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符合資格的外來人才,如果已在香港居住滿七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其首次購買住宅物業時可以申請退回已繳付的新住宅印花稅,但仍需要支付首置的從價印花稅。 這項措施適用於2022年10月19日及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值得留意,合資格外來人才居港滿 7 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首次購買的住宅物業,可申請退回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從物業交易金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徵收15%(於買家印花稅和從價印花稅外加徵,如適用)。 任何非香港永久性居民 若代表自己行事 ,及任何公司,其所取得的住宅物業會被徵收買家印花稅。
通常在往律師行簽「正式買賣合約」時,律師會多給一份文件「法定聲明IRSD131」予買家簽署,作用是證明「自己沒有持有香港住宅物業」。 由於臨時買賣合約是「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 ,取得物業日期由2018年12月1日計起,距離2019年7月15日的沽出日期,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以內,因此稅率為15%。 初時規定,任何以個人或公司名義在 2010 年 11 月 20 日或以後買入住宅物業,並在買入後 24 個月內將其轉售,須按物業持有期繳付稅率不同的額外印花稅。 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摸貨」 被視為炒高當時樓價的主因之一, 摸貨即是以確認人身份轉讓,在簽署買賣協議後,抬高價格轉讓予下一手買家,確認人藉此賺取差額,並在簽署轉讓契前沽貨離場。
印花稅稅率: 樓市資訊 | 香港置業
政府為了激活換樓鏈,故容許換樓人士可申請退稅,在新購入物業簽定「轉讓契約」後的一年內沽出舊有物業,就可以申請退還多繳的稅項。 舉例,男方為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也沒有物業,購入了一層300萬元的物業,其後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時加入一名女方,成為其中一半業權人。 問題是,既然聯名入市時,即一方為香港永久居民、而另一方非香港永久居民,只要大家是近親,也沒有持有物業,就可以用「從價印花稅」來計算,買家並不需採用相關「提名」方式入市而已。 沿用之前同一概念,如果採用「提名」方式入市,又能否達到慳稅效果? 例如先由一名永久居民負責簽署簽「臨約」及「正約」,之後待「轉讓契約」時「提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 根據稅務局規定,不論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只要提名近親簽立轉易契都是以「從價印花稅」方式來計算。
- 舉例丈夫持有一個800萬物業,並轉讓予妻子,即使妻子本身已有物業,仍只需繳交3%稅率,即24萬元印花稅。
-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根據情況,某些當事方可能有資格支付較低的印花稅稅率,甚至根本不用繳納印花稅。
- 今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的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下調首次置業印花稅,除300萬元或以下物業印花稅調整至100元(未調整前,為200萬元以下物業印花稅劃一為100元)外,樓價在1008萬元以下物業均見受惠。
- 稅率為15 %,按物業交易的金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計算 ,於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外加徵(如適用)。
- 1988年4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间的印花税率以下连结载有计算由2010年4月1日起买卖或不动产转易契的印花税例子及常见问题。
- 《財政預算案2023》公布自2023年2月22日早上11時起調整首置印花稅稅階(下表),但關於實施時間仍待釐清,我們向稅局查詢後,綜合部份FAQ跟大家分享。
- 【延伸閱讀】放租/轉按攻略【高成數按揭租樓】借高成數按揭出租物業隨時犯法?
「買家印花稅」是按物業交易的代價款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以15%的稅率計算 。 額外印花稅(SSD) – 可向任何住宅物業繳收。 若該住宅物業由任何以個人或公司(不論在何地註冊)名義,於2010年11月20日至2012年10月26日取得,並在取得後24個月內轉售,均須繳交額外印花稅。 若住宅物業在2012年10月27日或之後取得,轉售期限延長至36個月。 額外印花稅稅率由10%至20%不等,按物業轉讓前的持有期而定,於基本印花稅外加徵。 雖然「減辣」無望,但陳茂波指出,去年購置住宅物業人士當中,超過九成屬首次置業,為減輕一般家庭首次置業的負擔,將調整買賣或轉讓住宅及非住宅物業須繳付的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的稅階,有關調整即日生效。
印花稅稅率: 香港印花稅的歷史
【施政報告2022】地產樓市政策一覽 政府出手救市? 如在2022年10月19日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 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印花稅條例》,當你在香港買賣不動產時就會被政府徵收一定金額的印花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特別是當文件牽涉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一般分為從價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 與買家印花稅 ,分別對應不同交易情況。 根據稅務條例,只要「母公司」持有「母子公司」超過九成股權,就可以透過「注入資產」方式,把資產注入「母子公司」內,當中可以豁免所有稅項。
在推動公私營協作方面,在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的「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房屋先導計劃」,鼓勵發展商興建資助出售單位,以指定市價折扣率售予合資格人士。 政府正在制訂先導計劃的政策框架,並計劃在今年稍後時間公布。 而是次從價印花稅的稅階調整後,樓價介乎300萬至1,000萬元物業的稅款均有所減少,相信今年1,000萬元以下物業成交將會重新主導市場,佔整體成交比例將穩企8成以上水平。 印花稅稅率2025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上述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的稅階調整將透過《2023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實施。
印花稅稅率: 財政預算案2023|經調整後的從價印花稅(包括特別寬減)
考慮到買賣或轉讓住宅及非住宅物業須繳付的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的稅階,自2010年都未有調整,決定對此作出調整,主要目的是減輕一般家庭首次置業的負擔,特別是中小單位。 有關調整將按今日在憲報刊發的《公共收入保障令》即日生效,預計這項措施將會令3.7萬名買家受惠,政府每年因而少收約19億元。 根據目前規定,凡買賣一手樓或二手樓時須簽署「轉讓契約」,並在土地註冊處註冊及進行「打釐印」來確立法律上認受性。 買入香港住宅物業時,買家並沒有持有其他香港住宅物業,同時不屬於其他香港住宅物業的「實益擁有人」,於買賣時便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 只是部份人在買香港住宅時,很多時會連同車位一併購入。 車位理應計算在「非住宅」的「印花稅」範圍,但如果同住宅一併購入又怎處理呢?
