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倒塌樓宇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並不穩固,鋼筋、窗戶等搖搖欲墜,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對於進行搜索及拯救的人員(特種救援隊、坍塌搜救專隊)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和威脅。 馬頭圍道塌樓 可是搜救人員仍然冒生命危險,不斷努力搜查和挖掘生還者和物件,受到香港消防處和公眾表揚[12][37]。 去年馬頭圍道樓宇倒塌,造成四人死亡的事件,死因庭召開聆訊。
- 在調查中,屋宇署曾評估整幢樓宇的結構在不同荷載情況下的情況,包括考慮樓宇上層有分間房間可能造成額外重量、建築物料日久老化及破損,以及樓宇欠缺適時維修等因素。
- 而有關受影響的32戶約共70名災民被政府安排入住紅磡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或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暫住,並準備轉往新界西葵涌石籬邨中轉房屋[17][38]。
- 市區重建局表示會收購重建馬頭圍道43至45J號及隔鄰的鶴園街6至8號及春田街1至23號單數樓宇。
- 而業主09年已知樓宇有問題,仍然將樓宇出租,又不找合資格人士維修地舖,承建商朱偉榮又是無牌的。
- 馬頭圍道冧樓係指2010年1月29號喺香港九龍土瓜灣南面馬頭圍道45J嘅唐樓成棟冧咗,搞到4人死咗、2人傷[1][2][3][4]。
- 然而隔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上有危險,隨時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員需要先鞏固大廈,方才可以繼續進行搜索及拯救任務,過程需時大約兩小時。
事發在去年1月,紅磡馬頭圍道45號J一幢唐樓突然倒塌,造成四死。 事發時,地下舖位有工程進行,政府研究報告無指明是否因為工程釀成悲劇,只表示樓宇倒塌是因為外力所致。 首日傳召了出事唐樓的大業主翟愛聯,她表示05年根據屋宇署的維修令,檢查過大廈的鋼筋、水渠等,06年收到屋宇署發出的「滿意紙」。 運輸署宣佈,因水管爆裂,馬頭圍道(往紅磡方向)近上鄉道的部份行車線現已封閉。 他視察塌樓現場後,感謝附近居民協助災民,發揮社區互助精神;並認為事件反映舊樓維修的重要;並強調,當局必盡力搜救,深入調查事故原因,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
馬頭圍道塌樓: 馬頭圍道塌樓現場重建 兩幢住宅涉500伙
2月24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公佈,批准市區重建局將這個項目納入本財政年度的周年業務計劃內。 市區重建局表示會收購重建馬頭圍道43至45J號及隔鄰的鶴園街6至8號及春田街1至23號單數樓宇。 估計整個重建項目的收購及重置成本約為14億4700萬港元,預計項目會有7億元的虧損[24][25]。 2月24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中公布,批准市區重建局將這個項目納入本財政年度的周年業務計劃內。
- 經確認已無人受困後,消防員改以重型機器進行清理,而有關個案則自消防處移交香港警務處西九龍重案組和死因裁判法庭審理[17]。
- 2月2日,警隊西九龍重案組聯同警察機動部隊和警察搜查隊,在崇安街擺放倒塌大樓瓦礫的空地挖掘蒐證,尋找住戶的證件及貴重物品,總共尋獲600多件珍貴或具紀念價值的物品,交還予物主[20][21]。
- 市區重建局宣布,首次以自行發展形式,在馬頭圍道45號J塌樓地盤及毗鄰的馬頭圍道和春田街,開展市區重建項目,處理受影響樓宇的失修情況及紓解受影響居民的困境;並即時展開凍結人口調查。
- 現場消息稱,由於死者被埋在較深入的位置,消防員花了近兩小時時才開始把死者發掘,但暫時未能把屍體完全掘出,亦未悉身分。
工人發現有沙石流下,連忙逃出並致電負責管理唐樓的地產代理,通知各層住客撤離,但未幾整幢唐樓崩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捲起大量沙塵暴,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 屋宇署發言人表示,塌樓現場鄰近的馬頭圍道45G和45H兩幢舊樓結構上有危險,會向法庭申請封閉令。 發言人又表示,署方會調查今次塌樓原因,同時已組成40支小隊,於2月1日起馬上進行全港巡查工作,檢查鄰近地區相同樓齡和結構類似的樓宇,並在稍後發出封閉令或修葺令。 大業主表示,倒塌前個數個月已發現左邊牆身下陷,向屋宇署求助,但處方沒有理會。 大業主委託了代理負責分租,由一梯一伙改成一梯四伙,但沒有向署方申請改建。
