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鎮北部亦有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位於天華邨華佑樓地下B翼二及三號單位(天華邨華佑樓地下中醫診所後面),天業路新設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而區内的商場亦有多所私家診所。 天水圍新市鎮早期的規劃概念是於新市鎮南部及北部中心各建一個大型公園作為核心,而住宅則圍繞公園而建。 政府為了建立全市鎮有良好設計榜樣,政府發展時加入很多康樂和便民設施,建築密度較同期發展的將軍澳新市鎮為低。 天水圍墟市 隨著位於屏山北面的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天水圍站於2003年投入服務,南部的發展至今已接近完成。 天秀墟營運逾半年來的人流以及業積均為差強人意,東華三院於2013年8月表示,決定於同年年底前成立天秀墟管理諮詢委員會,邀請香港政府部門、區議會及檔戶等加入,就天秀墟的發展、宣傳、設施、檔戶支援及成效評估等提供改善意見。
規劃多年未有落實的天水圍文物修復資源中心,康文署近日提出在新地(00016)天水圍115區用地對面撥地5.3萬平方呎,擬興建兩幢14層高辦公室及公眾展覽中心,連周邊發展,形成住宅文化社區。 根據康文署提交的文件指出,用地位於天業路,在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與天水圍115區用地之間,佔地約5.3萬平方呎,現時屬於「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早在2013年時已經曾提出興建文物修復資源中心。 該署指出,第二期工程將在資源中心附近、即天水圍第109區及117區(即天業路公園停車場)進行總面績約8.9萬平方呎的康樂及文化綜合項目,包括興建一個可用作多種球場的多用途場地、室內草地滾球場等,並會興建小型圖書館作為重置及擴充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之用。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 天下「圍」公 ) 規劃想像
天水圍(英語:Tin Shui Wai)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上環市區大約25公里。 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行政上屬元朗區[1]。 不過,由於地基工程大幅延長建築期,加上2008年至今工程標價大增,最後建築成本較原先估計增加超過1倍,令計劃在財務上不符合效益,決定中止計劃。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日(九月一日)上午在天水圍天秀路視察天水圍墟市計劃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全文:政務司司長:各位傳媒朋友,首先很多謝大家在星期六早上來到天水圍。 大家都會記得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在他的選舉綱領中很強調地區問題在地區解決,地區機遇要由地區掌握。 梁先生在競選期間亦多次來到天水圍,在七月一日新班子上任後,我們與很多團體一樣很關心天水圍這個社區。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天晴邨:「百無」孤城催生居民抗爭 冀辦市集增歸屬感
北京也有類似的市場,在潘傢園附近,專門轉售古董或仿製品,稱爲鬼市。 在其他街坊與琴姐的眼中,墟市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重要存在:既為基層市民創造「低門檻、低風險」的就業機會,讓他們自力更生;百物騰貴,家庭主婦又能以便宜的價錢購買乾糧雜貨、本地農作物、日常用品等,減低開支。 「我們只能依賴熟客光顧,有些人認同我們的理念,又知道我們的產品是天然的,便經常特地過來買。如果只靠天秀墟本身的人流,我們根本支持不下去。」芬姐說。 記者秋冬時節到天秀墟,早上10時已有婦人前來問價,當時正是農夫送新鮮菜的時間。
- 此 研究希望透過於「技藝工房」的貨櫃空間,讓 居民成立合作社,互助互利,製作日常用品以 供出售及賺取收入,同時帶動區內經濟。
- 除天水圍體育館外,天愛苑附近還有新建成的天瑞體育館(於2007年6月24日啟用)。
- 我知道東華很樂意亦願意與天水圍區其他正在做服務或支援這裏基層居民的非政府機構合作。
