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景平台將連接前啟德機場跑道北面的都會公園、啟德郵輪碼頭、旅遊中心及跑道公園。 土木工程拓展署計劃於同年上半年就擬建工程的道路及污水系統刊,預計於2015年完成有關法定程序。 同年10月月底,土木工程拓展署完成上述項目的初步概念設計,有關建築物將會融入多項航空元素,包括運用地面燈光及跑道標記等,以營造滑行道主題;預計於2015年年中動工,於2019年竣工。 該空中園景廊命名為Skygarden 1331,啟德空中花園已在2021年5月21日正式開放。 ,縮寫:KTD,前身為東南九龍發展規劃)是香港的都市更新及發展計劃,總規劃面積達328公頃,涉及九龍前啟德機場,及毗連的土瓜灣、馬頭圍、九龍城、新蒲崗、黃大仙、九龍灣和觀塘一帶邊區,糅合社區、房屋、商業、旅遊及基礎建設用途。
- 他們又曾在夏天舉行綠色藝術節,籌辦導賞團、電影放映會,望能普及環境教育,滋養他們的親河意識,與河流「共生」。
- 珒溋(Upper RiverBank),由2座雙子住宅、1座低密度河畔洋房組成,提供667伙1至4房單位,預計2021年11月15日入伙。
- 要處理污染就要對污染源頭對症下藥,梁認為,應將高風險的藥物納入醫生處方藥,教導市民正確棄置藥物,減少濫用藥物。
- 布林肯正在中亞國家訪問,是拜登政府訪問當地的最高級官員,被視為要抗衡俄羅斯及中國在區內的影響力。
- 該建議在2013年11月由起動九龍東舉行概念設計比賽,在2014年11月公佈結果。
首期工程於2012年8月啟動,於2014年4月22日竣工,於8月10日正式啟用,整座公園於2016年竣工。 2022年2月22日,政府決定將啟德郵輪碼頭改成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目前公園大部分空間已經封閉。 啟德發展區提供106萬平方米樓面商業區,不少商業樓面原主要分布於啟德郵輪碼頭外,鄰近新蒲崗的北停機坪地區亦有不少商業元素。
啟德河: 啟德河可抵禦200年一遇大雨
梁美儀建議把一些高風險的藥物納入醫生處方藥,亦應教導人們棄置藥物的正確方法,如在藥物過期後,交回診所當作化學廢料處理,減少排放污水。 2015年9月26日,天文台發出個多小時黃色暴雨警告,九龍東成為重災區,黃大仙近啟德河一段彩虹道,疑因正做復修工程的啟德河排洪能力不足,未能及時排走雨水,令附近變成澤國,水深及膝,相繼有巴士、的士及私家車拋錨,司機被困水中待救,幸無人受傷。 啟德河 當中長600米的啟德河上游,耗資16億的改善工程,早於2011年開始進行,包括建造一條長400米的箱形暗渠及加深河道等,可抵禦200年一遇的大雨,減低水浸風險。 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表示,過往曾得悉有人在啟德河釣魚,甚至將魚獲分給區內長者,擔心市民缺乏有關資訊,長久進食受污染魚類,最終影響健康。 啟德河2025 對於環保署現時仍未將殘餘藥物納入水質監測範圍,柯批評該署一向官僚,忽視民間研究,做法離地及有欠與時並進,促盡快檢討。 英國約克大學有關研究報告顯示,去年在全球165條河道抽水辦化驗,在最高抗生素殘餘的河道排名中,啟德河位列第9位,被驗出9種抗生素,當中環丙沙星﹙Ciprofloxacin﹚及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分別超出安全標準5倍及4倍,大埔林村河亦被驗出含4種抗生素。
