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10個住宅及2個地鋪,成交價介乎692萬至7200萬,其中鴨脷洲大街30至32號鋪位,作價7200萬,鴨脷洲大街26號鋪位,作價2500萬。 恒地自2011年就太樂樓展開收購,住宅單位收購價介乎332萬至755.2萬元不等,收購呎價約1.05萬至1.47萬元,2016年3月就物業申請強拍,當時已持有業權至近85%,2017年亦陸續收購餘下單位。 最終同年以底價14.01億港元投得太樂樓,統一全部業權。
本報記者就新地委託田生收購上述項目,昨天向田生查詢,該公司發言人回應稱,田生地產以中介人的角色,代表買家於筲箕灣道166至168號項目提供物業代理服務,惟現在只為初步的階段,未能有進一步的資料提供。 該物業的註冊地盤面積約為7,680方呎,坐落於筲箕灣東大街之東北面,近與元慶里交界,現狀為一幢於1966年落成的8層高的商住大廈,地下為商舖,設有兩條公共樓梯。 而物業於2015年4月17日所憲載的已核准筲箕灣(港島規劃區第9區)分區計劃大綱圖的所規劃用途為「住宅(甲類)」。
筲箕灣收購: 物業編號: 041658 (代理提供)
上述毗鄰的舊樓,近年一直獲百利保相關人士積極收購,最新為上月購入金華街17至19號舊樓4伙,涉約3624萬,單位收購價劃一為906萬,以單位實用面積約639方呎計算,收購呎價約1.42萬,該舊樓佔地約1830方呎,預計可重建商住樓面約1.65萬方呎。 【星島日報報道】市區舊樓受捧,筲箕灣金華街1幢舊樓以4.3億成交,項目具重建價值,平均樓面呎價12297元。 南安街67至71號地盤面積約3000方呎,按照項目地積比率約8.4倍計算,料可建樓面約2.52萬方呎。 2021年重建後落成的第1及2座為Y字型平面規劃設計,30-31層高,並在6或7樓設置空中花園,全部樓層均設升降機服務,部分升降機更可到達天台,所有住宅單位均設有廚房及浴室。
- 據1841年的人口普查,筲箕灣人口約1,200人,佔香港島人口 (4,350人) 約28%,大部份居於艇中。
- 英皇獲批圖則的兩個項目分別是西半山般咸道24至30號的崇華大廈及般含臺重建,總樓面約10.39萬方呎,將重建為1幢27層高大廈,料提供約300個單位。
- 中原測量師行張競達同劉Sir講,上述仲齊大廈及南安街73號地盤聯合招標,兩幢舊樓已分別集合逾83%及100%業權,其中仲齊大廈尚欠5個單位未有參與聯合招標,涉及4伙住宅及1個舖位,撇除該批未有放售部分,意向價近3億元。
- 主要街道包括筲箕灣道(筲箕灣段)、柴灣道(筲箕灣段)、筲箕灣亞公岩村。
- 2013年3月14日,香港房屋協會向規劃署提交更新發展方案,選擇放棄保存屋邨部份座數,即將邨址全部樓宇拆卸重新興建;此外,建議於原址興建一座集體回憶用途的明華公園。
- 明華大廈第一期重建項目,分別設有2座30-31層高Y字型住宅大樓,標準樓層為每層18個出租住宅單位,空中花園分別設於第1座6樓及第2座7樓,單位間格分為1/2人,2/3人,3/4人及4/5人單位。
張競達話,呢兩幢舊樓樓齡都係四十九年,雖然仲齊大廈現階段未能夠符合申請強拍資格,但相信當交易完成後,到時就夠五十年樓可入稟進行強拍,項目截標日期為十月三日。 兩幢舊樓地盤共佔地4,020方呎,可建商住最高地積比約9.4倍,重建樓面3.78萬方呎,若以百分百業權計,意向價約3.38億元,計番樓面呎價大約8,945元水平。 目前太樂樓已拆卸,並正正重建成新樓THE HOLBORN,單幢式設計,提供420伙單位,戶型間隔為開放式至3房單位。 HE HOLBORN現時門牌地址為筲箕灣道1號,不過前身舊樓太樂樓,實際地址為太祥街2號,1960年落成,佔地約1.37萬平方呎,由150個住宅單位及1個地舖組成。 早期港島道路網絡並不發達,加上筲箕灣距離中環、灣仔等地甚遠,故交通非常不便。 區內一直都靠英皇道連接對外,同時位於柴灣的居民亦依靠柴灣道經筲箕灣前往港島心臟地段(即中環、灣仔和銅鑼灣)。
