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日子已到,但怎計算供養父母免稅額、已婚人士免稅額及子女免稅額等項目,實教不少人想逃避這份「綠色炸彈」報稅表。 子女免稅額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子女免稅額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除你的親生子女外,領養子女、繼子女,或你配偶或前配偶的親生子女、領養子女或繼子女,亦可納入「子女」的範圍。 倘多於一名人士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人申索免税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子女免稅額: 免税額
假如你的父母/祖父母由多名兄弟姊妹供養,大家就必需「傾掂數」,若不能達成共識,其中一人一次過報盡家中長輩免稅額,其他人再報稅局就不會考慮該申索。 子女免稅額 你和你配偶二人均有賺取應課薪俸税的入息,其中一人賺取較高入息。 你和你配偶二人均有賺取應課薪俸税的入息,其中一人按標準税率評税。 假如你與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税年度有資格就同一子女申索子女免税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或如何分攤該免税額。 否則,税務局局長會根據你們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所作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税額的基準。 子女免稅額2025 如你們沒有協議,又未能提供供養該名子女的資料,有關申索將不被考慮。
- 服務範圍 啓源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以下服務:審計與會計、公司註冊、稅務諮詢、商標與專利申請、簽證與移民以及人力資源服務。
- 故此子女只要未滿25歲並在外地接受全日制教育,就毋須擔心子女免稅額無效。
- 而將供款支票及付款結算書遞交至強積金(MPF)收集箱、銀行分行或辦事處/客戶服務櫃位當日,都會被視為支付供款的日期。
- 薪俸稅是按你在課稅年度(4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的應課稅收入以累進稅率(享有扣除額及免稅額)或標準稅率(只享有扣除額,沒有免稅額)計算,兩者取較低的稅款額徵收。
- ,紀錄為期 6 年 (由有關課稅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稅務局日後抽查時可呈交查驗。
-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2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
注意:只有一名納稅人可申索此筆扣稅款項,因此,如有多於一位人士支付院舍費用,必須事前協議誰作申索人。 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方面,稅局指由 2019 年 4 月 1 日起,納稅人就繳付合資格年金保費以及作出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均可享有薪俸稅或個人入息稅扣減。 稅務局指出,納稅人或者其配偶在 2019 年 4 月 1 日起以保單持有人身分為自己或者指明親屬繳付自願醫保保單的合資格保費,就可申請扣稅。
子女免稅額: 4. 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
供養未滿18歲的未婚子女;或年滿18歲但未滿25歲,在指定教育機構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子女,納稅人可享有12萬元免稅額(以每名子女計算)。 薪俸稅是按你在課稅年度(4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的應課稅收入以累進稅率(享有扣除額及免稅額)或標準稅率(只享有扣除額,沒有免稅額)計算,兩者取較低的稅款額徵收。 打開綠色的信封,面對密密麻麻的表格,很多職場新手(甚至老手)也不知從何入手,尤其是你須於一個月內填妥並交回報稅表(如以電子方式報稅,可自動享有一個月寬限期)。 但是,他可以在「為賺取租金收入而支付的按揭利息」中扣除部份入息,所以,他的實際稅款會比納稅人A為低。