因此,此橋由單線雙程行車,改為雙線雙程行車,同時啟德橋的引道亦略作延伸,全段於2021年6月正式獲刊憲命名爲「啟德橋道」。 在兩河亦驗到高濃度的糖尿病藥「Metformin」,在研究近半河流亦找到,可令魚類「雌雄同體」或不育。 梁美儀表示,2019年全球有500萬人死於抗藥性的細菌,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到2050年,死亡人數會增加一倍,即1000萬人會死於這些超級惡菌。
啟德河: 首個市區明渠活化開展 啟德河料今年內完工 排洪能力倍增
有關判決對於《啟德發展計劃》的填海計劃具有約束力,故此有關工程必須通過上述3項凌駕性公眾需要的測試,才能夠得以進行。 為灣仔填海計劃第2期及《啟德發展計劃》進行諮詢,香港政府於2004年4月成立共建維港委員會,由李焯芬擔任主席,委員會由6名官方成員及23名來自不同專業團體、環境保護組織、保護海港組織、商界等領域的非官方成員,委員會成立東南九龍發展計劃檢討小組就有關計劃提供意見。 工程位於啟德發展區內, 位處舊機場前北面停機坪的 “啟德河”兩岸。 啟德河2025 沿岸開放空間設計的願景和使命是要在啟德河創建一種新型的城市休閒區,用於娛樂,教育和社區藝術等各種公共活動。 全球藥物監察項目由英國約克大學領導下進行,為首項全球性的藥物監測研究,覆蓋了七大洲、137個國家和地區及258條河流,亦包括有36個未曾進行過藥物污染監測的國家和地區。 研究發現全球河流均有藥物污染的情況,當中亞洲及非洲多個地方較為嚴重。
- 稍後,當政府把九成誤駁的污水渠修正後,再將附近雨水渠重新排入啟德明渠,令啟德明渠回復昔日的排洪功能。
- 梁美儀建議把一些高風險的藥物納入醫生處方藥,亦應教導人們棄置藥物的正確方法,如在藥物過期後,交回診所當作化學廢料處理,減少排放污水。
- 工程完成後,由於河道環境回復至與以往相若,加上天然河床得以保留,瘰螈自然返回以往的棲身地。
- 另外,在九龍灣連接與觀塘繞道平行的東南九龍T2主幹道,直達茶果嶺與將軍澳-藍田隧道連接。
- 渠務署於2005年1月宣佈斥資12億港元為16段明渠進行覆蓋工程,計劃於2010年將沿彩虹道一段的啟德明渠覆蓋,工程耗資4.89億港元,預計於2014年完成。
啟德河樣本驗出34種藥物,包括6種抗生素,全球最多,而抗生素環丙沙星和克拉黴素的環境濃度,超出安全閾值分別1.3和5.5倍,林村河亦驗出兩種不同抗生素等。 啟德河 啟德河河水由黃大仙貫穿新蒲崗排出維港,出口流經啟德發展區,該處近年大興土木,豪宅林立,河畔居民驚悉與「毒河」為鄰,人人自危。 專家指出,啟德河累積的高濃度抗生素和重金屬,不僅嚴重影響生態,更可能引發「生化危機」,催生抗藥性極高的超級惡菌。 立法會議員建議特區政府盡快切斷污染源,例如在醫院、診所設置過期藥物回收裝置,和從嚴打擊胡亂排污者。
啟德河: 活化市區河流 減熱島效應
2021年4月18日承豐道21至23號一名身繫安全帶的52歲男子被發現倒臥在承豐道21至23號一個屋苑地盤,懷疑由高處墮下,送院經搶救無效不治。 2021年4月14日啟德6551地段第4C區3號地盤吊運6塊共重近3.6噸的巨型鐵板時,用以綑紮的鐵鏈疑突鬆脫,一名54歲男工人被鐵板砸傷頭部再翻跌落車,抵院時已傷重死亡。 啟德河 2020年7月23日啟德6552地段第4C區2號地盤一名判頭工作時,四米地面突然下陷,判頭連同一部一噸重機器墮下兩米深坑,事主更被機器壓住,獲救後送院死亡。 2020年7月21日中九龍幹線隧道22噸重鋼筋支架疑突然塌下,造成1死6傷。