筲箕灣收購: 時間:2020-12-15 04:23:40來源:大公報
意味英皇國際在一周內接連透過強拍完成兩項收購,涉資共4.54億元。 另由大鴻輝集團收購的西營盤德輔道西326至332號及西安里11號A至D安慶樓,現為9層高商住舊樓,樓齡約60年,法官接納以重建為1幢32層高商住大廈作估值。 舊樓地盤面積約6172方呎,可建樓面約5.4萬方呎,其土地強拍底價定為7億元。 不過,該地皮也可申請重建為寫字樓或酒店,可建樓面可達9萬多方呎。 項目底價為1.95億,較19年申請強拍時,市場估值1.76億,高出約10.8%。 該項目為商住物業,地盤面積約3000方呎,可建樓面約2.85萬方呎,此外,該舊樓樓高8層,地下為鋪位,樓上則為住宅,並於64年落成,樓齡約57年,同時亦鄰近筲箕灣港鐵站,具有重建價值。
- 負責拍賣的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服務董事總經理陳超國亦認為,發展商收購舊樓步伐未受疫情影響,因為不少項目已完成收樓。
- 計劃重新興建明華大廈為一個綜合發展項目,擬建7幢公共房屋及2幢長者屋,樓高32層,分別提供3,170個及857個單位,總樓面約207萬平方呎;另外有逾26萬平方呎的休憩空間。
- 該舊樓將以重建約26層高商住大廈作評估,地盤面積約7680方呎,可建樓面約6萬方呎,估算後的強拍底價定為8.04億元。
事實上,發展商都積極喺筲箕灣及西灣河進行舊樓併購,好似新地(00016)筲箕灣工廠街及教堂里重建項目近月與業主達成協議,成功統一業權;另恒地(00012)亦於年初統一西灣河成安街及大石街重建項目的業權。 唔單止發展商,連香港房屋協會喺筲箕灣都有發展項目,呢個筲箕灣道/南安街商住項目,預計提供274伙。 至於由中資財團收購的尖沙咀金巴利道49至51號金興大廈,現為9層高商住舊樓,樓齡約55年,地盤面積約7200方呎,土地現規劃為商業用途,法官亦接納以該物業將來重建作商廈能獲得最大效益,可建1幢20層高商廈,並附2層地庫停車場,可建樓面約8.06萬方呎。 同月,英皇又以1.1億購入香港仔舊大街72號舊樓全幢,而毗鄰的74至80號地盤,集團早已統一業權,並已完成清拆,項目佔地為4289方呎,將興建為1幢樓高23層的商住物業,總樓面約3.8萬方呎,提供約110至120伙。
筲箕灣收購: 地產博客
此外,規劃署援引古物古蹟辦事處指出,明華大廈並非香港法定古蹟,故此質疑其舊有建築物之保存價值,並且指出,若果個別物業保留下來,可能違反規劃等既定程序。 有關方案於3月15日早上9時交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同日,城市規劃委員會接納建議,明華大廈將會分批重新興建,首批單位預計於2018年落成。 【本報訊】市區舊樓收購持續活躍,筲箕灣南安街73號德福樓以8,000萬元全幢沽,新買家早前已購入比鄰大廈逾9成業權,估計將兩地盤合併發展,料可重建約3.8萬平方呎住宅。 該舊樓斜對面即為今年7月開售的「i.UniQ譽.東」,鄰近西灣河港鐵站。 有消息指出,是次出價包括收購該幢約10多個單位,以及一個獨立業權,地盤面積近4000方呎,可建約4萬方呎樓面。
筲箕灣收購: 物業編號: R1011 (代理提供)
