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人常誤以為腦腫瘤是不治之症,但其實只有少數極惡性腦腫瘤才會致命,隨著更多新療法的引入,各類型腦腫瘤的存活率正不斷提升。 病人在進行掃描時會進入一間設有強大磁場的房間,躺在床上,頭部位置會在掃描儀器內,而電腦會就病人腦部不同組織對磁場的不同化應而「畫出」圖片,讓醫生能清楚地檢查病人腦部結構。 因腦腫瘤是不正常「物質」,會在掃描影像上「無所遁形」地展示出來。 在診斷上,腦科醫生會為病人作問診和臨床檢查,然後會為病人安排掃描,以確定是否有「腦腫瘤」。 在醫學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建議在選擇掃描方法上,應該選「磁力共脤掃描」為首要檢查。 「磁力共脤掃描」有多個優點﹔簡單來說,磁力共脤並不汲及幅射,非常安全。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開腦手術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當聽到某某要被醫生「開腦」時,大家多會聯想到一定在某人的腦內有「東西」需要被切除—- 腫瘤。 更可能會擔心在手術後是否會神志錯亂、說話不清和手腳無力等。 真實,腦腫瘤並不一定全是「惡性」,而現今腦科手術已相當先進,也十分安全。 腦膜瘤患者的神經症狀, 要視乎腫瘤的位置及神經受到壓力的程度。 腫瘤壓迫亦可導致腫瘤周圍的腦神經水腫,令到顱內壓力增高。
腦腫瘤電療: 電療期間的皮膚護理
TMZ可穿透血腦屏障(Blood 腦腫瘤電療 腦腫瘤電療 Brain Barrier, BBB)到達腦部破壞癌細胞,惟亦有機會破壞身體其他部位的正常細胞,引起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脫髮、疲倦及容易受感染等。 研究指出,GBM患者在術後接受放射治療合併TMZ,能有效延長其存活率。 腦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結合腦外科切割手術,配合術後電療、化療減低復發風險,有時候亦會採用鏢靶治療和最新的電場治療。
- 由腦部以外的癌(如肺癌、骨癌等)轉移來的瘤稱為腦轉移癌。
- 患者需在頭皮上貼上4塊電極貼,接駁電池組,每天維持至少18小時,每2至3天更換電極貼,就能達到治療效果。
- 以上所描述的病徵聽起來似乎非常明顯,但有時病者在初期時往往不以為然,以為普通感冒病痛而已,隨便吃點藥,及後病程漸漸惡化便「麻煩」了。
- 以前我初入行的時候也是用二維的方法,尚未出現三維的技術,只是拍攝一些定位的X光片,記錄病人前﹑後﹑左﹑右的身體位置,知道鼻咽的位置後就開始做電療,可想而知,電療範圍的誤差會頗大。
- 暫停開車很重要,否則在開車過程中突然病發了,是相當危險的。
- 而原發惡性腦腫瘤(即腦癌)當中,膠質母細胞瘤每年新症約為80宗。
在看診前列出問題清單非常有用,記下醫師答覆的重點對於記住醫師解說之內容也極有幫助。 治療方式 腦瘤治療方式的決定非常複雜,方法包手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 腦腫瘤電療2025 視病人的需求,有時會用到數種治療方式,病人有時須轉介到另一領域之專家處,以進行團隊的合併治療。 這種醫療團隊包含了神經外科醫師、內科腫瘤專家、放射腫瘤專家、護士、營養學專家及社工人員。 病人也有可能與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接觸,進行治療。
腦腫瘤電療: 電療教室: 腦部電療 (一) 腦轉移應該用咩電療方法好?
