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讀者長久以來的支持,版主不擅交際,若有怠慢之處,還望海涵。 三斗石櫟(Lithocarpus hancei)。 圖片出自《台灣橡實家族圖鑑:45種殼斗科植物完整寫真》,麥浩斯出版。 根據《2017年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10種殼斗科植物受脅。
形狀有如海膽的大葉苦櫧果實,俗稱「赤勾」,種子炭烤後頗美味(圖片提供/林奐慶)烏來柯也有故事,它的外號叫「淋漓」,因砍樹時流出大量汁液而得名。 台灣石櫟2025 台灣石櫟2025 「我就想像砍下去會好像噴泉一樣!」然而當林奐慶終於有機會守候在砍樹現場,等著要拍泉湧如注的樣子,卻什麼都沒發生⋯⋯失望的他繼續看著工人把樹枝切段,切到約小腿粗細的枝條時,「突然一股像小孩尿尿的水量,咻地流出來,喔,原來『淋漓』就是這樣!」他大笑回憶。 而橡實不只出現在溫帶國家,暖陽普照的南國如台灣,擁有更豐富多元的殼斗家族。
台灣石櫟: ‧ 台灣難洗刷「行人地獄」惡名 網紅Cheap實測片揭原因:警察沒在抓
此種為常綠小喬木,在西部乾旱地有顯著樹幹分枝現象,一棵樹的分幹可達百餘之數。 葉小具光澤,長菱形,尾漸尖,上半部具鈍鋸齒緣。 殼斗為淺碟狀,堅果扁平,是全台殼斗科樹種中果實最大(直徑2~5cm)而亮麗的一種,因堅硬光滑如石,故名「石櫟」,敲開果實可取出種子,是女孩子喜歡用來編成項練的材料。 殼斗科(Fagaceae,或稱山毛櫸科)植物大多為常綠喬木。 幼芽具鱗片,單葉互生,大部分有鋸齒緣,托葉早落,葉脈呈羽毛狀分叉。
- 本科植物木材優良,可供建築、製造家俱、造船等用。
- 葉為橢圓形至倒卵形,長 6~10 公分,上半部具粗鋸齒,先端漸尖至尾狀。
- 台灣是座小島,卻因為有北迴歸線穿越而過,再加上地形歧異度大,使得生物多樣性豐富多元。
- 因此當森林大火時,栓皮櫟比其他樹種更有條件存活,就算燒傷,也能在樹根萌蘗新枝條,快速的從火燒跡地站起來。
- 目前小西氏石櫟菌種培養技術已開發成功並進行技術移轉,預計未來可寄主苗木種類將以松科及殼斗科樹木為主。
因為喜愛自然而念了森林系,2008年畢業後更確定自己熱愛植物,於是爭取到南投蓮華池林試所研究中心擔任助理,工作內容是紀錄林區內氣象站的資料。 蓮華池是台灣中低海拔保存最完整的一塊天然林,林奐慶如魚得水,日日以上山觀測氣象之名,實則是密切觀察這片森林的脈動。 常綠小至中喬木,樹型似圓柱體,多細分枝,小枝具毛。 為台灣特有種植物,生長在臺灣東部低海拔的岩壁上,為狹谷地形石灰土質之主要指標植物。
台灣石櫟: 《全動法》修法挨批後暫緩 台灣基進:認知戰成果豐碩
曾經,他為了詳實拍攝紀錄每一種殼斗科樹木的花、果、葉,跑遍全台尋尋覓覓,卻也常遇上撞牆期。 譬如他最愛的「南投石櫟」,時時留意卻從不見它開花。 有一晚,一棵樹來到夢中,沉著聲音對他說話:「我開花了,你再不來,就來不及了。」林奐慶猛然驚醒。 據我所知最早記載「油葉」一詞的文獻,是由佐佐木舜一1928 台灣石櫟2025 年所著的《臺灣植物名彙》和1935 年的《臺灣主要樹木方言集》中所載錄的「油葉肚仔」,且詳說這是羅東郡三星與臺南州薪化郡的閩南人對短尾葉石櫟的稱呼,而未提到小西氏石櫟的任何俗名。 本園地主要目的在介紹台灣野生植物,播出植物之學名,科別及相關資訊若有錯誤之處,敬請不吝指教。 提供正確的野外植物觀察資訊誠所願也,望植物界諸先進共襄盛舉。