天恩邨旁的天暉路體育館於2012年11月27日啟用,特設室內緩跑徑及戶外攀石牆。 天水圍墟市 位於天水圍新市鎮南部中央的天水圍公園於1990年代初期正式啟用,屬市鎮公園規模,公園內設有人工湖、籃球場、小型足球場、網球場、一些健身設備和很多小徑,是區內居民休閒的場所[13]。 2006年,位於新市鎮東北部的香港濕地公園第二期落成啟用,園內設有三個大型展館及人工建造的大型濕地。
天水圍墟市: 人口
但是,隨著2019年元朗區議會變天、民主派大勝,天水圍全取17個議席,迎來一眾年輕新面孔,這條「墟市之路」本來漸見曙光。 假日的銅鑼灣東角道人頭湧湧,「撐基地墟市聯盟」結合來自九個地區、合共三十多個團體,在10月底舉行「香港墟市節」。 東角道的街頭更是擠滿了大大小小的攤檔,有些售賣標榜健康的有機製品,有些則是精緻的手工藝製品,更有近乎絕迹的吹糖技藝等,民間消失的民藝都在此,吸引不少途人駐足觀看。 以上三個規劃構思不但能提高社區自給自足比 率,同時也可建構一個良好的社區網絡。
鄰近嘉湖銀座的大型屋苑栢慧豪園於2008年年初入伙,另一期的栢慧豪廷已於2010年落成。 據最初的規劃顯示,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北部也打算規劃中、低密度私人屋苑,而有關的計劃在1994年時已暫時擱置。 天水圍公園旁的+WOO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及嘉湖海逸酒店,是天水圍新市鎮最大的購物中心。 該處有名為「天水圍市中心」的巴士總站,但遠離該區的交通樞紐——天水圍站,原因是天水圍新市鎮規劃初期西鐵終點站原定設於該處,即輕鐵天水圍總站(今改名天榮站)旁邊;但其後因為廈村鄉及屯門區的居民反對導致西鐵走線更改。
天水圍墟市: 元朗鄉事派促善用荒廢村校 好過200億買社福設施
政府於1995年完成天水圍北規劃研究,相關基建工程於1997年展開。 天水圍墟市2025 天頌苑及天華邨於1999年入伙,其後的數年是天水圍北部屋邨入伙的高峰期。 天水圍墟市2025 1997年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八萬五建屋政策,當中於天水圍北增建7千個公共房屋單位,讓天水圍北本已非常密集的公共房屋更加。 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恆邨的13,000個單位原本是規劃為居者有其屋,但是後來又因為居屋第23期乙取消而改為公共房屋出租;房協曾計劃在103區興建夾屋項住宅,後來因當局於1998年10月宣布擱置夾屋計劃而取消,改為興建公共住租房屋,成為今天的天晴邨。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文物修復保存中心
房署副主席更指出公務員團體未必是最合適團隊去經營街市,且當中會牽涉到人手考慮。 結果被議員郭偉強抨擊「房屋署有咁多年街市嘅經營經驗,竟然話自己唔識管,要舉手投降俾承包商去做,醜呀」。 一般申辦墟市共有四類場地選擇,包括康文署、地政署、房屋署和食環署。
天水圍墟市: 私人屋苑
[11] 天水圍墟市 天一商城於2014年底已平頂及開始進行裝修工程,並在2016年落成,天水圍北及嘉湖北居民有更多購物及餐飲選擇。 至於天秀路公園和慧景軒旁邊的悅品天秀酒店,提供約340間客房。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擬建80,000呎空中街市設計圖曝光!3層高+平台+戶外花園
他憶述,當時陣線邀請到仍在競選特首的梁振英到訪天晴邨,他當面要求興建市政街市;可是梁說「呢樣嘢唔敢講」。 故此研究希望透過活用公共屋邨的剩餘空間,例 如天耀邨的廣場門口及天慈邨的羅馬廣場,同 時設立「社區墟市園地」和「技藝工房」組合,組合以貨櫃為主體設計,貨櫃內部空間為「技藝工 房」,貨櫃上蓋的空間作綠化休憩園地,同時園 地可不定期作舉辦墟市用途(圖 3)。 「墟市園地」 的設立能配合「技藝工房」及社區內「可食地景」 規劃,工藝及農業成品可以在墟市出售,達致社 區共生的生活模式。 2012年2月1日,屏山天水圍體育館投入服務,為天水圍第四座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體育館。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新市鎮
據社會福利署資料顯示,2004年元朗區領取綜援個案近30,000宗,天水圍約佔一半。 而天水圍的自殺求助個案也冠絕全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05至06年的資料指該區個案多達70多宗[15]。 各團體亦表示設立墟市能夠善用公共屋邨的閒置空間,若能獲得政府在行政工作上的配合,便能夠為區內帶來多樣性的選擇,惠及基層市民。 現時,房署對團體申請舉辦墟市一事持開放態度,惟申請涉及不同限制,例如墟市場地是否適合、交易方式、所售賣貨品,更需要與不同部門及業主交涉,申請程序較繁複。 因此,當日團體亦希望房署能就申請墟市一事列出流程及準則。
