育的內容包括控制物慾,欣賞自然,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環境觀及理財觀;「社」則是倫理教育及公民責任,即人際關係,包括與家人、朋友及社群的相處。 猶記得去年超強颱風山竹蹂躪香港,不少校園內的樹木倒塌,各區滿目瘡痍,不少學校藉此機會,召集師生合力善後,亦有家長帶同停課的孩子,自發清理風災後的海濱長廊。 凡此種種,足證生命教育並非抽象的學術理論,可在生活中找到許多實踐機會。
承擔責任: 責任與承擔:活佛師尊說故事
本網站之所有著作(含語文、音樂、攝影、圖形、視聽、電腦程式及網站其他內容)均屬「資優生」(以下簡稱本公司)所有,為著作權法保護。 承擔責任 非經本公司書面同意授權,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重製、改作、編輯、散布、傳輸前條所述內容,否則即屬違反著作權法,本公司將依法提出刑事告訴並請求損害賠償。
比方說,要真正改善朋友的財政狀況,應該帶他們去尋求理財專家的建議,而不是一味借錢給他們。 劉備逝世前曾告訴諸葛亮:「如果嗣子劉禪沒有才幹,你可以取代他治理蜀漢。」,諸葛亮則承諾:「必定竭盡全力輔佐後主劉禪!」。 雖然得到劉備許可,諸葛亮卻展現忠貞的品格,即便劉禪沒有帝王的資質,諸葛亮還是盡力輔佐。 諸葛亮知名的著作《出師表》就是上呈給劉禪的奏表,盼望能開化後主,幫助他成為優秀的君王,對先主負責任的態度感動了不少人。 承擔責任 承擔責任2025 一家致力推動社會共融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從研究導致罪行發生的成因著手,為在社會不被接納或被忽視的人士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給予實際協助,讓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承擔責任: 負責任的態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當晚得到懲教署、社會福利署、各僱主及導師之蒞臨及參與,令活動生色不少。 2017年,除了是本會鑽禧六十週年慶典,亦是推行「模擬法庭.公義教育計劃」的十週年。 為著引發學生對認識法治興趣以及持守法治精神,七月五日(星期三) 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三十分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一個以青年人主導的「講.港.法治」青年研討會,吸引500多名參加者出席。 務必要讓對方知道你很欣賞他們為承擔責任所付出的努力,不管成敗,不斷為他們加油作背後的精神支柱,你可以成為他們再接再勵的推動力。
- 香港善導會於2015年10月5日假荔枝角盈暉海鮮酒家舉行 「匯智傳愛合作伙伴交流晚宴」, 當日本會職員與一眾僱主及導師參與活動,以互相交流服務發展及促進合作關係。
- 負責任的態度幫助諸葛亮重獲將士們的忠誠,穩定了軍中動盪的氣氛。
- 希望日後每當看見這個手勢,就會想起這個設計,記起七個浸大畢業生特質和全人教育。
- 雙方期盼未來有更多合作及交流的機會,努力建設包容而安全的社會。
- 另外,我亦以英文字母上的技巧來幫助其他人記住七個浸大畢業生特質,B.A.P.T.I.S.T(Baptist)的形式增加親切感。
- 「義工嘉許禮2016」於2017年3月4日(星期六)順利完成,當晚延開21席,場面及氣氛熱鬧,除了頒發時數獎予每位出心出力的義工,當晚亦邀請了「我們仨」同行計劃的其中一組參加者,現場分享當中的點滴。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亦於2017年提出「教育2030」的願景,特別強調「調和緊張和困境」、「承擔責任」等能力,認為這些特質有助現時的學生,在未來的世界保持競爭力。 教育的真諦,不僅是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讓莘莘學子學懂做人的道理,以「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態度,面對未來的世事變遷。 其實,我們的學生不一定要聰穎過人,更不必一定要贏在起跑線,除了學業成績,更重要的,是品德素養、精神與心靈健康,懂得珍惜自己,了解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價值。
承擔責任: 負責的定義是什麼?2種負責任的態度讓能力更強大!