從零開始-一塊土地的生命之歌 一塊曾被人類開發,洒下大量農藥與過量肥料的土地,在被消耗殆盡之後,如何重新由人與大自然共同構築一個充滿夢想與生命的園地,現在進行式,歡迎一起期待。 本版為連續劇,請從第一篇開始看,以免看不懂。 生活中心/林孟蓉報導小朋友在學校的表現家長往往都看不到,這時就得靠「聯絡簿」與老師的留言,來了解小朋友的上課狀況。 1名網友分享,收到孩子帶回家簽完的聯絡簿,結果發現有一天是由阿公幫忙簽名,而且這名阿公還不是簽下自己的名字,而是寫上了大大的「阿公」2字,直率呆萌的行為笑翻大批網友,也掀起一波討論。 中華隊10日暌違10年的經典賽首勝就是波瀾壯闊的一勝,林子偉首局開轟讓台中洲際球場兩萬名觀眾陷入瘋狂,雙方5度互換領先,大量更換投手,中華隊終於靠著打線的煙火秀11比7獲勝。 林華慶表示,這份原生植物名錄將函送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與內政部營建署,增補公共工程常用植栽手冊內的原生植物名錄,作為公共工程植栽規劃設計的指引;也會函送交通部、教育部、觀光局、各縣市政府等常有植栽工程需求政府機關,作為景觀植栽工程發包的參考資訊,也歡迎民間建案多加採用。
台灣石櫟: 台灣血統的威士忌和蘭姆酒!虎尾釀淬煉稻米與甘蔗真味,立志做「有根的酒」
有一天,他真的夢見南投石櫟,向他飄過來說,我快要開花了,再不來拍,就沒有機會了。 台灣石櫟 他因此嚇醒,隔天工作完,再上山一次,拿著望遠鏡四處觀察,找了一天就是沒有動靜,他不得不承認就是一場夢。 相較於青剛櫟、三斗石櫟,大眾對南投石櫟相對陌生。 它分布在山谷稜線之處,林奐慶在蓮華池工作時,進樣區喜歡走在稜線上,沿路就會遇到南投石櫟。 對於能天天與別人找不到的南投石櫟相處,他十分自豪,讓他有份使命感,要將南投石櫟傳遞給他的訊息,分享出去。 (台大實驗林提供)當時,西川為了開發這個地區,還由竹山、初鄉經由鹿谷到溪頭建構五分車車道,解決了當地交通不便的問題。
台灣石櫟: 台灣木材自給率不到1%!5原生樹種有望翻轉
若是拿來作手機吊飾、項鍊墜子、或是組合成創意巧思的小飾品等等,都能吸引旁人的目光。 這幾年山區民宿如雨後春筍成長,許多民宿主人開始大肆到野外收集這些殼斗科植物的果實,作為提供客人DIY的材料。 短期內或許還看不出影響,但是長期下來,恐怕會讓依靠堅果維生的小動物數量減少,甚至害這些植物失去天然下種的機會減少,使這些植物的生育地離人類聚居的地方愈來愈遠。 林務局長林華慶指出,原生植物在本土環境長期演化,具有較好的環境適應性、較佳的生態效益、與易於管理維護等優良的栽培特性;透過都會栽植,營造原生植物綠地,更可作為健全都會生態系統的基礎,並營造野生動、植物的生態廊道。 林奐慶詳實記錄台灣45種殼斗科植物,不僅費心四處尋訪,拍下每個樹種連枝葉帶果實的美照,更難得的是特寫每一種樹的新鮮花朵,並將柔軟的穗狀花序上一朵朵只有幾公厘的小花放大了十倍呈現,在紙頁上綻放星芒。 是落葉大喬木,分佈於臺灣海拔600~1800公尺山區,以火災跡地較常見。
台灣石櫟: 生活熱門新聞
修路完成後,當時的初鄉區長林秉璋還豎立「西川末三修路紀念碑」,以表彰他的貢獻。 若看過美國暢銷動畫電影「冰原歷險記(Ice Age)」,大家一定知道那隻名叫鼠奎特(Scrat)的史前松鼠為了追逐一顆果實,展開瘋狂的冒險之旅,那果實在牠心中是無比的神聖耀眼,值得以性命相搏。 模樣如此奇特的果實好似也曾出現在另一家喻戶曉的日本動畫「龍貓」中,當兩姐妹在雨天等公車時奇遇了龍貓,姐姐還將雨傘贈給牠,龍貓則以一小包果實做為回禮,晚上兩姐妹高興的將果實播在土中與龍貓跳著發芽舞,果實越長越高竟然一夜長成大樹。 台灣石櫟2025 Manual of Taiwan vascular plants characteristics葉長橢圓狀倒卵形或狹倒卵形,先端圓或鈍,稀銳尖,全緣略反捲。 栽培土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苗木宜2~3個月施肥一次,促進生長。 大樹無須特別修剪,栽培時考慮光照,可展現優良樹形。
台灣石櫟: 台灣難洗刷「行人地獄」惡名 Cheap揭原因
