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弦岸首批50伙價單,平均呎價貼近二手價推售,相信承接力不俗。 區內配套日漸變天,成為年青新社區,租賃市場有保證,料呎租可達50元。 現時市場以剛需盤主導,一手市場以1,000萬元以下為主,料項目開售首批單位可沽清。
- 南灣依山臨海而建,設有花費5億興建的會所,單位平均呎價高於另一著名豪宅貝沙灣,部分分層單位的售價及租金甚至超越其他豪宅獨立屋。
- 2012年鴨脷洲海旁道介乎南灣與深灣軒一幅住宅土地(即南區‧左岸(Marina South)),政府主動招標,反應熱烈,最終由中國海外以25.38億中標,每平方呎樓面地價高達$11,044,被譽為「天價」成交。
- 2007年2月,粉飾全邨(包括已於1998年翻新的利怡樓及利添樓)外牆,以淺粉紅色及深粉紅色為主調。
- 如果美國暫緩加息一次,及港府加快落實首置客按揭成數措施,消息明朗化將有助物業市場轉活,料本月一手可達1,200宗。
- 受限於單位面積,房內不可能再安裝獨立冷氣,因此兩間房同樣做了通風位置,夏天時只要開大廳冷氣便能把涼風引入。
- 入場單位為5樓C室,實用面積205方呎,折實531.9萬元,折實呎價25,946元。
南灣依山臨海而建,設有花費5億興建的會所,單位平均呎價高於另一著名豪宅貝沙灣,部分分層單位的售價及租金甚至超越其他豪宅獨立屋。 政府在2022年7月21日下午5時起鴨脷洲利滿樓(不包括利福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翌日上午11時正式完成行動。 入場單位為5樓C室,實用面積205方呎,折實531.9萬元,折實呎價25,946元。
鴨脷洲公屋: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是次的裝修個案的戶主就將僅有253呎的公屋單位,改造成兩房一廳的日式和風空間,以細膩柔和的設計手法帶出日式經典品味,在家中也能有去了日本當地溫泉旅館的感覺。 華貴邨位於田灣西南部;華富邨東南部,嘉隆苑以北的華貴道3號,面向火藥洲及鴨脷洲,遠眺東博寮海峽及南丫島。 1998年,華貴邨成為當時唯一在南區成立的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屋邨[3],及首個在港島推行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屋邨。 在交通正常的情況下,如乘坐港鐵前往銅鑼灣普遍需15至20分鐘,中環只需10分鐘。 若駕車來往商業集中的數碼港,只需約6分鐘,赤柱半島約25分鐘,往新界東則普遍使用兩條海底隧道途經九龍東西各區。 2014年10月,南灣的一個車位以300萬售出,創南區屋苑及香港仔區車位新高,較2011年買入價150萬上升一倍。
已於2021年6月開始民坊商場同街市部份關閉展開翻新工程,美食薈超級街市永久關閉。 由於利東邨位於玉桂山旁的半山,北面有整個景色美麗及遊客常到的香港仔港口,東面有豪華遊艇聚集的深灣。 邨內各座大廈皆處於不同的海拔高度的平台之上,因此各座大樓3樓入口均有有蓋通道連接上下山,從利東邨的不同樓宇居高臨下,可飽覽香港仔及東博寮海峽海景,更可遠眺南丫島及鄰近島嶼,盡覽香港大都會以外的大自然美景。 屋主於13日在Facebook群組「長沙灣街坊」發文,指自己居住長沙灣元州邨10多年,居住單位一直沿用趟閘木門,近日遇入屋爆竊事件。
鴨脷洲公屋: 興建、重建、待建或建議中
商場名為華貴商場,樓高2層,原為香港房屋委員會持有,2005年售予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 2012年鴨脷洲海旁道介乎南灣與深灣軒一幅住宅土地(即南區‧左岸(Marina South)),政府主動招標,反應熱烈,最終由中國海外以25.38億中標,每平方呎樓面地價高達$11,044,被譽為「天價」成交。 鴨脷洲公屋2025 單是樓面地價已超越同區深灣軒及海怡半島的優質海景單位的呎價,若計及發展成本及利潤,落成呎價將超越更具規模的豪宅南灣及對岸的深灣9號。 2011年新鴻基地產牽頭發展的豪宅南灣(Larvotto)落成,位於鴨脷洲海旁道,深灣對岸。
- 利東邨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委員會致力令利東邨歷久彌新,並促進社區的交流,為住戶增進多姿多采的生活模式,務求將利東邨的樓宇價值不斷提昇,在市場上保持一定競爭力,為各業戶建造和諧社區,締造美滿優質生活。
- 另外,自利東邨落成後,部分鴨脷洲居民習慣稱呼鴨脷洲邨為「西邨」或「鴨脷洲西邨」,以相對於利東邨的東邨。
