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峰共有211個1至3房的住宅單位,面積由576-1,055平方呎,另有8個頂層複式單位,面積由1,448-1,668平方呎。 大部分單位客廳設廣角落地觀景窗,複式單位更內置私家樓梯直達天台,上層複式單位走廊更設大窗,引入天然光;部分單位更設對流窗,使單位光猛通爽。 愉景灣第六期只有包括愉景廣場,位於碼頭旁的市中心地帶,有144個住宅單位,屹立於2層高商場之上,各式商店齊全,另有美食廣場,提供全面而多姿多采的購物及飲食樂趣。
- 區內主要幹道車輛車速普遍偏高,尤其是保安公司的巡邏車輛和愉景灣巴士,經常造成危險。
- 第三期次階段發展計劃為康慧台,位於愉景灣消防局旁,鄰近愉景灣碼頭及愉景廣場,由3幢21層高高座大樓組成,大廈設計為X字型,盡量提供最多海景單位,面積472-919平方呎;其中472呎單位是附有開放式廚房設計,而919呎三房單位更附設3個露台。
- 愉景灣 10期 時峰 時峰I 共有21層,提供105個單位。
- 低層地下住戶擁有私家花園和後園;而高層地下的客廳則設1個大露台。
- 而第8及第9期於90年代陸續展開,第8期鄰近碼頭,主要為花園洋房、低座洋房及高座單位,命名為海堤居,1995年落成;愉景灣商務中心則於1998年落成,而第9期則位於第7期海寧居之上,主要是中座單位及低座洋房組成,名為海藍居, 於2000年落成。
- 提供最新愉景湾10期 时峰 时峰II楼盘,包括代理盘及业主盘。
- 寶峰為愉景灣第三期的首階段,建於半山之上,第二期對落,面向大白灣海景,由4個不同高度平台,7座4層高低座洋房及5座21層高的高座樓宇組成,低座洋房設於較低兩個平臺之上,寶峰徑1、3及5號位於第一級平台、再上為寶峰徑7、9、11及13號;而高座的寶珊閣及寶晶閣則位於第三級平台,最高一級平台為寶琳閣、寶翠閣及寶怡閣。
適逢1982年地產低潮,香港興業大幅縮減第二期的規模,該期只有一個名為畔峰的屋苑,包括5座高座大廈共313個單位及68個低座洋房單位,建築面積達40萬平方呎,於1985年中起入伙,1986年11月全面落成。 當時乃美蘇冷戰的高峰期,中國國務院及港英政府也不希望香港最大片私有土地落入蘇聯相關組織手上。 查濟民接管愉景灣發展計劃後,修改原有構想,違規發展為一個可容約25,000人的市鎮,提高整項計劃的可行性,並與香港政府達成協議,斥資30億港元,建立1個設備完善住宅區,供喜歡接近大自然的人長期居住,同時亦為本港其他市民及遊客提供康樂及渡假勝地,名為愉景灣,並逐步發展成一個社區。 而在1979年3月開始動工,1980年初開始進行地基工程。 愉景灣內各區域之分佈,皆依照住宅、教育、商業及康樂各種不同用途劃分,務使各住戶能享受到最舒適、寧靜及安逸的生活。 愉景灣內每一個住宅區的建築設計,均以盡量發揮附近天然環境優點為主。
愉景灣時峰: 巴士站位數目
時任蜆殼石油有限公司旗下的特爾高能源有限公司(現改由DCC集團(英语:DCC plc))為愉景灣石油氣供應商,利用區內中央石油氣系統的地下管道為區內用戶供應石油氣。 第11型(Type 11)洋房為3層高洋房,內設客廳、飯廳、3間睡房及哥爾夫球車房,飯廳設有西式廚房,飯廳外設私家花園。 愉景灣居民可使用居民哥爾夫球車進出和行駛愉景灣區內的道路,居民哥爾夫球車全個愉景灣只有500架。 愉景灣哥爾夫球場內則另設另一種哥爾夫球車供會員在哥爾夫球場內行駛。 滙豐銀行在愉景灣設有愉景灣分行提供各類全面的銀行服務及24小時自動櫃員機服務;中國銀行也在愉景灣設小型支行,但只有2間洽談室及自助銀行終端機,且不設櫃位,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 雖然本區華人人囗比例略高於外籍人士,但按人囗普查結果顯示,英語卻是愉景灣選區的主流語言,所以區內部分服務業從業員也要懂得以初級英語溝通。
