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全島主祀三山國王大廟共有兩百三十一座,其中有潮汕人參與始建的就有一百六十座,佔百分之七十[4],由此證明三山國王不是客家人的獨特信仰,為潮州府籍的鄉土神信仰,是當地潮汕人、客家人的共同信仰。 相傳唐代文豪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時,當地洪水泛濫成災,居民向這三座山的山神祈求止雨,果然雨過天晴,韓愈便奉為「三山神」,加以祭祀。 北宋時期,三位山神屢次顯靈助宋軍平亂,宋太宗就分別賜封三位山神為清化威德報國王(大國王,巾山國王)、助政明肅寧國王(二國王,明山國王)、惠威弘應豐國王(三國王,獨山國王),合祀為「三山國王」。 祖廟位於今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故該廟多被稱為霖田祖廟。 據臺灣鄉村禮俗記載,臺灣三山國王聖誕定為每年二月廿五。 而粵東地區三山國王出遊則定在正月,一般是正月初十或十五。
另一說法是三山國王本為山賊,盤據潮州境內3座山頭 (獨山、明山 、巾山),專門劫富濟貧,其後被朝廷封為將軍,死後更追封為國王。 還有屏東市區的屏菸1936文化基地、屏東縣民公園、秋林牛乳大王、勝利星村、屏東遺構公園、屏東書院、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三山國王廟坪石2025 屏中地區則有潮州-三山國王廟、屏東國際滑輪溜冰場、潮州糧田集市、曾記肉圓;東港-大鵬灣海上教堂、東港漁港、迎王平安祭典、新東興牛肉爐、正純商行、曾鮮黑鮪魚以及離島小琉球-冰箱冰舖。 廟門對聯寫上「蹟著潮州,凜凜威風扶宋主;靈昭坪石,巍巍廟貌鎮山河」,將潮州宋帝與坪石廟宇連繫起來。 三山國王廟坪石2025 右偏殿曾設書塾,後來成為龍池學校暨幼稚園,至1960年代停辦。
三山國王廟坪石: 香港
於 2010 年被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古物諮詢委員會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意味著建築物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接近郊野的該廟佔地範圍甚廣,流於晨運場地格局,亦足見經營者之心思。 最從扎山道入口開始,以至神壇止,中途附有不少其他神位與放生池等。 三山國王廟坪石 每當經過坪石邨,不難會發現一座顏色鮮豔的建築物,它就是牛池灣三山國王廟。
2010年1月22日,香港房屋委員會建築小組通過斥資1.3億港元活化坪石邨,由利安顧問有限公司(英語:Leigh & Orange)(Leigh & Orange)負責設計,也是房委會首個對舊式屋邨引入活化概念,認為可再保存多15年。 建築物本身屬兩進式,紅牆綠瓦,屋脊上飾以石灣陶瓷像,與瓦頂下之紋飾互相呼應。 1966年6月,屋宇建設委員會收到了平石「塔型大廈計劃」的地基、構築物和其他合同的招標書。 該方案構想了五座多邊形塔型大廈,高416英尺,每座樓高50層和48層並設有16個7人單位。
三山國王廟坪石: 歷史
屋邨由多條九龍區主要幹道包圍:龍翔道、觀塘道及清水灣道,鄰近彩虹交匯處和港鐵彩虹站,因此交通十分便利。 廣東客家人奉尊三山國王,客家移民所到之處都興建廟宇供奉。 這座三山國王廟經多次重修,廟前空地於歲晚會設置小型花市。 關於三山國王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一個說法是宋太祖趙匡胤得三山神助,平息劉張之亂,於是封三山為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廟坪石 其初建年份雖然難以追溯,但正門石額和正殿副樑刻有「庚戌冬重修」及「宣統辛亥年孟春月建造吉旦」字樣。
- 最從扎山道入口開始,以至神壇止,中途附有不少其他神位與放生池等。
- 廣州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院長陳春聲教授根據各種資料以及田野調查,認為台灣的三山國王廟在170座左右。
- 坪石的三山國王廟只供奉一位山神,廟方說是「三王爺」,其餘兩位山神並沒有來港,今陪伴三王爺兩側的是太歲和玄壇。
