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大樓為一座政府聯用辦公大樓,不少政府政策局和部門在大樓內設有辦公室。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為配合灣仔政府綜合辦公大樓的重置計劃,稅務局位於稅務大樓內的辦公室將遷往啟德發展區,以便騰出作為港島區的商廈地皮。 稅務局指計劃在2016年年中開始進行前期工程及預審投標資格招標,預計2018年初可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35億撥款,在啟德興建新的部門專用樓宇。 立法會於2018年4月通過36億撥款,建築工程隨後於2018年下半年展開。 為了紓緩東九龍及西九龍區內政府自置辦公室的短缺情況,亦打算將位於灣仔海旁的3幢政府大樓及胡忠大廈內的政府辦事處融合及搬遷至啟德[1],遂建議於啟德發展區原國泰後勤設施用地興建「啟德政府合署」。
- 不過宗教儀式實為七天,由圓玄學院道侶經生主持的經懺法事至12月8日,醮期內有迎神、龍獅市區巡遊、啟金榜、貢諸天祭禮等多項儀式和活動,之後日子進行獅王大賽,改建醮棚成戲棚,由鳴芝聲劇團公演多齣粵劇。
- 另外,入境處在明年第2季開始,會為居於院舍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到訪換證服務;若院友因各種原因未能透過入境處到訪或前往換證中心換領新身份證,可於換證計劃結束後2個月內,前往5個現有的人事登記處辦事處換領。
- 大樓曾作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劇集《刑警》和《鐵探》的「香港警察總部」,及《叛逃》中反恐特勤隊之取景地。
- 港鐵在元朗區共有4個站,增設1站,分別為洪水橋站、天水圍站、朗屏站、元朗站和錦上路站。
- 除此之外,尚有不少的政府部門,亦製作了由其首長率領部下呼籲選民投票的宣傳短片,計有保安局[42]、公務員事務局[43]、警務處[44]、入境事務處[45]及房屋局[46]等。
五間廟的主神及左右隨神安放神棚供奉,大會首長隨即為金龍點睛,龍騰飛舞,街坊善信拖男帶女爭相拍照。 這天亦開始公演木偶戲至改建醮棚完成,合共九天,之後上演粵劇。 屬於地區性打醮活動、有城鄉共融特色的元朗街坊十年例醮勝會(下稱元朗例醮/例醮),今年已踏入百周年,2023癸卯年這一屆已是第11次舉辦。 而丁口登記創下紀錄,大增三成至約七千人,反映活動深受元朗街坊歡迎。 一般而言,須在其所屬鄉村範圍的土地上建屋,而該土地須位於「認可鄉村範圍」及法定規劃圖則內的「鄉村式發展地帶」。 受政府發展清拆影響的寮屋住戶,房委會將提供「須通過經濟狀況審查」安置選項,讓合資格人士入住公屋單位。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大樓結構
該中心由各紀律部隊借調人手運作(初期編制為100人,來自警察、入境事務處及海關),並由衛生防護中心負責協調工作,已於2021年1月11日啟用[10]。 12月5日,政府表示將於投票日作出兩項貼心安排,包括選民在投票後會獲派發一張政府心意謝卡、及在投票站旁會設「打卡位」讓市民可拍照留念。 另外,電視台製作了主題曲《獅子山下 共建美好社區》以共慶區選。
其他配套設施,包括香港濕地公園已於2006年開幕,預留區已經有數間學校落成。 政府亦因應社區以至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需求,該處的康樂設施已逐步落成。 新的部門專用樓宇將命名為「稅務中心」(地址:九龍啟德協調道5號),位於太子道東,旁為工業貿易大樓。 用地面積約9900平方米,樓高19層連一層地庫,可提供約4.5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包括負責評稅及收稅的科別,並會提供稅務有關的前線服務。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工業
