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前往北潭坳、黃石碼頭、海下灣、萬宜水庫等地,必須得到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批准。 公眾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親自到位於北潭涌的西貢郊野公園訪客中心辦理手續。 若非當地村民、探訪當地村民的人士、公務需要或學校團體參觀,申請通常不獲批准。 西貢南圍村 西貢南圍村 長實早於1982年開展圍村的收購行動,1993年土地發展公司(市區重建局前身)宣佈將該村納入重建項目,2006年1月與村民達成保留古蹟的協議[2]。
牆基採用大麻石鞏固,而牆身用青磚砌成,四邊的胸牆開有槍孔。 村內每年會舉行齋醮,往往會10年慶祝太平清醮,持續數天。 該村的太平清醮始於1726年,最近的一次在1996年舉行。 曾大屋,又稱「曾氏大屋」、舊稱「山下圍」或「山廈圍」,位於沙田博康邨旁邊,鄰近獅子山隧道,是區內保存得最好的圍村之一,亦是僅存的最大客家式大宅。 「本地圍」所居住的是本地人(即圍頭人),每個家庭有獨立的房屋,四周建有高牆環繞。 成正安續指,農曆新年初二除了於孟公屋拜年後,傳統上每年全村人扶老攜幼在麒麟開路下,到大水坑張氏宗祠拜祭,同一太母的成、張兩族又會舞麒麟互相拜年。
西貢南圍村: 西貢南圍村屋保養佳 眺海景
在這個為時3.5小時的工作坊中,有專人教導珍珠知識,例如珍珠養殖、保育、在全球貿易中的意義等。 另外西貢亦有巴士和小巴路線通往北潭涌、黃石碼頭和海下灣等西貢鄉郊地方。 西貢市亦有兩個主要公眾碼頭,有定期和租賃的船隻,前往西貢海的多個島嶼。 近年,西貢市陸陸續續進駐了許多特色小店及精品小食,集中在西貢海濱公園、舊墟、宜春街及市場街一帶,漸漸發展出一個充滿歐陸風情的悠閒文化。 露營灣雖然細小,但水清沙白,乍看還真有幾分大浪灣之色。 在科技大學北閘下車,從巴士站後方穿過閘門,接水泥梯級一直下走至農莊。
- 在科技大學北閘下車,從巴士站後方穿過閘門,接水泥梯級一直下走至農莊。
- 鄧氏遠祖鄧符協早於北宋時來此定居,後來族人鄧伯經與另外兩人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至1487年)建築圍村居住,至今已逾500年歷史。
- 南圍是西貢出九龍的尾站,駕車由南圍出九龍塘只需約20分鐘車程。
- 數十名南圍村村民在西貢將軍澳政府綜合大樓門外抗議,高呼「反對政府未疏通樽頸交通擠塞,先在西貢建大量豪宅」、「政府批建大量豪宅易,西貢居民返工返學難」等口號。
-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間),彭氏家族從潮州揭陽縣遷居[1] 扺港,並在此定居。
上址為翠竹街8號翠竹花園第7座27樓E室,實用面積484方呎,就居二市場及自由市場,銀行估價各為320萬及500萬,開價低銀行估價18%及10%,平均呎價5372元及9298元。 該單位業主於1989年12月以41.98萬購入。 西半山雍景臺29樓E室,實用面積1048方呎(另窗33呎),另毗鄰的29樓F室,實用面積1052方呎(另窗33呎),開拍價皆為1730萬,平均呎價各為16508元及16445元。
西貢南圍村: 西貢 Nam Wai 南圍村屋出租-獨立海邊屋, 沙灘景 Eastmount Property 東豪地產 ID:1568南圍村出售單位