馬頭圍道塌樓: 馬頭圍道與上鄉道交界行人路因地下水管爆裂須暫時封閉
有災民表示看完片段後感到十分不滿,揚言拒絕遷入,留守社區中心[43]。 特首曾蔭權[39]、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40]、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及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41] 曾分別到紅磡聖匠堂社區中心,探望受塌樓事故影響災民。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表示,已經要求屋宇署派人員巡查馬頭圍道的舊樓,並且在下星期的立法會會議討論強制驗樓細節[36]。 現場消息稱,由於死者被埋在較深入的位置,消防員花了近兩小時時才開始把死者發掘,但暫時未能把屍體完全掘出,亦未悉身分。
家屬在庭上質問翟愛聯,既然1月1日已經知道大廈結構有危險,為何不即時疏散居民。 馬頭圍道塌樓 翟愛聯表示,不知道有權要求住客搬走,又指當時正接受化療,行動不便,但已即時通知屋宇署,已經盡了業主的責任, 亦是一名好業主。 屋宇署已完成調查馬頭圍道45號G及H的樓宇狀況,兩幢樓宇結構已嚴重受損,基於安全理由,必須整幢拆卸;工程3月1日展開,約需兩周完成。
馬頭圍道塌樓: 馬頭圍道45號
屋宇署09年11月派人視察,但一直都沒有回覆是否有危險。 事發當日就見到閣樓石屎不斷剝落,左邊牆身搖幌,隨即勸住客離開,並致電999報警。 負責為大廈維修的承建商朱偉榮作供時就表示,事發前1至2個月,已經發現地舖及閣樓其中3條主力柱有石屎剝落,鋼筋外露,已即時通知業主。 同時又發出22份入伙紙,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約有8.1萬平方米,共833個單位;非住宅用途則為15萬平方米。 另屋宇署3月接獲2,923宗有關違例建築工程的舉報,並發出779個違例建築清拆令。
馬頭圍道塌樓: 香港文匯網
活埋多名住客,消防員趕到,在瓦礫中挖掘,救出多名被困住客,並挖掘出數具屍體。 馬頭圍道塌樓 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是指於2010年1月29日發生在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圍道45J號唐樓的倒塌事件[1]。 該住宅樓宇疑受地舖裝修影響主力牆結構,由地面層開始坍塌,繼而將樓上4層逐一扯下,事發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通往天台的梯間斷裂,與45J並排相連的45H座亦損毀嚴重[2],牆身出現2個大洞,磚頭、鋼筋外露。
馬頭圍道塌樓: 馬頭圍道大廈倒塌
經確認已無人受困後,消防員改以重型機器進行清理,而有關個案則自消防處移交香港警務處西九龍重案組和死因裁判法庭審理[17]。 直至1月30日下午,並未找到5名清拆僭建物的裝修工人[9]。 同日晚上7時,屋宇署運來工字鐵及鐵架等,開始為倒塌現場旁邊的45號進行加固工程[18]。 至於相鄰的45G及H號唐樓立即被封鎖,禁止任何人士進入,但其餘同結構及同齡的唐樓卻並未被封閉,1月31日已有10多戶返回居所,唐樓地面的粥店、時裝店及茶餐廳等依然照常營業,惟人流稀少。 2010年的1月29日,馬頭圍發生震驚全港的塌樓巨災! 一幢55年樓齡5層高舊唐樓,疑因地鋪裝修影響主力柱結構,於5秒間全幢隆然倒塌,瓦礫堆積達兩層樓高,捲起大量沙塵暴,事件造成4死2傷。
馬頭圍道塌樓: 馬頭圍道冧樓
另外,屋宇署3月份共批出23份建築圖則,港島3份、九龍9份、新界11份。 包括12項住宅及商住發展、4項商業發展、兩項工廠及工業發展及5項社區服務發展。 而獲准動工的建築工程項目則有17個,工程完成後,將提供可作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共約11.3萬平方米,涉及單位1,685個,非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達13.8萬平方米。 2010年馬頭圍道發生塌樓事件造成4死慘劇,4名死者的家屬早前入稟向大廈業主喜事佳有限公司及屋宇署索償。 案件今作預審,法官質疑雙方為何仍未進行調解,就賠償金額聆訊已排期於今年12月進行,認為雙方目前仍未嘗試進行調解做法不理想。
馬頭圍道塌樓: 倒塌經過
