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龍古道因甲龍村得名,是香港其中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 尤其是夏天時,草木繁茂,走在林徑中,更覺滲涼舒適,是城市中難得的體驗。 甲龍古道2025 郊遊徑的石級大致保存良好,開段與甲龍林徑重疊,後段則全是梯級,較費力氣;但由於整段郊遊徑都在林間,累了可以倚樹休息,熱了又有大樹遮蔭,整體而言,甲龍古道郊遊徑還是十分好走的。
行至這條被稱作「紅棉路」的小路時,發現沒有不准進入的標誌,亦沒有軍人駐守,我還看到有本地旅行團來參觀呢。 看到大欖越野單車徑和甲龍林徑的木牌便對了。 謝謝好友Elaine的路牌更新報告,大欖越野單車徑現已改為河背越野單車徑。 川龍街的美食可謂卧虎藏龍,由中、西、日、泰式美食皆應有盡有。
甲龍古道: 甲龍古道 (雷公田農場士多)
看見村屋便應離開水泥路進村,再走至停車場的小巴站畢。 早上在川龍舊式茶樓吃過新鮮西洋菜,然後走過沿途有樹蔭的甲龍林徑及甲龍古道,中途在雷公田品嚐薑汁撞奶,一天豐富的行程。 沒想到往 Farm Milk Company 甲龍古道 Limited 農場鮮奶有限公司 的途中,看到三至四月開花的白花油麻藤 (又名禾雀花),很開心呢。 且慢,這一餐是貼心地寫給大食懶及容易睡過頭人士。
自此隨著迂迴的單車徑行走,路段不緩不急,且樹木蔽天,甚是陰涼。 但單車徑側有一條專為遊人而設的郊遊徑(可避開越野單車),只需前行少許便可找到。 香港郊野蜚聲國際,不少山徑、景觀令海內人士嘖嘖稱奇。 部份原因,得力於負責管理及推廣的漁農自然護理署。
甲龍古道: 刀郎《羅刹海市》爆紅 香港可以學到甚麼? 文:文 武
古道初段與甲龍林徑重疊,部分路段有兩條並排的石徑,由不同的方法修築及建於不同時代:其一由郊野公園管理局建造,另一是數十年以前由本地村民所建,稱為古道。 沿路會穿過大欖郊野公園的樹林區及數條小溪,其中數段路的坡度頗為陡峭,只宜穿著行山鞋的遊人步行。 途經的多段小徑由石塊砌建,是前人就地取材精心築成,充分體驗當時務農人士的生活點滴。 甲龍古道 古道兩旁林木參天,野生動物雀鳥蹤影隨處可見。
- 由於川龍村的兩間茶樓「端記」及「彩龍」,一般於下午2時關店。
- 之後穿過扶輪公園和停車場,便會到達第二個check point——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 途經的多段小徑由石塊砌建,是前人就地取材精心築成,充分體驗當時務農人士的生活點滴。
- 川龍位處在香港最高峰大帽山荃灣方向,海拔約300米的山腰間,原本是一條古老客家村落,相傳在永樂年間(1403年至1424年),來自廣東龍川縣的曾氏一族,他們南遷並聚居於此,將原本名字反轉成村名,成為川龍村,及後更成為地方名字。
- 當然要身體力行喝個早茶孝敬長輩,順道來個新春行大運!
- 香港郊野蜚聲國際,不少山徑、景觀令海內人士嘖嘖稱奇。
- 甲龍古道因甲龍村得名,是香港其中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
- 部份原因,得力於負責管理及推廣的漁農自然護理署。
輕鬆漫步約一小時便到達古道另一端——雷公田。 那裏是大欖郊野公園的其中一個入口,大家沿引水道旁的小徑遊走,春夏期間可欣賞到洋紫荊、洋蹄甲、木棉和禾花雀花的開花盛況,因此吸引不少花友和影友來拍攝打卡,所以呢,要賞花也不一定要飛往外地。 再往前走大概十多分鐘,就會見到在1982年由英國人Mr. 是次行程由荃灣的川龍街及兆和街交界出發,乘搭80號綠色小巴往川龍村喝早茶;其後進入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前往大帽山茶水亭小休;再經荃錦公路往甲龍林徑及甲龍古道出元朗雷公田,到達農場鮮奶小食亭作結。 今次這條路徑較易走,適合一家大細,先沿荃錦公路向上走到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出發。
甲龍古道: 雷公田農場牛奶