至於前面的額葉、外側的顳葉、頭頂的頂葉、後面的枕葉則各有不同的功能。 腦腫瘤電療 人腦集合各區域來控制及指揮身體各個大小器官。 另外,也要視乎電療的位置,如果在胸椎的位置,電療射線其實會影響到胃部及腸臟,故病人會感到胃部不適、輕微胸悶噁心、胃口欠佳、疲倦,但電療療程完成後,這些癥狀會慢慢消退。 如果在腦部的位置,可能電療的首幾天,病人會有少許的胸悶噁心、較為疲倦、頭痛和掉頭髮,但電療的療程完成後,再過兩、三星期,腫瘤縮小之後,腫瘤本來所引起的病癥,如手腳乏力﹑反應遲鈍,通常都會有一定的改善。 我從88年3月得腦瘤至今超過22年,雖然每周接受針灸治療,但受到腦瘤影響,身體仍會出現部分傷害。
由於人腦內的膠質細胞佔約九成,若此細胞出現突變,便會變異成膠質瘤。 故此,對抗癌症的要訣是聽從醫生的指示,服用止痛藥、攝取足夠的營養。 我們能預見到電療的中後期,病人的食量會減少,所以在電療之前(特別是根治性的治療),要特別多進食,增強體質,儲備足夠營養和資源,即使是消瘦的時候也有一定的儲備。 去到第六﹑七星期,電療會令皮膚也出現副作用,例如紅腫破損,皮膚護理方面,需塗抹電療專用的潤膚膏、避免日曬,都是幫助減輕副作用的方法。 腦腫瘤電療2025 腫瘤電場療法(Tumor Treating Fields,簡稱TTFields)是一種干擾癌細胞有絲分裂(mitosis)的治療。
腦腫瘤電療: 【腦癌】腦腫瘤症狀 種類 治療及存活率
雖然手術是移除腦腫瘤的最直接方法,但由於腦部結構相當複雜,部分個案未必可以透過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加上一些患者於確診時,癌細胞已出現擴散,這時便需要採取其他的治療方案,盡可能抑制癌腫瘤生長,以緩和病情。 惡性的腦腫瘤,亦即腦癌,生長速度一般較良性的腦腫瘤快,更有可能擴散到腦部不同位置,繼而影響身體各種機能 。 常見的惡性腦腫瘤包括膠質母細胞瘤、星形膠質瘤、寡樹突神經膠質瘤、空管膜細胞瘤等等,當中以膠質母細胞瘤最為常見,佔整體惡性腦腫瘤個案超過四成 。 部份切除可減少腫瘤體積而降低腦壓,並能減少後續的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的程度。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恆常運動、作息定時、適當紓緩壓力,以及保持正面開朗的心境,均有助恢復健康。 化學治療(又稱化療)是以抗癌藥物來破壞癌細胞,較常用於腦癌的化療藥物為「替莫唑胺」(Temozolmide,TMZ)。
- 因腦腫瘤是不正常「物質」,會在掃描影像上「無所遁形」地展示出來。
- 又或是明顯的家族遺傳疾病如一些綜合症產生而來的問題,舉例如患患遺傳疾病如神經纖維瘤。
- 顱咽瘤(Craniopharyngioma): 生長於腦下垂體區域靠近下視丘處,通常為良性;然而有時因為壓迫或傷害下視丘而影響生命功能。
- 我們要進行這類電療,需用用到俗稱螺旋刀的放射治療機,同樣都是「刀」,但「此刀不同彼刀」,螺旋刀能把輻射大部分投放在腫瘤裡,從而殺死癌細胞,也重點保護被腫瘤壓著及包圍了的腦幹。
- 郭先生於2018年12月成為本港第一個使用TTFields的病人。
-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 也可能因為腫瘤周圍水腫腫脹而造成顱內壓力昇高,導致噁心嘔吐等症狀。
惡性膠質腫瘤患者若使用新一代化療藥物,再配合電療,大部份患者可有效地延長存活期。 至於良性的腦腫瘤,情況則與身體其他良性腫瘤不同,大多需要透過治療移除,而這與腦部的結構息息相關。 為了保護脆弱的腦組織,我們的腦袋擁有堅硬的頭殼,確保腦組織免受衝擊。 不過,正正因為頭殼相當堅硬,一旦腦内長出腫瘤,便意味腦内有限的空間被腫瘤佔據,繼而壓迫正常的腦組織,有可能影響腦部功能。 例如,大腦的顳葉位置掌管視覺功能,倘若腫瘤生長在顳葉附近,壓迫到掌管視覺功能的腦組織,便有可能令患者的視覺出現問題。 還有 Tomotherapy(高速螺旋放射治療),這個技術的好處是治療的範圍可以更大,對於一些特別的腦細胞腫瘤,我們可以同時進行一個腦部以及脊髓的治療。
腦腫瘤電療: 腦膜瘤 (Meningioma)
以腰椎的電療作個例子,如果腰椎受到腫瘤的侵蝕而疼痛,接受電療後的首兩﹑三天,痛楚可能會稍微增加,主要原因是電療會引起局部的水腫、發炎,但完成電療後,再過一、兩個星期,止痛的效果就會明顯。 以十分來計算痛楚的程度(燙傷等於十分的痛楚),骨痛的病人若沒有吃止痛藥,痛楚的程度已達七、八分,即使服用止痛藥,也達五、六分,但電療之後,超過七成的病人的痛楚程度都會趺至兩﹑三分,甚至可以漸漸戒除止痛藥。 腦外科醫生在為病人確診腦腫瘤後,會建議治療方案。
腦腫瘤電療: 腦腫瘤及腦癌的診斷方法
長期接觸輻射物和從事化學物品相關工作的人有較高的得病率。 腦癌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統計發現於 3 至 腦腫瘤電療 12 歲的幼童和 45 至 70 歲的成年人發病比率比較多。 另一類徵狀是視乎腫瘤的位置,如腫瘤位置接近視覺神經線,腫瘤很快就會壓著視覺神經線,以致視力受到損害;腫瘤位置壓著負責聽力的位置,一邊耳聽力會變差,如壓著負責運動的區域;亦會令一邊身的手腳不靈活甚至無力等。