- 如果子女有一定的財力,可以透過由子女貸款買賣房產或附有負擔贈與,搭配逐年贈與子女現金,節稅效果更好。
- 各位收到之後,記得小心核對各項評定,如入息、利潤、免稅額及獲扣減的項目,確保評稅正確。
- 在職家庭津貼亦會作相若安排,額外開支約1.16億元。
- 幸兒稅務局會自動在業主的淨出租收入中劃一扣減 20%,以簡化計算手續。
- 因此,一般出租物業都享有修葺及支出的標準免稅額 20%,而業主無須提供相關實際支出證明。
- 就分開居住或已離婚的人士,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或如何分攤該免稅額。
而業主有責任主動申報出租收入和繳稅,如果業主因分租單位、舖位而收取多份租金,業主同樣不能隱瞞報稅時,必須如實申報持有物業的所有經營所得收入並繳稅。 然而,如大廈業主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按《建築物管理條例》第16條規定,業主所具有的與建築物公用部分有關的權力和職責,須由業主立案法團行使及執行。 因此,業主立案法團須代表大廈所有業主申報收入和繳稅。 如有任何有關報稅、會計的疑問,最精明的做法是向專業會計師尋求意見,而我們亦歡迎閣下的查詢。 《2023年稅務(修訂)(子女免稅額及稅務寬免)條例草案》於本月3日刊憲。 旨在落實財政預算案建議一次性寬減2022/23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及利得稅,每宗個案以6000元為上限。
子女免稅額: 23 及其#後課稅年度「免稅額」列表
在職家庭津貼亦會作相若安排,額外開支約1.16億元。 陳茂波亦宣布,寬減2023/24年度首兩季差餉,住宅物業以每戶每季1000元為上限,估計涉及303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52億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會落實利得稅兩級制,並將薪俸稅的稅階由現時4.5萬擴闊至5萬元,並由4個稅階增至5個,邊際稅率分別調整為2%、6%、10%、14%及17%。 措施將減輕134萬名納稅人的稅務負擔,每年稅收減少40.9億元。
子女免稅額: 入息全部來自打工收入的納稅人不受分開/合併評稅影響
措施可惠及約346萬個物業,政府收入減少約60億元。 有關命令將於本月15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程序。 在每一個課稅年度,你均可享有基本免稅額(無須提出申索自動享有)。 這些免稅額包括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單親免稅額及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提交報稅表時,無須提供免稅額的證明文件,但你須保存所有有關文件,以供稅務局審查。 在課稅年度內,如納稅人供養一名有資格根據「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領取津貼的家屬,你便可申索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 已婚人士免稅額($264,000)
有市民昨日(5日)在社交平台貼出一張圖片,只見一名父親雙手牽着兩名踩着滾軸溜冰鞋的子女,在尖沙咀香港文化博物館外的梳士巴利道步行,且3人緊隨着前方一輛雙層巴士後,情況相當危險,更引來網民熱議。 楊紫瓊如今透露,在荷里活的刻板印象仍然根深柢固之下,自己曾整整兩年沒有工作。 從香港影壇起家的華裔女星楊紫瓊,最早是在1997年007電影《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中飾演龐德女郎一角,才終於正式叩關荷里活,隨後又以《臥虎藏龍》打響了動作女星的名號,同時也風靡了全球無數觀眾。
子女免稅額: Q4. 父母與自己住在同一幢大廈不同層樓的單位,在報稅時可申報為同住嗎?
然而,假如你該年度已婚並已獲已婚人士免稅額,則不能享有基本免稅額。 其他免稅額包括已婚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單親免稅額、傷殘受養人免稅額、傷殘人士免稅額。 《財政預算案》建議一次性寬減二○二二/二三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個人入息課稅及利得稅,每宗個案以6,000元為上限。 有關扣減會在納稅人二○二二/二三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中反映。 建議將惠及190萬名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以及 家須繳稅的企業。 政府在二○二三至二四年度的收入會因而減少共92億元。
