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不少人口屬於新移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往往只能尋找低收入工作,但到區外打工的交通費高昂(從該區到市區的車費每日平均至少30元),令不少家庭長期倚賴失業綜援。 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布,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區的人數最多。 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2004年元朗區領取綜援個案近30,000宗,天水圍約佔一半。 而天水圍的自殺求助個案也冠絕全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05至06年的資料指該區個案多達70多宗[16]。 2006年10月,輕鐵761線的總站遭縮短至天逸,令天恆邨、天晴邨和天悅邨居民非常不滿。 天水圍會所 天水圍會所2025 另外在2012年,設在港鐵天水圍站附近的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啟用,大樓內設室內游泳池、體育館、會議室和休憩處。
2003年年初,香港爆發沙士疫症期間,天恩邨其中4座樓宇被香港政府用作為醫護人員的臨時宿舍;2004年由中轉房屋改為公屋出租。 天水圍會所 2004年4月11日,天恆邨一名無業漢斬死妻子及兩名年幼女兒後,用刀自殺身亡[18],這宗滅門慘案震驚全港,區內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事件其後改編成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於2009年上映。 香港賽馬會於天水圍+WOO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設有一投注站;天恆邨多層停車場亦有賽馬會投注及辦公中心(天水圍電話投注中心)。 到2014年10月23日,天業路公園啟用,佔地逾25,000平方米。
天水圍會所: 公共設施
最終,政府將天水圍醫院選址訂於天華邨附近的第32區,於2013年動工興建,於2017年1月8日起分階段啟用,以減輕屯門醫院及同區博愛醫院的負擔。 天水圍會所 天水圍新市鎮最大屋苑為嘉湖山莊,是區內最早興建的屋苑。 屋苑於1992年至1998年發展,由樂湖居、賞湖居、翠湖居、麗湖居、景湖居及美湖居組合而成。 到了2004年5月,天水圍北唯一私人屋苑慧景軒正式入伙。 鄰近嘉湖銀座的大型屋苑栢慧豪園於2008年年初入伙,另一期的栢慧豪廷已於2010年落成。 據最初的規劃顯示,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北部也打算規劃中、低密度私人屋苑,而有關的計劃在1994年時已暫時擱置。
在輿論壓力下,港府委託獨立小組,研究如何防範天水圍發生新的家庭暴力慘劇。 同年10月,報告發表,批評當局規劃天水圍的社會福利服務並不完善,並指區內的家庭支援服務明顯出現問題。 報告指,2001年天水圍人口超過20萬,但長期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服務中心,即使區內後來發展了3間服務中心,但自從天恆邨案後求助個案急升,其中一個服務中心處理的個案,由400宗增至600宗,政府卻沒有增加資源。
天水圍會所: 社區設施不足
2023年香港選舉改革將區議會所有單議席選區取消,元朗區定為四個雙議席選區,共選出八席民選議員。 天水圍北選區由原有單議席的瑞華、頌華、頌栢、嘉湖北、悅恩、晴景、富恩、逸澤、天恒、宏逸選區合併而成。 天水圍北(英語:Tin Shui Wai North,代號M4)是香港元朗區議會下轄的選區,2023年設立,定為雙議席選區。
- 按照當時規劃,現時的數個公共屋邨包括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恒邨共約13,000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出售,但隨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擴大,政府取消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原訂該期發售的所有居屋單位均改作公屋單位出租。