蘅暉徑上的高座大廈,分別名為旭暉閣、霞暉閣及彩暉閣,每層8伙,單位為三房兩廳(連套房)及兩房兩廳設計,單位客廳呈鑽石型設計,減少互望及為廳房爭取最佳向海角度,單位主要面向南中國海及稔樹灣。 第三期包括4個屋苑,分別為寶峰、康慧台、明蔚徑及蔚陽(海蜂徑),由香港興業有限公司及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發展,總共提供882個面積介乎432至5168呎的住宅單位,全部第三期單位均不設窗台。 愉景灣時峰 陸路方面,從2000年起則有愉景灣隧道把愉景灣與青嶼幹線及本港的道路網接通,來往機場、九龍及新界各地區,而港珠澳大橋落橋位位於愉景灣隧道收費廣場附近,乘客可乘愉景灣巴士前往欣澳轉乘城巴B5線前往該大橋的香港口岸。 愉景灣交通服務有限公司同時提供穿梭巴士來往愉景灣至香港國際機場、港鐵東涌綫東涌西站(預計2023年動工,2029年竣工)、東涌站、東涌東站(預計2023年動工,2029年竣工)及欣澳站。 在二零二零年曾發生懷疑沒有得到運輸處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減少巴士班次,令區內居民極為不滿。
愉景灣時峰: 設施
早期策略是在新界向原居民大量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藉此向政府交換在大嶼山愉景灣度假屋計劃的發展權。 當時計劃將愉景灣發展成旅遊勝地,包括酒店、豪華住宅及3個高爾夫球場。 1976年9月便與政府簽署正式合約,根據換地條件向政府交出660萬平方呎的新界土地權益,以換取愉景灣的土地。
一層至五層高的花園別墅及低座洋房,主要建於大白灣之濱、海澄湖沿岸、花圃園地之側及水塘、哥爾夫球場附近;同時為確保住戶私隱,每座洋房的地台,均高於附近地面之高度。 低座洋房之地下單位均連花園,而樓上各住宅單位之客廳及主人房之外更設有特大露台或花槽。 此外並設戶外貯物室供貯放小艇、單車、哥爾夫球車及其他用具之用。 第四期第四階段命名為倚濤軒(英語:Crestmont Villa),共19幢樓高6層低座大廈,備有電梯直達。 地下單位連花園,1至3樓為分層單位,4至5樓為複式單位連天台及平台,單位面積由1,268呎至1,707呎,每層2伙,共190伙。 愉景灣時峰 第四期第一階段包括位於蘅欣徑的3排低座洋房及3座座落於蘅暉徑17層高的高座大廈。
愉景灣時峰: 設計
海藍居由10幢低座洋房及1座高座單位組成,面積由595-1,680平方呎,備有1、2、3房及3房複式單位,大部分單位設有露台。 愉景灣時峰 第二階段由怡山閣、峻山閣及逸山閣三幢19層高的高座樓宇組成,共342伙,部分單位可遠眺對岸港島海景,單位間隔由一房兩廳至三房兩廳連主人套房,有3款面積單位提供分別是533呎、689呎及865呎單位,全部不設窗台,迎合不同大小家庭的需要。 第三期次階段發展計劃為康慧台,位於愉景灣消防局旁,鄰近愉景灣碼頭及愉景廣場,由3幢21層高高座大樓組成,大廈設計為X字型,盡量提供最多海景單位,面積472-919平方呎;其中472呎單位是附有開放式廚房設計,而919呎三房單位更附設3個露台。 香港興業在愉景灣興建私家水塘,存水量為350萬立方米,按25000人使用的標準去設計,規模名列全港第8,而且是全港同類型及同等規模水塘中首個屬私人擁有。
明翠台(英語:Park Ridge)由4座21層高第4款(Type 4)高座住宅大廈所組成,位於大白灣及二白灣間的山脊,可看見整個大白灣的海景。 大廈以Y字型設計,Y字2翼角度為120度,避免單位互望之餘,亦令各單位擁有最佳角度的海景。 而升降機、樓梯及屋宇裝備設施則集中在樓宇中部,方便住客使用及節省空間,2017年曾進行樓宇大翻新工程。 1至21樓每層6伙,有4個建築面積713呎的兩房兩廳兩廁單位;另外2個則為530呎的一房兩廳的單位,大單位全部向海,細單位則主要向山。 愉景灣設計強調生活悠閒寬敞,所以廳與房的面積比例比市區的住宅大,例如530呎單位,睡房空間佔120呎,讓住客可以享受更舒適寬敞的居住環境。
愉景灣時峰: 第一期樓宇(碧濤)
蔚陽各座屋宇均採用斜瓦頂及淺色噴牆,再配上啡色鋁窗,色調和諧,遠望似一條小村莊。 愉景灣時峰 區內設有多條景色秀麗的郊野山徑通往銀礦灣及附近的村落和山嶺,並可以通往梅窩、欣澳、東涌等大嶼山其他地區,沿途可以欣賞大嶼山各區山海天然景色。
愉景灣時峰: 命名空间
愉景灣區內的道路網系統以愉景灣道、愉景山道及海澄湖畔路為主幹,另設有支路連接區內各處,包括水塘、消防局、社區會堂、各屋苑等,支路的命名與附近屋苑或地理環境相配合(如:愉峰道、堤畔徑、璧如徑、海蜂徑、蘅欣徑等),整個道路網系統可還以透過愉景灣隧道與區外道路網聯接。 區內道路均為私家路,屬發展商香港興業有限公司私人擁有,只限獲授權之車輛行駛,隧道及主幹道限速50公里/小時,支路則限速30公里/小時。 區內主要幹道車輛車速普遍偏高,尤其是保安公司的巡邏車輛和愉景灣巴士,經常造成危險。 1994年初,香港興業有限公司由兩間香港上市公司對半持有,分別是查氏家族控制的香港興業國際及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而第8及第9期於90年代陸續展開,第8期鄰近碼頭,主要為花園洋房、低座洋房及高座單位,命名為海堤居,1995年落成;愉景灣商務中心則於1998年落成,而第9期則位於第7期海寧居之上,主要是中座單位及低座洋房組成,名為海藍居, 於2000年落成。 愉景灣時峰 在發展第四及五期時,香港興業則把發展權全盤售予新世界,作價2.54億港元,條件訂明香港興業可獲35%分帳,樓價不能低於每呎650港元;該兩期主要為高座大廈及低座洋房,總建築面積分別為140萬平方呎及100萬平方呎。