徵用土地又作「收地」,地政總署不時會徵用私人土地(如私人農地、屋地),以改作公共用途,如興建道路、街市、消防局、遊憩用地,以及公屋發展等等,並為受影響者提供特惠補償。 「原址換地」是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下的產物,發展商如在指定土地範團內,持有滿 4 萬呎的相連農地儲備,而土地業權須為統一,便可向地政處申請修訂契約,透過「原址換地」,更改所持農地用途,轉為住宅用地。 隨著經濟發展,流浮山的蠔田已成為香港歷史,因為嚴重的海水污染和天水圍市區在1991至94年間之發展已導致流浮山不能再產蠔,現時在附近一帶海鮮酒家吃到的蠔都是由國內出產的。 朗邊中轉房屋曾是元朗區唯一的中轉房屋,位於元朗新市鎮以西,近屏山,鄰近朗天路,在元朗市中心的邊緣,已於2016年開始封閉準備清拆,2017年完成拆卸。 受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影響,此大樓地下的啟德社區會堂被徵用作追蹤病患密切接觸者的指揮中心。
另外,入境處在明年第2季開始,會為居於院舍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到訪換證服務;若院友因各種原因未能透過入境處到訪或前往換證中心換領新身份證,可於換證計劃結束後2個月內,前往5個現有的人事登記處辦事處換領。 入境處宣布,將會花約4年時間完成,為全港市民更換新智能身份證,入境處、勞工處、警務處及主要官員將會優先換領,其他市民則會按照出生年份,分階段換證,當中1985至86年出生的香港市民,則於明年1月起首批換證。 市民可以到9個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及5個人事登記辦事處,共14個地點換領智能身份證。 元朗區的範圍涵蓋屏山鄉、廈村鄉、錦田鄉、八鄉、新田鄉、十八鄉、元朗市及天水圍新市鎮,面積達 14,430 公頃,人口約 54 萬,其中約 14 萬居於元朗市、 13 萬居於六鄉, 27 萬居於天水圍。 由於元朗北部與深圳只是相隔著深圳河,因此在深圳河下游至河口一帶的元朗區東北邊緣(主要包括米埔和落馬洲)是屬於香港邊境禁區,需要向香港警務處申請禁區紙才可以進入。 隨着經濟發展,流浮山的蠔田已成為香港歷史,因為嚴重的海水污染和天水圍市區在1991至94年間之發展已導致流浮山不能再產蠔,現時在附近一帶海鮮酒家吃到的蠔都是由國內出產的。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香港區議會選舉
分區委員會始於1972年,主要目的是推動市民參與「清潔香港運動」及「撲滅暴力罪行運動」。 時至今日,分區委員會成為各社區與民政事務處之間的橋樑,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10]。 而規模則為每8至10萬居民及流動人口(包括工人、購物人士、遊客等)有一個分區委員會。 據一份2005年發出的分區委員會委員資料綜合表[11]所指出,元朗區共有三個分區委員會,是「天水圍南」、「天水圍北」及「元朗市」,覆蓋新市鎮範圍,而鄉郊一帶則沿用鄉事委員會諮詢制度。 時至今日,分區委員會成為各社區與民政事務處之間的橋梁,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10]。 1948年政府於元朗設立新界第三所理民府,管理北約理民府(位於大埔)新界西改由元朗理民府管理。
地下展覽區介紹能源效益和可再生能源科技、以及該署在可持續發展上的項目,共有17件展品。 7樓展覽區介紹該署在電力、機動遊戲、氣體和升降機及電梯安全上的工作,共有4件展品。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郭興坤表示,醮會一年多前開始籌備,十人組成的秘書處每天都登記捐款,截至10月26日,籌款已逾千萬元。 他說疫後經濟疲弱,初時都擔心籌款有困難,但實況是喜出望外,反映街坊對十年例醮好熱衷、有感情,有街坊更大手筆,捐款幾十萬元,其中更有人捐款百萬元創出紀錄。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全港性電腦系統故障
任何人士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非法佔用未批租/未撥用的政府土地,即屬違法,地政總署會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第28章)收回土地,並於土地範圍張貼法定通知,要求佔用人在指定期限前,停止佔用該土地。 元朗區內設有不少旅遊景點,其中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近年亦吸引不少市民,趁假日到來觀鳥拍照及野餐。 而大棠於10月中至11月期間紅葉茂盛,別有一番風味,成為港人熱門拍攝勝地。 宋明時期新界五大氏族原籍江西的鄧氏及文氏先後遷入元朗的錦田、屏山、廈村及新田等地。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他們各自在聚居地大興土木,並留下不少祠堂、寺廟及書院等遺跡。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九龍區