然而,這美麗卻是源自於日本公園之父本多靜六博士的迷途。 1896年本多靜六來台調查森林,原本預定攀爬玉山,卻迷路誤攀玉山東峰,途中經過了今日實驗林的範圍。 這個美麗的迷途讓他發現,此地涵蓋熱帶、副熱帶、寒帶等森林帶,相當適合做為實驗研究林區。 這些樣貌可愛,看似戴頂帽子的果實,在許多卡通和兒童繪本中出現過,讓我們從小就對它一點也不覺得陌生。 這種果實在西方稱之為「acorn」,而我們則叫它「橡實」。
台灣石櫟: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2011年林奐慶辭掉蓮華池助理工作,帶著十萬元、投入兩年時間專心拍攝寫作這本橡實全紀錄。 而後尋找出版社卻屢屢碰壁,只好先擱下夢想,舉家遷往花蓮務農。 一晃五年,如今他不只自己種植有機稻米和雜糧,還是當地重要的代耕業者。
台灣石櫟: 台灣投手表現驚豔!荷教頭讚到不行
張乃航副研究員表示,上述櫟樹品種多分布於苗栗以南,過去原住民都會拿種子烘烤當作零食、點心,這是第一次仔細分析營養成分,從結果看來,這些植物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或許可讓原住民、山區農民過更好的生活。 全世界殼斗科植物約有700~800種,大部分產於北半球的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在台灣主要分布於低至中海拔,常與樟科植物組成「樟櫟群叢」的森林。 台灣原生殼斗科植物約50種(分類群),為木本植物之第二大科。 台灣石櫟2025 位處亞熱帶的台灣,闊葉樹林中最優勢的樹種即是殼斗科植物。 本科植物木材優良,可供建築、製造家俱、造船等用。
台灣石櫟: 臺灣原生樹木推廣及媒合平臺
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種樹活動開始,民眾先以鏟子將土挖鬆,再一一種下原生樹苗,竹山鎮民代表會主席曾雅倫表示,在園區種下象徵保育的原生樹種,希望未來樹苗長成大樹,也能賦予學生教育意義。 林試所期望能配合政府獎勵造林的輔導政策與青農低利貸款等,在創造林下經濟的同時,也能逐步推進本土白松露的產業化。 JALife,JA 台語 “呷” 的音譯,顧名思義,JALife 就是吃生活,人一生離不開食衣住行育樂,JALife 品牌就是希望提供人們體驗生活、享受生活的樂趣。 子彈石櫟的花為直立穗花花序,雌雄花常同一花序,雌花包被殼斗內,頂端柱頭狀,堅果狀似子彈,故稱子彈石櫟。 其實不是我不愛青剛櫟,只是小西氏石櫟的分佈範圍比青剛櫟侷限,埔里就是少數有原生小西氏石櫟生長的地方,如果能種起來,當然比青剛櫟珍貴許多。
台灣石櫟: 臺灣橡實家族圖鑑:45種殼斗科植物完整寫真
著有《餐桌上的真食》、《台灣好果子》、《台灣綠食堂》。 下了鐵塔,林奐慶說起近年台東珍稀林木遭砍伐的事件。 起因是有塊國有林地面臨「皆伐」危機,但當地是加拉段石櫟、浸水營石櫟等紅皮書上瀕危樹種的重要棲地,他聯合民間關注力量並投書媒體,林務局方積極處理,與林農商量保留這兩種樹和周圍5公尺作為緩衝帶。 說「殼斗科」也許很多人覺得陌生,但是說「橡實」大家就懂了,動畫「冰河歷險記」中松鼠一直追逐的那顆堅果,還有「龍貓」送給妹妹一袋果實當禮物,乃至於美味的糖炒栗子,都是殼斗科的果實——橡實。
台灣石櫟: 台灣的小西氏石櫟松露登場!香氣獨特,預計10年技轉
林試所保護組研究員傅春旭說明,松露是一種地下子囊菌門菌類的子實體,是許多西洋松露屬種的主要屬種之一,松露孢子擴散是通過「吃真菌的動物」來完成擴散,松露是菌根真菌,與「樹木根部緊密聯繫」位置可找到。 小西氏石櫟松露是107年在高雄六龜研究中心的多納森林中發現,寄生在小西氏石櫟根圈土壤上,「小西氏石櫟松露」即是以首次發現的宿主命名,而小西氏石櫟為台灣原生樹種,果實是松鼠的主食,其果實造型可愛,常被比作知名電影冰原歷險記中松鼠追逐的療癒橡實。 台灣石櫟 台灣本土的櫟樹種子富含Omega-3脂肪酸,抗氧化能力媲美黑麻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首次發現,台灣中海拔林區盛產的小西氏石櫟、后大埔石櫟種仁富含多量油質,鬼櫟種子富含澱粉,這種澱粉較不會引起過敏,未來商機無限。