民政事務總署透過華人慈善基金向每戶發放1,000元;樂善堂也向每個住戶發放5,000元現金支票。 馬頭圍道塌樓 而有關受影響的32戶約共70名災民被政府安排入住紅磡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或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暫住,並準備轉往新界西葵涌石籬邨中轉房屋[17][38]。 大廈的二房東,地產代理車南音作供時說,他由94年開始,向翟愛聯租了2樓,由一梯一伙改裝為一梯四伙,再分租出去。
馬頭圍道塌樓: 馬頭圍道塌唐樓奪四命
民政事務總署已安排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和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臨時棲身之所,以及生活必需品。 我對有維基人加入一段資料有一些疑問,有沒有維基人可不可以提供資料的來源的? 有關的段落是在下面的,如果沒有來源我是建議刪除的。 馬頭圍道塌樓 報告指出,縱然樓宇的支柱可能因日久老化及欠缺維修而明顯破損,安全系數仍達到可接受程度,不足以導致塌樓。
馬頭圍道塌樓: 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
雙方最終經商討後,重新安排一名調解員,並訂於今年11月6及7日進行調解,本案則押後至同月27日再作預審。 【橙訊】馬頭圍道有水管爆裂,水柱湧出沖塌路面,造成地陷。 該區區議員吳寶強到場觀察後指,現時該區食水供應正常。
馬頭圍道塌樓: 死者名單
在調查中,屋宇署曾評估整幢樓宇的結構在不同荷載情況下的情況,包括考慮樓宇上層有分間房間可能造成額外重量、建築物料日久老化及破損,以及樓宇欠缺適時維修等因素。 業主的代表律師, 馬頭圍道塌樓 有嘗試在庭上交代業主有盡責任, 向屋宇署講述大廈結構有危險, 但多番被死因裁判官打斷, 裁判官解釋, 審訊重點是找出導致大廈倒塌原因,責任誰屬, 不是研詢範圍之內。 擁有全大廈業權的大業主翟愛聯作供時指,09年地舖租客已投訴有石屎剝落,很危險,2010年1月,接收舖位後,與維修師傅入內巡查,發現舖位鐵閘不能關上,在對面馬路視察時,都看到該大廈左邊牆下陷。 林鄭月娥說,這次塌樓事件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馬頭圍道塌樓: 有關「倒塌原因」的疑問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今天(2月24日)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及市建局以特事特辦的精神,處理這項目;並感謝市建局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所有準備工作,公布重建項目詳情。 市區重建局宣布,首次以自行發展形式,在馬頭圍道45號J塌樓地盤及毗鄰的馬頭圍道和春田街,開展市區重建項目,處理受影響樓宇的失修情況及紓解受影響居民的困境;並即時展開凍結人口調查。 塌樓事件昨天下午發生,4名死者包括40歲女子和41歲男子,以及分別在昨晚和今晨從塌樓現場搜救出,但當場證實死亡的1男1女。 除了這宗嚴重塌樓事故外,本港發生過多宗舊樓石屎剝落意外,如去年9月21日,樓齡57年的土瓜灣道美景樓第二期大廈一樓一個約5米乘30厘米石屎簷篷疑日久失修,突然塌落行人路,幸未傷及途人。 2017年6月21日凌晨黃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紅磡機利士南路50號一幢約60年樓齡唐二樓露台突然倒塌,幸無人受傷。 倒塌的露台是劏房單位,住客陳先生當時正睡覺,幸逃過一劫。
馬頭圍道塌樓: 建築物倒塌後情況
市建局預計,最快可於今年5月底前,向住宅自住業主發出收購建議。 如租客選擇即時遷出,市建局會向合資格租客作出現金補償或安置。 馬頭圍道塌樓2025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說,整個重建項目的收購、重置成本預計約14億4,700萬元,預計項目虧損7億元,當中未包括行政開支。 法官則指原告其中一宗案件索償額逾500萬,惟業主一方則認為賠償金額應定為數十至170萬元。 法官指本案已排期於12月進行,惟現時仍未能進行調解,質疑各方為何未能就調解一事達成共識。
馬頭圍道塌樓: 建築結構
然而,由於現場狹窄,消防人員只能夠徒手及用吊機吊走瓦礫。 然而隔壁的45G及H號唐樓結構上有危險,隨時可能再倒塌,消防人員需要先鞏固大廈,方才可以繼續進行搜索及拯救任務,過程需時大約兩小時。 下午1時43分,999報案中心接獲一名乘巴士途經現場的乘客報案,表示看到有一名女子受困於大廈2樓。 該名女子驚慌失措地呼救,一度企圖從樓上跳下,不過最終該名女子因恐懼而不敢跳出。 大量瓦礫和家具雜物覆蓋人行道,佔地達100呎乘40呎,厚近兩層樓高。 大量瓦礫和家具雜物覆蓋行人路,佔地達100呎乘40呎,厚近兩層樓高。