主要職能包括推動公眾參與地區事務,就籌辦社區活動及推行政府贊助計劃提供意見並加以協助,並就影響該分區的地方問題提供意見,是社區與民政事務總署之間的橋樑。 分區委員會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全部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 此村初無圍牆,及至清朝康熙初年,由於地處瀕海,為防寇盜,鄧珠彥和鄧直見才加建了6公尺高的青磚圍牆。 牆基用石築砌而成,壁上有砲口,圍牆四角,均築砲樓,並加連環鐵閘。 圍外原有一道1000多米的護河圍繞,是1662年至1721年間加建的,後來被填平,現時只有部分被保留了數米寬的河面。 吉慶圍只有一個出入口,門口外有一塊記載鄧氏歷史的銅牌。
外望開揚山景 根據拍賣行發言人表示,該單位望開揚景及山景,環境清幽,間隔實用,坐擁天台戶外空間,是喜愛大自然人士的夢想居所。 據了解,該單位於2017年購入時,作價約700萬,開價低購入價250萬,現時以蝕讓價開拍。 西貢的大街小巷很有香港味,感覺純樸悠閒,因為許多洋人在此定居,增添異國風情。 南圍是西貢出九龍的尾站,駕車由南圍出九龍塘只需約20分鐘車程。 西貢南圍村2025 附設私人天台 黃開基將於10月19日拍賣14項物業,包括黃大仙翠竹花園一個單位,屬業主盤,實用面積484方呎,居二市場開價260萬,低市價逾18%,自由市場開價450萬,低市價10%。
西貢南圍村: 西貢 Nam Wai 南圍村屋出售及出租-海景 出租單位
該兩個單位皆連租約,月租4.5萬,租客為外籍人士,以開價計算,料回報逾3%。 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西貢區人口有461,864人[1],絕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南面的將軍澳新市鎮。 自西貢區西南部大上托的安達臣道石礦場於2013年底停止營運後,政府啟動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在石礦場原址進行城市發展。 由於西貢半島大部分地方未開發,是香港的「後花園」;而西貢市位於市區和西貢半島之間,交通便利,故此成為遊客往返西貢半島等郊野地方的重要中途站,因此食肆商店林立,每逢假日遊人如鯽。 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前,該處是西貢區最主要的已建區,因此區內重要公共設施,如西貢政府合署、西貢街市等亦位於此。
西貢南圍村: 西貢 Nam Wai 南圍村屋出售-覆式連天台 物業 ID:2848南圍村出售單位
由於西貢區大部份地方都未開發,維持原來的自然郊野狀態,多年前開始已被譽爲「香港後花園」,成為市民日常郊遊的好去處;而除了西貢市、將軍澳和即將開發的安達臣道石礦場以外,西貢區較爲集中的居住區還包括蠔涌和清水灣半島東岸。 南圍村邱氏後代是邱氏宗族於香港新界邱氏分支,邱氏原籍福建,其後移居廣東博羅縣,再遷入新界沙頭角,分為四房,分布於林村(梧桐寨)、新屋仔、赤泥坪和樟樹灘。 邱氏27代傳人、原居民代表邱全表示,成氏於南圍建村初期,時因海盜猖獗,成氏遂邀擅長打拼的太公邱尚連(攜五房)到南圍相助防禦海盜,同時,幫成氏耕田。 南圍村於白沙灣而立,村民遂以捕魚曬鹽維生,建村初時,築建天后古廟,該神廟與眾不同之處供奉天后、水仙爺爺(俗稱漁王)兩尊神像,天后娘娘保佑漁民出入平安,水仙爺爺則是慶祝漁獲。 西貢南圍村位於香港白沙灣,三面環山是天然避風良港,該村是一個沒有圍的村,沿村路、岸邊走均可以看到海對面的白沙灣匡湖居遊艇會,以及停泊一艘艘遊艇,回頭望村中是幢幢新式的村屋,市民在此很難想像到這條鄉村原住居民的歷史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間。