上述舊樓由一家財團持有,早於9年前開始逐一收購單位。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指出,預期上述項目可建總樓面約48400方呎,每呎樓面地價約14215元,同時亦認為,港島地皮向來造價不俗,預期是次英皇沽出的筲箕灣南安街67至77號地盤,日後單位每呎可售至少2.5萬至2.8萬元。 南安街67至77號項目可建樓面合共4.84萬方呎,英皇早前曾計畫合併發展該地盤,預計項目可興建1幢約25至26層高商住物業,提供約168伙。 翻查資料,上述地皮位距離筲箕灣港鐵站約5分鐘步程,其中,南安街67、69、69A及71號仲齊大廈,現為1幢樓高8層的商住物業,樓齡約57年,地下為3間商鋪,1至7樓共28伙住宅,英皇於今年7月底強拍該項目,並以1.95億成功投得。
筲箕灣收購: 公司通告
筲箕灣東大街舊樓強拍,由協成行以底價8.04億元投得。 協成行總經理方添輝表示,公司未有因為疫情減慢舊樓收購步伐,將按照不同地皮策略性調整價錢。 他又認為,本港樓市不會重演2003年沙士時大跌情況,認為長遠有剛性需求,因此仍有上升空間。
筲箕灣收購: 成交記錄
英皇國際執行董事張炳強表示,該項目為住宅甲類地盤,集團早年已展開收購,並於今年年中統一業權,現售價比帳面值高逾30%出售,是一個良好時機,並符合集團及股東的整體利益。 出售事項的所得款項淨額除了可提升集團的財務狀況,並為未來投資更優質、更具發展潛力的項目提供額外儲備資金。 英皇國際昨日宣布,以6.88億售出筲箕灣南安街67至77號地盤項目。 該項目原為3幢相連舊樓,地盤總面積約5900方呎,有關項目出售所錄得的盈利約為2.141億,出售事項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6.875億,將用作集團的未來業務發展及一般營運資金,是次交易預計於2022年4月29日完成。 港島市區地皮供應罕有,吸引不少財團出手選購,由英皇國際持有的筲箕灣南安街地盤項目,新近以6.88億易手,成交價較帳面值高逾3成,新買家為信裕行,並由本港老牌家族成員姚帥麟持有,據業界人士,因港島區新盤供應罕有,料項目落成後,單位每呎售價達2.5萬至2.8萬。
筲箕灣收購: 項目詳情
其後海盜問題嚴重,1860年,香港總督麥當奴決定整頓該區,拆毀凌亂蓋搭的房屋,重新建屋辟路,是為筲箕灣東大街,並設立派出所方便警察打擊海盜。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筲箕灣收購2025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該地盤連同新地或有關人士早前所強拍工廠街部分地段,地盤面積約2.4萬方呎,預計可重建樓面高約24萬方呎,料將成為該集團在區內未來另一大型住宅項目。
筲箕灣收購: 筲箕灣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指出,筲箕灣道兩旁逾30年樓齡樓宇,以住宅及商住樓為主,部分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建成,密度相對低,僅約六、七層高,相信重建及發展潛力較高。 他說,筲箕灣道兩旁樓宇的高度限制是90多米,若用盡空間及地積比,會帶來較好及合理的發展回報,日後或可提供中、大型單位。 事實上,英皇國際近月積極透過強制拍賣增加土地儲備,如上周三以底價2.59億元投得上環皇后大道西78至80號及荷李活道265至267號高陞大樓,統一項目全部業權。 筲箕灣收購 該地盤面積2,144平方呎,料重建後樓面可達1.9萬平方呎,即每呎樓面地價約13,600元。
筲箕灣收購: 物業地圖
