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三個制度在未來仍需不斷優化,以應對社會的轉變,亦不能排除日後還需要新的政策工具。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2025 就著上述公援/綜援的問題,社會福利署逐步引入了一個稱之為豁免入息的安排,到2003年時,豁免入息適用於所有綜援受助人,上限是$2,500。 具體來說,現時的計算安排是:收入的最初$1,200可以100%豁免計算,以後的$5,600,可以50%豁免計算。 換言之,每名在職受助人可以保留額外的收入最多為$4,000($1,200 + $5,600 x 0.5 )。 3上屆特區政府便進行有關退休保障檢討及諮詢,結果訂立了三項重要政策:設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對沖」及成立公共年金。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2025 低津/職津的成立及持續改善,便是為較低收入的在職住戶15,特別是育有兒童的住戶,提供財政支援。
由於部份領取職津住戶的原收入已高於貧窮線,所以職津除了扶貧外,同時有助防貧,減低收入不均。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2025 亦由於失業情況惡化,政府經立法會財委會批准,已將申領綜援的健全人士資產上限提升一倍,直至今年5月31日。 以上述四人家庭為例,申領綜援的資產上限便調升至176,000元。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香港福利制度如何鼓勵就業及協助低收入家庭
前行政長官便在201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 在決定一個家庭是否符合資格領取綜援時,社署會考慮整個家庭的資源和需要。 補助金則包括長期個案補助金、單親補助金、社區生活補助金、交通補助金和院舍照顧補助金。
- 「公共年金」的概念在微觀上可以改善退休長者的生活質素,宏觀上有助維持整體社會的消費能力。
- 不過,在未有法定最低工資的情況下,負入息稅便會成為工資補貼,獲益者可能是僱主,而非僱員,最終變成向僱主的補貼。
- 香港的福利制度中,為有經濟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的各項政策(主要包括醫療、教育、房屋及社會福利),會就不同政策目的及考慮因素,設立不同的收入或/及資產限額,所以香港政府基本上沒有一條「扶貧線」。
- 前行政長官便在201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
- 這也是何以2019年年中領取綜援人數約為31.8萬,當中只有約一半人,即15.5萬人,可以脫貧的原因。
- 剔除因通脹而調整的因素,不同住戶人數的綜援受助家庭,所得金額實質增加1.1%至8.1%不等(見表二)。
若綜援住戶住在工廈,因工廈不適合作住宅用途,屬不適合居所,為居於有關單位的綜援受助人的安全着想,故會勸喻他們盡快遷離有潛在危險的單位。 社署會為有關受助人提供適切經濟援助,包括在有需要時轉介受助人到相關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以便為他們提供適切的協助。 然而,所有受助人均需提供住屋開支證明(如租單、租約、收據、轉帳證明等)以申領租金津貼。 除了上述增加工作鼓勵的局限外,社會上仍然存在對綜援受助人的負面社會標籤,令不少低收入家庭不願申請,再加上市民一般不了解綜援制度,甚至上述的普遍誤會領取綜援便不能工作,導致很多符合資格的低收入家庭都沒有申領綜援。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即今天的職津)的部分設計,便是針對上述的問題。 當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推出公共年金計劃時,政府便調校領取長生津資格,讓長生津與公共年金可以作出配合,加強長者的退休保障,詳細的討論可見於2018年5月6日的網誌。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經濟狀況調查
簡單來說,若一名65歲退休男士,擁有100萬(包括強積金14在內),將85萬放入公共年金計劃,每月獲得約4,930元,加上高額長生津每月3,815元,每月便可以獲得8,745元。 當然,由於強積金只實施了21年,更因現時仍可以用僱主的強積金累積金額抵銷遣散費/長期服務金(「對沖」),所以現時退休人士可獲100萬或以上強積金的人數不多。 香港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的政策目標,是為那些在經濟上無法自給的家庭提供入息補助,以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在公援成立的初期,如上述例子,這個家庭所獲公援便是需要與收入的差別,即每月$10,500。 由於在公援或是今天的綜援的個案中,低收入家庭的個案只佔少部分,公眾的認知十分之低,至今坊間更一直有一個很普遍的誤解,以為領取綜援便不能工作。