啟德河: 啟德河設觀景台 落成後可欣賞綠化景觀
2020年7月14日香港兒童醫院附近地盤一名42歲工人遭一條4噸重的長形管道擊中及壓住上肢,他頭部重傷,送院搶救不治。 2020年6月27日沐元街AIRSIDE一名41歲印度裔男工人,在17樓棚架上工作,一條工字鐵突然斷裂,約9米長、10噸重的斷裂部分擊中棚架,並飛插落2樓平台,工人遭工字鐵擊中及隨竹枝和工字鐵飛墮至2樓平台,身體被竹枝和雜物壓住不治。 2017年,發展局公佈,將於啟德發展區規劃兩條地下街,連接宋皇臺站、啟德站、九龍城、新蒲崗等地,兩條地下街分別長約1100米和400米,並將24小時開放。 2012年9月,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啟德新里程》期刊中宣布啟德發展區將計劃以「承」字作主要道路的點題命名,而啟德城中心部分街道則以「沐」字作命名主題。 2020年12月2日,地政總署公布中國海外發展與同系的中國建築分別持有80%及20%權益的以42.728億港元投得啟德第4E區1號住宅地盤,以總樓面約328459方呎計算,每方呎樓面地價13,009元,較市場上限估值高約4.1%。
啟德河: 活化河道的元素
開闢啟德河成為市民消閒的好去處,沿岸的公共空間可作休憩、娛樂、教育和社區藝術創作等活動之用,並配合周邊土地的用途和發展。 同時,我們已檢視及評估全港主要明渠和河道的活化潛力,挑選合適的明渠進行活化。 我們正深入研究大圍明渠(香粉寮至文禮閣)、火炭明渠(桂地新村至香港體育學院)、屯門河中游(兆康站至屯門站),以及佐敦谷明渠(沈雲山抽水站至佐敦谷游泳池)的活化方案,期望活化水體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翠屏河原是貫穿翠屏道及敬業街旁的明渠,座落觀塘區中央,毗鄰民居及繁盛工商業區。 活化翠屏河工程除可加強河道防洪能力外,亦可將該河化成為市民欣賞河景和進行休閒活動的新地標。
啟德河: 環境保護
香港如再不重視及下決心改善,將有更多人死於惡菌,污水廠排出的量愈大,風險愈高。 圖:住在啟德河畔新屋苑的李太說聞到河水發臭,不敢開窗,也不敢帶小朋友到河邊玩。 啟德河2025 「吓,原來啟德河的河水咁污糟,咁多藥物,仲經常聞到臭味!」在啟德新發展高尚住宅區住了近3年的李太,聽到啟德河可能造成生化危機,坦言十分擔心,其所住樓宇在河邊,因經常聞到臭味,長期不敢開窗,怕飄入屋會吸惡菌,「我哋都唔敢帶小朋友到河邊玩」,李太希望政府正視問題,讓居民住得安心。 啟德河出海口的觀塘避風塘,泊滿了不少豪華遊艇,惟多數遊人及釣客都不知塘中的水,原來受到「毒河」流出的抗生素等藥物污染。 啟德跑道公園設計融入多項航空元素,舊跑道以往由航空界別命名為「13跑道」或是「31跑道」,這兩組數字的標記均在園內獲得重現,而位於舊跑道前端、指引飛機師降落飛機的目視地標,即黃黑相間棋盤格標記亦獲保留。
啟德河: 探射燈:啟德河林村河勁污染 亂食「抗生素魚」等同濫藥
渠務署於一一年為啟德河進行改善工程,以提升其排洪能力,減低相關地區的水浸風險,工程將於一七年前分階段完成。 改善工程期間,署方已先行於河道樽頸位置移除現有公用設施,臨時增加排洪能力,並定時巡查及清理路旁進水口。 啟德河舊稱啟德明渠,總長約2.4公里,是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 由於城市發展及極端天氣影響,彩虹道在暴雨期間曾出現嚴重水浸,影響附近居民生活。
啟德河: 啟德河是香港的清溪川?