腦腫瘤電療: 治療方式
腦腫瘤的名稱是根據它的生長位置及腦腫瘤細胞的組織分類來命名。 由腦部以外的癌(如肺癌、骨癌等)轉移來的瘤稱為腦轉移癌。 原發性腦癌是本港0-19歲以下人士中最常見的癌症,在整體癌症版圖上並不普遍。 但腦轉移(Brian metastasis)是惡性腫瘤治療失敗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實體瘤腦轉移患者的數量是原發性腦瘤的10倍。 大約20%~40%的癌症患者發生腦轉移,由於腦部的功能特殊且無可取代,因此相較於其他腫瘤,更需要特別重視及注意。
腦腫瘤電療: 放射治療的應用
放射治療 腦腫瘤電療2025 放射治療乃是以高能射線造成癌細胞損傷使其死亡或停止生長之治療方式。 經常用於摧毀手術無法切除之腫瘤或殺死術後殘餘之癌細胞,也用於不可能接受手術治療之病人。 放射治療能以兩種方式給予,最常用的是以大型治療機給予之體外放射治療。
腦腫瘤電療: 醫療及健康保險
放射治療是使用高能量放射線治療疾病的方法,能夠破壞癌細胞中的染色體(DNA),使癌細胞死亡。 不論良性或惡性腦腫瘤,開顱手術切除腫瘤組織是最基本的方法,但不同類型的腫瘤會有不同的治療效果,大部份良性腫瘤經手術切除後,便可根治。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各種新技術設備不斷應用於臨床。
腦腫瘤電療: 良性腦腫瘤與惡性腦腫瘤(腦癌)的分別
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對不同頻率的電場有不同反應,因此透過準確設定頻率,正常細胞基本上不受電場影響。 要回答喬女士這個重要問題,筆者有以下分析。 腦瘤是一天一天長大的,有可能壓著一些正常運作中的器官,甚至一些重要器官,當有徵狀時,這情況可能已經出現。 但腫瘤的生長不會停下來,它會繼續找空隙鑽,加深壓著器官,令器官變形,甚至是包圍部分器官,有可能危及生命。
腦腫瘤電療: 腦瘤免開腦 高榮引進第五代加馬刀治療系統
其實傳統的電療機器最多只能達到40厘米的治療範圍,但若腦部及脊髓加起來,已有一米以上,這個情況下,高速螺旋放射治療就可一次性治療兩個部位。 如果病人的腫瘤分布地方較闊,譬如有一顆在淋巴、一顆在肚子、一顆在盤腔,亦適合用此技術,病人不用屢次起床調整位置。 我們身體不同部位都有機會長出良性腫瘤,例如常見的肝血管瘤、乳腺囊腫、子宮纖維瘤等等。 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些良性腫瘤不一定需要治療,醫生一般會透過定期檢查和緊密監測患者的情況,確保腫瘤的特性與大小都沒有產生明顯的變化 , 。 不過,一旦良性腫瘤引起任何症狀和不適,醫生便會考慮透過手術、藥物或放射治療等方法移除良性腫瘤 。
目前我的身體狀況屬無恙狀態,我認為做好以下三件事,是讓我身體保持健康的好方法,也分享給大家。 GBM的標準治療為Stupp Regimen,是瑞士著名研究腦腫瘤的教授Roger Stupp於2005年發表的同步放射和化學治療方案,可提高病人生存率,但療效仍不算理想。 GBM由發病到死亡的存活期中位數僅約15個月,5年生存率低於5%。 自2005年後,針對GBM的多項研究都未能為病人整體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帶來突破;直到2015年,電場治療的研究數據出現,病人生存率才得以提高。 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大家對不同的電療方法有更多的理解!
腦腫瘤電療: 放射治療:
腦瘤症狀之產生,主要因為腦受頭顱骨的限制,為一空間受限的器官,當腫瘤在頭顱內生長時,會因壓迫腦組織或浸潤腦組織而產生症狀。 也可能因為腫瘤周圍水腫腫脹而造成顱內壓力昇高,導致噁心嘔吐等症狀。 若腫瘤影響到腦脊髓液的流通,使得腦室的水分滯積,則造成水腦導致症狀發生。 腦腫瘤電療 TTFields是嶄新的癌症治療技術,其原理是透過低密度、中頻的交替腫瘤電場傳遞到腦部,令患者腦部的癌細胞受到干擾而無法正常分裂,從而減慢癌細胞生長速度,使其壞死。 患者需在頭皮上貼上4塊電極貼,接駁電池組,每天維持至少18小時,每2至3天更換電極貼,就能達到治療效果。 一般用於新確診的GBM患者,在完成外科手術和同步放化療後,與化療藥物TMZ一同使用。
腦腫瘤電療: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放射治療師會為患者配製模具,固定受照射部位,並劃上放射治療的標記,為治療位置照X光以作定位參考,確保放射範圍準確度,以減少對周圍組織的影響。 當無法用手術切除腫瘤時,醫生可能選擇電療及/或化療。 腦腫瘤電療2025 除了癌症腫瘤外,放射治療也被應用在良性腫瘤和血科病上。 腦癌一直被視為較棘手的癌症之一,但是隨著醫學進步,現時經已發展出不同的治療方案。 除了一般常見的癌症治療方法,例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近年亦研發出針對膠質母細胞瘤的電場治療,臨床研究證實,結合口服化療同時使用,可有效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