元朗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元朗區的事務,共有45名議員,本屆元朗區議會也是香港歷史上第一個及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所有現任區議員均為建制派的區議會,目前在任的10名議員全數為建制派人士。 20世紀初期,隨著元朗日漸發展,元朗舊墟地方已不敷應用,所以元朗新墟於1915年建成。 它位於工業貿易大樓旁,鄰近新蒲崗和啟德站,是啟德發展區其中一座辦公大樓。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這種公私合營的收地模式,近年亦應用在「土地共享先導計劃 」,符合資格的參與發展商,可申請將所持新界農地,改變住宅用途,用作興建公營房屋和港人首置項目。 地政總署又作「地政署」,轄下有3個專責辦事處,包括「測繪處」、「地政處」及「法律諮詢及田土轉易處」。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選舉論壇
房協則提供「免經濟狀況審查」安置選項,合資格人士可獲安置到房協轄下的專用安置屋邨。 地政總署提供的資訊,較多與丁屋、寮屋、牌照屋等非主流居所有關,如想了解更多新樓與二手樓盤資訊,不妨在千居搜尋全港各區筍盤。 地政處一般不會主動清拆寮屋,但如果收到投訴,便有需要執法,巡查物業是否與登記時之狀況相同,否則會要求還原。 是六、七十年代,地政總署以批發牌照的方式,准許村民興建面積 400 呎內的農舍和禽畜屋。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政府委任
由於元朗北部與深圳只是相隔着深圳河,因此在深圳河下游至河口一帶的元朗區東北邊緣(主要包括米埔和落馬洲)是屬於香港邊境禁區,需要向香港警務處申請禁區紙才可以進入。 在禁區內的落馬洲更是香港連接深圳的一個口岸——福田口岸的所在地。 當中無綫新聞台以延後一小時形式播出,並安排以多畫面模式的左方小畫面暨第二聲道播出,主畫面暨第一聲道則如常播放原定常規節目,故此播放期間會受廣告時間影響。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元朗區
如還原不果,地政處會將該寮屋之登記取消,並以未經批准建屋等理由,將寮屋釘契,甚至收回土地,要地主自行清拆違規寮屋。 香港曾經出現過大大小小的臨時房屋,現存的例子有如牌照屋、寮屋等等。 多年來,地致總署致力協助清拆及重建這些居住環境欠佳的臨時住屋。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大樓地面部分為菜市場大橋街市(英語:Tai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Kiu Market)[1](「大橋」之名來自附近大橋村),現時由食環署管理。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元朗馬田壆村兩間鐵皮屋發生火警 兩人送院
工業貿易大樓於2012年1月16日動工[2],耗資5億港元,於2015年5月4日正式啟用,首個遷入大樓的部門為勞工處勞資關係科東九龍辦事處[3]。 而今屆選舉為政府呼籲投票的名人包括方凱申[來源請求]、尹光、謝雪心、沈震軒[來源請求]、馬浚偉、張明敏、嚴浩、張智霖、袁詠儀、連詩雅、草蜢、任達華、伍詠薇、徐小明、王祖藍、鄺美雲、黃百鳴、蘇永康、石修等。 除此之外,尚有不少的政府部門,亦製作了由其首長率領部下呼籲選民投票的宣傳短片,計有保安局[42]、公務員事務局[43]、警務處[44]、入境事務處[45]及房屋局[46]等。 而在啟德發展區區域供冷系統3A期管道開通後,此大樓亦正式加入該系統的供冷網絡[5];同時,原來於2003年安裝的儲熱泵式冷氣系統將會停用。 大樓樓高8層,其中7樓為加建部分,而舊建築結構中不適用之部分外牆則予以拆掉。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九龍東