1991年5月,業主以650萬元購入馬頭圍道45J整幢唐樓業權,多年來將唐樓單位放租,有人將單位改成多個單位分租,每戶設有獨立廁所及廚房,而挖牆及鋪設地板水管工程則使得樓宇間隔面目全非。 《明報》發現45號9幢唐樓合共45單位,至今58%由私人公司名義擁有,有業主更擁有當中1至2幢全幢業權,但是一直沒有理會屋宇署近年多份僭建物清拆令[7]。 在晚上7時,馬頭圍道45號塌樓現場瓦礫掘出一名41歲男子,當場證實死亡。 馬頭圍道塌樓 連同下午救出但其後不治的女死者和現時正在發掘中的死者,塌樓事件暫時造成3死兩傷,仍有3人失蹤。
馬頭圍道塌樓: 需要更多圖片
事件造成4人死亡、2人受傷[3][4][5][6]。 在塌樓事件發生後,附近大廈居民一度要全部疏散,店舖亦暫停營業,消防處派遣100名特種救援隊及坍塌搜救專隊人員到場,出動大型挖泥機及徒手方式挖掘搜索,先救出三男兩女,但其中一名約40歲女子傷重不治。 消防員晚上至翌日清晨再先後在瓦礫中發現另三名失蹤者,全部證實死亡。 馬頭圍道塌樓2025 另一方面,消防人員在整個下午利用生命探測器在瓦礫的頂部位置搜尋,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因此在傍晚開始改為使用重型機器進行挖掘。
該兩幢需緊急維修的樓宇位於九龍城區,需政府承建商緊急修復,包括清除其中1幢樓宇鬆脫1扇窗戶及部分外牆批盪;1幢的露台出現較大裂痕,須豎設金屬支架作臨時保護,等待由業主委聘認可人士作詳細檢查。 馬頭圍道冧樓係指2010年1月29號喺香港九龍土瓜灣南面馬頭圍道45J嘅唐樓成棟冧咗,搞到4人死咗、2人傷[1][2][3][4]。 本案4名死者家屬於2013年入稟向涉案業主及屋宇署索償,雙方只餘下索償金額部份須進行聆訊,並排期於今年12月18日進行,預計需時5天。 案件今進行預審時,法官指曾去信各方查詢調解進度如何,才得知各方仍未展開任何調解程序。 原告一方指今年4月曾去信調解員,惟對方回覆最早只可於12月安排進行調解。
馬頭圍道塌樓: 馬頭圍道塌樓死因聆訊星期二裁決
鑑於有關樓宇的失修情況嚴重,為了減輕居民的憂慮,相信重建是最適當的善後方法。 土瓜灣馬頭圍道6年前發生「冧樓」意外,造成4死2傷。 事後市建局於原址展開重建工程,屋宇署剛宣布批准該地重建兩幢樓高30層的住宅大樓,涉近500伙單位。 另一位死者蔡道強的太太李翠新,結案陳詞時指,不少比45J樓齡更高的樓宇屹立不倒,顯示有適當維修,事件可以避免。 今次失去四條人命,已經無可挽回,裁判官應向屋宇署提建議,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為馬頭圍道45J塌樓死因聆訊作供的最後一位獨立專家證人,註冊工程師林少書與屋宇署持相反意見。
馬頭圍道塌樓: 討論: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件
商業樓面面積約1,900 平方米、社區設施用地約1,000平方米、休憩用地約500平方米。 據屋宇署公布,馬頭圍道43至45J號、鶴園街6至8號及春田街1至23號,獲批建兩幢住宅,樓高30層,提供21.9萬平方呎住宅樓面及4.4萬平方呎商用樓面,由市建局負責發展。 而業主09年已知樓宇有問題,仍然將樓宇出租,又不找合資格人士維修地舖,承建商朱偉榮又是無牌的。
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塌樓事件是場災難,必須深入調查,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同時感謝附近居民協助災民,發揮社區互助精神[35]。 晚上7時5分,消防人員在瓦礫中尋獲一名41歲男子,為早前的4名失蹤者之一,當場確認死亡;一小時後現場疑似再度發現失蹤者,消防人員亦再次改為人手挖掘。 晚上10時40分,消防人員尋獲第3名死者,為一名20歲青年。 區載佳今天(4月26日)公布今年1月29日馬頭圍道45J塌樓調查報告。 報告指出,塌樓原因是地下1條結構支柱受到外來力量破壞,令荷載力減弱;當其承受的荷載超越極限時,影響到附近兩條支柱,最終令樓宇倒塌。
馬頭圍道塌樓: 建築物倒塌後情況
她曾致電屋宇署,署方寄了一份註冊建築公司的清單給她,讓她找公司修茸,但公司都表示工程規模太小,不肯承接。 2月2日,警隊西九龍重案組聯同警察機動部隊和警察搜查隊,在崇安街擺放倒塌大樓瓦礫的空地挖掘蒐證,尋找住戶的證件及貴重物品,總共尋獲600多件珍貴或具紀念價值的物品,交還予物主[20][21]。 3條急需維修的主力柱當中,有一條嘅鋼筋,在離地12至13呎的地方出現斷裂,而另一條主力柱的鋼筋,更磨蝕到只剩餘4分之1。 項目料提供約19,740 平方米住宅樓面面積,共約420個住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