- 規劃多年未有落實的天水圍文物修復資源中心,康文署近日提出在新地(00016)天水圍115區用地對面撥地5.3萬平方呎,擬興建兩幢14層高辦公室及公眾展覽中心,連周邊發展,形成住宅文化社區。
- 不過,由於地基工程大幅延長建築期,加上2008年至今工程標價大增,最後建築成本較原先估計增加超過1倍,令計劃在財務上不符合效益,決定中止計劃。
- 課室、會議室、禮堂、泳池、林護堂 ( 可進行球類活動)、兒童歷奇樂園、電腦探索室、舞蹈室及歷奇活動設施。
- 然而,事隔3年後,小組提出防範家庭悲劇的24小時社署輔導熱線仍未全面落實。
- 官立和資助小學不收學費,直資和私立小學會收學費。
現時選區包括天水圍新市鎮北部,由天水圍南及屏廈選區包圍[3]。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天水圍南選區包括屏山及廈村的鄉郊地帶,為平衡人口,本區與天水圍南及屏廈選區以天水圍公園為界,而非坊間常用的天華路。 天水圍會所2025 過去曾有香港電影、書籍及歌曲以天水圍為創作題材,描述許多天水圍居民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和甜酸苦辣。 天水圍會所2025 對於傳媒不斷渲染天水圍發生的種種悲劇,以及大多創作均圍繞這個市區內的不幸和家庭問題,令不少天水圍居民大為不滿,認為外界把社區塑造成悲情城市,將他們標籤。
天水圍會所: 天水圍北
而112B區地皮,房協已於2013年4月交還。 除了鐵路網外,區內也有多條巴士線來往香港各區,而三號幹線則大大拉近天水圍與港島、九龍、荃灣、葵涌及香港國際機場的距離,也大大舒緩大老山隧道及屯門公路在1994至96年間之交通壓力。 天水圍會所2025 天水圍會所2025 市鎮內最長的道路為天影路,位於新市鎮西面,剛好分隔開廈村及天水圍新市鎮,港鐵巴士K76線是駛經此路的唯一巴士路線。 此外,新市鎮內亦設有很多單車徑並連成完善單車徑網絡,可達鎮內大部分地方。 天水圍會所 天水圍公園旁的+WOO 天水圍會所2025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及置富嘉湖)及嘉湖海逸酒店,是天水圍新市鎮最大的購物中心,也是天水圍新市鎮最繁榮的中心地帶。 該處有名為「天水圍市中心」的巴士總站,但遠離該區的交通樞紐——天水圍站,原因是天水圍新市鎮規劃初期西鐵終點站原定設於該處,即輕鐵天水圍總站(今改名天榮站)旁邊;但其後西鐵走線更改,故此該站變得遠離購物商場,因此人流亦不如其他新市鎮的市中心商場。
港鐵發言人表示,項目不設限呎及限量條款,目前正與政府商討補地價事宜。 針對天水圍情況,報告提出近30項建議,包括更有效調配資源、加強協調各部門如警方、醫院、非政府機構。 報告又建議,檢討現時處理虐偶個案的程序,提出修例讓法庭接受被虐者書面作供避免因為要出庭而不敢指控配偶。 報告又促請政府定期檢討城市規劃的機制、儘早制訂緊貼人口增長的地區福利計劃。
天水圍會所: 區議會一般選舉結果(天水圍北區議會地方選區)
1998年上半年,大欖隧道正式通車,天水圍居民從此不再需要依靠屯門公路(或粉嶺公路、吐露港公路和大老山隧道)往來九龍、香港島、葵涌及荃灣市區;同時天水圍南部發展大致完成。 天水圍公園旁邊的嘉湖海逸酒店是新界西北部最大型的度假式酒店,提供1102間客房及服務式套房。 而天水圍第108A區(天水圍市地段第26號)商業地皮由億京發展於2012年3月以4.1億元投得,地盤面積近7萬方呎,總樓面約27.99萬方呎,賣地條款規定,項目需提供不少於約5.38萬方呎樓面作飲食、消閒娛樂或商舖用途。 天水圍會所 [11]
天水圍會所: 香港國際飲食之都美譽吸引太二斥巨資落戶
2013年初,主要圖書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及自修室啟用。 雖然這些設施是為新市鎮居民而設,但它們並非位於天水圍內,實際上位於屏山。 天水圍新市鎮南部設有一所政府健康院——天水圍健康中心,位於天瑞路三號地下(嘉湖山莊賞湖居旁)。 新市鎮北部亦有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位於天華邨華佑樓地下B翼二及三號單位(天華邨華佑樓地下中醫診所後面),天業路新設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而區内的商場亦有多所私家診所。 [10]有關商業發展改劃於2015年3月27日獲城規會通過。 項目早前亦曾獲城規會批准興建3幢分層住宅,提供512伙。
天水圍會所: 學校設施