子女免稅額: 免稅額2021|特別扣除額有哪些?新增長照、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稅務局會在每年 5 月的第 1 個工作天向納稅人發出個別人士報稅表 。 稅務局會在每年 4 月的第 1 個工作天向獨資公司或合夥公司發出利得稅報稅表。 如已婚人士未清楚合併報稅是否優惠,建議夫婦二人可照樣填選合併報稅,稅務局會因應個別情況,給納稅人最優惠的計算。 至於個人入息課稅,未婚人士的寬減上限以每個個人計算。
子女免稅額: 贈與稅計算案例
其實,除了醫生的專業診斷之外,判斷工傷還有四大要素考慮。 首先,在說明工傷的判斷之前,要瞭解《僱員補償條例》適用於根據僱傭合約或學徒合約受僱的僱員,包括香港僱主在本港僱用,而在外地工作時因工受傷的僱員,同樣得到保障。 按「工業傷亡權益會」的資料,想初步判斷僱員的個案/受傷,究竟是否屬於工傷,其實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的條件判斷: 萬一對工傷存有爭議該怎麼辦? 子女免稅額 某些特殊案例可能會出現個別情況,導致僱主和僱員對工傷事件存有爭議,在各執一詞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先向勞工處呈報個案,由處方作第三方的調查判斷。
子女免稅額: 報稅好頭痕?7條申報父母免稅額Q&A
已婚人士選擇與配偶分開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寬減上限亦以每個個人計算;若納稅人與配偶共同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 10,000元。 自由職業者或從買賣貨品、提供專業或個人服務賺取入息,會被視為經營行業、業務或專業,即自僱人士,所有應課稅收入包括薪金、津貼及花紅等,亦需全部申報。 如果收入未有超過可享有的免稅額,市民便不用繳交薪俸稅,亦不需要索取報稅表;但如果於該課度年度收到稅務局所發出的報稅表,仍需要在限期內完成報稅。 只要符合「香港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申領資格的人士,都可申索高達 HK$75,000 的傷殘人士免稅額。 任何一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只可由一名納稅人申索,不能由兄弟姊妹攤分,因此建議應讓淨收入最多的納稅人申索。 此為2018/19課稅年度新增的免稅項目,如有資格於香港政傷殘津貼計劃中領取津貼的傷殘人士,可於本課稅年度起申索此項免稅額,免稅上限為$75,000。
子女免稅額: 入息稅完全分析
外傭扣稅方面,陳茂波表示要「再睇」,因為這涉及其他複雜問題,例如為何鐘點工、本地家務助理等又不包括在內。 子女免稅額2025 進入目錄頁面▶「繳費服務」▶繳交稅款」▶再輸入印在稅單左下角11位數字「收款賬號」▶輸入金額。 若金額超過提款卡或銀行戶口的每天繳款限額,可分開數天繳付款項,但全數須在限期前繳清。
在報稅的時候,很多人都想瞭解更多有關免稅額的問題,哪些項目你是符合資格的呢? 三類人士不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 《僱員補償條例》保障僱員,一旦遇上工傷與職業病,都可以從僱主處獲取補償。 可惜的是,市民普遍不清楚工傷法例及其自身權益,通常面對勞工問題都比較容易混淆。
子女免稅額: 供養契爺契媽可否申請扣稅?
根據《香港稅務條例》第27條,子女是指任何應課稅的人的子女,或該人的配偶或前任配偶的子女,不論該子女是否婚生,並包括該人或其配偶各自的或兩人共有的領養子女或繼子女。 服務範圍 啓源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以下服務:審計與會計、公司註冊、稅務諮詢、商標與專利申請、簽證與移民以及人力資源服務。 父母替子女繳房貸,或是父母保單的要保人更換為子女,都屬於贈與,一年超過244萬免稅額需申報贈與稅。
