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他們聽,都是在勸他們看破放下,求生淨土。 他們要真聽明白了,他們就往生了。 理論上是可以的,就看你放下是不是放得徹底? 念佛功夫看你的至誠心,看你的清淨心程度。 你這個用至誠心、用清淨心念,你這個品位就高。 如果你念佛裡頭還夾雜一些妄念,那個品位就低,是這么個道理。
无诤念王成佛为阿弥陀佛,不眴太子成为观世音菩萨。 阿弥陀佛其左右胁侍就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位合称“西方三圣”。 其形象据《观无量寿经》記载,身放紫金色光,法相与装饰皆同于观音菩萨。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宝冠有寶瓶为标志,而观音菩萨头上的宝冠则以一化佛(阿彌陀佛)为标志。 女兒說:「好奇怪!參加法會,七天下來,睡眠不足,身體又累,但是我的臉變圓了,臉色也光澤起來了。」禮懺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定弘法師道場: 功德
可是不如你堅勇求正覺,不如你自己死盡偷心、老實念佛,你念佛就成佛了。 你想想,連講經說法功德都不如念佛功德,你再干點別的,那更是雞毛蒜皮了。 所以印祖這裡說「若其立向上志」,「向上志」是什麼? 「發大菩提心,研究佛法」,這是深入經教。 佛法僧三寶,佛在世,佛第一大,佛不在世了,法第一大。 所以我們要研究經典,要深入,不僅要解悟,還要證悟。
這是在佛門裡面許可的,而且是應該做的。 因為佛教是師道,是教育,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孝道就沒有師道。 所以父母如果有人護持,我們就安心辦道,如果沒有,你還有這種贍養父母的義務。 經上講,「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相等。如果父母在,則善巧勸喻,令其吃齋念佛求生西方」。
定弘法師道場: 台灣有適合修行的寺廟嗎 :: 適合修行的地方
無因論:大乘經中,或說因緣不可得,因緣無自性,但這並非沒有因緣。 但有些學者,卻由此而落入自然無因的邪見。 因果是佛法的宗要,非好好的信解不可。 定弘法師道場2025 現在有些地方,好像佛法很盛,但很少談到三世因果,無形中佛法成了現生的道德學,修養法。
- 而你能夠為世間人做出這個少欲知足的樣子來,給大家就是一個提醒,欲為苦本,多欲就多苦,少欲知足就常樂,出家人就是要做這個榜樣。
- 月以來,隨侍義工以生活起居相問,極少再交談,常以「阿彌陀佛」作答。
- 於是今日广教寺中“一寺两主奉”,既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也是“僧伽大圣”的道场。
- 五逆是殺父親、害母親、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這五逆罪都是無間地獄。
- 但是按照《根本有部律》裡面講是可以開緣,就是你要說淨。
當你對這些小節都能夠把握得住的時候,你就能夠對你的心念把握得住;你的身口能夠收攝的時候,你的意念也能收攝。 以種種方便,安慰父母,令其不生憂惱恐懼,於一切境緣皆得解脱。 若吝惜身命財物,生一念逃避之心,我則名為欺誑如來。 日夜常思父母恩德善行,常生信敬,起教師想,於他人前,讚歎父母之德。
定弘法師道場: 西方極樂世界的趙良玉居士給兒子定弘法師的一封信
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可以往生,但是必須他要忏悔這個罪業。 這樁事情是很不容易做的,為什麼? 背比丘戒的戒條用巴利文,你得學巴利文。 而且得適應他們的生活方式,這對於上了年紀的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清公和尚非常的慈悲,非常的有願力,就把這個事情做圓滿了;所以他就得了比丘戒的戒體傳回來。
定弘法師道場: 求生西方— 發菩提心(信願),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持名)。
六祖惠能大師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還看人家的過失,那你自己就不如法了。 眼睛,古德稱為是賊門,那賊就從這門裡進來了。 你看人家這個過失那個過失,這不是煩惱起來了嗎?