台灣地區農業時代所使用的農具,如鋤頭柄、犁身、牛身等,都是使用本科植物的木材,其中「校櫕」類被譽為最佳木材樹種。 許多種類種子含澱粉,為人類、鳥類、及嚙齒類動物所喜好,也為工業用澱粉來源之一,糖炒栗子即本科植物板栗的堅果。 在台灣,闊葉林樹種分布最廣的是樟科,名列第二的是殼斗科,這兩大家族,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支柱。 浸水營石櫟,是台灣四十多種殼斗科的其中之一,分布在台灣東南部中低海拔山區和恆春半島。
林務局也預定於3月20日(星期五)上午在台北希望廣場舉辦贈苗活動,今年首度全面提供原生樹種,歡迎民眾前往索取,以美麗的原生樹苗成為家樹,種出特色更優化台灣生態環境。 記者會上也邀請景觀工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園藝花卉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七星環境綠化基金會、台灣樹木種源保育基金會、林業技師公會等產業界代表簽署備忘錄,將共同推廣原生森林植物栽植。 2018年底林務局委託中興大學教授曾彥學研究團隊,盤點台灣森林中具有園藝、景觀、蜜源及保健等潛力的各類植物,陸續於國有林區內展開採種、育苗等工作,期望透過推廣栽植,發揮台灣森林生態系的多元服務價值,也減少對外來植物的依賴。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在 2019 年發表台灣第一個原生種白松露「深脈松露後」,30 日又正式發表第二個「小西氏石櫟松露」。 小西氏石櫟松露已培育出來的菌絲體,用來接種合成菌根苗木,推估約需要8年的時間來栽培成子實體,預計10年內可望量產。
ATM 提供5家銀行:合作金庫、華南銀行、台灣銀行、國泰世華、中國信託,以上5家同行轉帳,免轉帳手續費。 大學池是溪頭的必遊景點,我們往大學池步道前進。 這是一條長910公尺輕鬆級的步道,很適合健行賞鳥。
並以圖片說明枝條、花、果實等特徵,並盡可能放大、滿版,清晰的畫質,植物構造分毫不差地呈現眼前。 除了圖片精美,以文字書寫殼斗科故事,讓人易於感受到橡實家族的處境。 他建議讀者,可以只是單純地欣賞書中圖片,感受台灣橡實家族之美;或更進一步,閱讀書中文字,了解它們和人之間發生的故事、生態上的意涵,以及在森林中扮演的角色;或更深入地記住這些物種的特徵,了解在植物分類上,有哪些爭議以及未解的謎題。 以十年時間練成《台灣橡實家族圖鑑》,林奐慶說起殼斗科,滿滿是感情。
台灣石櫟: 【林地淘金!】台灣發現頂尖食材白松露原生種 林業試驗所預估:8年栽培完成•10年內可量產
如果不知道答案,最近出版的《台灣橡實家族圖鑑》可以解答。 作者林奐慶以十年時間,紀錄台灣野外觀察得到的45種殼斗科植物,圖文並陳,呈現殼斗科之美,也書寫殼斗科故事;他說,分享台灣橡實不為人知的資訊,透過大眾知情,才能關心殼斗科植物以及它們生長的環境。 (台大實驗林提供)循森林步道,我順著前人的足跡再回到管理處辦公室。 樹下的手植紀念牌述說著本多靜六、金平亮三、早田文藏的故事,也記載著溪頭與台灣的歷史故事。 當植物學家回歸土地時,台灣杉仍拼命的向藍天伸展。 清楚回首來時路,相信,我們的未來將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