【大公報訊】屋宇署於10月批出22份建築圖則,住宅及商住發展項目佔9份,主要是單幢樓為主,英皇國際(00163)便佔其中兩份。 根據有關核准建築圖則,該物業為一棟9層高的大廈設有兩道公用樓梯,樓宇上層用作住宅及地下用作店舖用途。 該物業坐落於德輔道西與西安里之間及德輔道西與安寧里交界,地段面積約6,172方呎,坐落位置現規劃為「住宅(甲類)6」。 【大公報訊】記者林志光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司法機構審案進度,其中土地審裁處今年首季暫只完成審理3宗強拍個案,均於日前批出強拍令,其中強拍底價較大是老牌發展商協成行收購的筲箕灣義德樓,底價為8.04億元。
筲箕灣收購: 重建
據判詞指出,該項目樓齡已高,不少單位狀況甚差,現時強拍申請人已持有逾80%業權,故重建屬合理做法。 目前港島地皮供應罕有,以致區內新盤亦供應匱乏,區內一手住宅呎價一般可達3萬元,因此今次南安街地盤造價較估值高3成屬合理範圍,但對買家而言尚算划算。 2022年4月底,明華大廈第二期展開重建工作,房協推出「歷史文化傳承計劃」,包括設立「細說明華」專題網頁,記錄邨內居民的故事及集體回憶。
筲箕灣收購: 筲箕灣 @中原樓市片區
英皇近年頻頻併購港島舊樓,集團於今年7月份以2.59億統一西營盤高陞大樓業權,項目地盤面積約2144方呎,以地積比率約9倍計,可建樓面約19296方呎,每呎地價約13422元。 另外,英皇早年併購毗鄰的南安街73號舊樓、南安街75號合榮大廈,以及南安街77號茂發樓,合共地盤面積約2900方呎,若按住宅8倍地積比計算,可建樓面約2.32萬方呎。 筲箕灣收購 據悉,是次涉及的金華街9至15號舊樓,樓齡約50多年,地盤規劃為住宅(甲類)用途,可建樓面達約3.49萬方呎,項目鄰近港鐵筲箕灣站,交通方便,而周遭亦有不少民生商鋪,鋪位價值較高。 【星島日報報道】市區地供應有限,財團均積極併購舊樓,藉以增加土地儲備,其中筲箕灣金華街一帶舊樓,近日再獲百利保增購業權,以7000萬連購2個地鋪,目前發展商已悉數統一項目業權,將會重建作商住物業。
筲箕灣收購: 筲箕灣廣場 #2552457 租盤樓盤詳細資料
這個情況直至1985至1989年港島綫及東區走廊相繼建成後,才得以大大改善。 筲箕灣收購2025 1960年代政府大規模開發筲箕灣,興建大量公共房屋(如1962年落成的明華大廈等),並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 此外,該署於10月份批出的4份工廈建築圖則中,包括由第一集團發展的長沙灣道916至922號,和924至926號的兩個工廈重建地盤,分別准建22及23層高工廈各一幢,總樓面約25.9萬方呎。
筲箕灣收購: 筲箕灣道舊樓多 合併重建回報高
姚帥麟鍾情投資具重建價值的物業,曾於2018年初,斥資1.1億購入跑馬地山村臺9號一幢全幢住宅,物業當時樓齡已達68年。 至於買家方面,據英皇公告所示,上址買家為信裕行,主要從事物業發展,該公司由本港老牌家族成員姚帥麟持有。 2018年5月23日,《蘋果日報》揭發重建地盤有分判商懷疑使用7.5噸未完成檢測的鋼筋,唯發現該批鋼筋強度不合格。 房協相信分判商為趕工偷步用未檢測的鋼筋,事後已暫停相關工程,並要求總承建商俊和建築將問題鋼筋全部拆走,事件導致20噸鋼筋被棄用。
主要街道包括筲箕灣道(筲箕灣段)、柴灣道(筲箕灣段)、筲箕灣亞公岩村。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愛蝶灣,東旭苑,東濤苑,峻峰花園,筲箕灣中心。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4,000,年齡中位數為 44.3歲。 東,當時首批開售的平均呎價高達14,398元,至今已累售逾九成。 UniQ譽都,去年以平均呎價13,388元開售,至今已售罄。 UniQ系列,雖然以高價開售,但仍獲市場承接,令該集團願意以高價收購舊樓。
