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將軍澳綫新界段在繁忙時間的流量主要集中單一方向。 而油塘站至東區海底隧道一段匯集了將軍澳綫和觀塘綫的乘客,所以流量是全綫最大的。 將軍澳綫其餘的油塘站至寶琳站路段於同年8月18日通車,觀塘綫亦改以調景嶺站為終點站。 現時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至藍田站的路段已改為備用路段,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供工程車或車務調動使用。
)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位於香港島東區的北角站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寶琳站及康城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於路綫大部份車站位於將軍澳新市鎮,因而得名。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2025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運房局表示,計劃稍後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就展開工程,預計約5年內大致完工,以配合公營房屋發展。 評估除了考慮對附近道路之影響,亦檢視了日後公營房屋入伙後往來市區主要幹道的情況。 根據評估結果,當將軍澳——藍田隧道及跨灣連接路完成後,預料將軍澳對外交通情況屬於可接受水平。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將軍澳綫南延綫
有學者指,這些噪音基本上是來自列車和路軌之間的磨擦聲,是列車轉彎時會出現的,而彎度越急,噪音便會越厲害。 港鐵公司為求將影響減低,把本綫列車行走部份路段減速,及不斷打磨路軌及噴潤滑劑,但經列車長時間行走,潤滑劑都會逐漸流失,如為降低噪音而減慢列車速度,行車時間會相對增加。 將基地搬至九龍灣車廠和輕鐵車廠,以分別負責都城嘉慕和阿爾斯通車卡的日常維修保養,及配合輕鐵Comeng輕軌車輛翻新工程,全數13列Rotem列車現時已調往將軍澳綫行走,取代都城嘉慕列車。 然而Rotem列車的總數未達將軍澳綫所需的16列列車,因此將軍澳綫現在仍有由觀塘綫抽調的都城嘉慕列車行走,派車不定。 2009年7月26日,康城站通車,當時來往康城的列車主力以英國製都成嘉慕列車行走,甚少使用韓國製Rotem列車行走。 在2013年5月至2015年期間有中國製列車行走將軍澳綫。
- 區議員吳雪山曾批評港鐵以確保列車之間安全距離等理由而拒絕加班次是藉口。
- 其後九巴在將軍澳北面先後開辦多條巴士線,路線編號前綴以93、95、98、296為主。
- 現時,9個新市鎮的整體人口約352萬,預計到2024年將增至368萬。
首條為配合將澳新市鎮發展而開辦嘅巴士路線係93A(1987年開辦),來往寶林同埋觀塘碼頭。 其後九巴喺將軍澳北面先後開辦多條巴士線,全部以93系、95系、98系同埋29x系作為路線冧巴。 而首條投入服務嘅新巴將軍澳專線係796X,來往將軍澳港鐵站同埋尖沙咀東(現時),其後嘅新巴專線,除咗797M、798同埋792M之外,其餘都係796系,並在冧巴後面加英文字母。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交通
我們已甄選出5個近岸填海地點,包括龍鼓灘、小蠔灣、欣澳、青衣西南和馬料水,中部水域人工島,以及3個政府設施搬遷入岩洞的先導計劃,包括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西貢污水處理廠和深井污水處理廠,作進一步考慮。 連接路名為 “香園圍公路”,於2019年5月26日通車,是一條雙程雙線的分隔行車道,全長約11公里,連接粉嶺公路及興建中的香園圍邊境管制站,其中包括一條長4.8公里的龍山隧道(全港最長陸上行車隧道)。 香園圍公路可大大改善北區,特別是沙頭角公路附近的交通。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此外,當香園圍邊境管制站開通後(管制站工程合約另外由建築署監督),香園圍公路可讓車輛由粉嶺公路直達管制站,並快速地到達大灣區東部和鄰近省份。 為制訂發展建議及推行策略,當局已於2008年6月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進一步規劃及工程研究,並已於2013年年底完成。
雖然隨着Rotem列車陸續調回將軍澳綫,情況已大有改善,但目前將軍澳綫仍有少量都城嘉慕電動列車,所以噪音問題仍然存在。 將軍澳綫全綫新車站月台均带有已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之書法墨寶,然而相比如港島綫車站的書法字則顯得較為不清晰,並帶有相當明顯的網點,一般相信這是因為原稿DPI不足而出現的印刷問題。 列車以調景嶺為終點站將軍澳綫上行設有兩個終點站,分別為寶琳站與康城站。 本綫寶琳站至北角站的路段於2002年8月4日通車,而將軍澳站至康城站的支綫於2009年7月26日通車。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將軍澳新市鎮
