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果涉及供水喉的滲漏問題,更換明喉的費用會由$8000起,如要更換供水藏地暗喉,費用則由$2,5000起跳。 此外,亦有其他漏水維修工程,例如地台防漏層,屋頂防漏工程,灌漿,打防水針等,視乎滲漏的情況而定。 不過,一旦法庭判決漏水單位業主需向受影響單位賠償,一般索償例子有維修費用、因漏水造成物件毁壞的賠償、專家及律師費等。 漏水的成因繁多,而且樓宇內部的結構亦十分複雜,若果想深入地解決漏水、滲水問題,最重要是及早維修以及聘請合資格人士作檢查以及維修才是最好的選擇。
聯辦處現正同步安排於試點地區全面使用新技術,在檢討成效後,我們會考慮是否將有關技術推廣至全港其他地區。 滲水辦投訴2025 我們期望,新技術除可增加找出滲水源頭的機會外,亦能適當紓緩前線人員的壓力。 市民飽受滲水問題困擾多時,曾寄望屋宇署與食物環境衞生署合組的聯合辦事處可出手打救,未料投訴三年竟因六度更換職員而膠着,期間滲水辦更曾「擺烏龍」,將警告信錯寄予投訴人,個案至今仍石沉大海。 專業人士指政府現時沿用的測試技術極為落後,外判檢驗工作後又欠缺足夠監管,變相拖長調查時間。 滲水大都是由損毀的供水管、衞生設備或排水渠管造成,通常可用簡單的修葺工程糾正。 業主應直接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鑑定滲水原因,迅速加以修理。
滲水辦投訴: 相關文章
第一階段,會由「聯辦處」職員負責做第一次入屋檢查,發現滲漏地方濕度高於或等於35%、以及需確定滲水問題由「其他單位」引致,才會進行第二階段調查。 第二階段調查,滲水辦人員或需多次到訪涉事或樓上單位,以進行不同調查及測試。 最簡單的方法是「色水測試」,滲水辦目前有約七隻不同顏色的色粉,常用色只有四至五隻,其餘留給稍後有需要時供外判顧問公司選用。 滲水辦人員將色粉倒進排水口,等待色水滲出牆外找出源頭,不過石屎有厚薄及能夠吸水,曾有個案於倒色粉後數年才可看見色粉漸現。 除了聯絡聯辦處,業主亦可直接找私人公司或公證行找出滲水源頭,並聘請律師入稟法院,提供有法律效力的報告,出律師信要求對方根據大廈公契內容,停止滲水,甚至向小額錢債審裁處提出民事索償。 但大家須注意,找公證行進行測試及提供有法律效力的報告須收費上萬元,而且可能會擾攘達半年甚至數年。
- 然而,以紅外線或微波測試尋找樓宇滲水源頭均屬間接的測試方法,其準確性或會受環境影響而有所差異,需要配合其他測試或資料,才能有效確證滲水源頭。
- 根據過往經驗,我們協助過的業主當中,擁有「第三方責任保險」的業主通常有一定優勢,因為即使樓下投訴漏水,就算造成對方財物損失亦可以交給保險公司處理,免卻了不少煩惱。
- 三)政府部門所發出的報告並不是公證行及專家報告,在法庭上參考價值極低,雖然大部人都會呈上法庭作參考證據之用,但滲水辦的信件很清楚描述(見下方圖片)"報告內的資料由政府為有關目的而編製,供政府內部使用。
- 其後維修公司也試過用水浸天台,雖然沒有發現滲漏問題,但卻建議在天台多塗一層防水層,陳先生也無奈接受,但問題仍舊存在。
業主應該明白,維修或裝修甚少十全十美,即使雙方曾經付出了數以十萬計的維修費,亦不代表漏水不會再出現。 維修前找專業人士做獨立調查,清楚找出漏水源頭對症下藥將大大減低再次漏水的機會。 不過,地區人士對滲水辦的不滿並不只有調查時間過長、色水測試落後,更是整個聯合辦事處無部門作最終統籌、牽頭,以致部門間常互相「拋波」,令受滲水問題困擾的戶主不知程序該由哪個部門負責。
滲水辦投訴: 滲水
食物環境衞生署和屋宇署成立的聯辦處,會安排『一站式』的服務,處理樓宇滲水投訴;聯辦處的職責是執行《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的相關條文,減除滲水妨擾。 如有需要,亦會轉介個案予屋宇署或水務署,作出相應行動。 例如屋宇署會按《建築物條例》(第123章),針對樓宇及排水渠失修問題;而水務署則按《水務設施條例》(第102章),制止浪費食水的情況。 跟業主立案法團交涉,找回大廈維修公司再作檢查,維修公司在天台對下來的主人房外牆塗了一層防水油,表示問題已解決,但實情所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滲水辦投訴2025 其後維修公司也試過用水浸天台,雖然沒有發現滲漏問題,但卻建議在天台多塗一層防水層,陳先生也無奈接受,但問題仍舊存在。
