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運輸及房屋局(運輸及物流局前身)前局長鄭汝樺宣布沙中綫改以金鐘為總站,前往中環站的乘客須轉乘港島綫或荃灣綫。 中環南站在2015年的港鐵中期報告最後一次出現,往後港鐵官方文件已沒有提及此站,意味計劃已被擱置。 惟在九廣鐵路電氣化後,由於全綫未有設置月台幕門或閘門,乘客意外墮軌或跳軌自殺事件不絕於耳。 而在2016年10月31日,一名83歲老婦在羅湖站月台步出車廂時不慎由月台空隙踏空墮下路軌,右手受傷,幸傷勢無礙。 港鐵車務營運總管劉天成表示,解釋因天氣惡劣影響,東鐵綫列車服務在凌晨2時44分回復正常,但由於凌晨列車服務已停止,加上要進行維修工程,不能再發車接載滯留的乘客。 港鐵亦強調,有廣播通知乘客,並已開放車站給乘客休息,並提供水和洗手間設備。
- 今晨(18日)7時19分,有行山人士途經大帽山道近禾塘崗時,在路邊發現一批財物,包括外套、平板電腦、充電線及食物等,擔心有人山野活動期間遇事墮山,於是報案求助。
- 當時,太古洋行於大風坳上設有宿舍及療養院,吊車可以接載員工上落山。
- 當隧道挖得越來越深,燈箱與經緯儀越來越遠,加上隧道內塵土瀰漫,經緯儀漸漸看不到燈箱,這時候,工程人員在經緯儀的目鏡上安裝電石燈,原理就像今天的夜視鏡,在目鏡上加裝光源以放大遠處光源,解決了問題。
- 舊畢架山隧道停用源於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初九廣鐵路(英段)雙軌化,不過,唔講唔知,雙軌化的提出早於四十年代。
- 港鐵就東鐵綫事故對乘客造成影響致歉,表示會深入調查事故原因,以及會在收車後將進行深入檢查。
- 一位前九鐵工程師指,這是隧道口竣工時安放的拱頂石(keystone)— 根據九鐵文獻,這片拱頂石於一九一零年二月十六日安放,百多年後它已嚴重風化,看不到原來模樣 — 有趣是,沙田入口並沒有拱頂石。
港鐵表示,東鐵綫列車服務在凌晨2時44分回復正常,但由於凌晨列車服務已停止,加上要進行維修工程,不能再發車接載滯留的乘客。 逾千名乘客半夜被迫滯留在沙田、大圍等車站,用港鐵提供的紙皮席地而睡,部分則坐在樓梯上休息和打機消磨。 2005年12月21日,東鐵一列南行往尖東列車駛至火炭站時,車底的冷氣壓縮器支架鬆脫,九鐵其後檢查全列車的116個壓縮器,共發現9個壓縮器支架出現裂紋,但無向政府匯報。
畢架山隧道: 筆架山 Beacon Hill
1979年:為了籌募資金進行電氣化雙軌工程,九鐵亦參考地鐵上蓋開發的經驗,以「實益擁有權出讓」方式,批出何東樓車廠南廠上蓋發展權(即銀禧花園)。 香港重光後,英國皇家空軍負責修復鐵路,並修復在香港境內僅有的車卡及機車作權充使用。 同年9月29日,英段鐵路恢復運作,皇家空軍於1946年5月1日將鐵路交回文職人員管理。 畢架山隧道2025 其後,當局從英國訂購12輛Austerity 畢架山隧道 2-8-0蒸汽機車,這批機車於1948年抵港。 此条目的主題是運行於香港前稱九廣東鐵的鐵路綫,1996年以前為九廣鐵路英段。
1976年,九廣鐵路局委聘了一間顧問公司,研究為九廣鐵路作出改良及擴展的可行性,並先行於新九龍終點站至沙田車站之間展開雙軌化工程。 1949年10月15日,和合石支線通車,每日由紅磡公眾殮房運送棺木前往和合石墳場;而和合石車站亦於1950年9月11日啟用。 隨着棺木的運送逐漸由靈車取代,九鐵於1968年末起停止運送棺木前往和合石墳場,結束靈柩運送服務。 畢架山隧道 而和合石支線改於每年清明節及重陽節提供客運服務,以方便接載掃墓人士。 目前東鐵綫大部分車站及路段均建於地面及架空,而港島段、維港段、紅磡灣段、何文田公主道段、畢架山段、大埔滘部分路段以及落馬洲支線部分路段均建於隧道內。 離開筆架沖溝繼續上山,需要經過一段斜度較大的路段,部份路線已有繩索,山友或需要以雙手輔助上攀,在這段路,我們可以飽覽九龍的市區景致。
畢架山隧道: 服務時間及班次
記者參加香港郊野活動聯會舉辦的「柏架山、大潭古蹟探奇之旅」,跟隨「廢墟達人」劉李林走訪港島東的山頭野嶺。 畢架山隧道 由康怡花園起步,從繁華鬧市踏入恬靜郊野,從下而上探索這片城市邊沿的叢林,找尋那些前人留下的痕跡。 畢架山隧道2025 香港島柏架山一帶,除了花草樹木,還有很多歷史遺跡及廢墟,既有為人熟悉的戰時爐灶,也有日軍在佔領期間所挖的山洞,還有荒廢的警察練靶場,尚有由太古興建的療養院及吊車遺址。
- 隨着1970年代末新界東部多個大型新市鎮急速發展,人口增長迅猛,老舊的柴油火車服務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再加上舊式鐵路的安全問題,火車電氣化已經逼在眉睫。
- 而東鐵綫過海段列車的動態測試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期間的通宵時段進行,工程已於2022年2月1日完工並交付車務部,以進行全面試營運,並預計於同年5月15日通車。
- 隧道口高 6.2 米,底部闊 4.1 米,中間最闊 4.3 米,以花崗岩石磚建造。
- 這條隧道亦隨新隧道啟用而在1981年停用,目前用於輸送煤氣及天然氣,內部並不開放予公眾進入。
- 不過自九鐵雙線化以後,隧道被租予煤氣公司作為連接九龍及新界的煤氣管道之用。
- 九鐵通車後,沙田的直井以磚頭加固井壁,改為通風井,第三台壓縮機被保留並用作向隧道注入空氣,排走蒸汽火車的煤煙,直至蒸汽變柴油火車,隧道已沒有「除碳」之需,壓縮機被拆除後又經過幾十年風吹雨打,井口已被泥石堵塞,只勉強辨認井口痕跡。
