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媽媽擁有自己的色彩般,孩子也有自己專屬的顏色,媽媽和孩子能相互暈染,卻無法完全改變對方的顏色。 內心小孩2025 身為媽媽的你,只要時刻覺察自己,並持續改變就好。 當顏色太深時,嘗試漂淡一些;顏色太淡時,努力染深一點,督促自己成長。 該傳遞給孩子的,是這份成長的決心,而非媽媽的創傷。 我擔任精神科醫師將近30年,精神科醫師不只要看別人的問題,也要省視自己的問題。 這30年的歲月中,為了解開自身的心理問題我持續在進修,直到現在仍然如此。
根據心理大師榮格(註ㄧ)提出的思想「原型主張」(註二),幼時可能是一句責罵的話語、一個悲傷的情緒,或一件挫折的事件,並未隨著時間流逝,而是存儲在了潛意識中,無時無刻影響著成年後的我們。 這句「我覺得未夠好!我覺得自己可以再畫(做)得好啲。」很熟悉,真的很熟悉,就如當頭棒喝,令我察覺到我的自我鞭策又成為了自我鞭打了。 這正是我常常出現的話語,我很多時也覺得自己不足夠——教學上、培訓工作上、待人接物上⋯⋯然後便鞭打自己,最終一次又一次令內在小孩滴血。 內心小孩2025 有一位和我認識多年的好朋友,她是一位不善辭令的人,即使遇到什麼事,有多委屈、有多傷心,她也是有口難言、説不出內心的感受。
內心小孩: 什麼是Life Coach?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是充滿了恐懼情緒,這種深層次恐懼無意識的支配了我們做任何的選擇和決定、干擾我們日常的行為表現、也影響我們的生理和心理反應,令我們長期處於焦慮不安之中。 方法是,停一下此時此刻正在做的事,問自己,你內心心底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比如:有工作拖著不做,看手機停不下來,要睡覺但依不停的刷手機,跟別人相處但覺得極其不對勁的時候…
或許是較少聽到母親談論拉拔我長大的育兒經驗,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我是個好帶的小孩」,也就認為從小乖巧的我應該就是平安順利長大的吧。 我常常在想,相比起來,長大後面對現實世界讓人想逃亡,童年時光的一切,反而是美好到讓人巴不得有時光機可以重返。 記得之前在籌備婚禮階段,因循「禮俗」製作成長影片,翻開塵封已久的相簿找尋成長的軌跡,看著小時候的自己真的很幸福,生日時家人環繞在身旁,純真的笑臉洋溢,雖然沒有記憶,但這是天底下最美好的畫面。 內心小孩2025 然而,幾年下來我才覺察,同樣的錯誤,自己總是對他人抱有高度的同理、同情,卻對自己犯下的所有錯誤感到懊悔、難受,總在放大別人各項優點、無視於他人的錯誤,同時自動化產生自我批判。
內心小孩: 擁抱內在小孩:三個方法幫助你重新連結與療癒內在小孩
處理過很多內在小孩受傷的個別諮詢、也辦過大大小小內在小孩療癒工作坊,不難看見參加者在兒時受過的傷,有多影響她們的成長,同時也見證這些傷痕如何令她們活在痛苦和陰影當中。 一位10歲的小朋友,只是好奇想看看外國進口,一圈又一圈彩色波板糖的真實模樣,卻被親戚當場唱止,並回應一句「你唔好諗住偷走佢呀?」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內心小孩 相信那種委屈、那種傷痛、那種不被大人明白的感受應該一擁而上,傷痛沒有被處理的話,漸漸形成傷痕,成為我們成長的烙印。 ‧通靈,就是用你的右腦,直接連結宇宙,指導靈,或是天使的能量,再把右腦接收到的訊息,傳送到左腦,再用語言或者文字轉譯出來。
- 媽媽毫無邏輯、沒有理智的回應,壓垮了巧巧。
- 「內在小孩」是由我們的記憶和情感構成的,包括曾經歷過所有好與壞的經驗,這都會影響着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 慢慢地,他也會告訴你他的需要,讓你有機會回應,並且與他分享你的喜樂哀懼,共同走向充滿希望與愛的未來。
- 內在小孩背負的情緒,稱之為「核心情緒」,這種情緒好比怎麼殺都殺不死的殭屍般頑強,不易解開。
- 你通常具有高度適應周遭情緒氛圍的能力,並擅於讓身邊人感到自在。
- 現在,網路及電信,讓你能跨越時空,找到很棒的老師學習。