定弘法師道場: 地藏菩萨
定弘勸導老居士要徹底放下時,將來可以在西方極樂世界永相聚,老居士便一口答應。 定弘法師道場2025 佛門中的超薦法事,就是一種與不同維次空間眾生溝通的方式,而淨宗學會的超薦法事,以三時繫念為主。 因此,三時繫念實為冥陽兩利之法事。 當然大家也別把我的話聽歪了,我的意思不是說不讓大家干,該干還得干,但是別影響你念佛。 實際上念佛是不會受影響的,你的心放在念佛上,專註在念佛上,干別的隨緣,有緣就干,沒緣就不幹,不去攀緣。
定弘法師道場: 法鼓山農禪寺梁皇寶懺2020: 佛法園地
我們希望護持佛法、整理法門,整個佛法要希望興旺起來,這是第一要義。 定弘法師道場 印光大師太強調這個問題了,「要義」就是非常關鍵的意思,而且是「第一要義」,最重要的、最關鍵的這麼一個問題,不能疏忽。 答:這也是一個方法,如果你實在沒有修學的環境,家裡人也同意你,你找一個清凈的地方自己念佛、聽經、修行未嘗不是好事。 但是如果家裡人不讓你出去,那你也不要讓家人生煩惱。
定弘法師道場: 定弘法師道場 【粵語字幕】淨業三福丨定弘法師
所以佛制定的戒律,這個制度出家必須稟告父母,徵得父母的同意。 而且父母晚年贍養的問題,必須要有著落。 定弘法師道場2025 可以由兄弟子侄來承擔的,你要託付好,安排好,然後向父母稟告、祈請,讓父母能夠同意你出家,這才能夠出家;否則不允許剃度。 底下又說,「若有出家之後,兄弟或故,親無倚託,亦得減其衣缽之資,以奉二親」。 就是你出家了以後,你可能所託付的人,他已經離開人世了,所以你父母沒人去奉養,沒有人護持了。
定弘法師道場: 地藏讚頌
老居士斷氣後,來自各地的一千多位蓮友發心一直助念四日四夜,直至出殯。 荼毗之後有十幾顆舍利子及舍利花。 各地道場和蓮友也發心為老居士念佛、誦經、印經、放生等功德迴向。 日(往生前十天)早餐時,王姨問老居士:「有沒有看到阿彌陀佛?」老居士說「看到了」。 王姨問了三遍「阿彌陀佛說什麼了?」老居士就不回答了。
定弘法師道場: 定弘法師道場 四書研習報告—論語
並讚許《印光法師文鈔》是末法眾生最切要、最警策之開示,故特撰《讀印光法師文鈔記》以普勸世人。 廣教寺开山祖师是僧伽大圣禪師,僧伽大圣是西域人,是唐朝的帝師,相傳是十一面觀音化身。 定弘法師道場2025 於是今日广教寺中“一寺两主奉”,既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也是“僧伽大圣”的道场。
定弘法師道場: 道場簡介 | 定弘 法師 道場
阿彌陀佛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裡講的,「若有宿惡」,宿惡是包括你過去生、今生已經曾經造過的惡,犯了罪。 「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你懺悔,知道錯了,以後不造了,能夠「便持經戒,願生我國」,你重新發願學戒持戒,以後不再犯了,發願求生西方。 「命終不復更墮三惡道,即生我國」,你就能到西方,這是特別法門。 如果你有心說我此生把罪懺掉,可以按照蕅益大師取相懺法,拜《梵網菩薩戒》的取相懺,這通常是比丘三聚淨戒、菩薩三聚淨戒,毀犯了重戒。
定弘法師道場: 法鼓山農禪寺梁皇寶懺2020: 分享此文:
其實在哪裡修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妳自己真修真干。 定弘,為什麼之後媽媽要稱呼蘇居士為蘇佛? 即使沒得也不要緊,信願求生淨土,臨終的時候一樣蒙佛接引,一到西方那肯定得戒,你真的就是入比丘僧團了。 那邊全是清淨比丘僧,而且是菩薩比丘,得佛戒,菩薩三聚淨戒全部圓滿了。 所以師父上人每天講《無量壽經》,那就是幫助我們消災免難。 所以定弘也是發了這個願,希望將來將功贖罪,過去輕毀戒法,現在發心認真學,將來也希望能夠有弘揚的因緣,當然自己先要做到。
意思就是你不能把這個錢當作自己有,你等於代某人來捉持,這錢是他的不是我的,我幫他拿著。 作這種心念,說淨,這就變成你的淨財了,這個你就可以暫時捉用。 這些你不作法那就是染,所以這些都屬於隨機羯磨類。 定弘法師道場 現在我先開始背戒本,三月七號到正覺精舍,當晚就拜見果清和尚,清公就給我做了依止法。 按照戒法每到一個地方,必須依止那裡的上座比丘,如果五夏之內,不依止一個和尚那是不如法的。 所以他老人家就給我布置學習的任務。
通過這種注重這些細微的戒行,就能夠慢慢把心調伏下來,你的意念就會很謹慎,就不敢放逸,所以這都是世尊對我們很慈悲的一種愛護。 我一到那就感覺自己很慚愧,不用講話,一看到人家的道風,就自嘆不如,人家真能修少欲知足。 每天都是過午不食,大部分人只日中一食。 很多人也持不捉金錢戒,就不碰金錢,持戒非常精嚴。
此經就是戒經,戒經能夠長久住世,佛法就能夠興盛起來。 如果沒有人持戒,它也說沒有人布薩,布薩就是說戒、誦戒,戒又不誦又不持,那佛法就衰了。 吃的東西不能亂吃,亂吃會犯戒,你就少欲了,少吃算了,因為一貪就麻煩。 定弘法師道場2025 所以這頭一個月在那邊真的就是在很苦惱、很掙扎的過程中熬過來,因為什麼都不懂,走到哪都怕犯戒。 過年後我就向師父告辭,去了正覺精舍。 之前已早聞正覺精舍的名氣,是一個很好的持戒道場,心裡也很想有機緣能夠去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