所有支持房屋發展的基礎建設已於相關階段的公共房屋入伙前完成。 我們計劃擴展現時東涌新市鎮為更具規模的社區,以滿足房屋、社會、經濟和當地居民的需要,並把東涌新市鎮擴展發展成一個智慧型低碳社區。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包括東涌東及東涌西的發展,會分階段推展。 東涌東的填海工程已於2017年年底展開,預期於2020年移交第一幅土地給房屋署作房屋發展。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將軍澳
發言人表示,將軍澳區內私人住宅佔比遠超公營房屋,但由於「希望137區可自己成為一個社區」,需要日常生活設施,如果太多公營房屋,可能會令社區設施未必可以持續,尤其是商場、餐廳等配套,因此不會進一步提高「7比3」的公私營建屋規劃。 約22公頃土地劃為「鄉村式發展」地帶,此地帶內現有鄉村包括第7區的將軍澳村、第123區的茅湖仔村和第109區的半見村,亦包括在第22區重建的魷魚灣村、在第31區重建的坑口村,及在第35區重建的佛頭洲和田下灣村。 此外,第8區內亦預留了一塊土地作將軍澳村日後擴展之用。 約有145公頃土地劃作「住宅(甲類)」地帶,主要是作高密度住宅發展,而在建築物的最低三層,或現有建築物特別設計的非住宅部分,則准作商業用途。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新市鎮發展
將軍澳市中心一頭嘅尚德邨、唐明苑等喺1990年代後期先開始入伙,嗰時開始發現新填海區嘅土地有唔平均沉降問題。 而調景嶺喺所有居民搬走之後就拆晒所有樓,開始移山填海工程,係宜家將軍澳最新發展嘅地方。 目前,嗰區重有將軍澳南(寶盈花園對出空地)及清水灣半島(地理上並唔喺清水灣)兩處重未發展。 正在施工或即將開始的主要公共工程項目包括:東九龍總區總部及行動基地暨牛頭角分區警署、一所中學、啟德發展區內的一段沙田至中環綫、一段中九龍幹線、區域供冷系統進一階段工程,以及各期大型基礎設施工程。 將軍澳的巴士路線主要分2部份,翠林、寶琳、坑口、將軍澳工業邨、將軍澳南、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和日出康城等地巴士線由九巴及新巴經營,來往東涌及機場的巴士線則由城巴經營。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列車簡介
將軍澳新市鎮雖然與九龍區只是一山之隔,但其實屬於新界範圍,由于地产商及无线台广告推销,至今仍有少部份人誤以為九龍區,跟荃灣及葵青一樣。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透過書面回覆回應立法會議員有關將軍澳137區的質詢,他指出,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後,認為將軍澳第137區長遠適合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並且配以商業、社區及基建配套設施。 相關部門現正就初步建議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各項技術評估,包括交通及環境影響評估,並會爭取於明年完成研究。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2025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港鐵將軍澳綫將軍澳路段在2002年8月18日通車,其中包括調景嶺站、將軍澳站、坑口站、寶琳站,與原有的觀塘綫和港島綫連成一體。 2009年7月26日,將軍澳綫更在日出康城附近增設康城站,現時全綫共設有8個車站,其中5個車站是位於將軍澳。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將軍澳打擊非法收債及高利貸行動 拘16男最細14歲
地帶內有公共租住屋邨、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屋苑、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宇、住宅發售計劃屋宇和私人住宅發展的土地。 規劃區佔地約1,727公頃,位於西貢區南部,範圍東抵清水灣半島,南及將軍澳灣,西達藍田及秀茂坪區,北接井欄樹和香港科技大學。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在擬建多層樓宇經營棕地作業的可行性研究已於2016年年中展開,研究範圍包括擬建多層樓宇的概念設計、規劃及工程、環境和財務評估,以及探討經營和管理的可能模式。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港鐵將軍澳綫一度出現信號故障 列車預計需額外行車時間