1978年政府在青山公路-元朗段一帶發展元朗新市鎮,並興建所需的公共設施。 另一個新市鎮,天水圍新市鎮,則在1980年代末開始發展,使元朗區成為唯一一個有超過一個新市鎮的地方行政區(馬鞍山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 元朗區的第一個大型屋苑是位於南生圍的錦綉花園,第二個是新元朗中心。 由於元朗新市鎮的發展計劃沒有改動元朗市中心的用地規劃,所以大型屋苑只在市中心周遭建立。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這些新型及半新大型屋苑相繼落成入伙,漸漸改變元朗的地區面貌和人口結構。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元朗絲苗
地政總署負責有關土地政策的工作,包括管理香港政府的土地,以及處理相關行政事務,而在3個專責辦事處中,「地政處」的工作可說是涉獵最廣,下文將會盤點地政總署6大服務。 我們必定繼續積極向其他部門反映地區關注的事務,以及透過部門之間的合作處理地區問題。 另一方面,發動社會資本,加強跨界別合作,以及推動鄰里關懷互助文化,亦是元朗民政事務處近年不斷進行的工作。 我誠意邀請願意為社區出力的機構及人士與我們接觸,共同研究如何發揮跨界別合作的協同效應,推動元朗社區持續向前發展。 政府現正就元朗區多個地段進行的長遠發展研究,預計公私營房屋供應量總數超過13萬伙,其中元朗南新發展區料提供逾2.6萬個單位,最快2025年入伙。 錦田南和八鄉一帶目前建議發展的14幅地皮,可提供近3.4萬伙住宅,最快2026年入伙。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新界西
1條只在部分時間服務的短途路線(751P)則在天水圍新市鎮服務。 元朗區共有25個輕鐵站,其中天水圍站及元朗站可讓乘客轉乘港鐵。 元朗區的工業區主要位於元朗新市鎮的北面,橫洲的元朗創新園是全港第二個工業園,另外還有舊墟西面的東頭工業區。 以往元朗的交通未有高速公路和鐵路時,市區的居民去元朗要兩小時車程,去元朗旅行的最佳手信就是老婆餅,現時元朗都變成市區了,而該餅家在香港各區已設有多家連鎖店。 元朗為一沖積平原,也是香港唯一一個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大型商場
而邀請福建五虎將隊,是希望融入內地文化,讓港人看看,在元朗而言是首次,大將寓意保佑地區,國泰民安。 據百周年特刊及大會顧問楊毓照所述,早在百年前未有例醮前,據老街坊口述,已有兩次燒衣活動,由元朗墟民發起。 到1915年,元朗紳商組織合益公司,籌建元朗新墟,以取代交通不便的舊墟,其後更籌辦有規模的打醮,遵從元朗鄉村風俗,1923年起逢十年一屆的「十年例醮勝會」,祈求合境平安,百業興旺。 這時期元朗市區逐步發展,來自鄉村及外來的本地商人增多,1938年元朗商會成立,部分成員來自合益公司,商會聯同鄉彥村民、街坊商戶及地區坊眾組織舉辦例醮。
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隔河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政府在12月9日舉辦「區選繽紛日」,免費提供各種活動及優惠,以鼓勵市民在區議會選舉踴躍投票。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區內的服務主要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接駁巴士提供,連接區外的巴士線則由九龍巴士、城巴和新大嶼山巴士營運。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接駁巴士雖然名義上以接駁用途為主,但實際亦是不少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元朗區最早興建的公共屋邨為元朗邨,位於大橋街市附近,但已經拆卸。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元朗區東北至落馬洲 、洲頭,與北區的馬草壟相鄰,西南至洪水橋,與屯門區的藍地相接。
新界小型屋宇俗稱「丁屋」,在 1972 年推出的「丁屋政策」下,新界原居民的男丁,可獲准在認可範圍內興建一座最高 3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層、每層面積 700 呎內的房屋。 「寮屋」是四十年代起的產物,當年國共內戰,大量難民湧入香港,在山邊等邊郊地區非法築成寮屋作容身之所。 由於只有在深海撈取的蠔才可以生吃,而流浮山蠔是在淺水處放置蠔排去養植的,水質始終不太清潔,所以,在流浮山一帶海鮮酒家吃到的蠔,全部均會煮熟才上菜的,名為生蠔,是因為它有別於曬乾的蠔豉。 后海灣沿岸一帶(流浮山、米埔)寧靜舒適,岸邊有一堆堆的蠔殼,海上有漁民出海捕魚,米埔更是觀賞候鳥的場地。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元朗民政事務處組織結構圖