很多業主面對同樣問題:明明已經完成了浴室維修,但仍被鄰居投訴滲水,甚至索償並告上小額錢債審裁處(甚至更高級別法院),沒完沒了。 另外,滲水辦由食環署和屋宇署共同運作,公署關注,兩署職員若在管理架構上沒有從屬關係,可能容易出現「各自為政」的心態,協調度欠理想,以及對解決問題欠決心。 公署建議滲水辦盡快探討並落實由一個主導部門統籌及監督其運作,及設立「個案經理」制度,更密切監察個案進度。 可以先找裝修報價你天花維修費用,連天花相片和公證行漏水報告。
滲水辦投訴: 申訴專員揭「滲水辦」效能低 有個案花4年才完成調查
「去水」則包括洗手間污水;「地台」則指浴室底的污水;「外牆滲水」則因外牆出現裂紋,雨水經由裂紋滲透入屋。 更嚴重是,滲漏問題一直由睡房延伸至客飯廳天花,原本鋪上的牆紙出一個個小氣泡,界開才望發現有裂紋,近期還惡化至窗邊也有裂紋及滲水。 他多番向法團要求別找清維修公司的尾數,以保留資金作處理漏水問題,怎料法團卻在不知不覺間已找清尾數,現時陳先生只能獨自處理。
滲水辦投訴: 漏水個案
如上文所述,滲水個案的調查分為三個階段,所有滲水舉報個案的調查工作均有聯辦處人員參與,而外判顧問公司只負責第三階段的專業調查。 聯辦處沒有就每宗滲水個案的處理時間及不同調查階段完成的個案數目另行編製統計數字。 然而,調查每宗個案所需的時間不一,關乎多個因素,包括個案的性質和複雜程度,以及有關業主和佔用人是否配合調查。 E-myhouse全港首創漏水仲裁服務,由中立的建築師專家進行獨立調查,找出漏水源頭及責任,並提供維修建議,讓樓上樓下雙方可以以公平公正的方法解決漏水,並且節省聘請律師上庭訴訟的龐大開支和耗時程序。 滲水辦投訴2025 滲水辦投訴2025 不過,滲水辦未有研究為什麼處理個案需時長,未知是哪個程序出現問題。
滲水辦投訴: 被投訴家居滲水 業主如何拆局?
儘管AXA安盛香港(安盛保險有限公司)已採取合理程度的謹慎提供該等資料和材料,它們並非特定與您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健康或醫療狀態或特定需求有關。 AXA安盛香港和我們有關或控股公司不會就所提供的資料和材料沒有侵權、安全、準確、完整、充分、合理、切合用途或沒有電腦病毒承擔任何保證或責任。 水的問題無孔不入,一旦有漏水情況,小則更換喉渠,大則重新裝修,而水更有可能浸壞地板及儲物櫃等,處理水的問題,可是相當破費的事。
滲水辦投訴: 漏水檢測費用
適合不同類型的滲漏或滲水問題,在天花、牆身或地台藏有水氣或水份時,影響熱傳遞(改變熱傳導系數)及引致不平均的熱傳導情況。 透過非破壞性的紅外熱像技術,可把不平均的熱分佈轉成二維圖像的熱分佈圖,並顯示受滲水或滲漏影響表面或近表面的水氣分佈圖,從而判斷滲水或滲漏源頭。 需要修補外牆渗漏的位置本來都應該是密封的,但卻出現空隙、開裂、洞孔的地方,理應在迎水面修補比在背水面有效得多。 但外牆的迎水面要搭置棚架,加上較昂貴的保險費,增加了不少維修成本。 就過往記錄位於窗邊的外牆、結構外牆的牆體在建造時留下螺絲栓洞、冷氣喉邊的隙縫通常都會造成很嚴重的滲漏,而結構的開裂產生渗漏的影響則不太嚴重。 大都是因為有裂縫才導致漏水,但也有部份是由樓上漏水下來。
滲水辦投訴: 裝修後特別注意有否滲漏
而為了避免與鄰居的衝突或糾紛,最好請第三方介入,檢視整個勘測過程。 調查期間,假如懷疑滲水單位不合作,拒絕滲水辦調查,當局可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相關單位進行調查及測試。 滲水辦投訴2025 當戶主進行檢查後仍懷疑滲漏問題源自樓上或毗鄰單位,戶主可選擇自行處理相關問題,或向管業處反映,與滲漏單位進行協商。 滲水辦投訴2025 假如戶主發現自己的單位出現漏水、滲水情況,首先應該檢查清楚是否屬於自己單位的問題。
滲水辦投訴: 樓上漏水 滲水辦檢查過程大公開
倘若證明妨擾事故屬實,並確定造成妨擾人士的身分,便會把「妨擾事故通知」送交有關負責人。 早前驚傳青衣大型屋苑「灝景灣」管理公司收錯管理費足足20年,《胡‧說樓市》編輯部花了時間研究過往案例,始發現相關情況隨時發生於你跟我的屋苑之中。 「水質測試」也可抽出水份檢測,觀察水份究竟是清水還是污水,藉以分辦是「來水管」或「去水管」爆裂。 檢測過程中,還可再測試水質有沒有含有尿液常見的「阿摩爾亞」,從而決定「去水」屬地台洗澡污水、抑或厠所污水。 如果屬於「來水」的水管爆裂,要如何分辦食水或鹹水管呢?
