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意盎然的月份,山徑兩旁的楓香樹的嫩綠葉子會逐漸變成耀眼的鮮黃、橙紅等各種燦爛奪目的色彩,是絕佳的拍照地點。 而楓香樹的樹蔭也是晨運人士乘涼和享受恬靜時刻的熱門位置。 公園内的主要林區綿延達400米,沿途可以看到蒼翠的丘陵、錯落起伏的山谷等壯麗景觀。 大欖燒烤 經營香港傳統的港式燒烤已經踏入第 19 個年頭,一直秉持著「承傳、改良、創新」 的宗旨,務求令各位蒞臨的顧客享受難忘的港式燒烤體驗。 大欖湧村 我們歡迎顧客提供意見,令我們可以不斷改善食物與服務質素。
- 若是想要縮短腳程,便可利用上述提到的路線,分別從大棠村及白石坑方向出發。
- 要經由麥理浩徑前往大欖涌水塘,第一選擇是從屯門掃管笏沿麥理浩徑十段出發,大概一小時便能到達清景台。
- 係屯門市中心搭小巴43號到掃管笏村,總站落車,沿白石坑方向至麥理浩徑第十段。
- 其難度雖然及不上船灣淡水湖、芝麻灣及黃龍坑等郊遊徑,但即使做不成難度最高的郊遊徑,也可算得上是「最嘈吵」的郊遊徑了。
在往後的支路直走(左走可通往大棠),匯合大棠自然教育徑,支路續直走(左走可通往大棠),踏上石砌古道,一直下走至南坑排。 大欖涌谷的人文風景 大欖湧村2025 大欖湧村2025 大欖涌水塘不但風景獨特,而且還伴生着豐富的人文史蹟。 大欖湧村 水塘除了收集雨水外,也是收集從中國大陸輸入東江水的水庫之一。
大欖湧村: 吉慶橋
大欖涌郊遊徑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起點由大欖隧道附近的馬鞍崗至吉慶橋,全長約5.5公里。 由於郊遊徑的終點並沒有交通工具可乘搭,故遊者必須再另行選取路線,步行至大棠、南坑排、掃管笏或深井等地離開。 路途上除了觀賞侵蝕地貌、花樣植物品種,也不乏驚豔的湖光山色。 雖然登山路段梯級頗多,植樹區亦多碎石,但整體來說輕鬆易走,攝影位良多,合家歡郊遊最好不過。 這路線於8、90年代十分熱門,但政府眼見風化程度增加,開始於山頭大量種樹,避免大家前往,奇景一度被林蔭淹沒。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大欖涌村 (跟人流行就無錯,其實得一條路,多數唔會搞錯,其他方向都係入村。)如果駕車呢,沿車路行(小巴總站轉左),會見到村開嘅停車場,提供日租。 大欖涌水塘沿塘都有山徑或馬路可供行走:塘北一段是昔日麥理浩徑第十段的路線;塘南是水泥馬路,兩段的高度都接近水塘水平。 改道後的麥理浩徑第十段的位置雖然較高,但如要下瞰千島湖,則須另覓登山路線。
大欖湧村: 千島湖|山腰迷你泳池
橫過長長的主壩後,在分支處沿左方馬路上走(右方可下降至懲教處) 。 在地圖資料牌旁跨過小橋,走過竹林山徑後,循著昔日的麥理浩徑第十段行走。 行走古道覽勝景 大欖涌水塘北部的七渡河河口,是元荃古道的路段之一,為古時人們來往元朗和荃灣的必經之路。 水塘沿湖都有山徑或馬路可供行走:水塘北岸一段本是麥理浩徑第十段的路線;水塘南岸是水泥馬路,兩段的高度都接近湖面水平。
