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 數年前,友君與家人同住,家裏還住着八旬外婆。 江駿傑2025 友君說,看着外婆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話也不多,自己卻無能為力,甚覺遺憾。
- 「若很想入戲行,如果有底子的話,不如去油麻地戲院(八和會館是油麻地戲院的場地夥伴)實踐吧,因為學院裏的老師大多來自不同的京崑體系,很奇怪,為何戲曲學院是教京崑的身段,但唱唸又講粵語?」他費解不已,忍不住質疑這種教學模式。
- 友君對外婆說:「我返嚟喇。」可是外婆連友君也不認得,一直呆滯地看着電視屏幕,而那電視屏幕卻是關着的。
- 而水馬人會館是他自設的頻道,介紹香港歌壇和戲曲發展的知識,解剖傳統,研究東方美學核心,做時代創作,回應當下社會議題。
- 他一邊求學,一邊參加八和粵劇學院的青少年粵劇演員訓練班,學演員的基本功,亦嘗試編曲編劇。
- 去年底《帝女花》65周年的一系列節目裡,有江駿俊編劇的實驗性作品《帝女花——-庵遇》黑盒劇場。
- 《珍珠衫》 – 與著名編劇家杜國威先生合編。
- 2012年,他獲藝發局頒發藝術新秀獎,有機會去上海研修。
魏駿傑當年狠飛滕麗名,更被冠上「賤男」之名。 江駿傑2025 他在2008年與比他年輕20歲的張利華結婚,婚後誕下女兒Jessica,之後二人屢傳婚變,直至2020年宣布離婚。 離婚後,魏駿傑獨自撫養女兒,並謂無時間再結識另一半,因每天照顧女兒起居飲食,一日煮足三餐,更要教她做功課及溫習,時間已經用盡。 前TVB娛樂新聞台主播林子博的太太董燕君(Shirley)於2020年因癌症平滑肌肉瘤病逝,自此林子博成為單親爸爸。 魏駿傑在1984年畢業於聖瑪加利書院,後在1990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系,同屆畢業生還有詹瑞文、梁榮忠和陳錦鴻。
江駿傑: 江駿傑 穿越大戲層
經同校師兄黃秋生的引薦下,1992年加盟無綫電視成為旗下藝員。 江駿傑總是很忙,除了兩次面談,我們的對話總是在深夜進行,他常常兩三點發來幾個訊息,然後第二天掛着黑眼圈早早去排練。 父母對這個兒子也無可奈何,說他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靈感一來便埋首創作。
他讓演員兼任樂師,唱的是新詩,再用傳統文字來走腔,加上即興音樂,產生令人驚喜的互動。 江駿傑 「若很想入戲行,如果有底子的話,不如去油麻地戲院(八和會館是油麻地戲院的場地夥伴)實踐吧,因為學院裏的老師大多來自不同的京崑體系,很奇怪,為何戲曲學院是教京崑的身段,但唱唸又講粵語?」他費解不已,忍不住質疑這種教學模式。 今年他的工作量爆錶,前後已產出五六個劇,有大型創作如《百花亭贈劍》、《生死判》、《女兒國》,亦有小品劇《尋人啟事》、《搬家》等,開夜車已成常態,靜下來放空的時間少之又少。 「粵劇圈現在是夜夜笙歌,不愁沒有工作。」有戲棚,有社區活動,有年輕人籌組的新戲班,有唱粵曲的,晚晚都有演出,若加上年底開幕的西九戲曲中心,劇迷更是分身乏術。
江駿傑: 學院歷史及發展里程碑
平時一放學揹着書包就到新光戲院看戲,看到名伶老倌都記得他了,後來甚至讓他幫忙做音樂設計。 中學校長知道這個小孩心裏有個粵劇夢,有一年聖誕節,特意叫他排一齣戲在聖誕聯歡會上表演,他既驚且喜,連忙着手準備劇本。 江駿傑2025 人生中第一齣自編自導自演的戲便是《林冲夜奔》,創作源頭來自崑曲《夜奔》。
多次參與大型舞台演出,包括香港藝術節2006及巴黎白夜藝術節2008(Nuit Blanche)等;曾赴美國、加拿大、北京、上海、新加坡等地作海內外演出及交流。 9歲起開始接受正統的粵劇訓練,不時參與演出。 江駿傑2025 18歲那年他參加到中國戲劇家協會的青年音樂家研修班,這趟文化交流啟發他思考身份認同和城市化等課題,他更堅定不移要做香港本土的廣東話戲曲。 Jason 在劇本、舞台、服裝及音樂設計上擺脫粵劇的一貫定型,但不離傳統。 4位不同藝術界別的青年人,交錯角色身份,運用各種藝術演繹:音樂、說唱、肢體、朗讀,重新將《帝女花》「庵遇」經典情節,以不同形式及角度,讓觀眾細味及思考長平的心路歷程。 整個演繹設計具層次,除了「唱」、「做」,還有「唸」的演繹。
