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現在可以登入基層醫療指南的網頁,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家庭醫生、牙醫或中醫。 資源緊張,根據調查,在醫管局接受精神健康治療的人士,由 2011 年 18 萬多名升到 2019 年的 25 萬多名,數字仲每年遞增緊,精神科門診最長要排 2 年多先有得睇,隨時錯失治療良機。 政府表示,因應變動,偶發性疾病的病人可到其他普通科門診診所或私家醫生求診,已預約於有關診所覆診的長期病患者,可按原定覆診日期,帶同預約便條及身分證前往指定的藥物補充診所取藥。 計劃旨在消除社區人士對精神病的誤解及迷思,提高廣大市民對精神病的理解及加強對精神康復人士的接納。 透過多媒體視聽、藝術欣賞及角色扮演等項目,參加者能夠從虛擬之視覺及聽覺情景中體會和感受病患者經歷精神病徵狀以及於治療、復發過程的內心世界和掙扎等。
- 一般來說,如果發現自己受到情緒困擾或察覺身邊人的行為及精神上有異常,可先向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協助並作出診斷,從而找出適合的非藥物性治療方案。
- 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每日迴診,每週舉行團隊醫療團隊會議,與護理、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共同擬定後續治療計畫。
- 病人如因疫情原因選擇更改覆診期,醫院會按情況為延後覆診的病人覆配藥物,確保病人得到所需的藥物治療。
- 凝聚、參與、同行理念,通過招募社區人士、康復者及其家屬成為義工,提供聯繫、交流及培訓機會,凝聚義工及延續服務社區的精神,促進大眾關注精神健康。
- 資源緊張,根據調查,在醫管局接受精神健康治療的人士,由 2011 年 18 萬多名升到 2019 年的 25 萬多名,數字仲每年遞增緊,精神科門診最長要排 2 年多先有得睇,隨時錯失治療良機。
- 該院共提供516張病床及103張日間病床,並設28間手術室、49間診症室,及16個專科醫療中心,並設有24小時門診服務。
- 台大醫院成人精神科急性病房,位於台大醫院西址三西二樓,病床共有35床。
精神失常、老人心理或者精神病變、各種抑鬱症、焦慮、厭食症、飢餓症、精神分裂,以及其他行為失常,都在精神病範圍以內。 自2002年開始,港島東聯網醫院制訂了「病人需自購的藥物項目」,旨在進一步改善資源的運用及為聯網內的病人帶來最大的效益。 病人請按診症預約紙上所示的登記時間前15 分鐘到本部門登記及應診。 為免延誤按時到達的病人之登記及應診,提早到達的病人,不會獲得提早安排登記及應診。
精神科門診: 診症後檢驗 / 治療(如有)
除了致力服務港島東的市民外,精神科的住院服務亦覆蓋全港島及大部分居於離島的市民。 專科門診診所實施分流制度,確保病情緊急並需要及早診治的病人獲得優先跟進及治療。 新轉介個案通常先由護士甄別,再經有關專科醫生覆核,然後分為緊急、半緊急和穩定個案。 醫管局的目標是把緊急及半緊急新症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維持在兩個星期和八個星期之內。 社會福利署 臨床心理服務為市民提供臨床心理服務,包括心理及智力評估和心理治療等服務,協助受困擾人士渡過難關。
4.成人日間精神復健服務:安排病情穩定的精神疾病病人白天參與規律活動,培養生活技能、建立人際關係、並進行職業復健,使能增進其精神與社會功能,順利回歸社會。 以下連結載有不同精神科疾病的簡介,例如焦慮症、躁狂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讓你了解這些疾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二、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同意聲明:委託人及受委託人就本申請書所列之個人資料,同意提供貴院做為處理本業務及建檔等相關業務使用。 在攜手經歷三年疫情的衝擊,更應該虛心檢討與檢視國家政策,作為下次疫情衝擊的借鏡,不讓任何族群被犧牲與捨棄。 未來政府也應強化民眾在後疫情的身心治療、提升健康老化的可能,當全民後盾,疫情才能贏來真正曙光。 醫師提醒,女子經診斷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需要長期追蹤,疫情帶來的身心創傷超乎我們的想像。
精神科門診: 精神科收費
此外,參加學生健康服務的中小學生會獲安排到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每年一次的健康檢查,其中包括用健康評估問卷輔助篩查心理健康和行為問題、面談、輔導、健康促進活動和跟進。 精神科門診2025 精神科門診 如發現學生有身體和/或心理健康問題,有關學生會被轉介到健康評估中心、專科診所、學校社工、社會福利署或其他適當的服務機構作跟進。 來年,學生健康服務會進一步加強與各持份者的聯繫和溝通,醫護人員會定期聯絡需要轉介精神科的學生,以跟進他們的進展和提供適切的支援。 由派駐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為專業同工提供臨床督導、個案諮詢及專業培訓,幫助他們增強專業知識和技巧,處理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的需要。 臨床心理學家亦會為沒有接受醫院管理局/社會福利署服務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複雜個案提供心理支援服務。 本科日間病房(日間精神復健中心)的服務對象為思覺失調症、雙極性情感疾患、失智症或器質性疾患等穩定患者,包括來自急性病房或門診轉介之個案。