天水圍墟市: 區議會議席分佈
在天逸邨旁,鄰近天秀路公園的土地於2013年2月起設天秀墟,由東華三院營運,但人流不多。 天水圍墟市 此外,在1980年代拓展署制定發展大綱圖時,曾打算將天水圍14區(現天柏路電話機樓旁)興建殯儀館,交由博愛醫院營運,惟遭區內居民反對,計劃最終取消。 2013年6月14日,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總主任姚子樑在立法會會議上上表示,天秀墟已經獲得食物環境衞生署發出臨時牌照,容許該處出售凍肉及冰鮮肉類,預計該處於同年7月中旬至下旬將會可以提供凍肉,希望可以藉此吸引更多人流。
天水圍墟市: 住宅與購物
經過多年討論,天水圍醫院選址訂於天華邨附近並於2013年動工興建,於2017年1月8日陸續啟用,以減輕屯門醫院及同區博愛醫院的負擔。 其他議員及團體於發言時也有指出房署對於承租制度的監管不足,立法會議員鄭松泰批評「六個(整體承租的街市)入面有兩個曾經係承包商退租執笠,劈低啲租戶,然後啲租戶自己埋單,啃呢個裝修費喎」,而承租商則無需受到懲處,更可重新參與投標,商戶及居民的利益受到忽視。 在面對不同的人士質問承租制的準則資料及要求由房署自行管理街市的聲音時,房署代表只是不斷翻查手上資料上有關承租制的評分標準及計分比例,並強調房署有不時就制度進行檢討。 加上會內有時間所限,他們每每在還未完全回答官員提問時便已結束回應,根本難以釋除眾人疑問。
天水圍墟市: 公共設施
有了這三方面的配合,我相信將來攤檔的租金會相當廉宜,稍後陳主席也可以再作補充。 特別在租金廉宜方面,我接觸過天水圍區,以前在天光墟、或是今天在天光墟營運的小販,有一些親身告訴我,他們很希望能夠自力更生,沒有領取綜援,對於這些商販如果得到一些社工作出推薦,我們甚至會把十分廉宜租金的首一、兩個月都會免除,讓他們可以在這裏開辦小販活動。 因為要特事特辦,所以今天我們在內部醞釀成熟,第一時間來到天水圍區向大家交代。 專員稍後會在這個月馬上展開地區諮詢,包括與元朗區議會,這裏的分區委員會或其他地區人士諮詢,如果得到地區的支持,我相信是會得到的,因為他們早前都是這樣建議我們做這些工作,建築署就會馬上進行剛才所說的硬件建設的工作,我們估計整個工程應該是五至六個月內可以完成。 我亦特別要求建築署是否可以爭取墟市的部分攤檔在明年農曆年前啟用。 明年的農曆年是較遲的,(年)初一是在二月十日,我希望起碼在這裏的部分攤檔可以在農曆年前開業,給予天水圍區內的市民在預備過農曆年時可以多一個地方購物和消費。
天水圍新市鎮南部設有一所政府健康院——天水圍健康中心,位於天瑞路三號地下(嘉湖山莊賞湖居旁)。 新市鎮北部亦有天水圍北普通科門診診所,位於天華邨華佑樓地下B翼二及三號單位(天華邨華佑樓地下中醫診所後面),天業路新設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而區內的商場亦有多所私家診所。 1993年至1996年,南部多項建設完成工程,包括天瑞邨(1993年)、天水圍運動場(1994年)、天水圍公共嬉水池(1995年)及天水圍公園(1994年及97年)。 隨着位於屏山北面的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天水圍站於2003年投入服務,南部的發展至今已接近完成。 由於天水圍商業發展有限,令區內就業機會不 足,居民往往須要跨區工作或未能尋找合適工 作,故屢出交通支出不菲或收入不足的問題。
2012年11月1日,營運牌照申請開放申請,於同月30日截止。 根據民政事務總署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有逾3千8百人申請,平均24人競爭一檔[8]。 同月,東華三院獲得元朗地政處批准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用上述地址5年,土地平整、基本設施及交通配套改善等工程隨即展開,預計於2013年1月竣事[9]。 遴選於同年12月14日開始,標準會照顧天水圍居民及有經濟困難的人士[10],又以擁有營運經驗者為優先考慮[11],結果將會於2013年1月公布[12]。 此外,東華三院正在考慮增設假日墟市,讓更多人士有機會在特定日子於該處進行短期擺賣[13][14]。
除天水圍體育館外,天愛苑附近還有新建成的天瑞體育館(於2007年6月24日啟用)。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北設有一中型公園——天秀路公園,旁邊亦預留了空地,近俊宏軒後方亦已規劃興建天水圍第三個公共泳池及球場等設施。 其他小型公園則有天瑞路公園、天柏路公園、天河路公園及天龍路旁的中式園林「龍園」。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天光墟