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2025 今天當我們看上述公援金額的計算,便很容易想象到一個制度設計問題:缺乏工作或增加收入的動機。 職津依據工時分三層,即非單親住戶每月工時要求為144、168及192小時,而單親住戶為36、54及72小時。 以入息為香港從事經濟活動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註1)50%或以下的住戶為例,如達上述工時要求,便可分別獲得每月1,000、1,200及1,400元全額津貼(註2)。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2025 以一個每月收入低於22,400元的四人家庭為例,如當中包括兩個兒童,每月便可獲得最高4,200元。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入息審查
在設計上,綜援和職津兩個系統都有鼓勵就業的成分,綜援主要是透過豁免計算入息,而職津是透過設立三層工時要求,鼓勵多勞多得。 自從國際勞工組織通過一九七零年《確定最低工資公約》,香港的勞工組織便持續地爭取在香港成立法定最低工資制度。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每一個社會政策工具都有其特定功能和局限,經歷社會的轉變和發展,便會產生不同的社會政策工具,透過不同工具的配合,以切合一個多元及複雜的社會結構。
- 為確保善用公帑,綜援受助人須按照認可醫療人員的推薦書上的建議,向指定或其他供應商或服務機構,購買切合其實際基本醫療及復康所需的用品型號,才會獲得辦事處考慮批發特別津貼。
- 自1971年「公共援助」(簡稱「公援」)即現稱綜援制度成立開始,已出現了「低收入家庭」的類別。
- 受助人從新工作賺取的首月入息,可獲全數豁免計算(即無須扣減綜援金額),但受助人必須在過去兩年內未獲此項豁免。
- 在公援成立的初期,如上述例子,這個家庭所獲公援便是需要與收入的差別,即每月$10,500。
- 這或反映貧窮線是由於只考慮收入,便會將那些可能是有資產但沒有穩定收入的長者界定為貧窮。
- 申請人可獲發特別津貼,以應付個人或家庭的特別需要,例如租金、水費及排污費、電話服務相關的開支、眼鏡費、學費及其他教育費用、醫生建議的膳食、醫療及康復用具等支出。
13早在2011年中央政策組的一個研討會上,我提出公共年金的概念,經多次在公開的場合討論,最後在退休保障的諮詢文件《退休保障˙前路共建》的附件六中出現了「羅致光博士的公共年金計劃」。 「公共年金」的概念在微觀上可以改善退休長者的生活質素,宏觀上有助維持整體社會的消費能力。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2025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由於不少長者在退休時有一筆的退休金(如強積金),但由於不知是否足以應付長年退休生活,不少會節衣縮食;在人口高齡化,退休人士所佔比例上升,上述節衣縮食的集體行為,在宏觀上便會對整體消費力上做成壓力。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補助金
鑑於現時香港經濟低迷,不少人開工不足或於部分時間放無薪假,所以政府將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建議一項有時限措施,將非單親住戶工時要求下限大幅調低,即由上述的144、168及192三層工時要求,改為72、132及192小時。 若獲立法會財委會通過,經電腦系統調整及人手招聘工作完成後,最早於6月的申領月份實施,為期12個月。 為巿民提供一個生活安全網,是社會的集體責任,亦是根據《基本法》第三十六條,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 《財政預算案2023》宣佈,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家庭成員中有健全成人的個案
以2012年的數據,在計及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貧窮線下有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個非綜援住戶,當中近半數(48% ;即 戶,共 人)屬於在職住戶,其餘主要為非從事經濟活動住戶3。 這個分析的引申意義便是:要扶貧便要協助這些低收入在職家庭4。 特區政府因此在2016年5月實施低津計劃,在2018年4月將計劃調整成今天的職津,以及在2020年再大幅增加津貼額。 如上述有關綜援的一個例子,四人家庭的收入為19,000元,雖然不符合領取綜援的資格,但只要符合工作時數及資產上限5,假設有兩名兒童,申領職津每月便最高可領取4,200元,總收入為23,200元。 於上星期網誌,我指出除了公共房屋作為減貧及紓緩貧富懸殊最有效的政策以外,列第二至第四位的便是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長者生活津貼(長生津)及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 香港的福利制度中,為有經濟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的各項政策(主要包括醫療、教育、房屋及社會福利),會就不同政策目的及考慮因素,設立不同的收入或/及資產限額,所以香港政府基本上沒有一條「扶貧線」。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經濟狀況審查