- 2011年新鴻基地產牽頭發展的豪宅南灣(Larvotto)落成,位於鴨脷洲海旁道,深灣對岸。
-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但到2021年6月起,民坊把街市部份關閉展開翻新工程,實際上改建為商場,於2022年1月完成,改稱利東商場三期。
利東邨入伙超過20年,已成為鴨脷洲地標之一,即將興建之香港鐵路南港島線(東段)亦會於利東邨內設分站。 鴨脷洲公屋 利東邨自1987年開始入伙,共有8座大廈(Y1及Y2型),分別為東昌、東業、東興、東茂、東昇、東平、東安及東逸樓,共有7,268個單位。 於2005年2月利東邨成為香港房屋委員會「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六期甲)之出售公屋,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至今已有超過4,300戶成為業主。
鴨脷洲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華貴邨也是繼華富邨後,另一個以市鎮概念設計的屋邨,屋邨規劃以華貴商場為中心,商場更滙聚飲食、超級市場、銀行等不同行業設施,街市則已結業,雖然規模比華富邨小,但也同樣一應俱全。 而在華貴商場旁,設有華貴社區中心及升降機塔連行人天橋連接山上的華富邨。 鴨脷洲公屋 不過由於鴨脷洲人口高,但南區通往港島其他地區主要依靠香港仔隧道和薄扶林道,居民早於1994年已要求政府興建南港島綫並途經鴨脷洲。 在這條鐵路綫通車前,大部份居民到市區上班都要經過香港仔隧道及薄扶林道,一旦遇上路面事故即令香港仔隧道非常擠塞,隨着南港島綫已在2016年12月通車,居民便有除路面交通外多一個出行方式選擇。 1998年位於大街的夾屋悅海華庭落成,三座大廈並排而立,是當時大街最具規模的屋苑。
鴨脷洲公屋: 主要住宅區
南灣這個300萬的車位,與當時鴨脷洲,香港仔、黃竹坑的樓齡較大的小型單位價格相約。 南灣是全香港繼禮頓山,寶翠園後,第三個屋苑有超過300萬一個車位的二手成交。 鴨脷洲大街為島上最早的道路,亦為島上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早在明朝《粵大記》中有記載有居民定居的記錄。 利東海鮮食街於2016年11月開業,原有9個舖位,7間食肆經營,並交由「皇昌有限公司」判上判形式管理。 不過由於人流不足,大多經營不足4個月已結業,到2017年3月只剩一間店舖經營。
鴨脷洲公屋: 華貴邨
2016年,華貴坊近300個車位被拆售,業主共套現約2.9億港元。 除上述服務時間外,中心亦於8號或以上颱風信號、山泥傾瀉/紅色暴雨/黑色暴雨警告訊號懸掛或發生其他緊急事故時運作。 另外,自利東邨落成後,部分鴨脷洲居民習慣稱呼鴨脷洲邨為「西邨」或「鴨脷洲西邨」,以相對於利東邨的東邨。 約1940年,英軍在鴨脷洲玉桂山上修建鴨巴甸炮台(Aberdeen Battery),用作鎮守香港南面海岸及南丫島一帶。 鴨脷洲公屋 及後為防止落入日軍手上,炮台在香港保衛戰期間由守軍自行破壞。
鴨脷洲公屋: 公共空間不足
在鴨脷洲海濱長廊興建旅客資訊中心,加裝燈籠擺設和燈塔雕塑等。 同年5月,古物古蹟辦事處將位於鴨脷洲的洪聖古廟,建議列作法定古蹟。 10月,政府宣佈,古物事務監督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鴨脷洲洪聖古廟正式列為法定古蹟。 自利東邨成為租者置其屋計劃的屋邨後,利東邨按大廈公契而執行管理,而香港房屋委員會已將本邨的管理權由2006年8月1日起正式移交予利東邨業主立案法團。 而康業服務有限公司則由2006年8月起獲利東邨業主立案法團聘用為管理經理人,協助業主立案法團執行利東邨的管理工作。 利東邨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委員會致力令利東邨歷久彌新,並促進社區的交流,為住戶增進多姿多采的生活模式,務求將利東邨的樓宇價值不斷提昇,在市場上保持一定競爭力,為各業戶建造和諧社區,締造美滿優質生活。
鴨脷洲公屋: 公共交通
屋邨於1989年中命名,1990年落成入伙,主要收容舊田灣邨居民。 華貴邨與華富邨屬上下邨的關係,所以屋邨命名採用「富」之後的「貴」為名;同一發展計劃的嘉隆苑則得名自雞籠灣地名之雅稱。 2013年鴨脷洲大街中段的紅茶館酒店重建完成,另一幢達27層高的酒店及恆基的舊樓重建項目(即倚南(H.Bonaire))亦正式相繼動工。 鴨脷洲公屋 2014年鴨脷洲大街一帶進行多項改善工程,促進旅遊業發展,改善社區環境。 約三億元美化鴨脷洲大街的工程,包括於現有的海濱觀景台加設多幅富地標性及透視效果的風帆,又會重鋪鴨脷洲大街一帶的行人路,堆砌成龍舟及帆船特色圖案,設置特色欄杆、特色街燈、銅像等一系列的美化。