印花稅稅率: 標準稅率計算法
陳浩濂表示,政府留意國際稅務變化,特別是數碼稅以及全球最低稅率,對香港有一定影響,當局已設立小組跟進,而政府目前仍要以防疫抗疫及重振經濟為重點,並無考慮引入新稅種。 還有地產業人士認為,此次減稅力度不能說是很大,但仍屬正面,因為「印花稅這麼多年來都沒變過」,這次減稅,可以讓上車客買到樓,但是不會馬上看到成效出現。 美聯物業啟德分行助理營業董事謝錦成也認為,此次減稅的力度是正面的,對上車客和換樓者來說都是好事,「二手市場將轉活」。 中原地產荃灣區高級區域營業董事余俊文則認為,此次減稅力度中等,政府想幫用家市民,價值600萬至900萬的物業減稅,將直接幫助到換樓人群;而價值300萬至400萬的物業減稅,將直接幫助到「上車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早宣讀《財政預算案2023》,我們替大家整合今次房屋及買樓政策懶人包,並會實時跟大家更新。 法律上,物業可分「名義擁有人」及「實益擁有人」。
印花稅稅率: 印花稅類型
實際上,DSD或Double Stamp Duty其實是建基於香港政府既有的「物業從價印花稅」(AVD、Ad valorem stamp 印花稅稅率2025 duty),因此,以上稱呼均可適用。 另一例子夫婦聯名各持有一個800萬物業的50%物業業權,丈夫將其50%業權轉讓予妻子,則需繳付12萬元印花稅(50% X 3% X 800萬元)。 Bowtie (「保泰人壽」)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於填補健康的保障缺口。
印花稅稅率: 香港的物業印花稅主要有哪些類型?
基本稅率為0.4%,基金和債券交易不徵收印花稅。 另外,如果準買家本身已持有住宅物業,可以將該物業「轉名」予父母、配偶、兄弟姊妹等親屬,那準買家便可以以較低的第二標準稅率繳稅,惟轉名亦需按第二標準稅率付印花稅。 一般而言,會在買方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支付,並由律師樓代為辦理,買家只需帶同支票簿到律師樓,繳交相應印花稅。 但在實際情況,還要視乎簽訂臨時買賣合約( 臨約 )與正式買賣合約 (正約) 之間的日子差距。 從價印花稅是在物業轉讓時,必須繳付的一項印花稅,視乎買家的情況,會使用不同稅率計算,當中以首置印花稅稅率最低。 如加蓋印花的期限是在《2014年印花稅(修訂)條例》刊憲日期(即2014年2月28日)之前開始,買家印花稅須在修訂條例刊憲之後的30天內(即2014年3月31日前)繳交。
印花稅稅率: 香港印花稅簡介
以 15 % 的稅率計算,按物業交易款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計算。 是次調整從價印花稅的稅階,令購買樓價逾200萬至1008萬元內物業所需繳付稅款有所減少。 若以300萬元的樓價計算,之前稅率為1.5%,涉及4.5萬元稅款;新稅階將大減4.49萬元或99.8%,只要繳付100元稅款。 至於樓價900萬元的物業,印花稅率由3.75%降低至3%,最新稅款約27萬元,較舊稅率的33.75萬元稅款,減少6.75萬元或20%。
印花稅稅率: 首置印花稅稅率 (第 2 標準稅率)
舉例先生本身屬永久性居民、在港沒有持有何物業,但卻聯同一名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太太置業。 太太本身在香港沒有持有住宅物業,二人以300萬元購入一個單位,物業印花稅就是先生在簽約時繳交100元的「從價印花稅」而已。 如果丈夫買入的單位為300萬元,而丈夫本身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買樓前並沒有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他需要先支付300萬元的「從價印花稅」,相當於100元。 一般準則,在置業時其中一方沒有持有物業,但另一方持有物業,稅局不會視乎持有物業的一方是否「近親」,一律視為「已持有多於一層香港住宅物業」看待,故他們需繳交更高稅階,即「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舉例兩夫婦聯名購入一層300萬元的物業,其中一方已持有本港住宅物業,他們需要繳付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45萬元。 簡單來說,如果你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在買入香港住宅物業時,你並沒有持有其他香港住宅物業、亦不是其他香港住宅物業的「實益擁有人」,在進行買賣時就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
印花稅稅率: 物業類型