城規會最終亦以綜合發展區容許較高的發展密度為理由,使有關項目成功獲批及興建,而且大部份綠化、康樂設施及休憩空間只限住客享用,公眾只可享用商場及面積細小的公共空間。 政府在2000年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清晰指出,港鐵估計將軍澳支綫費用總額達305億元,港鐵不需要政府注資,但要求取得調景嶺、將軍澳市中心、坑口各站和86區車廠(即現時日出康城)的物業發展權。 2018年10月16日,早上約7時,發生罕見的「聯鎖系統」故障,市區綫發生故障,訊號系統出事導致要轉為人手操作,出現嚴重延誤。 港鐵車務工程總管李家潤在電台表示,初步分析電腦數據,發現訊號系統區間電腦之間有大量資料傳輸同步,耗用電腦大量資源,與程式設定有關,但看不到事件與測試新系統或人為因素有關,其中本綫在發生故障途中發生。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乘客量
將軍澳的進一步發展,包括在市中心南的較低密度住宅發展、休憩公園、康樂設施和一個富活力的海濱區。 沿海旁的單車徑已於2013年年底竣工,開放給公眾使用。 所有新市鎮均有公營和私營房屋,並設有所需的基礎設施和社區設施,亦有完善的對外連接交通網,全部均有鐵路通往市區,並有連接路提供便捷途徑直達毗鄰地區。 提供土地及基礎設施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主要服務範疇之一。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2025 過去,我們發展新市鎮,以應付人口的增長,分散市區過於擠迫的人口,從而改善居住環境。 現在,我們除了繼續完善新市鎮,我們亦正在開發新發展區,並探索新的土地供應策略以增加土地供應。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公園
有團體表示,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的填海用地,若用作興建房屋,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今日(5日)到政府總部請願,期望施政報告能盡快落實發展上述建議。 為探討該區在臨時填料庫關閉後的長遠土地用途,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於二○一六年十二月委聘顧問展開規劃及工程研究,涉及土地面積約80公頃。 該研究的目的是檢視第137區的發展潛力和限制,探討將該區長遠用作住宅、商業及其他發展的可行性,並且進行相關的技術評估。
2014年,康城站開出班次進一步增加,將軍澳綫於繁忙時間以「2+1」形式行走兩條路綫:北角站至寶琳站,及北角站至康城站。 乘搭觀塘綫的乘客前往香港島需要在油塘站轉乘將軍澳綫列車,再到鰂魚涌站或北角站轉乘港島綫。 所以通車初期,很多乘客都還未習慣繁瑣的轉車過程,加上將軍澳綫的列車班次疏落,一度引起混亂,期間亦導致東九龍居民改乘東隧巴士前往港島區。 不過,隨着鄰近調景嶺站及將軍澳站的大型屋苑紛紛入伙,以及油塘站附近的公共屋邨重建完成,將軍澳綫的客量大幅攀升。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香港房屋協會夾心階級住屋
方國珊指,將軍澳137區約有80公頃填海用地,2002年起一直用作臨時填料庫,而專業動力自2012年起建議將137區用作興建房屋,預料可發展成10萬人居住的新市鎮,提供數萬個居住單位。 土木工程拓展署自2016年開展可行性研究,原定2019年底完成,惟至今仍未公佈結果,方國珊認為若政府能加快將軍澳137區的房屋發展,料可快速解決房屋問題。 喺寶林及坑口一帶發展之時,將軍澳被規劃成新市鎮,所以區內有唔少單車徑及康樂設備。 但自從區內嘅新填海地進一步發展,為避免居民生活太依賴觀塘,政府改變規劃,將整個將軍澳區按市區嘅模式重新規劃。
雖然兩者已經先後關閉,但現時依然有運作中的新界東南堆填區。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2025 近年將軍澳成為香港政府重點發展的地區,有多項設施落成,如香港單車館、將軍澳運動場等。 直到1980年代中後期,香港政府在將軍澳移山填海,發展將軍澳新市鎮,成為香港第七個新市鎮,並於1987年9月興建將軍澳隧道連接東九龍及香港島,至今仍是新市鎮的主要對外交通幹道。 在寶林及坑口一帶發展之時,將軍澳獲規劃成新市鎮,所以區內都有不少單車徑及康樂設備。