西貢南圍村: 西貢好去處2023|4. 白腊村
原來昔年築壆所用的泥石,都來自村尾的一座小山,究其位置,即今日的天后廟。 這廟的出現可滿載傳奇色彩,村彥相傳,在乾隆十六年(1752年)左右,有一名村民在岸邊偶然撿到一座天后像,之後雖連續拋棄三次,其中一次還遠遠的掉到滘西洲,但未幾即見神像漂回,村民認為是神靈顯聖,便在移山空出來的荒地上建廟,以茲供奉。
西貢南圍村: 香港圍村
兩者現僅存於地名油麻莆、灰窰下(位於西貢墟灰窰里)。 西貢南圍村 從文中內容可知,南圍原來在戰前曾是區內一個繁盛的漁獲集散地,村民除了自己出海捕魚,還會經營收魚的生意,且有完善的分銷制度,頗具規模。 這可有點出人意外,我們一直以為,西貢的漁獲買賣都是蛋家人或鶴佬人的天下,誰知南圍的客家人竟自成天地,且看來生意興隆,難怪其村勢能跟區內的圍頭村爭一日之長短了。 跟南圍漁民有關的故事,還有一件最著名的,就是邱伙和邱容一對漁郎兄弟所譜出的英雄頌了。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西貢南圍村: 交通擠塞 村民猶如「困在籠中」
香港大多數圍村都設在新界,多集中於元朗(包括屏山、廈村、十八鄉及新田等)、錦田(包括錦田及八鄉)、粉嶺上水(包括大埔、粉嶺、上水、沙頭角及打鼓嶺等)及沿海谷地(包括沙田、荃灣及屯門),曾為「新界五大氏族」——鄧氏、侯氏、彭氏、廖氏和文氏的聚居地。 「客家圍」形制是主要由多間房屋組成的圍屋群,房屋牆身特厚而窗戶特小,部分橫屋的牆壁組成圍村的牆壁,圍屋四角設有炮樓(又名圍斗或瞭望台)。 世紀21奇豐營業董事廖振雄表示,最近南圍村睇樓量少,以本地客為主,現時該村約有31宗放盤,其中一個為南圍村雙號屋,建築面積1,400平方呎,間隔為3房(連套房),以海景為主,業主叫價$1,090萬,呎價約$7,786。 西貢南圍村2025 由於西貢人口並不多,一般都是靠巴士和小巴來往,主要集中來往港鐵彩虹站、鑽石山站、坑口站、烏溪沙站,乃市區進入西貢的中轉站。 而早年立墟時存在的油麻莆村、灰窰下村,早已消失[20],村民改為居住多層大廈。
西貢南圍村: 西貢 Nam Wai 南圍村屋出租-花園, 獨立 出租單位
西貢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西貢區的事務,共有31名議員,現屆西貢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現任8名議員當中3名為民主派議員,建制派有5名議員,包括3名中間偏建制派議員。 1850年代起,西方傳教士因為西貢地理方便,能取道大鵬灣進入昔日的寶安縣內陸,同時可以協助零散村落對抗大族,而沿山路到區內不同鄉村傳教。 過程中興建了不少天主教小堂,部份已有過百年歷史,並且評級為歷史建築[2]。
西貢南圍村: 西貢Nam Wai 南圍村屋出租-單邊, 海景 出租單位
衙前圍村建於元末明初(1352年),距今620餘年,是吳、陳、李三姓自中原南來定居的地方。 村內曾裝有兩具大炮,保衛族人,後來被埋藏於村口附近。 衙前圍村位於九龍新蒲崗東光道,東頭村側,是九龍其中一條古老的村落,亦是市區內僅存且風貌不變的圍村,仍然保存了完整的村屋、祖堂及天后廟。
西貢南圍村: 西貢好去處2023|7. 破邊洲
相反西貢市分區計劃大綱圖內的範圍,與西貢市中心選區剛好接近。 故此以西貢墟與對面海兩社區所組成的西貢市中心選區,可以用來估算西貢市的人口。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19],西貢市中心選區人口9,623人,是整個西貢區議會所有選區之中,人口最少的一個選區。 西貢市(英語:Sai Kung Town)又稱西貢墟(英語:Sai Kung Market)或西貢市中心(英語:Sai Kung Town Centre),是位於香港新界東部西貢區的小型市鎮,靠近西貢半島,面向西貢海。 西貢市位處鄰近地區各鄉村的中心,所以附近的地區亦稱為「西貢」。