在閘口前稍稍右轉後,循左方已鋪設的山路上走,再經古道走至九龍坳的回歸紀念亭。 畢架山隧道2025 由此左走,沿麥理浩徑第五段徐降徐升,走過標距柱M107後,留意右方的麥理浩徑標示(非標距柱)。 沿徑攀上筆架山,轉接龍欣道走至一避雨亭,再循亭旁的水泥級下走至畢架山花園。 筆架山又稱「畢架山」,位於獅子山以西,石峽尾北面,高度海拔458米,因其形狀似古時的筆架而命名。
畢架山隧道: 香港日落好去處
城巴有限公司,〈路線A29「城巴機場快線」兒童/長者預售來回車票安排〉[乘客通告],2015年4月9日。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城巴引入新電子支付系統 首階段接受多款交通二維碼付費乘車〉[新聞稿],2020年12月31日。 城巴有限公司,〈路線A11, A17, A21, A22, A23, A29, NA11, NA20, NA21, NA29赤鱲角路更改行車路線〉[乘客通告],2020年12月14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城巴第A29號線(機場-寶林)加強服務及新增巴士站〉[交通通告],2017年11月22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及環境事務委員會:有關 年度專營巴士路線發展計劃諮詢區議會的結果〉[討論文件],2010年5月。 2018年:9條A線專營巴士包括此路線、A11、A21、A22、A31、A33X、A35、A36及A41線的總乘客人數為91萬人次(9月份);110.3萬人次(10月份);138.3萬人次(11月份)。
畢架山隧道: 獅子山 (獅子山頂、望夫石、紅梅谷)
九龍直井位於畢架山民居之間,至今仍屬官地;沙田直井位於沙田濾水廠一帶。 隧道施工初期(一九零六年)是沒有直井,直至工程師 Adolfo Ghella 從意大利來到香港參與隧道工程。 直井的用途是讓工人從直井進入山體內,從內向外挖掘;另一組工人在山體外挖掘,兩組工人同時挖掘,加快工程進度。 2019年:立法會文件顯示,此路線繞經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後,繁忙時間往機場或口岸及市區載客率分別為90%及36%。 乘客亦可使用AlipayHK「易乘碼」、支付寶或雲閃付「乘車碼」、具有感應式支付功能的VISA、Mastercard及銀聯卡,以及Apple Pay、Google Pay及Samsung Pay流動支付平台繳付車資。
畢架山隧道: 筆架沖溝位於龍翔道的入口有工程地盤,需要繞道進入。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香港賽馬會於2020年1月26日至10月18日期間暫停於賽馬日開放沙田馬場公眾席,故此馬場站亦暫停開放。 另因香港特區政府於2月4日起暫時關閉羅湖及落馬洲管制站,東鐵綫於當日起只維持紅磡站至上水站之本地綫一般列車服務,另設穿梭列車往來上水站與羅湖站以接载持有羅湖特價證之羅湖居民,但不設過境前往中國內地以及城際直通車之服務。 1981年:4月24日,煙墩山隧道停用,而在同月24-25日[原創研究? ]期間旺角車站至沙田車站的列車服務暫停;直到同月26日筆架山隧道啟用,上述暫停服務的路段恢復行駛,而煙墩山隧道後來則被改為煤氣隧道。
畢架山隧道: 新界東機槍堡及戰壕探險
為確保安全,九鐵事後決定將該段鐵路拉直,並於1995年完成改線工程。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綫,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啟用前,本綫是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綫。 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和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 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使用該月票往返非指定車站之車程亦可享額外正價車費75折優惠(馬場站、羅湖站或落馬洲站除外)。 若使用該月票往返馬場站、羅湖站或落馬洲站則會被扣除全程正價車資。
畢架山隧道: 九龍城寨「三不管地帶」 清拆前一遊!
1988年6月4日14時許,一列九廣鐵路(英段)南行貨運列車在大學站以北(白石角附近,現時為優景里)出軌,列車服務因而暫停至第二天上午10:40分恢復。 例如在沙田站,晚上大批乘客爭先恐後登上接駁巴士,有人甚至爬窗進入。 舊彎位(樟樹灘走線)現在是香港教育大學運動場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研究生宿舍二及三座連未撥用土地。 1930年,中國第一次國共內戰爆發,城際直通車服務再度中斷運作。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中國駐軍在1938年10月末奉命炸毀石龍南鐵路大橋兩個橋墩以阻擋日軍南侵,廣九鐵路因而中斷。 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及入侵香港,駐港英軍在香港保衛戰期間為拖慢日軍入侵的進度,於是派皇家工兵自行破壞英段的鐵路設施,包括拆毀羅湖鐵路橋及以爆破堵塞筆架山隧道,阻止日軍利用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