九廣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九廣輕鐵(現稱輕鐵)的第四期支線於2003年末通車,天水圍區內及對外交通都大為改善。 2006年位於天水圍新市鎮東北的香港濕地公園正式開幕,為區内增加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直到2018年,《施政報告》終於宣布天水圍街市選址方案,佔地只有約8000至10,000平方米。 天水圍墟市 香港扶貧委員會2006年9月公布,全港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有103萬人,當中以天水圍所屬的行政區域元朗區的人數最多。 政府發展天水圍北初期,原本規劃區內會有一所警署,但因特區政府當時面臨財赤危機,建立警署的計劃因此取消,區內亦長期缺乏公園等基本設施。 除了鐵路網外,區內也有多條巴士線來往香港各區,而三號幹線則大大拉近天水圍與港島、九龍、荃灣、葵涌及香港國際機場的距離,也大大舒緩大老山隧道及屯門公路在1994至96年間之交通壓力。
天水圍墟市: 天水圍民主派宣誓 自發向人民表忠
計劃預期該 處可開設三百個熟食檔攤,讓內地來港的新移民 發揮所長,為區內提供來自大江南北的美食。 此 外,立法會議員和不同人士更建議設立廉價紅酒 賣場、美食廣場和有機農莊等來吸引遊客。 然 而,115 區最終撥歸房協興建長者屋,112B 區 亦撥作私人住宅發展,結果該提議不了了之。 天水圍新市鎮的輕鐵系統早於1993年初已經通車,當時的路線只是由青山公路輕鐵路線連接至天瑞,1995年延長至天水圍總站(現在稱為天榮站)。 2003年12月,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和預留區支線相繼通車,讓新發展的新市鎮北部和南部緊密的連繫起來。 由於輕鐵系統大多是建於路面,在區內享有優先通過路口的權利,乘輕鐵來往鎮內各處十分方便,然而班次疏落。
天水圍墟市: 社區設施不足
遴選於同年12月14日開始,標準會照顧天水圍居民及有經濟困難的人士[10],又以擁有營運經驗者為優先考慮[11],結果將會於2013年1月公佈[12]。 1995年起天水圍北部開發時,北部地區成為供應大量樓房的重要地段。 按照當時規劃,現時的數個公共屋邨包括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恒邨共約13,000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出售,但隨着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擴大,政府取消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原訂該期發售的所有居屋單位均改作公屋單位出租。 而原本建立夾屋的用地,在夾屋計劃取消後,亦用以建立公屋。 除此之外,為應付八萬五建屋計劃的指標,房署每年需要提供50,000個公屋單位,天水圍北於是額外增加了7,000個公屋單位[14]。
2003年年初,香港爆發沙士疫症期間,天恩邨其中4座樓宇被香港政府用作為醫護人員的臨時宿舍;2004年由中轉房屋改為公屋出租。 天水圍墟市 到2014年10月23日,天業路公園啟用,佔地逾25,000平方米。 園內設供首個大型人造草地球場、人造沙灘球場,同時設有緩跑徑及階梯式園景休憩處。 1980年代發展之前,天水圍新市鎮原址為一大片紅樹林池塘,其後於1987年至2000年池塘分階段被填去。 荔灣路舊電子產品、舊貨天光墟(已消失),附近有電子綜合市場、二手電子集市[5],還有荔灣區曾經最大的舊貨市場——荔康舊貨市場,於2005年啟用,原址是廣州市李裕興針織廠,市場在2013年尾關閉[6]。 天光墟是在省港流行的一種市集,每天清晨或半夜開始開店,天亮就會打烊的墟,故名(粵語「天光」即「天亮」)。
現時估計應該可以做到約二百個固定的攤檔在這個地點,能夠供應的物品既可以有天水圍基層居民一般的日用品、蔬果、乾貨,亦可以有一些特別針對來這裏的遊客參觀的墟市。 當然要造成一個墟市,即使有東華三院作為我們的營辦機構,政府也需要在資源上作出配合。 今次政府為了在天水圍區打造這個墟市,我們在資源上有三方面的配合,第一是我們有一個硬件的建設,因為都要做供電,平整這裏的土地,防止將來會水浸,建築署會動用周年內一個小型工程撥款來支付,目前初步估計大約要動用一千多萬元左右。 約一千多萬就可以建設這個墟市,包括有約二百個相當精美的預製攤檔。 稍後,如果大家跟我一起去錦上路墟市就可以看到這個情況會怎樣,是一些預製、固定的攤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