於2010年代,啟德明渠改善工程於2011年年底展開, 以提升排洪能力。 同時,政府亦把握機遇,將明渠活化成一條市區綠化河道走廊「啟德河」。 其後由於新界新市鎮在1970年代起不斷發展,排放由大埔及沙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加上新蒲崗工業區非法排放的污水,使明渠長期受到重金屬與沉積物污染,引致水質欠佳及異味滋擾。
啟德河: 活化翠屏河
此外,啟德跑道公園設有「啟德歷史軸」,讓遊人了解舊機場歷史,並且觀賞到珍貴的歷史圖片。 二○一二年,他與團隊在區內各間中小學舉辦藝術家駐校工作坊,邀請本地與海外藝術家參與,讓環保藝術品沿河水浮沉,把橫臥在啟德河上的橋變為戲劇舞台,以創作表達對河道生態的關注。 他們又曾在夏天舉行綠色藝術節,籌辦導賞團、電影放映會,望能普及環境教育,滋養他們的親河意識,與河流「共生」。 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於1999年播映的電視劇集《創世紀》將《啟德發展計劃》融入劇情之中。
啟德河: 河流污染追蹤1/啟德河釋「毒」 豪宅居民憂染惡菌
香港的兩條河流啟德河和林村河分別被列為全球第 29 位和第 70 位污染最嚴重的河流。 啟德河的水主要是沙田及大埔的污水處理廠排出,而林村河則是排放附近畜牧業及市鎮污水。 研究把61種常用藥物納入測試,當中啟德河成為全球最高紀錄的受污染河流,共錄得34種藥物。 由於該渠未達現行防洪標準,渠務署分階段改善黃大仙區內長1.1公里的渠段,以提升啟德河的排洪能力,減低相關地區的水浸風險。 本港有大學公布一項全球河流藥物污染研究調查,本港位於九龍東的啟德河和新界中的林村河,在全球258條河流中,污染分別排第29位和第70位,驗出糖尿病藥、止痛藥、抗生素等。
啟德河: 河道生態保育元素
使用啟德發展區區域供冷系統比較傳統氣冷式及水塔水冷式空調系統,最高可以節省35%的耗用電力數量。 2016年12月19日,海航集团旗下德廣置業以54.12億,投得啟德第1L區3號地皮,以最高的樓面面積397,967平方呎計,平均樓面呎價約13,600元。 車站廣場下會設兩條地下購物街,全長約1500米,分別連接九龍城、新蒲崗、沙中綫宋皇臺站及啟德站,並透過賣地條款要求發展商興建、管理及營運與其發展用地相連的地下街,須全日24小時開放供市民使用。 啟德河2025 綠色和平是獨立的國際環保組織,通過科學研究、政策倡議及和平行動,揭露全球環境問題並提出相應解決方案。 我們從不接受任何政府、企業或政治團體的資助,只接受個人的直接捐款,以維持公正獨立。 飛鵝山坐鎮黃大仙、觀塘,高度約603米高度,不在香港最高山峰的前列,不過九龍市區内飛鵝山就是一哥或一姐了。
啟德河: 啟德河錄得34種藥物樣本冠絕全球 抗生素殘留物或造就超級細菌
以林村河為例,石籠河岸及天然河床的植物蓬勃茂盛,維持該河道原來水質及生物多樣性。 2017年的結果顯示,鳥類、魚類及蜻蜓的品種數量均恢復至工程前水平,而林村河稀有品種-香港瘰螈的數量更勝從前,由工程前基線監測所得的200多條,至最近錄得超過600條。 啟德河 我們周詳規劃每段河道的特色,令排水設施與其他用地充分融合,並加強社區聯繫,實行一地多用,營造美好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