不論是準業主想了解最優惠按揭計劃,或業主想了解轉按或套現按揭計劃,都可以隨時查詢。 印花稅稅率2025 不需要,雖然配偶為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但二人屬近親關係 印花稅稅率2025 (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並為自己行事,則可獲豁免買家印花稅。 買賣以下證券產品毋須繳納股票印花稅,香港交易所會定期更新毋須繳交印花稅的證券名單,詳情可參考交易所連結。 股票印花稅由1993年開始沒有任何變更,維持在0.1%,而2021年財政預算案提出增加股票印花稅,由0.1%增加至0.13%,同樣以一手騰訊作為例子計算,股票印花稅成本會出現以下變化。 「財爺話要加股票印花稅,買賣股票成本增加幾多?」買賣港股的股票印花稅一直沒有調整,但財政司司長於2021年財政預算案提出增加股票印花稅,不少股民擔心買賣股票開支大幅增加。
印花稅稅率: 物業印花稅計算方式:
另外,利嘉閣地產有限公司啟德分行的市務經理林晉豪還特別提到,雖然300萬以下的物業很難找,但是300萬以下的車位和工廈卻不少,如果準備購買此種類型的物業,無疑是一個不錯的上車機會。 另外,如果兩個人共同持有價值600萬的物業,如果想改名為一人持有,也是一個好時機:因為600萬的一半業權正好是300萬,轉名印花稅只用付100元。 2月22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了2023至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了一系列惠及普通市民的政策,其中包括繼續派發消費券,金額為5000元;寬免差餉;補貼電價等等。 印花稅稅率 其中,一項備受市民關注的改變,就是買賣或轉讓住宅及非住宅物業須繳付的從價印花稅方面的變化。
印花稅稅率: 重點10: 公司股份轉讓仍能合規避稅
舉例男方本身屬永久性居民、在港沒有持有何物業,但卻聯同一名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女士,以300萬元購入一個單位,該女士跟男方並非近親。 印花稅稅率2025 物業要交「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300萬X 15%」,相當於450,000元外,還要多繳交15%的「買家印花稅」。 也有一些情況,是先由沒有持有物業,且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丈夫出面買樓,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之後正式簽署「轉讓契約」時,提名太太持有物業,而太太成為唯一持有物業人士。 如果太太本身沒有持有物業,則先生購買物業時繳付「從價印花稅」,而太太支付100元印花稅便可以。 由於有聲音認為境外資金是本港樓價高企的主因之一,故特區政府在2012年10月27日起,針對境外買家徵收買家印花稅 。
《香港法例》指定一些文件必須向香港稅務局交付印花稅,否則文件在香港不具法律效力,例如在法律訴訟時,法庭不會受理。 而且遲交印花稅款必需事前經批准,否則將被重罰。 假設準買家有聯名持有住宅物業,可先「除名」,再以無樓族身份買樓慳稅。
若該物業由準買家與妻子聯名持有,「除名」只需按物業的一半價值;而再買住宅物業則只需以第二標準稅率繳稅。 三項適用稅項之總和,就是你要繳交的印花稅款,如你對數字不敏感,可上政府網站使用印花稅計算機,數目就一清二楚。 過往因物業市場炒風過熱,政府認為有必要遏抑非住宅物業 (包括車位) 需求 ,於是在 2013 年引入雙倍印花稅,把第2標準稅率提高一倍。 若買家聲明自己為香港永久性居民並代表自己行事,須在刊憲日期兩個月內提交相關文件(即在2014年4月30日或之前)。 任何人若未能於限期前繳付買家印花稅,可處以最高達10倍須繳付的買家印花稅稅款為罰款。
目前政府規定,如果業主購買新物業後,業主在1年內賣出舊物業,並正式完成該項交易,直到業主個人資料上顯示只持有一項物業,即可以申請退回之前支付的從價印花稅款項。 買家印花稅(Buyer’s Stamp Duty,BSD)屬於專門為應對非本地買家及公司轉讓的印花稅。 目前只要是非香港永久居民,或是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均需劃一支付15%印花稅。 香港政府為打擊樓市炒賣風氣,因此勒令規定所有持有一項物業或以上的非首置客人士,購買物業時,必須繳交樓價15%的印花稅。 各類文件的加蓋印花的期限均有所不同,一般由2天至30天不等。
這個情況的從價印花稅稅率為15%,買家印花稅稅率為15%。 ),非香港永久居民及所有公司購買香港住宅,除了繳付一般印花稅,亦需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 當局同時將額外印花稅的稅階提高,並把適用期延長至三年:買入後首半年內出售單位的稅率增至20%;半年至一年為15%;一年至三年為10%。
【按揭利率】一文睇清「P按」與「H按」分別,教你慳到盡! 【聯名物業甩名須知】近親轉讓竅門,內部轉讓如何慳盡印花稅! 【延伸閱讀】高成數按揭/按揭保險懶人包【按揭保險費用】一文睇清點計按揭保費,教你計到盡慳到盡【按揭保險】為什麼需要按揭保險? 【高成數按揭】借盡9成按揭成數5大因素,按揭保險無難度!
