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身體即便長大了,仍無從對自己的生命經驗客觀看待的停滯現象。 其最致命處,在於使人無從尋獲自身的意義,它是一種被完全擊敗的體驗,因而使人置身於黑暗中。 慕姿列出的這些狀況,陳述的這些畫面,都很深刻挑起人的經驗。
而「祕密」,會讓這個羞恥感,繼續留在我們身上,使得我們承擔這些,變成我們性格中的一部分。 我也期待這本書,有機會能讓大家留意到「羞辱創傷」對孩子、對人的長期人格與心理、生理傷害。 一旦我們有機會去看見、理解,才有機會調整與改變。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2025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1動人新作。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羞辱创伤:最日常,却最椎心的痛楚
這其實就是世代累積的羞辱創傷所造成的「約定俗成」──社會共同忽略他人的感受,「感受」僅為上位者、有權力者服務。 而在這個創傷經驗中遭遇過的傷痕與羞恥,就這樣埋藏在我們心中,成為啃噬我們自我、懷疑自我能力與價值的養分。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2025 山是我教育路上的導師,所以看見慕姿玩重金屬,又是專業的心理師,心裡挑起豐富的況味,我下單,成了她的讀者。
很感謝慕姿的創作,那是我能力難及之處。 因為她的出現,讓很多不易表述的面貌,清楚、簡單地呈現在眼前,為人們帶來更多的看見。 我也想到自己的過去:小學時候因為不寫功課,帶著彈珠到校玩耍,老師在課堂談到童玩,當場要我展示彈珠技巧,隨著又諷刺我只顧玩耍,要我到教室後半蹲。 我在教室蹲了兩堂課,蹲到手腳都顫抖,蹲到同學笑著調侃。 我從得意的歡樂裡,掉入羞辱無恥的深淵。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中文書 / 宗教 / 心理 / 勵志
這是我們習慣貶低一個人價值與自我的方式。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2025 讓對方感受到羞恥、覺得自己很糟糕、不值得活。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2025 但它們牢牢箝制住你的人生;你無法愛人,也無法被愛。 他們讓自己無知無覺,或討好,又或將父母殘忍的語言內化在心裡,不斷攻擊自己……而當他們有下一代,「要對自己殘忍,才會進步」的羞辱教養方式,成了血液裡唯一的基因。 「養你真辛苦,養條狗都比你好。」「你是從垃圾場撿回來的。」「你怎麼這麼笨?你真是一個很爛的人。」這些話,我們耳熟能詳嗎?
- 當這些是祕密,他們會以為自己仍然可以這麼做。
- 我在一路的阅读中被照见,被不厌其烦地安慰,之前的我也看了很多别的书,却无法将其理论内化于心,正苦恼之时,在与这本书的奇妙链接中逐渐理解了那些理论的意义,并开始将书中教导的方法运用起来,从而获…
- 山教我怎麼聽「Slipknot」,聽那唱腔,看那華麗造型,他說自己感動得掉淚。
- ◎李崇建(薩提爾成長模式推手):「慕姿整理了諸多概念,彙整成生命中各種情境,說出了同為創作者,我寫不出來的深刻經驗。
- 在情緒的當下,你感覺非常差,好像「天地化為零」,只剩下你和這個感覺共處;而你對自己的感受、對世界的安全感,變得非常糟糕,就像困在一個黑暗的洞裡,你不知道該怎麼逃出去。
- 現在想起,或許那就是在巨大的羞辱創傷之下,他關掉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沒有感受、像傀儡一般,讓自己忍過這段時間;努力生存下來。
哪些是我們的真實,讓屬於我們的感受、想法等能夠恢復,了解到自己遭受什麼不合理的對待,並且理解那些恐懼如何影響我們。 「我想把糟糕的自己藏起來!」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感到尷尬、自卑、內疚、慚愧……, 請不要覺得可恥,我們可以從這些羞愧的情緒中找到復原的力量。 也就是說,「羞辱」的確是一種「攻擊」,時常用在「展現權力」、「控制他人」,甚至是讓施行者「自我感覺良好」,可以藉由羞辱他人,感受到自己是有力量、可控制他人,甚至可以擺脫自己的羞愧感與得到成就感。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作者介紹
《情緒勒索》作者周慕姿2022年療癒大作。 羞辱創傷,是我們教養文化裡,最沉痛巨大的傷害。 隨後透過練習調節情緒,開始學會與唱衰魔人對話,與人互動,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強化自己。 換言之,當事人失去了對整體性(wholeness)的感知,從而變得支離破碎。 沒有能力抵禦羞辱的孩子會因為羞愧與自責,而失去了這樣的能力,從而造成情感與事實之間的「分裂」,並讓我們產生作者在書裡所描述的各種僵化的自我防衛機制。 而用神話的語言來說,就是讓人身陷地獄。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漫畫 面對不解的人與事,就用心理學戰鬥:76個人心攻略術,終結人際壓力,讓你霸氣見招拆招
我猜,對他與對我來說,我們都以為:做錯事被傷害、被羞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那是老師在花力氣「教我們」。 如果跟父母說,父母可能不會站在我們這一邊,還會責怪是我們沒做好、而且「不懂得老師的用心」。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2025 當他的父母來接他時,總是謝謝老師認真的教導;希望老師可以對他再嚴格一點,因為父母希望他未來可以出國學音樂。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語言檢定考試
當你因為勇敢面對,看見自己的傷而流下了眼淚,這不是軟弱,而是對自己一路上獨自努力撐過來的理解與擁抱,也是對過去傷口的療癒。 諮商心理師/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之一。 另著有《關係黑洞》、《他們都說妳「應該」》、《過度努力》三本書。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除去心理師/作者身分,私底下也是民謠金屬樂團「Crescent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Lament 恆月三途」的主唱,以及鏡好聽PODCAST節目《周慕姿讀靈魂腳本》主持人。 周慕姿心理師不算是個想像中的典型心理師,她是心理諮商、心理師,同時卻也是個金屬樂團的主唱。 在寫下這本書的時候,也會想起自己小時候被羞辱、被狠罵的過往。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作者简介:
透過作者專業又溫柔的協助,無論你是誰、現在幾歲、有著什麼過去,都能重拾開朗笑顏。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2025 羞辱創傷隱身在我們的文化習慣中,雖是隱性,卻是幾乎每個人都有遭遇過的創傷,因此不容易覺察到,也容易因為約定俗成而持續。 但若開始有一個人開始覺察與改變,就會影響周圍的人,慢慢地,「羞辱創傷」就有機會從我們的文化中消失,走出我們、還有孩子們的生活。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關係黑洞:面對侵蝕關係的不安全感,我們該如何救贖自己?
中學時因物理考試考了五十九分,差一分就及格,我被老師當眾叫到台前,在頭頂剪了硬幣大的光頭,然後,一整天在學校度過,同學忍不住嘲笑著,直到回家,我剃光整顆頭。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2025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慕姿在書中提及自己的經歷,她「被欽點」選舉全校模範生代表,但因全班選她的僅有一個男同學,於是老師請全班同學輪流上台,陳述慕姿「為什麼不適合當模範生,讓她好好檢討」。 二○一七年,「情緒勒索」成了熱門詞彙,我才注意到這是一本書,且竟然是寶瓶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