為了解決香港居民的食水問題,由1952年開始,建水塘的工程在大欖涌谷展開:築起橫跨大欖涌谷的50米高主壩及3道副壩,連結一些山丘,然後集水成湖。 水塘於1957年落成,儲水量約2,000萬立方米,成為香港在戰後建造的第一座水庫。 在大欖涌水塘興建的同時,水塘集水區的山地被劃為造林區,栽種了多個品種的植物,以鞏固集水區的地質結構和保證水質清潔。 大欖湧村 於是,水塘周邊範圍也成為樹林蔥翠的風景區;山谷內本來有不少小山丘,水塘蓄水後便形成一個個小島,造就了饒富特色的湖泊風景。 路線一: 掃管笏村>麥理浩徑第10段(標距柱M187)>M183>大欖涌水塘>掃管笏村 在掃管芴村下車後,沿斜路上行,走到郊遊指示牌的分支路。 由此左轉,踏上麥理浩徑第十段(標距柱M187),到第二個轉彎處,往右從隱蔽泥徑往上攀。
大欖湧村: 香港巴士大典
沿徑北上,山徑時而清晰、時而模糊,視野漸見開揚,右望便是千島湖景致。 大欖湧村2025 沿徑上攀至山崗頂部,再往前走,遇分岔路往右走,不久可見一個更大的觀景台─「清景台」。 接着跨過引水道,至水泥馬路,近麥理浩徑標距柱M183。 如果不想走回頭路,可以從清景台繼續走向元朗大棠方向。 建議帶小朋友前行的話,可原路折返,若是體力較好的孩子就能繼續沿著山徑前往河背村。 選擇二則是利用各個山徑交會的便利,從大棠村出發,以大棠楓香林徑為起點,到達麥理浩徑。
- 海水化淡廠於1975年秋開始運作,每日最多可生產2億2,700萬公升水。
- 大欖涌村 大欖涌水塘沿塘都有山徑或馬路可供行走:塘北一段是昔日麥理浩徑第十段的路線;塘南是水泥馬路,兩段的高度都接近水塘水平。
- 選擇了從大棠登山口入山,掃管笏村下山,兩邊的巴士都還算方便搭乘。
- 雖然登山路段梯級頗多,植樹區亦多碎石,但整體來說輕鬆易走,攝影位良多,合家歡郊遊最好不過。
- 交通:(在屯門出發)於屯門市心乘小巴43號至掃管笏村,在總站落車,沿白石坑方向至麥理浩徑第十段,逆走麥理浩徑第十段往千島湖清景台。
- 輕降至分支,右轉再上攀,及後行走迂迴的山徑下走至大欖涌郊遊徑終點的休憩點,即吉慶橋。
在終點迎接你的是黃金泳灘的動人景色以及豐富的海鮮盛宴。 因為水庫原址係丘陵河谷,儲水後就會形成咗大大小小嘅島嶼,島上又種滿了山松、濕地松、大葉桉和檸檬桉⋯⋯於是乎,就形成咗大家睇到嘅千島湖靚景。 水塘原址曾有七條村落,分別為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黃屋。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如閣下繼續使用本網頁,即表明同意接受此等免責條款。 大欖燒烤除了港式燒烤之外,也提供串燒及炭燒海鮮任食放題套餐。
大欖湧村: 香港大廈搜尋
政府原本承諾新廈入伙後便會立即發出屋契給村民,但雙方因免差餉、屋宇修繕、永久居所等問題未達成共識,直至1969年屋契才正式發出。 所謂中位觀景點,也就是比剛剛高位再矮一點的山頭,距離也比高位山徑近很多,就在上方那顆大石頭,目測應該5分鐘就可以抵達。 從指標處切往麥理浩徑後,沒幾步路立刻分道揚鑣,馬上需要手腳並用。 大欖湧村 本想來香港爬山應該是用不到重裝,但路上偶爾會看到三兩個大背包、登山杖、睡墊全副裝備的山友,我想他們應該正踏上麥理浩徑吧。 沿路上有一種被保護的植物”豬籠草”,從來沒在野外看過很想找到本尊,只是植物眼不夠的我,並沒有發現她的蹤跡。
大欖湧村: 前往大欖郊野公園