印花稅稅率: 香港住宅及非住宅物業的印花稅率表
至於關乎樓宇買賣的印花稅,一般可分為 3 類:「從價印花稅(AVD)」 、「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 印花稅可算是樓宇買賣的必需成本,不論物業是住宅或是商廈,你是首置或是換樓,一律都要繳交相關印花稅。 非本地買家在香港買樓,要付多達 30% 辣稅,反之,如果你是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首置買家,則只需支付首置印花稅,最高不多於樓價的 4.25%,即上千居搜尋全港上車盤。 但要留意以公司名義買樓,並不等於買入持有物業的空殼公司,因後者購買的是一間公司,需支付股權轉讓的印花稅,而非物業印花稅。
由遺囑執行人或遺產代理人執行的離世者產業(包括住宅物業)出售,及繼承人出售其按遺囑繼承或按無遺囑繼承法律取得的離世者產業均毋須繳交印花稅。 陳茂波表示,目前各項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所謂「辣招」)維持不變。 消息人士強調,政府會一直監察市場情況而調節,但沒有「減辣」時間表。 印花稅稅率2025 印花稅稅率 由此可見,準買家如有意減少印花稅支出,可以借用親人的「首置客名義」,去購入物業,從避過DSD 15%的稅項、甚至是BSD稅項。 近年據不少媒體報導,不少換樓客或是父母客,也以未曾置業的子女的首置名額購入物業。 因DSD未有官方統一稱呼,坊間或媒體偶爾將「DSD」稱為「雙倍印花稅」,「雙重印花稅」,「雙倍從價印花稅」。
印花稅稅率: 額外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須在加蓋從價印花稅相同的期限加蓋,即在買賣協議簽立日期後30天內,若過期繳付,可被罰多達10倍須繳付稅項。 直到2014 年,政府再通過條例,落實加強額外印花稅,並於 2012 年 10 月 27 日起生效,當中調高了額外印花稅稅率,另延長了須繳納額外印花稅的物業持有期 (延長至3年),新稅率一直沿用至今。 落實額外印花稅的《 2011 年印花稅(修訂)條例》 於 2011 年獲立法會通過,並適用於 2010 年 11 月 20 日 至 2012 年 10 月 27 日前期間取得的物業。 非住宅從價印花稅是一種印花稅,是為了控制物業市場,特別是非住宅物業市場的需求而設立的。 這種稅收是基於物業買賣的買方支付的,並且按照物業價值的一定百分比收取。
印花稅稅率: 買樓 印花稅 減免有計:「借人頭買樓」
根據稅局規定,稅局容許買家在簽立轉讓契時提名一名近親,且該名近親不一定是香港永久性居,而僅需要支付「從價印花稅」。 但由於獲提名一方並不是「近親」,故並不跌入「從價印花稅」界別,且因本身屬「非永久性居民」,還需繳交針對海外客的「買家印花稅」。 正因為在購買香港住宅物業時,若符合早前說的「三大條件」,你只需繳交「從價印花稅」,否則會被要求徵收更高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不需要, 稅務局訂明,在有關住宅物業的「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或「轉易契約」上增加/刪除原有買家的近親名字,可獲豁免。 只適用於本港永久居民首次置業或轉讓時未持有其他住宅物業的情況。 此外,如果換樓人士在買入物業後的六個月內出售他唯一的其他住宅物業,則可以申請退還部份印花稅(相當於新舊印花稅差額),但需要符合稅務局的特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