西貢南圍村: 交通
你更可以帶定食物去野餐和放風箏,行完大嶺峒再吃再玩! 大嶺峒是位於清水灣半島,更是假日熱門行山的山峰,高海拔291米,上山都不辛苦,行幾分鐘已經有靚景見到,新手行山都沒有難度。 現時鹽田梓的產鹽量不多,只足夠製成紀念品供遊人選購,也有部分與環保機構合作寄賣。 若是大家對做鹽過程有興趣,記得導賞團每逢六、日早上十一時半、下午兩時半舉辦,不用特別報名,預早在離碼頭約5-10分鐘路程的造鹽場集合便可。 如果想有特別體驗,可以到全港唯一的珍珠導賞工作坊,由白沙灣碼頭集合出發,乘坐約10分鐘的船程即可到達位於西貢麻南笏海域的魚排,魚排四面環海,陣陣海風吹來非常涼爽。
白腊村是一條已有三百年歷史的客家村莊,當中有幾棟村屋經過翻新後,外牆塗上藍、綠、黃、橙等繽紛的顏色,門窗則是純白色,跟意大利威尼斯旁的布拉諾島 (Burano)有9成相似,隨便拍都充滿歐洲的感覺,極受女生歡迎。 筆者數年前得一父老相告,說該神靈名雖為「魚王」,實則只是一位漁網護衛。 原來南圍早年宵小眾多,村民的漁網經常不翼而飛,於是有人便想到訴諸神權,刻意供奉一名漁網守護神,以保護眾人的生財工具,而這個神就美其名曰「魚王」。 記憶所及,「魚王」以前只是一塊木主,並沒有神像,但自天后廟重修後,即改成一個手執元寶的財神模樣,看來是神恩浩蕩,村民把祂升格了。 在南圍天后廟的右殿,今供有一名稀見的神靈,其神龕上則雕有「魚王爺」及「水仙爺」兩個名字(按:以前只有「魚王」一稱謂,一九九八年天后廟重後,不知何故卻多了一個「水仙爺」的名字),很多人也不清楚其來歷。 其實,祂就是南圍漁民的守護神,之不過,祂所守護的並非漁獲,而是漁網。
世紀21奇豐物業西貢區營業董事廖振雄表示,西貢南圍村單號屋地下,建築面積700平方呎,3房1廳間隔,望山景,原開價680萬元,累減60萬元,減幅8.8%… 西貢村屋近日成交不斷,世紀21奇豐物業西貢區營業董事廖振雄表示,新近錄得西貢南圍村雙號屋分層村屋地下戶成交,建築面積700平方呎,3房2廳間隔,望山景海景,成功以720萬元成交,建築面積呎價10,28… 世紀21奇豐物業西貢區營業董事廖振雄表示,西貢村屋近日成交不斷,新近錄得西貢南圍村單號村屋全幢成交,建築面積2,100平方呎,3房2廳間隔,享海景,成功以1,300萬元成交,建築面積呎價6,190元。 破邊洲位於西貢萬宜水庫東壩附近,屬於香港地質公園範圍內,當中破邊洲必要要到此一遊、必去打卡的景點是十字架山和六角石柱。
南圍村原住居民成、邱兩大姓氏族人均由香港不同鄉村遷徙而來,其中,成氏太公成檳元於300多年前由廣東博羅遷徙香港大埔林村。 南圍村原居民代表成正安指,乾隆十年(1745年),成氏19世祖騰蛟公攜家眷由林村遷移至西貢的孟公屋村,建有成氏宗祠,後辦成氏家塾。 西貢南圍村 200餘年前,成氏21世祖朝常家有十房,唯有其中一房於孟公屋居住,其餘的九房遷往南圍開基建村,但成氏後人每逢農曆新年初二仍要回到孟公屋拜年。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周駿報道﹕西貢南圍村依山面向海灣,早年曾是打漁製鹽之地。 南圍位於西貢公路的頭段,是西貢三大圍村之一,村內物業以建築面積700呎的村屋為主,其餘屬建築面積300至400餘呎村屋。 西貢南圍村 南圍的物業多沿海而建,大多享匡湖居及西貢海景,其餘望山景,景色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