- 醫管局在二零二三至二四年度獲得的撥款為909億元(包括892億元經常撥款)。
- 同時,在籌建中大醫院之時,校方亦承諾會接收由醫院管理局轉介的專科門診及日間手術個案,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 2021年1月7日:醫院開幕,首階段提供門診及日間醫療服務(包括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眼科門診、內視鏡服務、物理治療、影像診斷及心臟檢查);20張病床自當日起提供服務。
- 本計劃由社區共享投資基金撥款,通過連繫跨界別和多層面的合作,由2016年4月起至2019年3月期間為新入伙的蘇屋邨居民提供社區支援服務,建立屬於蘇屋邨守望相助的鄰里網絡。
- 醫院管理局管理的「撒瑪利亞基金」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治療過程中的指定「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本院的精神科專科醫生會透過應用最新的神經科學發現、診斷方法和治療干預,為有不同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治療。 本計劃旨在銜接輪候政府精神科服務期間的空缺,為25歲或以下及有經濟困難的人士提供資助,使他們在輪候政府精神科門診期間,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治療,以免影響病情。 精神科門診2025 本計劃獲周大福慈善基金撥款5,141,250港元,為期兩年,預計500人受惠。 2018年計劃獲基金增加撥款14,266,503港元,延續兩年,增加700個名額。 而臨床心理學家則是應用心理學的專業人士,主要採用實證方法促進心理健康並解決心理問題,當中包括不同嚴重程度和複雜性的發展、情感、行為和精神障礙。 另外,精神科醫生主要採用藥物治療,並以心理治療輔助;臨床心理學家則主要透過非藥物治療包括為病人進行輔導、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
精神科門診: 醫院及診所
很多人對於身心科有些許誤解,同樣是生病,差在心理與生理,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患者,曾經可能也是和大家一樣健康的人,心理生了病沒有來的及治療,一直拖延下去有時候不僅僅傷害到旁人,更重要的是一直處於痛苦風暴中的自己無法解脫。 而常見的身心科治療項目有:自律神經失調、失眠、憂鬱症治療、焦慮症治療等,因為精神科常容易令人誤解甚至害怕,故而改別名為身心科,所以身心科其實和精神科是一樣的,只是差距在於說法。 身心科就像一般科一樣,差距在於其他門診可能是針對患者的生理狀況進行治療(如:感冒開感冒藥、發燒開退燒藥),而身心科則是針對心理狀況進行治療。
精神科門診: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 (2014-
西九龍精神科中心為葵涌醫院轄下的一間精神科門診,為旺角、深水埗、葵青、荃灣及北大嶼山區十九歲至六十五歲有需要市民提供精神科醫療及復康服務。 亦為居住於旺角、深水埗及北大嶼山六十五歲以上之長者,提供專業診斷、治療及復康服務。 東九龍精神科中心設有精神科門診部、日間醫院、家屬資源中心及「個案復康支援計劃」辦公室,主要為黃大仙區居民提供精神科專科醫療及復康服務。 求診人士可如平日般透過電話或「HA Go」流動應用程式內的「預約普通科門診」功能,預約診症時間。 新生精神康復會於1965年創立,是專注發展精神健康服務的非牟利機構。 本會承蒙周大福醫療基金、傅德蔭基金及施永青基金共同資助,執行「精神科醫療資助及社區支援計劃」,資助合資格人士盡快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治療,以免影響病情。
精神科門診: 醫療服務與特色
相同的,在諮商的過程中,如果心理師發現您有藥物治療的需求,也會事前與醫師說明觀察到的個案狀況,以利醫師評估並開立藥物。 精神科門診2025 醫管局亦會加強對癌症病人的支援,包括在不同聯網提升血癌及肺癌病人的基因檢測服務、加強放射治療及放射診斷服務。 此外,醫管局亦會加強支援精神科病人,包括增加精神科住院服務的護理人手、繼續增聘個案經理,以及加強精神科諮詢會診服務等。 你可在此查閱各專科診所及中心的地址、電話號碼及服務時間,包括母嬰健康院、婦女健康中心、長者健康中心及胸肺科診所等。 如有需要,病人可向本診所遞交醫生的補充信件,以供專科醫生參照其預約安排。
精神科門診: 健康知識
本港的精神科醫生選擇包括醫院管理局轄下的19間專科門診診所(精神科)及15間精神科日間醫院、私家醫院專科及港九新界私營精神科診所。 精神科門診 1.門診服務:提供全國最全面而專業的精神科門診照護,門診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下午。 包括早期思覺 失調症特別門診、老年精神醫學、失智症特別門診、成人自閉症特別門診與藥癮戒治特別門診等。