甲龍古道也適合想遠離都市煩囂的遊客,來這裡享受鄉郊的靜謐,並感受前人開闢山路的辛勞,別有一番感受。 甲龍古道 在大帽山茶水亭玩樂一番後,繼續餘下旅程:甲龍古道往雷公田鮮奶農場。 不少住在元朗的街坊熟知這個假日秘密花園,會專程駕車前來品嚐清香嫩滑的燉奶及自家製鮮奶;人們更可即場購買飼草,餵飼農場內的羊隻。
- 但單車徑側有一條專為遊人而設的郊遊徑(可避開越野單車),只需前行少許便可找到。
- 古道綠樹成蔭,生機處處,是香港其中一條最佳觀蝶路線,古道中樹木、昆蟲品種繁多,包括罕見的蝴蝶品種如金裳鳳蝶、大斑尾蜆蝶等也能看見,適合喜歡觀察大自然生態的遊客。
- 越過車路,走至扶輪公園,站在眾樂亭前的觀景台,只見山下迷濛一片,視野被煙霞掩蓋,無景可言。
- 在大帽山茶水亭玩樂一番後,繼續餘下旅程:甲龍古道往雷公田鮮奶農場。
- 廚房會不定時把一籠籠蒸好的茶點送到點心區,供客人自行「撕殺搶奪」,實行「手快有、手慢無」的營運策略,而行山客一般吃畢後便請員工前來結帳。
- 不久須左轉踏上甲龍林徑(沿古道可下走至雷公田)。
川龍這名字對不少行山客來說絕不陌生,也有不少愛茶者慕名而來,為的是「飲啖茶,食個包」,歎番一盅兩件。 川龍位處在香港最高峰大帽山荃灣方向,海拔約300米的山腰間,原本是一條古老客家村落,相傳在永樂年間(1403年至1424年),來自廣東龍川縣的曾氏一族,他們南遷並聚居於此,將原本名字反轉成村名,成為川龍村,及後更成為地方名字。 甲龍古道 因周邊不乏石澗溪流,居民一直以客家人擅長的農業為生,當中以西洋菜和山茶最為馳名。 如今依山而建的高山茶園雖然已成追憶,但茶樓仍屹立村中為各位山友茶客服務。
甲龍古道: 香港好去處:【香港室内遊樂場通行證48折!低至$450!Melody主題遊樂場+攀爬樂園+抱石場+Lego中心】
續往上走,沿途是保持得不錯的石頭路,可見前人對道路工程也有一定的學問,只是由於石面間有青苔,穿著現代的運動鞋,倒易滑倒,不及走在旁邊的泥徑,但如使用古人的鞋履,效果相信會截然不同了。 甲龍古道 於炎夏走這古道,雖是往上走,景觀亦欠奉,但在樹蔭下可避免烈日的照耀,加上沿途感受古人踏這石砌小徑穿梭八鄉荃灣村落間的情懷,故走來也不算太吃力。 不知不覺間走至甲龍古道和甲龍林徑的交匯處,由於林徑同為越野單車徑,故也見車手的出現。
甲龍古道: 香港好去處:【荃灣復活節親子同樂 荃灣廣場7大打卡位 超大蛋黃+七彩小屋+彩虹䕺林】
再遇分支路隨甲龍林徑右轉山徑下落至雷公田。 在引水道的馬路右走,經過燒烤場便見右首小橋。 跨過引水道,然後沿甲龍古道上走至剛才的甲龍林徑及甲龍古道的匯合處。 甲龍古道2025 以前香港係漁農社會,交通不便,村落與村落,村落與城墟之間,要倚賴山路連接。 這些山路,到了現在就成為了古道,部份更深受行山友歡迎。
甲龍古道: 終點:荃錦坳
由八鄉上村起步,沿荃錦公路上走,步進軍人宿舍,穿越已無紅花的木棉樹道,走至雷公田村。 甲龍古道2025 於村公所旁穿過村舍群,來到半山的引水道,稍往右走,便按指示牌左轉接甲龍古道,直往山上走。 甲龍古道 此石刻有「左往台山深圳,右往林村大埔」,但除了從上而下的甲龍古道,倒未見石後左邊有何山徑,不知是否已煙沒於樹林間呢。 此石也是位於古道右旁,上刻「西往錦田元朗,北往台山深圳」,不過和之前的問路石一樣,於此未見分岔小徑呢。
甲龍古道: 甲龍古道.甲龍林徑
踏自然教育徑輕鬆下走至川龍,經過貫文學校,發現校舍內正進行翻新,不知是否準備活化作其他用途呢。 來到川龍的茶樓,時近中午,正好為半天遊作終結。 甲龍古道係古時八鄉石崗一帶務農人士往來荃灣市集必經之山路。
甲龍古道: 甲龍古道
由於川龍村的兩間茶樓「端記」及「彩龍」,一般於下午2時關店。 若你真的遲到怕撲空,仍可以在川龍街的點心小店一解喝茶心癮。 踏入農曆新年,身為孝子賢孫的你怎能懶惰怠慢? 當然要身體力行喝個早茶孝敬長輩,順道來個新春行大運! 甲龍古道2025 除了「身體健康」,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吃得是福」。 為此特別規劃了一條只需輕鬆步行兩小時,而且可以吃足四餐的一星級路線,讓一家大小在新年期間親親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