綜援作為一個安全網,是幫助那些未能單靠自己的能力賺取足夠收入的家庭,得以滿足其在香港基本的生活需要。 我們在任何適當的場合,都會強調這個制度是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基本法第36條),更不應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 現屆政府就有關制度先後進行兩次主要的調整,讓更多低收入家庭受惠及所得津貼更多(見圖一)。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執行事項問與答
如親友的家庭有經濟困難而需要申請綜援,親友可以家庭為單位(包括該兒童)提出申請,社署會以家庭為單位審核計算及發放綜援金。 社會福利署早前公布,由今年2月1日起,將調高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的標準項目金額,以及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包括「廣東計劃」及「福建計劃」下的高齡津貼和長者生活津貼)和傷殘津貼金額。 如已故綜援受助人在身故前已獲證實符合資格領取援助金,但有關金額仍未發放,社署可補發有關款項但須撥入已故受助人的遺產內。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在職家庭津貼之政策溯源:由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與法定最低工資說起
由於受惠家庭不一定是在貧窮線以下,政府於2018年4月將低津易名為職津。 我多年來都希望多解說,讓大眾多明白綜援制度,就是作為社會給予巿民的安全網,避免巿民收入過低而未能滿足在香港生活的基本需要。 為巿民提供一個生活安全網,是社會的集體責任,亦是根據《基本法》第36條,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在職家庭津貼之政策溯源:由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與法定最低工資說起
不過,我們留意到在過往的調查,如在於2018年的調查中,居於沒有領取綜援住戶而被界為貧窮的長者,有80.6%表示沒有經濟需要12。 這或反映貧窮線是由於只考慮收入,便會將那些可能是有資產但沒有穩定收入的長者界定為貧窮。 公共年金的設立,目標之一便是協助退休長者將部分資產轉變成穩定的收入。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經濟狀況調查
換言之,除了領取四分三額或半額職津的住戶原來的收入相信都已經是超越貧窮線之外,部分領取全額職津的住戶的收入也會超越貧窮線,所以只有部分領取全額職津及收入低於貧窮線的住戶能夠在數據上視作獲得政府幫助而脫貧。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2025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2025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職津除了協助有需要人士脫貧外,兼有「防貧」的作用,有助減低收入不均的情況。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對於有工作能力而沒有工作的人士,綜援制度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及特別津貼,以鼓勵及協助他們就業。
在計算綜援受助人可領取的綜援金額時,社署會先評估他們的認可需要,若申請人有可評估收入(包括贍養費),便會作適當扣減。 如受助人已提供的資料(例如有否收到贍養費或所收到的贍養費款項)有任何改變,便須向社署申報。 三人家庭綜援金額 在受助人未能成功追討贍養費之前,社署不會因應有關贍養費而扣減其可獲的綜援金額或停止發放綜援。
由於不同情況的人士(兒童、成人、長者、單親、殘疾人士等)都有不同的需要,加上不同的政策考慮,在綜援計劃下,他們的「基本需要」都有所不同。 當然,根據上述的豁免入息的安排,工作動機還有不足,收入只要超過$6,800,再賺多一些都會被扣除。 簡單看來,上述豁免入息的安排,只要增加可豁免金額,便可以增加工作鼓勵,但卻會產生有領取綜援和沒有領取綜援兩者之間的公平問題。 上述的例子中,這個家庭的工作收入只是$7,500,但加上綜援後,總收入是$22,000。 一個相類似需要的四人家庭,若收入是$19,000,由於收入超過需要水平($18,000),所以不符合領取綜援資格,以至後者的總收入還低於那個月入只有$7,500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