- 廟宇紅牆綠瓦,屋頂有陶瓷像,廟前石額刻有「三山國王」四字。
- 他們生前屢立功績,死後多次於潮州顯靈,幫助宋帝擊退敵人。
三山國王廟係一座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喺九龍平山嘅坪石邨側邊,近觀塘道[註 1]。 亦有傳說話三山國王本來係山賊,盤據潮州境內嘅3座山頭(獨山、明山 、巾山),專門劫富濟貧,之後被朝廷降伏咗,然後封咗做將軍,死後更被追封做咗國王。 當年客家人由內地遷徙而來的同時,他們把家鄉所信奉的神明也一同帶來,三山國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此信仰源自潮州,其中「三山」指的是位於現今饒平縣的三座名山──獨山、明山 、巾山。
三山國王廟坪石: 三山國王廟 (平山)
香港共有六座三山國王廟,而牛池灣三山國王廟則是其中歷史最為悠久之一。 當局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是否應該等待塔型大廈並冒着進一步拖延的風險,或者是否應該採用常規的建築計劃,在場地平整完成後就可以立即開始工作。 三山國王廟坪石2025 三山國王廟坪石 經過非常詳細的討論後,屋建會在1967年2月根據建築委員會的建議,應放棄在坪石工地使用塔式計劃。 然後,建築師受委託進行常規的建築方案,該方案基於與塔式方案相似的佈局,包括五座主要建築物,每座高28層,均設有一個寬敞的中央開放廣場。
- 招標顯示,根據每人的建築成本並考慮擬議「滑移式」的建造方法的建造速度,這些塔型大廈具有優於傳統建築的經濟優勢,因此屋建會決定繼續採用該計劃。
- 亦有傳說話三山國王本來係山賊,盤據潮州境內嘅3座山頭(獨山、明山 、巾山),專門劫富濟貧,之後被朝廷降伏咗,然後封咗做將軍,死後更被追封做咗國王。
- 潮洲太守王侍監赴三山求神,果然雷電驟起,風雨交加。
- 廣東客家人奉尊三山國王,客家移民所到之處都興建廟宇供奉。
- 關於三山國王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一個說法是宋太祖開國時,南漢後主劉張耽於淫樂,
1965年,屋宇建設委員會宣佈興建坪石邨[11],坪石鄉於1967年清拆,並於1970年至1971年建成,由港督戴麟趾爵士揭幕。 據不完全統計,粵東地區各地已知的三山國王廟超過200座,其中汕頭65座、揭陽60座、潮州25座、汕尾109座。 據2012年實地調查,汕頭市濠江區三山國王廟有38座。 由此,前述不完全統計,粵東三山國王廟超過200座是十分保守的。 乘車經過觀塘道坪石邨時,會看見一座紅牆綠瓦、屋頂有陶瓷像的廟宇,廟前石額上刻有「三山國王」四字,這正是三山國王廟。 廟宇紅牆綠瓦,屋頂有陶瓷像,廟前石額刻有「三山國王」四字。
三山國王廟坪石: 形象影片「屏東多向度」曝光 人文風情與美景盡收眼底
網站所述的資訊如有更改,應以有關部門或機構公布為準。 政府對本網站內容的準確性、足夠性、可靠性及時間性概不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證,亦不會就該等內容的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在規劃你的行程前,請留意有關部門或機構的最新公布,或向他們查詢景點的開放情況及時間。
三山國王廟坪石: 三山國王廟
這些,再加上一個傳統的七層樓高的大廈,將能夠容納29,500人。 招標顯示,根據每人的建築成本並考慮擬議「滑移式」的建造方法的建造速度,這些塔型大廈具有優於傳統建築的經濟優勢,因此屋建會決定繼續採用該計劃。 廣州中山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院長陳春聲教授根據各種資料以及田野調查,認為台灣的三山國王廟在170座左右。 但實際的數字應該遠大於陳教授的估計,單是宜蘭縣就有四十幾間三山國王廟[5]。 民國77年,由台灣三山國王宮廟組成「中國巾明獨三山國王協會」,現有百餘三山國王宮廟為此協會會員。
三山國王廟坪石: 三山國王
該廟的初建年份已不可考,按其屋頂脊檁的刻字估計這座廟宇在1911年重建。 廟宇座落於坪石邨側,雖與牛池灣村是一路之隔,但實際地域屬觀塘區。 三山國王廟坪石2025 三山國王廟坪石 每年農曆二月廿五日的三山國王寶誕,住在附近街坊都到來酬神賀誕。 三山國王廟坪石 廟外搭一個小型戲棚,並邀請劇團一連四天表演,神人共樂。 這座三山國王廟約建於1800年左右(清朝嘉慶初年),由當時的坪石村及河瀝背村村民合資興建,而廟宇的位址當時已是海旁。
