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兩夫婦聯名購入一層300萬元的物業,其中一方已持有本港住宅物業,他們需要繳付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45萬元。 三類人士不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 《僱員補償條例》保障僱員,一旦遇上工傷與職業病,都可以從僱主處獲取補償。 可惜的是,市民普遍不清楚工傷法例及其自身權益,通常面對勞工問題都比較容易混淆。 其實,除了醫生的專業診斷之外,判斷工傷還有四大要素考慮。 首先,在說明工傷的判斷之前,要瞭解《僱員補償條例》適用於根據僱傭合約或學徒合約受僱的僱員,包括香港僱主在本港僱用,而在外地工作時因工受傷的僱員,同樣得到保障。 但原來有三類人士是不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
-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可以到我們的按揭計算機當中,只需輸入樓價,並回答是否持有多於一層住宅物業,計算機便會自動計出應繳印花稅,以及置業雜費。
- 即使送契樓成交價是 $0,稅局仍然會按律師樓或稅局的估價徵稅,故用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來避稅是不可行的。
- 有關利得稅之詳情,請登入另一標題:利得稅。
- 買寫字樓的優點 買寫字樓讓你可以擁有自己的物業,並有以下優點: 長遠或成為升值資產 香港物業市場持續增長,寫字樓這顃工商盤亦有可能隨時間升值,有不少老闆視之為投資的一種。
- 第二年就可以預先通知業主,到某段時間後中止合約,並可退回按金。
相反,若樓價下跌,買方不願意完成交易,買方可以在審查時提出更多要求、保證,若賣方不能提供有關資料,買家便有大條道理拒絕完成交易,兼取回訂金。 如出現以上情況,就算買賣雙方興訴訟,亦不能夠強迫完成交易。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印費: 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 SSD)
例如月租15000元,免租5日,即2419元 ; 那年租為15000元乘12個月再減2419元,即177600元(零數會當100元計)。 簽1年的話,就將此數乘0.25%,即釐印費約444元。 大家出去租樓時都要繳付釐印費,即租約印花稅,在指定時間內業主和租客訂立租約後都要分擔此項費用,假如業主想減租,那還要再打釐印嗎? 下文將講解租約打釐印程序、釐印費計算方法,避免罰款。 首先,按《印花稅條例》,釐印/租約印花稅的稅率依租務年期計算,簡單說就是租務年期越長,釐印/租約印花稅就越高,一般由0.25%至1%。 在正常情況下,釐印/租約印花稅由業主與租客共同攤分承擔。
- 如你的公司想以低價買入或承租更大空間,新界會是理想地點。
- 所謂「香港永久居民」,很直接就是只要你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就可以;但如果你仍待入境處核實身份,而持有「核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證資格申請結果通知」則不屬於永久性居民。
- 假如兩個或以上的税務管轄區對某一納税人的同一項收入或利潤同時擁有税收司法權並向其徵税時,便會產生雙重課税的情況。
買賣以下證券產品毋須繳納股票印花稅,香港交易所會定期更新毋須繳交印花稅的證券名單,詳情可參考交易所連結。 若住宅物業的正式買賣合約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14天內簽訂,則印花稅須於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30天內繳付。 有別於近親轉讓,以送贈契形式轉名,不能獲豁免額外印花稅。 除此之外,倘若送贈者破產,送贈契或出現業權問題,部分銀行為管理風險,一律不批核送贈日期起計 5 年內的物業按揭,因此難於上會。
印費: 按揭工具
遺產規劃:當物業聯名契約的其中一名業主去世,業權會自動轉移到另一方手上。 個人擁有的物業業權在其業主去世後,或牽涉到長期的遺囑認證程序,尤其是當他們未有更新遺囑時,恐導致更為繁瑣的法庭程序,甚至引發家庭之間潛在的法律衝突。 上述慳稅策略並非違法,而對不少買家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但為何不是每個人(有能力持有多於一個物業的買家)都這樣做? 印費2025 雖然這種做法有顯著效益,但仍須留意潛在的風險。
公司無須在股份轉讓時交付任何指明表格通知公司註冊處處長有關的轉讓,但應在轉讓後製備的首份周年申報表中作出申報。 三、交易性質:如果是非首置客持有多於一項物業,即需要繳交15%印花稅;如果只是先買後賣的換樓客,則可以按機制退回部份印花稅。 必須留意的是,由於首置客購買物業,同樣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只是稅率較底,因此並無法完全退回全數15%,而是會扣取新一筆首置從價印花稅後,再補回差價。 如首置印花稅為4%,即業主可退回「15%-4%」的印花稅額。