現時設在稅務大樓內的其他部門,將遷往其他新落成或現有的政府辦公室。 由於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元朗於1898年納入殖民地管治。 當時政府最初期的建設包括屏山警署,及經過元朗的青山公路-元朗段。 20世紀初期,隨着元朗日漸發展,元朗舊墟地方已不敷應用,所以元朗新墟於1915年建成。 今日舊墟的長盛街仍保存不少古建築物,被稱為「滿清一條街」。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香港島
大樓運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亦獲得香港「綠建環評新建建築」(BEAM Plus)及美國「能源和環境設計領先認證計劃」(LEED)兩項綠色認證評定為最高Platinum的級別[7]。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2021年立法會選舉,新思維及民主思路的成員皆成功入閘參選,狄志遠更成功當選立法會議員。 惟截至提名期完結,民主思路只有一位成員成功入閘參選,新思維兩位成員皆沒有取得足夠三會成員提名而未能報名參與今屆的區議會選舉。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審計署於2008年11月16日發表「衡工量值報告書」,指機電署總部大樓自啓用以來,每年耗電1,167萬度至1,238萬度,較之前增加35%至43%,電費支出增加20%至25%,最高達1026萬元。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主要私人屋苑
元朗平原水土肥沃,過去盛產稻米,元朗絲苗曾是1950年代在華南一帶的著名米食,可與增城絲苗競爭。 居民沿岸建立基圍,養殖水產,包括:基圍蝦、淡水魚等,元朗出產的老婆餅及月餅也是馳名海外。 如果在香港以外地方致電的話,請在電話號碼之前加撥地區號碼「852」(不適用於駐海外辦事處)。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本網站的所有資料均由有關決策局/部門及有關機構提供和更新。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2025 2014年12月12日,工業貿易大樓在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和環保建築專業議會合辦的環保建築大獎2014中獲頒「新建建築類別-興建中建築」大獎,並且被綠建環評暫定評級為鉑金級認證[8][9]。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元朗老婆餅
而丁口登記約七千人,相比上屆的五千四百多人,增幅約三成,每丁收費如上屆都是50元,計算為大會收入,丁口名字登錄於金榜,可得到神靈的保佑,闔家平安。 支出方面因物價高漲,成本比上屆多約三分一至千萬元,其中單是神功戲劇團費及搭戲棚費合共逾二百萬元,不過,估計結算後一如上屆會有盈餘。 例醮百周年特刊記載,一甲子前即1963年的例醮(首四屆沒有文字紀錄)已收支平衡,大會收入及支出分別是約15.6萬元及14.3萬元,盈餘萬多元。
元朗政府合署點去: 香港電台
其中12月1日的地區委員會界別論壇因人數眾多,無綫新聞台播放時間至當晚10時後,將餘下未播出部分於翌日上午9時在無綫新聞台繼續播出。 因應2023年香港選舉改革,設立由三會委員(即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為選民的地區委員會選出的議員,佔全體470名區議員中的176名。 候選人毋須為有關委員會的委員,在有關地方行政區的每個地區委員會(即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須獲得最少3名,但不多於6名地區委員會界別選民的提名。 選舉方法沿用選舉委員會所採用全票制,每一位委員必須投選跟選舉中該界別所須選出的議員人數相同的候選人,否則視為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