但比較有根據的說法是香港開埠初年,筲箕灣一帶對外交通十分落後,只靠班次極疏的舢舨聯繫中環。 當時有一句俗語:「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就是形容筲箕灣交通落後的情況。 東至香港海防博物館、筲箕灣官立中學,西至筲箕灣道與愛秩序灣道交界的地區。 東區走廊以北的筲箕灣北部填海區,一般被稱為愛秩序灣,名稱源於愛秩序將軍及原筲箕灣避風塘所在地的愛秩序灣;阿公岩道一帶的筲箕灣東部,一般被稱為阿公岩,而該處亦為東區走廊噪音重災區。
項目底價為2.59億,較19年申請強拍時,市場估值2.4億高出約8%。 筲箕灣收購2025 該項目為商住物業,地盤面積2144方呎,可建樓面約1.9萬方呎,樓齡約55年,鄰近西營盤港鐵站,具有一定重建價值。 據土地審裁處資料,英皇收購的仲齊大廈,目前獲批強拍令,現已收集逾90%業權,僅餘3個物業未獲收購,分別為A號地鋪、1樓C室,以及天台。 據判詞指出,由於維修情況欠佳,而且維修成本亦不符合效益,重建為合理做法。
1920年代一些小型工業在筲箕灣出現,視為本區工業之始。 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批中國大陸的難民踴入筲箕灣,建立了13條山村。 傳說明朝時期,有一隊商船因颱風而被逼於現時的筲箕灣登陸。 當他們找尋食物時,但卻無法找到,連當地居民也無法找到。 結果他們在離開前都無法充饑,因此而戲謔這個海灣為餓人灣。
筲箕灣收購: 兩項港島舊樓強拍均以底價售出 筲箕灣物業賣8.04億元
該幢舊樓前面為一休憩公園,暫無物業阻擋,日後項目重建後即使低層亦可享有較開揚的景觀。 上述物業為一幢於1964年落成的8層高唐樓,地下有三個商舖,一樓至七樓為住宅用途,共用兩條公用樓梯,英皇國際本身已持有項目的90.6%業權。 有關地段現被劃為「住宅(甲類)2」用途,物業地盤面積約3,000平方呎,若地積比率約8倍計算,預計重建後樓面約2.4萬平方呎。 筲箕灣收購 繼上周三(21日)斥資2.59億元收購上環皇后大道西舊樓地盤後,英皇國際(0163)再次透過強制拍賣增加土地儲備,今日(28日)以底價1.95億元投得筲箕灣南安街 67、69、69A 筲箕灣收購 及71號仲齊大廈,統一項目全部業權。
筲箕灣收購: 平盤沽清 筲箕灣廣場3房山景戶 638萬元獲用家承接
直到1904年,電車才將筲箕灣與當時香港政府的行政中心維多利亞城連繫起來。 因此昔日有一句俗語說,「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來形容當時的交通不便;但亦有傳此乃當時黑社會分子的「背語」,自嘲落泊此地,未能一朝飛黃騰達;在舊日此語不能公開隨便亂說,有會被警方拘捕之嫌。 筲箕灣本來是一個海灣,因為水域很圓,像一個大筲箕而名。 第一個傳說指於南宋末年,有一個叫張進的人隨海軍船艦到九龍半島一帶,經過現時的筲箕灣時,他不小心將他祖先給他的家傳之寶筲箕跌到海中,所以這個海灣就稱為筲箕灣。 東區的筲箕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0,50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8,5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