鴨脷洲公屋: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2003年海怡工貿中心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改作商業用途,於2009年改稱新海怡廣場,設有逾150間店鋪,以名牌折扣商場及傢具設計公司為主。 2004年位於鴨脷洲徑臨海而建的私人住宅深灣軒落成,共有過千伙單位,在同區私人住宅,規模僅次於海怡半島。 2007年香港駕駛學院由海洋公園入口處附近遷往鴨脷洲工業區近海旁位置。 同年落實興建南港島綫東段,由海怡半島、利東、黃竹坑、海洋公園至金鐘,全程約10分鐘,預計2016年底通車,是特首曾蔭權提出的「十大基建」之一。 鴨脷洲公屋 2009年政府花費億元興建的風之塔公園落成,佔地2.62公頃,位於大街。
鴨脷洲公屋: 公共空間不足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400]。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401],較重建前的1,600伙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402]。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有多種不同面積的出租單位,適合一至九人家庭居住(入伙時編配標準)。 此邨第一期工程於1987年完竣,包括兩座35層高Y1型大廈(東興樓、東茂樓)及兩座35層高Y2型大廈(東昌樓及東業樓),由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當中約500個為單身人仕單位。 第二期有4座35層高Y2型大廈(東昇樓、東平樓、東安樓及東逸樓),由有成建築承建。
鴨脷洲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政府在2022年3月24日同3月27日下午5時起鴨脷洲利澤樓、利添樓(不包括利怡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翌日中午12時正式完成行動。 政府在2022年3月17至18日下午5時起鴨脷洲利怡樓、利福樓(不包括利滿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翌日中午12時正式完成行動。 華貴邨5座Y4型樓宇按山勢呈半月形排列,前方則以T型排列的居屋嘉隆苑,務求讓更多的單位可以觀賞海景及山景,並且減低單位間的互望。 而華貴邨及嘉隆苑的外牆選色以地盤的自然地貌為主,以海的藍色及山的綠色為主色,以灰白色襯托,再以附近山勢形態作外牆圖案。 華貴邨近海邊設有一個圓形水飾廣場更是一個遊樂場與嬉水池雙結合的嶄新概念設計,可惜除更衣室及洗手間之外,其餘設施因屋邨管理問題而停用至今。 除了逢星期三提供收租服務的屋邨外,全港各區約有30個「地區繳費處」提供星期一至星期五全日收租服務。
南區的鴨脷洲@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863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0,433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利東邨,漁安苑,悅海華庭,鴨脷洲中心。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2,900,年齡中位數為 48.5歲。 利東邨是鴨脷洲島上第二個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建於陡峭山坡之上,佔地15.02公頃,共建有8座Y型大廈,其中6座採用Y2型大廈設計,另外兩座為Y1型大廈,為擁有最多Y2型大廈的公共屋邨。 邨內提供約7,500個租住公屋單位(可容納約29,000人),以及約1,960個出售單位(可容納約7,000人)。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鴨脷洲公屋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鴨脷洲除了有巴士服務來往港島、九龍其他地區外,亦有專線小巴,另外鴨脷洲大街亦有街渡來往鴨脷洲及香港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