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單位採開放式間隔,現況交吉,提供基本裝修,地板、牆身、窗戶亦算新淨,浴室及廚房空間狹窄,單位提供的天台約53平方呎,足夠讓住戶放置雜物、燒烤用品等。 單位早前叫價310萬元,近日經議價後以263萬元賣出,成交呎價22,101元。 太白樓除作為遊樂場外,亦設有飲宴場所,供應婚宴及壽宴以至社團茶會的場地,也有民初的詩社相約往太白樓、陶園等園囿酒家雅集。 由於它的位置偏僻,樓主每逢節慶燃放煙花,亦有舉辦歌唱比賽等吸引客人。 「太白樓」有點心供應,遠望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港的美景,當年堅尼地城區仍然是港島西部之野郊,鄰近卻有「塘西風月」之稱的石塘嘴。 以前有介紹過國內五金舖買到的「魯班鋼捲尺」,所以對魯班廟有親切感,魯班是公元前507年(春秋未) 青蓮臺2025 魯國的一位工匠他被後世尊為中國工匠的師祖,不過魯班先師一直被民間披上傳奇色彩。
- 堅尼地城為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原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
- 太白臺(通太白台,Tai Pak Terrace)是香港島西堅尼地城區內的一條民居私家街道,是西環七臺之一。
- 現已重建成一個同名的高密度私人屋苑,北為桃李臺。.
- 「西環七臺」位於半山,已有約70至80年歷史,七臺分別為太白臺、義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李寶龍臺及紫蘭臺,名字起得如此有詩意,皆因與唐代詩人李白有關。
- 另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
- …
西環七臺約有70至80年的歷史,七臺分別為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李寶龍臺和紫蘭臺。 這3個臺位處於較高位置,當時並沒有高樓大廈遮擋,故能擁有全海景,在早期樓價也是最貴的,多以富豪所居住,其中以華裔商人為主。 七臺之中以學士臺的位置最高,房屋的面積大,所居住的人亦最富有,僅有13個街道編號。 而太白臺被拆卸改建之前是妓女們的集中地,一般人很少踏足此地。
青蓮臺: 中西區
青蓮臺上有歷史古稀的魯班先師廟,及現已經搬遷漢華中學原校舍、還有數棵古老細葉榕及一些唐樓民居。 交通方面,來訪者必須由山市街拾級而上,沒有車路可直達,所以環境清幽。 當然,遊人也可以在其上路薄扶林道(近蒲飛路巴士總站)下車,然後有小路拾級而下到達。. 太白臺(通太白台,Tai Pak Terrace)是香港島西堅尼地城區內的一條民居私家街道,是西環七臺之一。 其命名與鄰近的學士臺、青蓮臺等皆以中國著名詩人李白命名。.
- 西環七臺約有70至80年的歷史,七臺分別為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李寶龍臺和紫蘭臺。
- 道路由香港島西營盤開始,經石塘咀及龍虎山,並沿西高山及薄扶林直至瀑布灣,連接石排灣道,全長約4.9公里。
-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6種不同語言的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
- 細葉榕的葉細有蠋質表面,能光合作用,是常綠植物,是四季變化不明顯的樹木。.
李陞正好把李白這位鐘情詩酒的浪漫主義詩人物性格,儘情溶入在太白樓之中,亦有謫仙的寓意。 當年由於西環太白樓大受歡迎,電車公司在晚間加派電車行走至西環。 魯班廟建於清代1884年 (清朝光緒十年), 在 1927 年進行重修成廟宇規模,於 青蓮臺2025 1939 年在廟旁的空地興建了一幢廣悅堂公所,期後改為漢華中學小學。
青蓮臺: 單位數目
全線大部份路段為三線單程行車,近西段盡頭則為香港電車的西端尾站—堅尼地城總站及掉頭處。. 上述怡景苑位處的青蓮臺,為堅尼地城「西環七臺」之一,其餘則有太白臺、義皇臺、桃李臺、學士臺、李寶龍臺及紫蘭臺,全部均位於半山位置,出入時必須經樓梯前往,因此樓價較同區其他屋苑低水。 提供「超級納米」單位、屬港島第一代納米樓的西環青蓮臺怡景苑,新近錄得一宗開放式戶連天台的成交個案,單位實用面積僅119平方呎,成交價高達263萬元,呎價高達約22,101元。 據了解,新買家為首置上車的自住用家,由於今年2月份財政預算案公布放寬稅階,上述單位新買家入市僅需支付從價印花稅100元,較放寬稅階前大幅慳稅約3.93萬元或99%。 港島區開埠以來,曾經出現過不同之遊樂場所,包括太白樓、利園、愉園、北角明園、月園、樟園、虎豹別墅、東區遊樂場等、最後剩下現時黃竹坑區香港海洋公園。 談太白樓之時,要知道九龍荔園還要在十數年後 (1949年),才出現,最初稱為「荔枝園」,後來改為「荔園遊樂場」營業至 1997 年。