教大一直與本地學界合作無間,透過雙管齊下的策略,相信有助全方位落實生命教育的理念。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單靠知識及理性,已不足以應對各種前所未見的挑戰。 正因如此,筆者於不同場合,均強調未來5年,教大將重點推動生命教育,並已撥備1000萬元,循學校教材及師訓兩方面着手,設計「貼地氣」的教學資源。 要擴大生命教育的工作,教大除了要集思廣益,更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 為此,筆者已邀請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學界領袖及教育專家等持份者,出席本月稍後舉行的「教育沙龍」聚會,共同探討如何推展生命教育。
雖然北伐最終失敗了,諸葛亮還是在臨死前安排了順利撤退的計策,命令屬下邊撤退邊敲鑼打鼓,讓生性多疑的司馬懿以為是陷阱而不敢追擊。 西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派任自己最喜歡的徒弟馬謖堅守街亭,無奈自大的馬謖犯了大錯,違背諸葛亮的囑咐導致打了敗仗,甚至還不負責任地棄軍而逃。 承擔責任2025 負責任的態度幫助諸葛亮重獲將士們的忠誠,穩定了軍中動盪的氣氛。
承擔責任: 香港Equipment manager招募
當天出席上台打氣的嘉賓包括:主禮嘉賓香港田徑精英運動員及男子4×100米接力賽香港紀錄保持者黎振浩先生、善導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李瀚良法官、以及善導會副贊助人、執行委員會委員暨籌款委員會主席李鋈麟博士JP。 執行委員會義務秘書及籌款委員會副主席蕭詠儀律師JP、籌款委員會委員李萌大律師及懲教署(更生事務組2)監督林偉光先生頒發紀念品給贊助/支持機構及「最高籌款獎」得主。 參加者有個人責任遵從本園導師、營地職員或交通工具職員的指示,免生意外。 承擔責任2025 活動設有梳洗及休息時間,請家長確保參加者自律並遵守營規,擅自離開營地或活動範圍將使保險失效,參加者責任自負。 因活動場地人數眾多,如活動期間發生傳播性病患事故,參加者及其家長皆不可因此要求本會退款或賠償。 參加者須保管所有個人物品,如有遺失,怨不負責,參加者可於個人物品及衣物印上清晰名字。
承擔責任: 承擔責任 Step by Step
加上問號,即難題,光亮的燈泡,即想到解決方法,三者融合,以示畢業生能解決疑難,在有需要的地方發揮所長; 瞳孔置於書本上,代表「以開放接納、獨立探求知識的精神,貫徹終身學習」,眼睛為靈魂之窗,畢業生透過閱讀各方書籍,不偏不頗,獨立於有偏差之觀點,於書海中實踐終身學習。 承擔責任 第五屆善導僱主嘉許禮於本年6月23日舉行,活動除了為一直以來支持更生人士及殘疾人士的僱主和僱員打氣外,同時鼓勵更多僱主加入聘請更生人士及殘疾人士的行列。 活動有幸得到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蕭偉強先生, JP、本會副贊助人李鋈麟博士, JP、香港懲教署助理署長(更生事務)鄧秉明先生, CSDSM、社會福利署感化服務組總社會工作主任(感化服務)顧國麗女士、不同合作伙伴及一眾僱主僱員支持。 本屆共20間公司獲獎,當中7間獲新晉善導僱主獎,13間獲傑出善導僱主獎,而得分最高的善導僱主更成為本屆的卓越善導僱主。
承擔責任: 參加者責任及免責聲明
要掌握負責的定義,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可以從以下2種負責任的態度開始學習。 了更好的讓人記住浸大全人教育的特質,最好的方法便是把這七個特質融入校園生活中。 1)向左邊轉一轉,它表達了數字「七」,代表七個畢業生特質; 2)向右邊轉一轉,它表達了中文字「人」,代表浸大全人教育; 3)最後,將它180度反轉,會變成了一個「剔」號。 希望日後每當看見這個手勢,就會想起這個設計,記起七個浸大畢業生特質和全人教育。 由香港善導會與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連續第四年合辦、荃新天地及Make Up For Ever贊助的「穿出新天地2015」於今年6月18日舉行;活動以「朝氣活力」為主題,共有20組參加者演繹自己的作品,當中包括14位精神病康復者及6位更生人士。 年過六十的精神病康復者及更生人士穿上與大學生合作設計的新衣,於「穿出新天地2015」的舞台上向公眾展示年青活潑的一面。
承擔責任: 香港Billing manager招募
繼本會會長彭鍵基先生 SBS代贊助人終審法院馬道立首席法官 GBM致辭及本會主席李瀚良法官報告 年度會務,本會榮幸獲得保安局副局長李家超先生PDSM, PMSM, JP蒞臨並擔任主講嘉賓。 當日,除了播放過去一年各活動的回顧外,大會亦頒發卓越服務計畫獎、卓越表現員工獎及長期服務獎,以表揚各位員工對本會付出的努力。 第五十八屆週年大會於2015年12月10日圓滿舉行,大會十分榮幸邀得懲教署署長邱子昭先生CSDSM擔任主禮嘉賓,約200位嘉賓、機構代表、委員及職員出席,場面熱鬧。
承擔責任: 承擔責任,是一個領導者的必備條件
本會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港幣約2.4億元,重建有25年歷史的筲箕灣宿舍成為「賽馬會箕寓」,並攜手推行本港首個以無法與家人同住的青少年(家外青年)和精神復元人士為對象的共住服務 -「賽馬會『拍住上』共居社區計劃」。 克服承擔責任的恐懼,主要的方法就是勇敢面對,你可以想着責任是讓我們成長的營養劑。 積極經營生活中各種關係,比如對親友、工作與嗜好,承擔的責任固然會隨之增加,但卻可以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可信靠的,同時你亦會發現自己逐漸變得更獨立自主,繼而可以發揮個人長處,為超越個人的目標努力。 諸葛亮是極有責任感的人,北伐並非他有萬全的把握才出兵,而是出於對劉備遺願的責任感,希望在自己死前幫蜀漢取得更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