在人生的經歷中,很多朋友可能都有過被別人排擠的時候。 尤其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裡很被寵,就更容易在發生被別人排擠時而受到傷害。 以前有這樣一個小女孩,她們家是個男丁旺盛的家族,她在家族中排行最小,是一個嬌滴滴的小公主,受到很多人的寵愛,特別是家族中最有權威的外祖父十分寵愛她。 “恃寵而驕”,小女孩很喜歡欺負她的表哥,把表哥心愛的東西亂丟亂扔。 她五歲的時候,有一次把表哥的東西亂丟的找不到了,有點心虛了。 上國中的表哥本來就很看不慣她,就大聲的呵斥她,表哥群五、六個人都呵斥她,讓她把東西找出來,要揍她。
內心小孩: 「情緒勒索」的關係,是雙方潛意識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時常忘記要擁抱自己的兒女,讓孩子連帶跟著受傷。 內心小孩 這些對孩子口出惡言的父母並非不愛孩子,只是在長大的過程裡沒有機會學習平等愛人的方法。 因為沒有被好好愛過,才會在生命裡磨出稜角,擦傷身旁的人。 你是富有想像力的孩子,也對他人有很強的同理心、容易被外部的環境或情緒影響而感到焦慮;因此,從小你就很需要自己的時間,可能是閱讀,或者遊戲。 你不喜歡衝突,若到了氣氛緊張的地方,會嘗試修復或者離開。
在其他時候,我也會覺察到,我對他人的某些要求,是出於「內心小孩」的安全感問題,或是原生家庭造成自己的「拯救者」心態等。 內心小孩2025 每次覺察到甚麼,就在當下處理「內心小孩」的需要,幫助她認識到問題所在。 內心小孩 在不斷的實踐和體驗中,那個「內心的小孩」成長得很快,在各個方面都逐漸成熟起來,那些無明的情緒和焦慮也越來越少,內心的祥和平靜越來越多。
內心小孩: 內心對話的力量
你與大人的關係,若他們可以耐心傾聽、並對你直率、坦承,能讓你願意也敞開心房。 你通常是個好學生,以及可靠的朋友,你從小就注重細節,你安靜、嚴肅、勤奮。 你喜歡常規與秩序的生活,作為孩子,你常有一個最喜歡的例行公事,如每天的午餐時間;日復一日重複的事項,讓你感覺安慰與充滿歸屬感。 在和大人相處方面,當父母信任與尊重你、並給你證明自己的機會時,你會感覺被愛。
內心小孩: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孩
有一次,我們一起冥想時,她告訴我見到心入面有一位很弱小很弱小的小朋友瑟縮一角偷偷啜泣,她知道這是靈魂最深處的自己。 內心小孩2025 所有由大人口中的説話成為了我內在小孩深深淺淺、新新舊舊的傷痕,影響著我的成長。 所以,不難想像這位10歲的小朋友或許會很怕再被誤解、很怕虧欠別人、不容易相任別人、甚至會很努力(甚至很用力)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藉此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和認同。 很感謝軒公把他的故事赤裸裸地搬上舞台,因為面對正正就是療癒的開始。
內心小孩: 名為「大人」的孩子
在我的記憶裡,媽媽是個溫暖又溫柔的人,印象中我不曾被媽媽責備,也沒有受到差別對待,何況身為家庭主婦的媽媽,總是陪在我們身邊。 然而,在我潛意識中的媽媽,卻跟實際的媽媽不同,是個「缺席」的角色。 內心小孩2025 「哐!」我頓時感到一記重擊,陷入茫然⋯⋯淚水奪眶而出。 我像個孩子般嚎啕大哭,眼淚流不停,哭了將近30分鐘,自己也不明白為何會如此傷心。 內心小孩2025 當時正值40歲的我,還以為身為精神科醫師的自己已經差不多解決完自身問題了,沒想到藉由心理劇,再次勾出藏於內心的情緒。 內心小孩 陳先生多年來不斷研習和嚐試揉合不同學派的輔導方法和心理培訓技巧。
內心小孩: 「內在小孩」心靈連結與療癒 證書課程 (第八屆)
因此,改變的關鍵是去覺察自己的不喜歡,也明白自己的實際感受與父母的渴望,更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主動改變,才有可能掙脫這樣的共生關係。 「內在小孩」由我們經歷過所有無論好壞的記憶和情感構成。 當我們在孩提時,尚無能力而依靠照顧者,學習大人並形成「內在小孩」。 不要忽視童年的一切,我們心中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正視他的傷口、害怕的眼神,抱抱他,接納真實的自己。 在感情跟職場當中,會潛意識的期待主管或另一半承擔父母的角色,要能夠無限的包容自己。 當對方沒有做到,就覺得另一半不愛他、或覺得主管過於嚴格,不給自己機會,沒辦法靠自己主動去面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