如果平時沒有行山習慣的話,一開始不妨向低難度挑戰,前往素有「香港千島湖」之稱的大欖涌水塘吧! 由大棠行至掃管笏,都不用3小時,正因為是初學者路線,因此假日吸引超多遊人前往,怕人多的話,請考慮閒日前往。 屯門沙灘節於2010年11月28日首次舉辦,港鐵巴士當日起增設特別班次:中午時段由屯門站單向前往黃金泳灘以及在活動完結前黃金泳灘單向前往屯門站。 大欖湧村 當時去程班次於停車場調頭後,再於黃金泳灘徑外落客。
大欖湧村: 新界大欖郊野公園:
香港的郊野公園就類似台灣國家公園,保育著生態環境。 現時連接汀九和八鄉的隧道稱為「大欖隧道」,但和此地相距極遠,兩者並無直接關係。 命名為「大欖隧道」的原因只是因為隧道穿越大欖郊野公園,大欖隧道並不能通往此地。 大欖涌水塘除了收集雨水外,也是收集從中國大陸購入的東江水的水庫之一。 另一方面,於昔日樂安排海水化淡廠運作期間,大欖涌水塘亦是收集蒸餾後的淡水的地方。 大欖涌郊遊徑的路程雖然甚短,但途中幾段上落,頗為費勁,沿途三兩處地點可見植林地中的沖溝裂谷。
大欖湧村: 千島湖遊覽點
此行的主角「千島湖」雖可從各個路徑窺探其面貌,但於2019年建立的「千島湖清景台」卻是擁有最棒的觀景體驗所在。 從不同山徑抵達跟隨指示牌,便可到達清景台的入口,入口處會有一個指示牌,看到此牌子便表示已經來到清景台下方,再往上走約200米便可抵達一片空曠的區域。 歲月流金,香港已是車水馬龍的大都會,但大欖涌村至今仍存留古拙之美。 大欖湧村 背靠圓墩山,面向鳳凰山,村前一灣流水,小橋橫渡,兩岸林木青蔥,山松、木麻黃、大葉桉、台灣相思樹相映成趣。 2009年冬,胡氏十餘族人踏上了尋根之路,前往梅州市豐順縣湯西鎭石江村,參拜已逾六百個春秋的胡有通公祠。 翌日,族人馬不停蹄從豐順趕到五華縣安流鎮上小塘村胡氏宗祠,認真核對族譜,但五華的胡氏族譜並無香港支系的記載。
大欖湧村: 千島湖行山路線丨3小時新手路線!大欖涌水塘至清景台+大棠打卡位
「香港千島湖」的來歷 有「香港千島湖」美譽的大欖涌水塘,坐落在新界屯門區的群山中。 碧水盪漾的湖面,星羅棋佈着一個個形狀不一的小島,如翡翠落玉盤,惹人垂愛。 大欖涌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範圍,與上一期介紹的大棠山道楓香林同在相連的遠足路線上。 在60多年前,大欖涌水塘本來並不存在,只有一條河溪「大欖涌」和被丘陵圍繞的大欖涌谷地。 大欖涌谷一帶,曾有七條村落,分別為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黃屋。
大欖湧村: 路線一:麥理浩徑第十段
你可以沿路欣賞青蔥草木和延伸至元朗及屯門的7個水塘,更可看到遠至深圳的繁華景致。 大欖湧村 此外,這裡的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幸運的話,你可能會看到中國穿山甲、豹貓,或穿梭於岩石縫隙間的鋸尾蜥虎和南滑蜥。 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的楓香林是香港冬季最熱門的打卡地點之一,當天氣開始轉涼,楓香樹的葉片便會呈現絢爛奪目的鮮黃、火紅、橙紅各種色彩。 昔日這些山徑連接著各個村落,現在則引領遠足人士前往大欖涌水塘(又稱香港千島湖)觀賞壯麗的景色。 沿途你會看到草木蔓生的山丘、山徑旁的寺廟、令人歎為觀止的岩石露頭和湧進集水區的溪水。