不少傳媒機構如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香港電視網路、香港電台和壹傳媒,美亞娛樂和出版之友都在創新園內設立總部和錄影廠。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2025 2020年8月23日:日出康城大型商場「The LOHAS 康城」開幕,吸引了不少遊人到場參觀及購物。 1989年6月:地名訂正委員會決定把將軍澳新市鎮的英文名稱,由”Junk Bay”改作”Tseung Kwan O”。 將軍澳第137區臨時填料庫以臨時政府撥地形式批出,現有批地有效期至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另一說法是,在明朝時候某位將軍敗走到今將軍澳現址,最後傷重死去。 後人為紀念這位將軍,除在原地安葬該將軍外,還把安葬地稱作「將軍澳」以作紀念。 清雍正八年(1730)陳倫烱《海國聞見錄》〈沿海全圖〉中的將軍澳、乾隆五十二年至嘉慶五年(1787–1801)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等,均記載將軍澳一名,可見將軍澳對於航運與海防有相當重要性。 據《說文解字》,「澳,隈崖也。其內曰澳,其外曰隈」,「澳」即水邊彎曲處,表示港灣,屈大均《廣東新語》亦謂「澳者,舶口也」。 將軍澳以「澳」為通名,符合地理特徵,也符合輿圖記載「可避颶風」的作用。 (三)香港的建造工程廣泛使用混凝土,因此持續和穩定的混凝土供應非常重要。
而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則在發展新界北部地區初步可行性研究中再作檢討及重新規劃。 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新界北部地區的發展潛力、所需的策略性基礎配套,以及如何發展一個規模與粉嶺/上水新市鎮相若的現代化新市鎮。 初步可行性研究已於2014年1月展開,並已於2018年2月完成。
但由於韓製Rotem電動列車僅有13列,故須有3列都城嘉慕列車。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將軍澳綫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為100.6%,102%及97%(以車廂每平方米站立4人計算),最繁忙路段在油塘站至鰂魚涌站之間。 我們已於2015年展開了「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策略性地區先導研究」,為4個揀選的策略性地區,即尖沙咀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金鐘/灣仔,制定地下空間總綱圖,並為物色可優先推行的發展項目進行初步工程設計,為日後有需要推展工程時作好準備。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2025 建造工程已在2017年12月展開,預期可在2021年起分階段完成,以配合發展骨灰安置所、火葬場及有關設施。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服務時間
這是由於寶琳站附近的樓宇密度比較高,為免列車行駛時的噪音影響附近民居,所以把車站範圍都完全覆蓋。 由寶琳站至坑口站的一段,路軌由路面轉往地下,上蓋建成地鐵沿綫最長的平台花園。 油塘站和康城站雖然建於地面,但月台均屬密封式設計;唯列車進出車廠或康城站時會經過一小段的有蓋露天路段。 因此,本綫是港鐵在香港天文台發出十號颶風訊號時唯一能全綫行駛的路綫。 2009年,位於將軍澳新市鎮南部的康城站啟用,車站以支綫形式連接將軍澳站。 導致坑口站及寶琳站的乘客較以往更難上車,加上由於寶琳站只設一個月台,導致將軍澳至寶琳段的主綫難以加密班次。
將軍澳第137區打造商住新市鎮: 將軍澳137區料可容十萬人 居民憂交通配套
沙嶺墳場是一個可供發展骨灰安置所、火葬場及有關設施的選址。 其土地平整及相關基礎設施工程的詳細設計工作已於2013年展開。 我們現正就環保連接系統進行第二階段研究,以探討環保連接系統方案,包括系統的覆蓋範圍、走線及車站位置等,並進行相關的技術評估以確定方案是否可行,隨後將考慮環保連接系統項目的未來路向。
據發展局公布的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初步發展大綱圖顯示,137區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為一幅已平整土地,佔地約80公頃,目前大部分土地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供填海時重用。 發展局發言人昨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外,還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現時將軍澳的對外陸路交通,計有將軍澳隧道、寶琳路及清水灣道,並有地下鐵路將軍澳支線。 另一條對外連接道路(包括將軍澳-藍田隧道及跨灣連接道)現正在興建中,它將會把將軍澳與東九龍進一步連接起來,以應付不斷增加的交通需求。 一塊位於已修復的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約66公頃的土地,劃為「康樂」地帶,為市民提供康樂發展設施,以促進動態及/或靜態康樂活動和旅遊/生態旅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