滲水辦投訴: 天花滲水滲足幾年 滲水辦入唔到屋拒查
漏水處大都是角落或排水管處,如果漏水是從屋頂滴水則需與樓上屋主連繫了。 專家表示,制震器通常會裝在外牆側,直接裸露在室內相當罕見,推測有可能是老大樓後續做得補強措施,或是作為研究數據使用。 另外,結構技師也分享,既有建物最常見的3種結構補強辦法。
滲水辦投訴: 滲水辦
窗框漏水大都是用高壓灌注法先將中空填滿,再由外牆施工防水層。 職員會把去水口堵塞,再用顏色水淹蓋整個地台和淋浴間等,浸泡一個小時,再到樓下單位觀察滲水的顏色,以確定滲水的源頭。 一名女網友表示,近期租屋處的電表18天跑了128度,一天平均7.1度,讓她感到不可思議。 她指出家中沒有冰箱,有儲水式熱水器以及2個電燈電源,「請問是因為電燈造成耗電量大,還是我應該跟房東詢問電表是否有問題?」文章曝光後,網友立刻揪出「吃電元凶」。 華明邨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全港有不少市民求助滲水辦後,面對同樣的困境,但油尖旺區於今年7月底,卻發生過較罕見的事件。
申訴專員公署發表主動調查報告,揭發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滲水辦」)個 案積壓問題嚴重,截至今年6月,仍有2.3萬宗未完成行動的個案,當中8000多宗屬2019年或以前接獲。 滲水辦投訴2025 假如無法與鄰居協商解決滲水問題,你可致電「1823」求助。 聯辦處會就滲水投訴作出初步調查;若滲水構成衞生妨擾,聯辦處便會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的相關條文處理。 日久失修的舊式樓宇,不時會因為外牆出現裂縫、破損而引致漏水,雨水可能經由大廈外牆直接滲入屋內,或經牆身、縫隙流至不同地方。 外牆問題需要搭棚維修,維修責任由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負責,應向相關人士求助。 漏水滲水問題的確好麻煩,要找到滲水源頭、安排維修、索償處理……過程中更可能要牽涉到公證行和律師,手續和程序應該如何安排?
滲水辦投訴: 測試技術落後 推搪責任
網上有不少 DIY 方法去減輕漏水問題,例如更換防水膠、玻璃膠、油上防水漆又或者是「打針」,即是滲漏防水注射等等。 但其實這些方法普遍都是「治標不治本」,而且自己「打針」更是頗為危險,有機會令自己受傷,亦有機會引致更嚴重的裂痕,在沒有足夠知識的情況下很容易弄巧成拙,令問題更嚴重。 若果未能與鄰居達成共識又或者鄰居拒絕提供協助和維修,可以向其作出民事索償,從法律途徑進行追究。 不過原告人要先證明滲漏源自被告人的物業以及被告人對其物業滲水有實質認知或推定認知,並需自行進行舉證。 各種有關漏水測試費用、樓宇維修的服務收費各異,以驗樓服務為例,價錢一般以單位面積計算,例如每次每平方尺$3,最低收費$2,500。
滲水辦投訴: DIY 家居維修課程「0 難度」工作坊
適用於表面有露水或水珠的問題,如牆身霧水珠、地面霧水、天花水珠等等。 露點是空氣中水氣凝結成水珠需要降至的溫度,由此判斷表面濕潤是否與溫度變化而產生。 微波測試方式基於水(極性分子)的介電特性,當施加交流電磁場時,水分子會排列成更好方向,可使它被極化。 水的介電效應是非常顯著,它的介電常數約80;而大多數固體(包括建築材料)的介電常數是明顯較少的;它的範圍是2 至 10,最常見的範圍是3到6。 由於他們的介電常數值差異很大,即使至少量的漏水或滲漏也很容易被檢測。
「聯辦處」人員會委派顧問公司職員,按個案進行以下一項或多項測試,同樣地會到訪涉事單位一至兩次,有機會需反覆再作測試。 一般情況下,調查工作將於90個工作天內完成,滲水辦會將結果通知戶主。 若滲水情況複雜,或調查進度受影響,導致調查未能於90天內完成,滲水辦仍會將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將調查進展告知戶主。
業主發現滲漏問題並非出自本身單位,而是由樓上或隔鄰單位所造成,可以與懷疑滲水的單位業主商討,要求檢驗及找出滲水原因,以便進行維修。 除此之外,亦可向大廈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求助,由他們代為與涉及單位業主商討問題。 就聯辦處進行滲水調查所用的方法,屋宇署委聘的顧問公司,在檢視及研究最新的有關技術之後,已辨識多個查證滲水源頭的方法,並已進行實地測試,目前正制訂詳細技術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