大欖湧村: 千島湖行山路線及交通 元朗大欖涌水塘靚景 清景台來回3小時行完
水塘原址曾有七條村落,分別為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黃屋[1]。 行程的終點是黃金泳灘,不少人喜歡在黃昏前來到此處,觀賞夕陽映照著大海和機場的美景。 黃金泳灘是香港首個用天然海沙鋪設的人造沙灘 ,有救生員當值,確保泳客可以安全暢泳,吸引許多人扶老攜幼,一家大小前來,在優美的前灘上堆沙,享受天倫樂。 泳灘上有樹木可供遮蔭,也設有更衣室和淋浴間供泳客使用。 大欖湧村 你還可沿著長廊悠閒漫步,在海傍近距離觀賞漁船和遊艇。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路線三: 元朗大棠>楊家村>黃泥墩水塘>神仙轍>俯瞰大欖涌水塘千島湖>掃管笏離開 從元朗區大棠出發,目標為觀景台,之後再經屯門掃管笏離開,全程約9公里。 前往大欖涌水塘其中一個最方便的起點是元朗大棠,山友可以在西鐵朗屏站乘搭K66巴士,於大棠山道下車,沿大棠山路行約25分鐘到大棠紅葉景區。 大欖湧村2025 左邊往吉慶橋及田夫仔;右邊向屯門及掃管笏,是欣賞大欖涌水塘的路線。 當見到「M181」標距柱時,不久就見到左方牌子指出觀景台位於約200米的高處。
大欖湧村: 資訊
其中龍蝦和螃蟹屬必嚐之選 大欖湧村2025 ,推薦以鹽焗、芝士(起司)烤焗或清蒸的方式烹調,最能突出海鮮的鮮美。
大欖湧村: 大欖涌村: 屯門沙灘節特別班次
沿途的二葉松林,看來也還剛種不久,似乎是火燒山後新種的,期待他們綠蔭成林,就有軟軟的松針山徑可以走了。 沿著迂迴的塘畔徑返回掃管笏村路的接回現時麥理浩徑第十段的林務車路,返回小水壩及經過掃管笏村路折返至掃管笏村,完成環塘之行。 巴士站鄰近香港海關學院、職業訓練局海事訓練學院、香港警務處大欖涌車輛檢驗中心、大欖巴士總站、大欖涌消防局、大欖涌村、聯安新村、蕙蘭更生中心。 在出發行山前,父母需要做好十足準備,因小朋友體力有限,除了因應小朋友設計路線,也要準備好行山所需物品,並且關注小朋友安全問題,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
大欖湧村: 位置資訊
大欖涌水塘又是香港首個擁有水力發電的水庫,電力供應濾水廠。 另一方面,大欖涌水塘也曾作為「樂安排海水化淡廠」蒸餾淡水的蓄集水庫。 大欖湧村2025 大欖湧村 昔日在大欖涌谷口附近曾建有樂安排海水化淡廠,也稱為大欖涌海水化淡廠,當時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水化淡廠。 話說在1963年,香港發生嚴重旱災,不得不實施每4天只供水4小時的措施。 由此開始,香港大力發展水利工程,其中包括這座海水化淡廠。
大欖湧村: 路線資料