今次的寬減並不適用於物業稅,但賺取租金收入的個別人士,如符合資格,或可通過選擇個人入息課稅而獲得寬減。 已婚人士選擇與配偶分開以個人入息課稅方式評稅,寬減上限亦以每個個人計算;若納稅人與配偶共同選擇個人入息課稅,寬減上限是二人合共HK$6,000。 最後要提醒的是,為免家庭雙重申請免稅額,例如兄弟姐妹重複申索「供養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免稅額」,報稅之前最好與家庭成員商討,有共識地知道誰應該申報這些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 「免稅額」及「扣稅項目 」的分別
若受養人在課稅年度內全年連續與納稅人同住而並無付出全數費用,則享有額外一倍的免稅額。 非全年同住的免稅額和額外免稅額上限比上個課稅年度增至$50,000,較上個課稅年度增加$4,000,而同住的免限上限為$100,000。 在2018/19課稅年度中,非全年同住的免稅額和額外免稅額上限增加$2,000,非全年同住的免稅上限為$25,000,而同住的免稅上限為$50,000。
啟用銀行手機應用程式或電子錢包上的二維碼掃描器 ▶掃描帳單上的「轉數快」二維碼繳款 ▶確認付款前請小心核對繳交款項的資料,包括商户名稱、收款帳號和繳付金額,及保留繳付紀錄。 電子支票繳稅雖然較少人用,但其優點是可以「稅務易」帳戶查收電子收據。 可攜同繳款單到全港任何一間7-Eleven便利店、OK便利店、VanGO便利店及香港華潤萬家超級市場,繳費上限為HK$5,000。 登入你所屬銀行的ebanking系統▶選擇「繳付賬單」、「商戶類別」、「商戶名稱」、「帳單戶口號碼」▶再選擇支帳戶口、金額和繳費日期▶確認繳付。 輸入「帳單戶口號碼」時要注意,繳款單上有供電子付款專用的收款帳號,列於稅單左下角的11位數字正為收款帳號,但毋須輸入字母。 80年代盛極一時的滾軸溜冰,時至現今雖仍受不少人喜愛,卻並非任何地方都適合玩。
做自益民事信託的好處是不用繳贈與稅及土地增值稅,且子女無法自行買賣房產。 贈與稅的免稅額度98年1月23日至110年12月31日是220萬元,自111年1月1日起上調至244萬元。 如果A失蹤、贈與稅逾期未繳、在國內沒有可繳納的財產、死亡時贈與稅未繳的話,那就是受贈人B要繳贈與稅。
要注意贈與免稅額度是以「贈與人」送出去的錢做計算,而非每一位「受贈人」收到的錢分別計算;想要轉贈更多資產給子女,還可以用2方法解決。 除非閣下和閣下配偶分開居住或已離婚,否則全部子女免稅額只可由閣下或閣下配偶其中一人申索。 一般來說,賺取較高入息的一方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子女免稅額: 個人免稅額
個月內以書面提出更正,並詳述有關錯漏和提供有關佐證文件以證明你需更正的資料,並於信中敘明納稅人的姓名、檔案號碼及有關的課稅年度。 不可以,擁有超過一名子女的夫婦並不能各自申報一名子女、或平分子女的免稅額,必須由其中一人申請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 另外,會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額外開支約27.21億元。
打開網上銀行或手機Apps ▶選擇以信用卡繳付賬單 ▶選擇稅務局 ▶輸入繳款單上有供電子付款專用的收款帳號。 薪俸稅額是(1)按你的「應課稅入息實額」以「累進稅率」計算;或(2)以「總入息淨額」以「標準稅率」計算,兩者取較低的稅款額徵收。 不可以,因在申索子女免稅額時,只可由配偶其中一方申索所有子女的免稅額(即夫妻不可將子女名額分配作報稅用)。
不過,近年在疫情影響下,子女畢業後要找到理想工作不易,也有畢業生選擇Working 子女免稅額2025 Holiday或Gap Year遊歷世界,體驗人生。 留意,如有其他人士同一課稅年度都有就同一兄弟姊妹向稅務局申索這項兄弟姊妹免稅額的資格,便應先互相協議由誰提出申索,因若不能達成協議話是,是沒有人可獲得這項免稅額的。 不過,這又不代表個人入息課稅一定比物業稅抵,因個人入息課稅按累進稅稅階計稅,其最高邊際稅率,比起一般標準稅率為高,要視乎業主的收入多寡而定,而只填報稅表,稅局會自動計算那一項較抵,可算是一個貼心方便的服務。 所謂「上有高堂,下有子女」,古人亦深明身為三文治階層的壓力,因此下文除個人免稅額外,更會集中討論供養父母/祖父母、子女與做生意人士如何報稅最慳稅。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税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税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為由你或你配偶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