2 號活動室是較大的活動室,可用作舞蹈或瑜伽活動;而3-6 號活動室則可組合成一間大活動室,可用作舉行講座、運動及興趣班,如普拉提健康舞班、花式跳繩班等。 7 號房間設有焗爐、雪櫃、洗碗盆等,可舉辦廚藝活動。 我們搜邏一些有提及到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的影片,希望帶來多方面的資訊去認識這學校。
天水圍會所: 主要服務點
同時,餐廳亦配合節慶及市場需要推廣服務,期望能吸引不同人士使用餐廳服務。 服務包括:託管午膳及茶點、到會服務、團體燒烤、生日派對、賀年糕點推銷、民歌晚餐、退修及團隊會議套餐等服務。 本會所清新花園位於五樓天台, 面積達320 坪方米,園內設施包括:清新農莊、魚菜共生、香草走廊等。 我們的服務以花園作社基地,運用上述不同的耕作模式向社會大眾宣揚生命教育及環保等訊息。 近年來,多種事工,在政府、眾多團體及教會的支持下, 工區遍設港、九、新界各地,服務單位逾50個, 會友人數超過80,000人。
天水圍會所: 住宅與購物
而原本建立夾屋的用地在夾屋計劃取消後,亦用作興建公屋。 除此之外,為應付八萬五建屋計劃的指標,房署每年需要提供50,000個公屋單位,天水圍北於是額外增加了7,000個公屋單位[15]。 政府於1995年完成天水圍北規劃研究,相關基建工程於1997年展開。 天水圍會所 天頌苑及天華邨於1999年入伙,其後的數年是天水圍北部屋邨入伙的高峰期。 人口急劇上升,在2001年區內人口已達27萬。 1997年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八萬五建屋政策,當中於天水圍北增建7千個公共房屋單位,讓天水圍北本已非常密集的公共房屋更加。
天水圍會所: 設施
有調查顯示,有85.4%區內居民會跨區至屯門、元朗,甚至北上深圳東門、蛇口、落馬洲等地買餸。 [5] 即使地區人士多年來爭取在天水圍開設食環署街市,但政府卻一直未有正視。 [6]因此天水圍有居民自發天光墟,惟不是合法的。 在天逸邨旁,鄰近天秀路公園的土地於2013年2月起設天秀墟,由東華三院營運,但人流不多。
天水圍會所: 天水圍公園
Art Room 設施齊備, 有兒童及成人畫桌、洗手潔具、大型塗鴉黑板、燒窰機及6 部拉坯機。 天水圍會所 置身當中,由靈感觸動,至作品完成,也可不假外求,完全的自我創作藝術空間。 個別會友除了可以購買單次票或套票使用外,本會亦提供水中健體復康運動班、水中物理治療、水中太極及各項游泳課程。
嘉湖新北江商場位於樂湖居旁,天耀邨和天瑞邨之間,亦是區內的主要購物商場。 即使商場管理欠佳,但仍很受區內居民歡迎,週末及假日人流如鲫,商舗主要售賣廉價貨品,部分店舗針對年青人客源,常吸引很多年青人閒逛。 於2014 年4 月1 日正式投入服務, 一直本著「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之精神,以餐飲服務為弱勢社群提供就業機會,從中服務社區之餘,也為他們重投就業市場前提供適應學習的機會。
而北部近香港濕地公園範圍發展為私人住宅Wetland Seasons Park和Wetland 天水圍會所2025 Seasons Bay,在 年分階段入伙。 港鐵擁有的天榮站物業項目自2011年起被鄰近居民、學校學生以至地區人士批評。 不滿港鐵未有全面諮詢公眾,敷衍反對意見,計劃在輕鐵天榮站上蓋興建屏風樓。 項目於2013年1月18日起招收意向書,1月24日下午2時截止。 市場人士指,項目估值約20億至34.38億元。
天水圍會所: (M 天水圍南及屏廈
天水圍新市鎮的輕鐵系統早於1993年初已經通車,當時的路線只是由青山公路輕鐵路線連接至天瑞,1995年延長至天水圍總站(現在稱為天榮站)。 2003年12月,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和預留區支線相繼通車,讓新發展的新市鎮北部和南部緊密的連繫起來。 由於輕鐵系統大多是建於路面,在區內享有優先通過路口的權利,乘輕鐵來往鎮內各處十分方便,然而班次疏落。 天水圍會所2025 輕鐵系統除把新市鎮內大部分地方接駁起來外,也連接到屯馬綫車站、屯門和元朗兩個新市鎮,成為新界西北區內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兩間民政事務署的社區會堂分別位於天耀邨及天瑞邨。