大欖涌水塘是戰後興建的第一個水塘,擁十數小島、四條大壩,在雨量最多的春夏, 水溢滿,千島現,景色靚絕。 水塘乃大欖郊野公園内最主要景點,圍繞它的郊遊徑四通八達,接通元朗大棠、屯門小欖,甚至荃灣深井一帶。 在大棠山道巴士總站下車後,沿著車路步行上山約60分鐘便會到達楓香林。 每年約12月,楓香樹便會換上新衣,黃澄澄一片的樹林彷彿讓人置身童話世界。 雖然其他時段沒有美麗的楓香葉可欣賞,但也可在濃密的楓香樹葉遮蔽下行走於幽靜涼爽的通道上,享受山澗清新的空氣及美景。 麥理浩徑全長100公里,分為十段,是全港最長的行山徑。
大欖湧村: 方向
在水塘建成前,這裡曾是一片開闊的丘陵,清景台下的小島則是昔日丘陵的山峰。 如果最近有降雨,你可以在清景台的一側看到山水匯成的瀑布懸於鬱鬱葱葱的山丘之上,在另一側遠眺從屯門到大嶼山的風景,甚至能看到更遠處的赤鱲角機場。 大欖涌水塘的千島湖翠玉生輝,碧水相襯,足可媲美國外名勝。 如此美景須配合炎夏的好天氣,故遊者需忍耐在酷熱下行走較茂密的山徑。 在掃管笏村下車後,沿著斜路上走,一宜走到豎立郊遊地圖牌的分支路。 由此左轉,踏上麥理浩徑第十段(標距柱M187),在第二個轉角處,即澗道前約25米前的山坡,往右從隱蔽泥徑上攀。
大欖湧村: 千島湖山水與樹木共生
大欖總站遷站原因另有一個說法,由於大欖村民報稱有名種狗被此521線巴士撞死,村民和車長爆發衝突,九鐵遂不再將521線駛入村內,避免發生爭拗。 接駁巴士路線521投入服務,以配合輕鐵專區法例生效,來往屯門市中心及大欖(近大欖涌村),使用豐田Coaster廿四座位巴士行走。 交通:(在屯門出發)於屯門市心乘小巴43號至掃管笏村,在總站落車,沿白石坑方向至麥理浩徑第十段,逆走麥理浩徑第十段往千島湖清景台。 係屯門市中心搭小巴43號到掃管笏村,總站落車,沿白石坑方向至麥理浩徑第十段。
大欖湧村: 千島湖500米黑色疤痕
水塘深淺不一,由於受侵蝕的泥土從山上被沖下,塘底主要為沙泥。 水塘的儲水量大,為不同的魚類提供了多樣化的生境,其中包括具保育價值的魚類如弓背青鱂。 佔地5,412公頃的大欖郊野公園於1979年成立,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郊野公園。 經過多年的森林復育計劃,此地培育了多元化的植物品種。 公園範圍內有12條著名的自然教育徑和登山徑,通往楓香林和千島湖等景點,供登山者體驗不同類型和長度的遠足行程。
大欖湧村: 千島湖清景台
長年累月的風化,令黃泥墩水塘一帶土壤貧瘠,水土流失嚴重。 大雨過後,雨水混合沙石,在地上沖刷出的深溝,看似古羅馬戰車輪輾過的掩蓋,昔日行山人士稱之爲「神仙轍」。 水的流動帶走了地表土壤,使植物消失,岩石外露,不但無法耕種,沙石還會被刻畫出奇形怪狀的深坑。 大雨過後,雨水混合沙石,在地上沖刷出的深溝,看似古羅馬戰車輪輾過的痕跡,昔日行山人士稱之為「神仙轍」。 8、90年代政府於山頭大量種樹,奇景一度被林蔭淹沒,然而近年大欖山火頻頻,樹木不支倒下,兩條平行車痕重見天日,卻塞滿燻黑的枯木殘枝。
大欖湧村: 千島湖 戰後首個水塘
不過我倒很建議訪港的朋友可以嘗試遠離市中心,排個步道走走,再順道感受一下元朗、屯門不一樣的小吃和城市氛圍喔。 大欖湧村2025 大欖湧村2025 路途上除了觀賞侵蝕地貌、花樣植物品種,也不乏驚艷的湖光山色。 大欖涌村中有130多戶,1400多人,居民均為客家人,胡姓為村中大姓。 壩高150英尺,還有3條副壩,成為當時香港最大的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