三山國王廟坪石: 三山國王與宋帝
雖然「三山國王」本有三位,但該廟宇只有一尊神像,左右分別供奉太歲和玄壇。 而右偏殿曾設辦書塾,後改名為龍池小學,於1960年停辦。 屬三級歷史建築的三山國王廟是一座私人廟宇,與其他廟宇不同。
三山國王廟坪石: 三山國王廟 (坪石邨)介紹
三山國王廟係喺1800年左右(清朝嘉慶初年)起嘅,由坪石村同埋河瀝背村村民合資起,間廟宇嘅位址嗰時係喺海旁。 1946年呢座廟曾經擴建,改成為而家嘅面貌,廟前石額上刻有「三山國王」四個字,門旁對聯就寫着:「跡著潮州,凜凜威風扶宋主;靈昭坪石,巍巍廟貌鎮山河。」每到每年農曆二月十五嘅三山國王誕,都會非常熱鬧。 關於三山國王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一個是宋太祖趙匡胤得3位山神幫助,平息劉張之亂,封為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廟坪石: 三山國王廟 @ 坪石
坪石的三山國王廟只供奉一位山神,廟方說是「三王爺」,其餘兩位山神並沒有來港,今陪伴三王爺兩側的是太歲和玄壇。 三山國王信仰源自廣東潮州,三山即位於潮州的獨山、明山和巾山。 三山國王廟坪石2025 關於三山國王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一個說法是宋太祖趙匡胤得獨山、明山和巾山的三位山神幫助,成功擊退敵人,於是封三位山神為三山國王。 亦有傳說三山國王本為山賊,盤據潮州境內3座山頭(獨山、明山 、巾山),專門劫富濟貧,其後為朝廷所降,封為將軍,死後更追封為國王。 坪石邨所屬位置剛剛在黃大仙區區界外,所以屬於觀塘區。
三山國王廟坪石: 三山國王廟 (坪石邨)
左偏殿是值理會聚會之所,有一塊1970年的捐款碑,簡介廟宇重修之舉。 坪石的三山國王廟由牛池灣鄉的客家人興建,估計有200年歷史。 屋頂脊檁刻有「宣統辛亥年孟春月建吉旦」,證明現今的兩進三開間廟宇在1911年建成,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 該廟曾於1946年擴建,成為現今的面貌,廟前石額上刻「三山國王」四字,門旁對聯則寫着:「跡著潮州,凜凜威風扶宋主;靈昭坪石,巍巍廟貌鎮山河」。 三山國王廟坪石 亦有傳說三山國王本為山賊,盤據潮州境內三座山頭,惟盜亦有道,只劫富濟貧,朝廷視為心腹大患,屢出兵欲圍剿,均無功而退,其後只得向之招降,乃貴為將軍,立下戰功,死後更追封為國王。
關於三山國王的傳說多不勝數,其中一個是有關隋文帝麾下的三位將軍,分別是連清化、趙助政及喬惠威。 他們生前屢立功績,死後多次於潮州顯靈,幫助宋帝擊退敵人。 廟宇兩旁的門聯上寫道:「蹟著潮州,凜凜威風扶宋主;靈昭坪石,巍巍廟貌鎮山河」,描述了「三山國王」的事蹟。 關於三山國王的傳說有很多,其中一個說法是宋太祖開國時,南漢後主劉張耽於淫樂, 更興起為亂,太祖於是命王師南征。 潮洲太守王侍監赴三山求神,果然雷電驟起,風雨交加。
三山國王廟坪石: 三山國王廟
班師回朝時,見有胜旗出現在城頭的雲中,旗上寫著「潮洲三山神」。 三山國王廟坪石 太祖領悟到劉張之亂得以平息,實有神助,於是誥封中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明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 三山國王廟坪石2025 廣東客家人,傳承中原文化而奉尊三山國王,這種山嶽信仰是古代自然崇拜的遭風,客家移民所到之處都興建廟宇供奉。 三山國王信仰源於潮汕一帶,傳說有三位將軍曾在潮州顯靈,助宋帝擊退敵人。 宋帝認為他們是潮州揭陽河婆墟(今在饒平縣)的獨山、明山和巾山所化,故封他們為「三山國王」。
新計劃已提交給政府,並在年底之前等待批准[13]。 坪石邨的原址是坪石村及白屋仔村,坪石鄉是新九龍十三個規模較大的鄉村—九龍十三鄉之一[8][9]。 1963年,政府公告收回坪石木屋區土地,曾引起村民不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