園內設供首個大型人造草地球場、人造沙灘球場,同時設有緩跑徑及階梯式園景休憩處。 此外,市鎮內設有由天瑞路公園向東北伸延的「風水里」(Fung 天水圍會所 Shui Lane)景觀廊,貫穿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將鄉郊和市鎮景觀連在一起。 設有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及乒乓球運動等設施,亦可進行健步足球、手綿球訓練、懷舊舞會、盆菜宴及大型講座等。 全港有大約 545 天水圍會所 間小學,當中只有 9%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65% 的小學以中文為教學語言,其餘 26% 中英並重,雙語教學。
天水圍會所: 家庭暴力
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恆邨的13,000個單位原本是規劃為居者有其屋,但是後來又因為居屋第23期乙取消而改為公共房屋出租;房協曾計劃在103區興建夾屋項住宅,後來因當局於1998年10月宣佈擱置夾屋計劃而取消,改為興建公共住租房屋,成為今天的天晴邨。 由於公屋對住戶人數的下限比居屋的要求為高,因此進一步增加天水圍北的公共房屋人口,令中產階級人口與中下階級人口比例嚴重失衡[8]。 天水圍(英語:Tin Shui Wai)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上環市區大約25公里。 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行政上屬元朗區。 早期只能依靠屯門公路或新界環迴公路,甚至輔助道路如青山公路、荃錦公路等前往市區,直至3號幹線通車後才有更直接通道,然而道路里程仍然偏長。 鐵路方面,早期只有輕鐵服務,前往屯門、元朗以外的鐵路交通要待九廣西鐵通車方能實現。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學校雖然位於深水埗區,但收生不受地區或校網限制,全港收生。 學校不在教育局之「中央派位」或「自行分配學位」之列以內。
天水圍會所: 新界會所
天水圍的周邊為鄉村地區,南面有屏山,北面有輞井圍及流浮山,西面有廈村,東面有橫洲。 天水圍的周邊也有新發展的市鎮地區:東南方有元朗新市鎮,西南方有洪水橋新市鎮及屯門新市鎮,新界西北現正高速地城市化。 九廣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九廣輕鐵(現稱輕鐵)的第四期支線於2003年末通車,天水圍區內及對外交通都大為改善。 2006年位於天水圍新市鎮東北的香港濕地公園正式開幕,為區內增加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不過,由於地基工程大幅延長建築期,加上2008年至今工程標價大增,最後建築成本較原先估計增加超過1倍,令計劃在財務上不符合效益,決定中止計劃。
新地旗下天水圍Wetland Seasons Park賣點是坐落香港濕地公園旁邊,整個項目的設計概念亦以自然為主題,當中第1期涉710伙,現時已陸續交樓。 項目會所由3部分組成,當中最具特色是設於第15座頂層的空中會所,位於約35米的高空之上,提供約4,000平方呎共享空間,可以飽覽濕地公園的四季景致。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天水圍新市鎮為範圍(即屏廈路、天福路、天慈路、濕地公園路、天影路所包圍的地區)。 而整個新市鎮分為南部及北部兩大部份,以天華路為分界。
天水圍會所: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按照房屋署的政策,居屋單位對每戶人數限制較為寬鬆,但相反公屋必須容納更多住戶人數。 結果天水圍北人口急增至10萬人,公屋居民比例達85%,其中天水圍北的屋邨在2001年起入伙後,不少家庭屬新移民家庭,其妻兒本在內地、隨後獲准家庭團聚來港,也有不少是老夫少妻,男方收入也屬低下層,結果衍生出不少社會問題。 位於屏山北部、天耀邨以南的屯馬綫天水圍站(註:該站雖名為天水圍站,站址卻不屬於天水圍範圍內)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 九廣西鐵(現為港鐵屯馬綫)把九龍市區和天水圍新市鎮連接起來,2009年8月16日其南面總站由南昌伸延至紅磡,由天水圍前往尖沙咀只需要約29分鐘的時間,而來往中環則只需42分鐘,大大縮短了市區和新界西北之間的距離。 天城路旁的康文設施於1993年至1994年期間落成,包括天水圍運動場、天水圍體育館和天水圍游泳池。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