愉景灣時峰: 花園別墅及低座洋房
愉景灣內設有消防局、警崗及救護車提供24小時緊急服務,遇有傷重情况可安排經直昇機/快船/陸路運送傷者就醫。 愉景灣時峰 最近的醫院為東涌的北大嶼山醫院,從愉景灣前往只需約18分鐘(道路堵塞時需時或更長)。 愉景灣地處大嶼山東部,設有海陸兩路交通連接香港各處,四通八達。 海路方面,設有渡輪直達香港島的中環三號碼頭,航程約為25分鐘。 香港郵政在愉景灣設有愉景灣郵政局,為住戶及商戶提供各項郵政服務,而每個工作日均有郵差把郵件從中環透過渡輪送往愉景灣郵政局,再轉送往區內各商住戶郵箱。 愉景灣內設有消防局、警崗及救護車提供24小時緊急服務,遇有傷重情況可安排經直昇機/快船/陸路運送傷者就醫。
愉景灣時峰: 香港巴士大典
而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區內仍以華人佔比最多,有8,704人,但比例已經不足50%,只達45.01%;第二多的白人則增加到4,917人,而慣用交談語言方面,區內有9,004人以主要以英語交談,佔比幾乎接近一半;廣州話則有6,367人,排名第二。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提供最新愉景湾10期 愉景灣時峰 时峰 时峰II楼盘,包括代理盘及业主盘。 另有详尽愉景湾10期 时峰 时峰II楼盘资讯、屋苑分析、平面图、近期成交、楼价数据分析。
愉景灣時峰: 設計風格
愉景廣場毗鄰碼頭及巴士總站,交通極為方便,愉景灣康樂會連接及大白灣沙灘就在附近,讓住戶可以前往該處游泳。 整座建築呈半月形,與其前面濶大的圓形露天廣場互相輝映,造型採用梯級形設計,留有4層高方形空間,讓人可以遠眺後方的青翠山麓。 愉景灣時峰 愉景灣時峰 愉景廣場住宅面積由584呎至974呎不等,分別提供一房、兩房及三房設計,所有單位均可看到海景或山景,備有多款不同間格,適合不同家庭需要。
愉景灣時峰: 設計資訊
第四期第三階段位於蘅欣徑,名為曦欣閣(英語:Twilight Court),共1幢樓高17層的高座大廈,備有電梯直達。 單位面積由496呎至859呎,設有窗台,每層8伙,共136伙。 愉景灣時峰 愉景灣第三期的末段發展座落於蔚陽(海蜂徑),位於大白灣與二白灣之間的岬角外圈之上,143座花園屋沿山坡排列,所有單位眺望大白灣或二白灣。 單位分4類,即第8、9、10及11型,其中17間是5,168呎的獨立洋房位於岬角末端,三面環海。 各海景洋房均設3至4間睡房,客廳、飯廳、工人房及工作間,部分設有花園,所有洋房均設大露臺及花槽,而洋房的排列讓住戶可以享受最佳角度的海景。
愉景灣時峰: 升降機及扶手電梯服務
愉景灣從開始發展至今共設有23個屋苑,各個屋苑設計,也各具特色。 愉景灣第1期發展,以歐洲渡假式住宅為藍本,有別墅、低座洋房及高座大廈,並提供一切生活必需的基建設施。 第2至5期則以後現代風格設計;第6期以渡假式商場及Art Deco手法設計,半月型的廣場也成為了愉景灣的地標;第7期的璧如台則是以東方現代手法設計的別墅。 愉景灣第7至9,11及12期的發展,以富地中海風情的低密度渡假式住宅區為主題,而第10,13至18期以時尚的手法設計,以吸引年青或心境年青的住客入住。 愉景灣共設有四座獨立會所,為會員提供一系列運動、娛樂及休閒設施,包括網球場、壁球場及游泳池等。 隨着政府1989年起開展《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包括赤鱲角新機場、鐵路及青嶼幹線等的各項基建於 年間陸續落成,把大嶼山及市區連接,加上2000年起愉景灣隧道通車接通青馬大橋及機場,進一步縮短愉景灣與機場及市區距離,而發展商亦趁機發展愉景灣北部,使愉景灣人口大增,增加區內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