江駿傑: 學院導師一覽
張利華坦言:「在正常的夫妻關係上面,我們已經五、六都沒有……」雖然欲言又止,但被問到是否欠缺夫妻的性生活,張利華沒有否認。 江駿傑2025 可是最後二人未能終老,魏駿傑感嘆緣散而滅,現時以照顧女兒為優先,更打算終身不娶,亦有意套現香港的物業,考慮跟女兒移居大馬。 皇都戲院於2021年重修前,他走訪皇都,拍攝特輯介紹這個棄置建築物不為人知的角落。 又創作了南音【皇都廢墟秘境】,以新詩唱誦回顧皇都的光輝歲月。 1998年,魏駿傑參演無綫電視劇集《陀槍師姐》,開始為人熟悉。 及後與劇中女主角滕麗名相愛,拍拖九年後,突然於2007年5月傳出二人已分手數月,其後獲滕麗名證實。
粵劇編劇、音樂設計、演奏者、《粵劇曲藝月刊》專欄作者,筆名「水馬人」。 # 首屆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戲劇學院全國青年音樂家研修班」A班學員。 # 憑作品《無題》獲「香港中樂團 • 粵曲新唱填詞」2007國際賽季軍。 # 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2年藝術新秀獎(戲曲)。
江駿傑: 音樂作品
江駿傑 (Jason Kong) 粵劇編劇、音樂設計、演奏者、專欄作者,筆名「水馬人」。 積極研究並推行「地方戲曲都市化」,希望透過「現代文明意識」、「現代審美意識」對地域與劇情的特徵和特性,作一次新的提升。 江氏具深厚台前及幕後經驗,參與自演出、編劇、作曲、作詞及編曲等工作。
江駿傑: 學院課程
2019至2021年,受「香港藝術節」委約,創作新文本粵劇《西遊記》及當代戲曲《後話西遊》。 2015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粵劇實驗小品《盜金槍》,一枱兩椅,以現場鑼鼓與傳統音樂為基調,在傳統粵劇的功架步法中,加入了舞蹈形體和戲劇演繹,探討人與物之間的奇妙關係與情感,題材貼近現代城市人的思想和生活。 他憑此劇奪得京港台青年藝術創作挑戰賽的冠軍。 Jason 是天生的演藝人,童年時,同學在打機,睇電視看漫畫,他就只有粵劇和在山野間玩耍。
江駿傑: 重播的故事 江駿傑(《塑像譜》)聲演
今次在沙田大會堂演出新劇《生死判》,為本港新進編劇江駿傑所撰寫。 此劇的取材相當獨特,故事朝代穿插楚漢之爭、經歷唐及明,人物有項羽、虞姬、唐明皇、楊玉環、西門慶、潘金蓮,另有判官金閻羅王。 Jason在很多傳媒訪問中說過他的抱負是重塑粵劇,令粵劇變得平易近人,吸引更多年輕觀眾。
江駿傑: 電視劇
編劇及作曲作品包括《英雄罪》、《十二道金牌》、《珍珠袗》、《林冲夜奔》等。 Jason感恩遇上教Liberal Art的導師何應豐。 何應豐教他用身體寫書法,寫《林冲夜奔》的「奔」字,寫之前老師問他,林冲殺死賊人後,孤身連夜投奔梁山時,風從何來? 他就用那種感覺去寫,這工作坊給很大的衝擊。
江駿傑: 演出作品
上文刊載於第12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6日)《棄演從藝 江駿傑2025 革新粵劇 編劇江駿傑:我不想為做而做》。 水袖落下,美麗依然,忠孝節義,未嘗不可,但粵劇只能如此嗎? 江駿傑 曾有一段日子,他深陷於所謂的形式中,喜歡寫富傳統價值的題材,不自覺地實踐理論,關心格式是否工整、上下句有否對應、先平後仄還是先仄後平更勝於文本。
江駿傑: 舞台劇作曲編曲
魏駿傑(Marco 江駿傑 Ngai Chun Kit,1967年10月20日—),香港男演員,原名魏世聿,其家族原本姓林,因其太爺為了逃避朝廷追殺而改姓魏[1],後來由福建逃難至台灣。 八和粵劇學院由開辦以來有不少畢業生投入粵劇行業,早年畢業生有廖國森、林群翎、蓋鳴輝、鄧美玲、衞駿輝等;除一眾前輩,學院亦培養了吳立熙、譚穎倫、袁學慧、江駿傑、梁心怡、梁非同、吳思穎等一批後起之秀。 杜Sir的編劇作品向來以話劇居多,這次他將其中幾幕戲交由江駿傑撰寫,又教他掌握節奏,如何在不斷哭的間隙中插入笑點,如何將人生經驗轉化成戲劇力量,除了呈現美學,更牽動人又哭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