魯班先師廟又稱魯班廟,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西環青蓮臺15號,是香港島中唯一拜祭魯班的廟宇,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廟宇建於清朝光緒10年(1884年),屬兩進式非合院建築物,供奉三行祖師魯班。 其旁(青蓮臺16至17號)則建有廣悅堂公所,現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 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
青蓮臺: 青蓮臺 1-3 號
由李寶龍開發的太白臺原址,是令人津津樂道的「太白樓」主題公園,太白樓位於西環小山丘,登樓時石級頗多,遊客亦甘之如飴。 香港西區文物徑中,列入了西環魯班廟及香港道德會福慶堂,兩者均被評為香港歷史建築,而最重要是它們位於「西環七臺」之中,「西環七臺」是堅尼地城的一個歷史悠久的住宅區,東臨李寶龍路,西臨山市街。 而本福慶堂於 青蓮臺 1962 年更獲香港政府頒令,豁免「有限公司」之稱號。 去了兩趟太白臺才找到 8 至 9 號建築物,這兩幢五層高典型舊式唐樓,每層均建有弧形的露台,中史部份向外微彎,昔日是淡黃色的外牆,露台外有掃上綠色交差斜紋的鐵圍欄和綠色水管,是塘西年代碩果僅存的建築物。 魯班對建築、木工等行業作出相當貢獻,雖然當中夾雜著濃厚的傳說色彩,他設計的工具和建造法則仍然被沿用至今,例如中國鋸子、墨斗、鉤強、曲尺 (彎尺) ,據說就是魯班發明的。 而這些建築法則和裝修工具等技巧,演變成現時香港「三行」裝修業,即是泥水、木工和油漆/搭棚等,包括家居裝潢和舊屋翻修等,與室內設計亦有密切關係,每逢農曆六月十三日魯班先師誕,香港建造業工人都會前來西環青蓮台的魯班廟拜祭魯班祖師,場面非常熱鬧。
青蓮臺: 青蓮臺 1-3 號最近成交紀錄
發展商為了紀念李寶龍,遂將其中一個臺命名為「李寶龍臺」,又據聞李寶龍鍾愛唐代詩人李白,故另外六個臺的名字皆與李白有關。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談及太白樓娛樂場所,令人想起元朗亦曾經有經營娛苑 (1927年) 及泰園漁村等娛樂場所,「娛苑」原本是一間別墅農園的地方,於50年代前曾經開放給公衆作遊園地。 還有泰園漁村,位於大生圍鄰近錦繡花園,牌坊上寫上對聯「風和把酒持墊談世事;水色泛舟垂釣養心靈。」,漁村花園中有粵菜酒家供應魚蝦蟹海鮮讌,在魚塘上有九曲橋等景致,也有垂釣、划艇、水上單車、雀局消遣活動,現今只剩下騎術學校。 其後利園亦於 1931 年結業,即是禁止娼妓活動之前夕,利園山於戰後發展成為住宅及酒店區。
青蓮臺: 青蓮臺
細葉榕的葉細有蠋質表面,能光合作用,是常綠植物,是四季變化不明顯的樹木。. 學士臺(通學士台,Academic Terrace,原稱Hok Sz Terrace)位於香港堅尼地城,是西環七臺之一,原是一群古舊的唐樓,該處的唐樓已拆卸。 現已重建成一個同名的高密度私人屋苑,北為桃李臺。. 堅尼地城 青蓮台 [業主盤] 免佣 – 2座低密度, 空氣好, 環境優雅寧靜
青蓮臺: 香港樓宇目錄
石塘嘴原本是花崗岩石礦場,由於1904年間上環水坑口街妓寨被大火夷平,香港港督彌敦下令所有妓寨一律遷至石塘咀,成為盛極一時之黃賭毒紅燈區,1920年代初石塘咀的風月場所十分繁榮,妓院酒樓眾多。 太白樓不少顧客便是來自石塘嘴,尋春的富豪帶同女伴遊車河到太白樓,正好太白樓位置偏僻,是一個郊遊熱點,亦可以一邊飲茶一邊享受風景。 唐代李白自幼好酒,於任城 (濟寧) 青蓮臺2025 居住時經常在酒樓與友人,此酒樓後來被命為「太白酒樓」即太白樓之名傳頌於後世,而李白被喻為「詩酒英豪」、「詩仙醉聖」。
青蓮臺: 香港大廈搜尋
堅尼地城為香港最早期被開發的地區之一,原維多利亞城的一部分。 在香港最初劃定的四環九約中,堅尼地城為其中一環及一約的範圍之內,即西環和第一約(由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根據香港政府1886年8月26日《憲示331號》,該地原作堅利德城,及後寫作堅彌地城,直至近數十年才簡化筆劃改寫成堅尼地城。 而堅尼地城最西的部分,例如西環邨附近,俗稱「西環尾」,意即西環的盡頭。. 「西環七臺」位於半山,已有約70至80年歷史,七臺分別為太白臺、義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李寶龍臺及紫蘭臺,名字起得如此有詩意,皆因與唐代詩人李白有關。