印費: 租賃合約|租約一定要打釐印? 租約印花稅業主租客都要識
另外,苦主Ken打算「樓換樓」,故早前套現涉約400萬的舊樓,惟相關資金被凍結,形容「無端端無咗層樓,我哋只係正常買賣,唔係炒家」,坦言相當徬徨,亦要向親友借貸「撲水」。 苦主徐先生指,一群苦主在網上認識,根據早前的統計,在79個受影響家庭中,有1人被凍結資金達1000萬元,有逾半家庭凍結金額達約50至200萬元。 此外,逾半人涉及被凍結買樓訂金,兩成八人被凍結尾數。 一班苦主今日(10日)召開申訴記者會,稱至少確認有79人受影響,被凍結資金總數已超過1億,當中包括買樓相關的按揭尾數款項、訂金等。 今時今日,若論保值及增值能力,無論如何一定是「磚頭」。 港樓神奇之處,在於過去十年長期處於升值狀態,只要物業升值到一定地步,即可重新承造按揭(即加按或轉按),以獲得流動資金,投資增值。
印費: 住宅印花稅種類
你只需輸入物業轉讓代價款額/價值或租期及租金資料, 然後按「計算」按鈕;應繳印花稅款額便會在螢幕上顯示。 印費 坊間稱呼的「打釐印」,即是向稅務局繳交印花稅。 以聯名或個人名義持有物業的人士,可透過內部轉讓(出售)的方式,將持有物業的業權轉名給近親,例如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子女等。 「近親」的關係容許他們在業權轉讓時,豁免15%的買家印花稅,而只是按一般的物業印花稅繳稅。 完成業權轉讓(「除名」)之後,該人士就可恢復「未持有物業」的身分,倘若之後再度入市,可節省高達15%的「辣招」稅。
印費: 「轉讓公司」慳印花費、賣方免繳付利得稅!呢個形式買賣物業3大注意|按揭通識
到了簽署租約,租客需要帶備以下文件:包括身份證、工作證明文件,如糧單、稅單、工作證、強積金供款單等,以證明自己有穩定收入。 業主與租户需要簽署CR109表格,即是新租出或重訂協議通知書。 印費 利嘉閣地產(九龍區)董事徐志華表示,即使未來續約,亦需要簽署CR109。 正如買樓一樣,物色合心水的租盤,來來去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租金、地區、交通、附近環境、配套設施等。 當然,世上沒有十全十美,不同租盤都有優點缺點,視乎如何取捨,以及自己需要。 現在揾租盤,可透過網上搜尋業主自讓盤,和地產代理租盤。
印費: 印花稅是什麼?
問題是,既然聯名入市時,即一方為香港永久居民、而另一方非香港永久居民,只要大家是近親,也沒有持有物業,就可以用「從價印花稅」來計算,買家並不需採用相關「提名」方式入市而已。 通常在往律師行簽「正式買賣合約」時,律師會多給一份文件「法定聲明IRSD131」予買家簽署,作用是證明「自己沒有持有香港住宅物業」。 正因為在購買香港住宅物業時,若符合早前說的「三大條件」,你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否則會被要求徵收更高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以及自己並不是其他物業的「實益擁有人」? 對一般買家來說,大家前往律師樓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律師多數會提醒你帶支票支付相關稅項,律師會協助代交印花稅。
印費: 以「轉讓契」轉讓物業
若向銀行貸款置業,銀行較容易接受或喜歡哪種住宅物業敘做按揭? 銀行對樓齡較高的物業多採取較保守的態度,因此選擇新建樓宇、管理與保養較佳的住宅物業最為理想。 您可按個人的經濟狀況及財務需要選擇還款方法,並於作出決定前先考慮市場上現有的各種還款方式,一般有每月供款、兩星期供款、固定金額供款、固定年期供款或不定年期供款等。
印費: 注意事項五:簽正約與按金
徐志華指,通常續約兩年,生約或死約要由業主和租客商討後決定。 他表示,從業主角度來看,希望繼續簽死約,因簽生約,租客或可提早通知後搬走,故不想再揾新租客,亦不想再向代理支付佣金。 親身到場視察,了解物業真實一面,如物業內窗身是否滲水、甩灰等,最重要是預先問業主是否負責維修,抑或要租户自行維修,又如留意屋內是否有傢俬及電器,以便稍後向業主問是否列內租約內。 申請人須在提交申請書時繳付手續費 (現時為港幣2,850元)。 印費2025 申請即使不獲批准,或申請人擬撤銷申請轉讓業權,已繳交的手續費概不發還。 印費2025 在簽租約30天內要將租約交上稅務局的印花稅署加蓋印花,也可委託地產經紀網上打釐印,完成後,雙方都會有一份證明書。
印費: 按揭保費
一般來說,租户入住前要向業主支付兩個月租金作「按金」,以及一個月租金作為「上期」,這就俗稱「兩按一上」,如果是經地產代理物色到租盤,便要再付佣金給代理,佣金通常是半個月租金。 印費 只要去土地註册處查册,以確認出租物業的註册業主與見面的業主是同一人,並確定業主持有單位的完整業權,以防止有人冒認業主,收取訂金後消失。 獲發轉讓同意書後,業主須自行聘請律師辦理轉讓手續。 根據房委會現行政策,轉讓業權必須以不涉及金錢代價的轉讓契據形式辦理 (破產個案除外)。 律師須擬備一份轉讓契據初稿,交往房委會法律事務分處批核。
印費: 注意事項一:簽睇樓紙要小心!