精神科門診: 醫療團隊
法定代理人(未成年、受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者):病人身分證正本(未成年者得提供戶口名簿正本)、法定代理人身分證正本、與病人之關係證明【有記事的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六個月內有效)、法院裁定書等正本】。 一名 30 歲女性因年邁母親因狀態不佳住院治療,她透過手機螢幕視訊,目睹家人斷氣。 自此,她常常喃喃自語、脾氣不穩定,行為舉止退化回幼年,做出輕生舉動,先生見狀趕緊將太太就醫。 COVID-19 是全世界的大災難,死亡人數遠超過 SARS、H1N1 與流感,受災範圍與程度均史無前例。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表示,疫情至今未走入尾聲,國內非但沒有正式檢討報告,反而積極布局政治動向,對此十分痛心。 W 先生的母親患有慢性病,在 2020 年疫情大爆發被驗出罹癌,需多次進出醫院回診拿藥,染疫風險高,但疫情之下卻搶不到疫苗可打,最後確診染疫過世,過程中經歷急救、插管、搶藥、火化的衝擊,讓家屬孤立無援,至今難以釋懷。
精神科門診: 藥物及心理治療
在經歷 PTSD 後,有人出現「解離」反應,在往後的日子將面臨類似情景或刺激時就可能復發。 有 28 位受害家屬對政府提出國賠訴訟,控告政府在疫情間未能在備妥充足的治療藥物、快篩劑及疫苗,導致民眾白白喪命、在疫情中痛失至親。 後更因「24 小時內火化」爭議,使家屬無法見親人最後一面,只憑視訊做最後告別;往生者只能用屍袋包裹,連最後的尊嚴都沒有。 為維護廣大守約民眾就醫權益,本院自108年8月1日起,如於28天內門診缺診3天(含)以上,將暫停網路、手機APP、語音、人工電話之預約掛號權限,須至28天後始恢復;如須掛號,請親臨本院批價掛號櫃檯辦理,當日起即恢復權限。
精神科門診: 服務歷史
寶血醫院 (明愛) 是一所私營醫院,提供全面、優質且實慧的一站式醫療服務給所有市民,包括普通科及專科門診、各項身體檢查、化驗、影像診斷、疫苗、手術及住院等。 在健保給付的制度下,醫師不容易有很多的時間可以仔細聆聽病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健保給付心理治療的額度並不高,導致醫院等待心理治療的名單是大排長龍。 如果自己有感覺『明顯』的藥物需求,例如:失眠的調整、焦慮恐慌的身心症狀(胸悶、頭痛、呼吸困難、面潮紅……等),這些症狀讓你非常不舒服時,就可以至醫師門診求助。
精神科門診: 臨床心理學家診症費一般多少?
醫院管理局管理的「撒瑪利亞基金」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治療過程中的指定「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香港政府曾經委託兩間大學進行精神健康普查,發現本港患有一般精神病的普遍率是 13.3%,以 700 萬人口推算,患有精神困擾的人士大約有近 精神科門診 100 萬人,其中以混合型焦慮抑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同抑鬱症最普遍。 計劃運用了「共融戲劇」及「論壇劇場」手法,鼓勵精神病康復者及社區人士相互交流,學習彼此尊重和包容。
精神科門診: 醫療服務
治療目的在於對急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病理及功能缺損進行周延的評估,以在短期內接受安全有效之精神醫療,快速穩定病狀,並依據個別功能擬定逐步復健之計劃,以順利回歸居家與社會生活。 在急性病房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個別與團體心理治療。 精神科門診 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每日迴診,每週舉行團隊醫療團隊會議,與護理、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共同擬定後續治療計畫。 每週另有支持性心理治療及特殊心理治療,教導病患與家屬如何因應疾病的衝擊、討論治療策略、以及協助生活適應。 對於難治型病患、激躁攻擊或高自殺風險個案,亦依病情需要提供電痙攣治療。
各精神科專科醫生的診症費均有所不同,會診費用由HK$500至HK$2000起不等,一般不包括藥費。 另外,特別的醫療程序如撰寫法醫精神報告、跨性別人士評估及治療、性犯罪心理評估及治療等,則會有另加收費,詳細收費項目需致電診所詢問。 本院的行為健康科門診提供精神科門診服務,如診症、評估、治療和輔導。 本院亦提供相關住院服務,任何14歲或以上、身體狀況穩定並無需接受緊急治療的人士,經精神科醫生轉介及/或建議下,可入住我們的行為健康科病房。
精神科門診: 預約途徑
其二是病人就業服務方案,含就業能力評估與訓練,庇護性職場訓練與就業指導、諮詢、轉介等。 5.強制鑑定、緊急安置與強制住院業務:成人精神科配合精神衛生法相關規定,對嚴重病人有自傷傷人之虞或無法處理自身事務者,進行強制鑑定、緊急安置與申請及辦理強制住院之業務,為嚴重病人提供完整評估,並施以適當之治療。 認識精神科疾病除精神科疾病外,患有不正常精神狀態,如思覺失調的病人,亦需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