青蓮臺: 香港島
青蓮臺(通青蓮台,Ching Lin Terrace)是香港島西堅尼地城區內的一條民居私家街道,是西環七臺之一。 青蓮臺位置在卑路乍街以南,山市街以東,薄扶林道及蒲飛路以北。 其命名與鄰近的學士臺、太白臺等皆以中國著名詩人李白命名。 青蓮臺以往又名李星衢道,原因是它的業權曾由李星衢和其公司擁有。
青蓮臺: 中學:中西區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泓都,嘉輝花園,加惠臺,美菲閣,五福大廈。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8,190,年齡中位數為 44.5歲。 薄扶林道(Pok Fu Lam Road)是香港連接中西區及南區的一條主要道路,同樣也是香港仔、鴨脷洲和薄扶林前往中環、上環及西區海底隧道之主要道路。 道路由香港島西營盤開始,經石塘咀及龍虎山,並沿西高山及薄扶林直至瀑布灣,連接石排灣道,全長約4.9公里。 根據早期香港幹線編號系統,薄扶林道屬於「71號幹線」。 第一段為薄扶林道的主要部份,起自香港島南區瀑布灣華富道與石排灣道交界,環繞香港島西半山至山道(聖安多尼堂)分界,四線來回行車。
青蓮臺: 青蓮臺 1-3 號 1-3, Ching Lin Terrace
第二段則由山道一帶下坡至西邊街與皇后大道西交界(前西區裁判法院)止,兩線來回行車,較為彎多路窄。. 唐樓是中國華南地區、香港及澳門一帶於19世紀中後期至1960年代的建築風格。 堅尼地城青蓮臺7至8號怡景苑,於1988年入伙,樓高3層不設電梯,提供31個單位,項目主要提供小型單位,實用面積由117至364平方呎,屬港島區第一代納米樓。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 李白的詩歌在唐朝已被選進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於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寫本唐人選唐詩》、韋莊編選的《又玄集》和韋縠編選的《才調集》。 青蓮臺 其作品想像奇特豐富,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清新俊逸;善於利用誇飾與譬喻等手法、自然優美的詞句,表現出奔放的情感。 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清趙翼稱:“李杜詩篇萬口傳”(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更被譜入曲)。 青蓮臺 李白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詩歌的巅峰。 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廟內供奉五位神祗,魯班先師位於第二進正殿,左方是財神,右方是張皇爺和門神土地,而福德祠則位於第一進的左側。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 另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 青蓮臺2025 有“詩仙”、“詩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躍于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义詩人。
青蓮臺: 青蓮臺 1-3 號附近配套設施
(實用率高比嘉輝花園實用面積281呎還要大,樓底高約9呎) … 七個臺從薄扶林道往海道排列,依次為學士臺,李白曾任翰林學士;桃李臺,取自李白《春夜宴桃林園序》中「會桃李之芳園」一句;青蓮臺,李白別號青蓮居士;義皇臺,取自李白《戲贈鄭溧陽》中「學道三十年,自言義皇人」一句;太白臺,李白字太白。 東西兩道縱向延伸的分別為李寶龍臺及紫蘭臺,取自李白《答杜秀才五鬆見贈》中「浮雲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一句。 青蓮臺2025 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李寶龍因生意失敗宣佈破產,不得已之下出售西環山的產業還債,後來的發展商在這座山坡上開闢了七個臺以興建住宅,稱為「西環七臺」。