以上述例子則業主要支付「400萬元X 1.5%」,相當於60,000元的「從價印花稅」;並再就總值200萬元的車位,繳付100元的「印花稅」,合共就是60,100元。 只是如果他繼承物業後,他選擇再購入新物業的話,則會視為持有多於一層物業看待,需要繳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在簽訂「轉讓契約」前,丈夫決定提名太太成為聯名業主,而太太本身有物業的話,就,就需要按物業持有一半業權繳交「從價印花稅」,計法是「300萬X1.5% / 2」,相當於100元的印花稅。 如果該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與香港永久性居民是聯權擁有物業,而兩者份屬近親,則獲得豁免徵收買家印花稅。 印花易帳戶是方便公司客戶(例如律師行、物業代理公司等)使用電子印花服務,作核實身分之用。
印費: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為了保險,最好大家各持租約正本,並為自己持有效印花證明書。 印費 在收到報稅表後,香港市民有義務在稅表列載的發出日期一個月內交回稅務局,並在收到評稅通知書的時候按時繳稅。 萬一該期間因種種原因而不依時繳稅,後果可能不是罰款那麼簡單! 遲交稅的後果 據《稅務條例》,若某人不按照評稅通知書上的指定繳稅日期或之前繳付,即屬拖欠稅款。
(包括已獲授權的物業代理),應在租賃/分租租賃協議 (包括新訂及重訂協議) 訂立當日起計一個月內,向估價署提交新租出或重訂協議通知書 (表格 CR109)。 非首置印花稅主要為遏止炒風,包括買樓收租,自 2016 年 11 月 5 日起,以下人士須劃一收取 15% 稅項,即第 1 標準第 1 部稅率 。 退款申請期限為購買新物業約後的兩年、或者出售舊有物業簽署了轉契後的兩個月,以後者為準。 屆時需要在指定期限內,提交「IRSD125A」文件作退稅申請。
印費: 什麼是「從價印花稅」、「雙倍印花稅」、「新住宅從價印花稅」、「買家印花稅」?
但以上各項均有特定的申請資格,申請者需特別留意。 購買物業時,除支付首期外,還有甚麼開支 ? 印費2025 在交易過程中,尚須支付地產代理佣金、律師費(包括買賣合約、轉讓契及按揭契)、釐印費、土地註冊處的查冊費及註冊費,以上費用均須列入買樓預算之內。
繳付多少印花稅,主要視乎樓價,以及買家的身份,還要視乎有沒有因遲交而罰款。 政府徵收的物業印花稅或者釐印一般都會出現於牽涉物業轉讓的過程。 印花稅一方面是政府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繳交印花稅後這筆轉讓才會正式註冊在土地註冊處。 如果過程中沒有繳交印花稅,物業轉讓在法律層面不會受到認可。 部份人會問,如果本身是繼承遺產的話,需否繳付「從價印花稅」,又或者如果本身已持有物業,但因親人離世要繼承物業,究竟又需要支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呢?
如有需要,業主必須先行填妥一份轉按申請表 (請向所屬的租約事務管理處索取或在網站下載轉變按揭安排申請書HD64),把建議的修訂按揭條款提交房委會審批。 惟業主須另行支付該轉按同意書所需手續費。 買家印花稅(Buyer’s Stamp Duty,BSD)屬於專門為應對非本地買家及公司轉讓的印花稅。 目前只要是非香港永久居民,或是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均需劃一支付15%印花稅。
印費: 律師費
新修訂以第一份文書劃線,如在2023年2月22日早上11時前已簽首份買賣協議,都要按舊首置印花稅稅階繳交。 如果你要將整個交易取消重造,則要自行向律師查詢法律風險。 根據稅率,如果物業持有6個月或以內出售,就須繳付樓價20%的額外印花稅;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出售,稅率為15%;超過12個月,但在36個月以內出售,稅率為10%。 稅務局會要求你繳交「雙倍印花稅」或「新從價印花稅」。
而如果在未過罰息期之前重新承造按揭,可能要向銀行交回現金回贈及支付罰息。 根據現時的法制,丈夫可以一直重覆這個動作──購入物業再轉讓予妻子──那麼丈夫就可永續首置身分,每次置業都免卻辣招稅。 相比15%辣稅,適用於首次置業的印花稅稅項僅為1.5%至4.25%,如果是樓價200萬元或以下的物業,更只需支付100元釐印費。 【最齊.置業懶人包】買樓|租屋|按揭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