青蓮臺: 唐樓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 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青蓮臺 9 樓位於魯班廟不遠的地方,它是一幢 3 青蓮臺2025 層高連天台的戰前住宅,古蹟辦沒有紀錄它的建築年份。 青蓮臺是 1920 年代由發展商李寶龍先生規劃及開發,是紀念唐代 (公元 年) 著名詩人李白,他自號「青蓮居士」也就是「青蓮臺」這個地方名稱的由來,香港堅尼地城有青蓮臺,而中國四川也有青蓮鎮,皆為李白而命名。 西環七臺是香港堅尼地城的一個歷史悠久的住宅區和街道群,東為李寶龍路,西為山市街。 堅尼地城在填海前,房屋依山而建,而在山上開墾用作建屋的平地稱為「臺」。
青蓮臺: 青蓮臺 9 號
漢華中學(Hon Wah College),是位於香港東區小西灣的一所中學,並設有小學部。 1945年一群人士基於為培育人才、服務香港的宗旨而創辦於西環太白台(前稱:Hon Wah Middle School),曾創辦多所分校及夜中學,包括山道、卑路乍街、元朗、香港仔。 1965年中學遷入西環青蓮台;於2000年獲分配一所位於小西灣的大型校舍,2006年正式遷入。. 細葉榕(學名:Ficus microcarpa),是桑科榕屬植物常見物種,其它中文俗名包括正榕、山榕、雀屎榕、千根樹及万年青(云南)。 細葉榕外型類似另一近親——孟加拉榕(Ficus benghalensis)。 細葉榕適合於炎熱潮濕地區生長,在南中國海、广州、香港、馬來西亞、台灣等地方很常見。
當然,遊人也可以在其上路薄扶林道(近蒲飛路巴士總站)下車,然後有小路拾級而下到達。 公司(Company)是指依法成立,以营利为目的,由股东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從事生產、貿易或提供服務等。. 另翻查成交紀錄,怡景苑在過去兩年僅錄得2宗成交個案,其中一宗上述成交單位同層的C室,實用面積同為119平方呎,同樣設有天台53平方呎,在2022年4月以250萬元易手,成交呎價約21,008元。 此外,今年4月份同廈易手的低層D室,實用面積同為119平方呎,則以203萬元沽出,成交呎價17,059元。
青蓮臺(通青蓮台,英語:Ching Lin Terrace)是香港島西堅尼地城區內的一條民居私家街道,是西環七臺之一。 蒲飛路(Pokfield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西部的堅尼地城。 蒲飛路的東北端連接薄扶林道,鄰近香港大學的一段,而另一端則連接堅尼地城的士美菲路。
昔日堅尼地城在填海前基本上是個一處山坡, 房屋都是依山而建,當時有一位地產商李寶龍主力開發西環地區,依山開墾了多座平台建築房屋。 可能是李寶龍延續父親對李白 ( 年) 的尊崇,他把西環七臺的名稱都包含了李白的歷史,由薄扶林道開始,依次是學士臺、桃李臺、青蓮臺、羲皇臺和太白臺,名字與李白的關係顯而易見。 中西區的堅尼地城@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9,362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3,339人。 主要街道包括堅彌地城新海旁、堅彌地城海旁、域多利道(堅尼地城段)。
李寶龍開發西環地區,這幅地皮其實是屬於李寶龍父親「李陞」擁有,李陞於 1854 年因咸豐年代天地會(天平軍)圍攻廣州,由廣東新會舉家來港,當時有大量中國難民湧入,同年九龍半島還未割讓給英國,。 後來,李陞將西環山交予兒子李寶龍(李寶椿兄長)打理,發展住宅物業,繼而發展西環七臺。 去年12月底遊畢所有維多利亞城界石後,下山經過堅尼地城區 rockhill street 石山街,於是順道走到「四環九約」中之「西環七臺」,繞著整個堅尼地城歷史建築群走一圈,主要是太白臺及青蓮臺兩段小巷,不會花上太多時間。 「堅尼地城」這個名字來自香港第七任總督堅尼地,西區岸邊填築土地稱為堅尼地城,而至於西環七臺,背後正是香港李陞家族的一個故事。 蒲飛路巴士總站(英文:Pokfield Road Bus Terminus)是位於香港中西區薄扶林道的巴士總站。. 卑路乍街(英語:Belcher’s Street)是香港中西區堅尼地城的一條主要道路,為東北至西南之走向,連接皇后大道西及域多利道。
青蓮臺: 大廈資料:怡景苑
昔日這七臺各自都有組織更練,每戶收取大約三幾元作為保安費和管理費,更練配有木棍和銀雞。 山市街(英語:Sands Street)是一條香港的街道。 青蓮臺 它位於香港島堅尼地城,北接堅彌地城新海旁及城西道,途經堅彌地城海旁、吉席街及卑路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