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概略介紹文史哲學群常見科系以及迷思,讓同學們看見未來不同的可能性。 1944年,他回到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任研究員。 1950年代至1960年代,羅素參加了不少社會政治活動,例如在1955年與愛恩斯坦等人簽署爭取和平的宣言,三年後任核裁軍運動的主席。 1968年,羅素和法國哲學家沙特一道譴責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並組建了國際戰犯法庭,要求傳喚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
- 從《歲月神偷》的例子,我們可看到勝利者通過建構歷史來掩埋被壓迫者/失敗者的過去;歷史進步論是要讓人只面向未來,漠視當下被壓迫的狀況,甚至否定「當下」具有任何意義,從而讓「當下」消失──既然未來必定更好,又何須重視當下?
- 《西方哲學史:以社會和政治的視角敘述哲學的一般歷史(縮譯彩圖本)》.
- 相反,羅素倒是明確承認維根斯坦的思想對他產生的「影響」,在羅素的《我的哲學的發展》一書中,羅素用了一個章節來討論《邏輯哲學論》帶給自己的影響,當然他還在書中提出自己對《邏輯哲學論》當中的神秘主義有所不滿。
- 第二條原則表達出人們可以合理地期望社會不平等確實對個人有利,例如社會上存在地位和職位之間的高低,不過,這些地位與職位必須向所有公民開放。
- 他學識淵博,著作涉及當時所知的各門類知識,並對阿拉伯世界的科學進展十分熟悉。
[NOWnews今日新聞]豬肉是台灣人餐桌上最常見的肉品,各部位口感有著極大差異,會製作成不同的料理。 不過日前就有民眾抱怨肉才剛買回家就發臭,懷疑攤販老闆在騙年輕人。 羅旺哲學歷2025 市府發言人隸屬秘書處媒體事務組,負責市長相關的政策及重大市政建設訊息發布、新聞媒體的聯繫、緊急新聞事件處理與輿情蒐集等事宜,可以說是任務繁重,素有市府化妝師之名。
羅旺哲學歷: 哲学
1931年罗素的哥哥去世,因他沒有孩子,由罗素继承爵位,成为第三代罗素伯爵。 但是他很少在公开场合这么称呼自己,或被别人这样称呼。 羅旺哲學歷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哲学、逻辑学和数学,1908年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并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 對應於這兩個層次分別產生了思辨的歷史哲學以及分析的歷史哲學(批判的歷史哲學)。
- 後來經懷海德的介紹下,羅素認識了當時的新黑格爾主義者麥克塔加特(J. M. E. McTaggart)及摩爾等人。
- 《自由之路》(原書名:Roads to Freedom). 不著譯者.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5年.
- 就職當天,羅旺哲在個人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過去,我是一名政治記者,幫民眾找出施政問題;現在身分轉換,接下來要盡力替民眾解決問題」。
- 羅爾斯的新型契約論更多只是一個思想模型,闡明在這個原初狀態的模型下,人們會達到互相合作的境地。
這種「滴漏效應」理論,正正掩蓋了資本主義社會裡,通過剝削來達至經濟發展這一事實;而在剝削性生產關係裡,財富的創造同時亦是財富分配不公的過程。 越要發展,便越要剝削,這正切合「歷史天使」的意象──更多受剝削階層不斷地被拋擲到歷史廢墟。 根據紀載,培根從1277年起因對方濟各會激進派的同情,對一些占星術理論的好鬥立場,而在1277年被判軟禁兩年。 ,1214年-1294年),英國方濟各會修士、哲學家、鍊金術士。 他學識淵博,著作涉及當時所知的各門類知識,並對阿拉伯世界的科學進展十分熟悉。
羅旺哲學歷: 思想与贡献
哲學人想的事情或許抽象,但這並不是他們腦袋壞掉,他們只是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幫助自己更確定人生罷了。 羅旺哲學歷 我們成長路上,有太多觀念被偷渡進我們心中,過去填鴨式的教育讓我們甚少去懷疑父母、師長們的建議,甚至不知道「為什麼我要做好人?」、「為什麼我不能說謊?」也是可以被懷疑、挑戰的。 羅旺哲學歷2025 事實上,同學若查詢中文系課程規劃,將會發現它的課程重點多是經、史、子、集的專書探討,「寫作」並非教學的主軸。 中文系的教學與高中國文非常不同,你不會再不知所以然地背注釋,而是在閱讀文本中與作者對話,從中理解他的創作背景與動機,並進一步的反思批判,所以想讀中文系,比起好文筆,你更需要對於閱讀、理解文學的熱情與耐心。 羅爾斯總結出兩條人們會傾向達成的正義原則,第一,每個人和其他人都享有相同的自由平等的權利,這些權利包括在政治上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言論和集會自由、良心和思想自由等等,社會決不能以整體利益為由侵犯上述的個人權利。
通篇〈論綱〉的核心主題,在於批判歷史進步觀,而歷史進步主義則建基於「同質的、空洞的時間」(homogeneous, empty time)這一前設之上。 建基於此的歷史觀,將人類文明看成「過去、現在、將來」連成一直線的進程:現在比過去好,歷史總是向好的方向前進,所以明天一定會更好。 這「更好」,就如掛在驢子面前的胡蘿蔔,不過是虛空的期許;有這未來的「期許」,種種當下現狀便被視為理所當然,或無可避免,是歷史進程的必然階段。 談到「文史哲學群」,除了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你還想得到其他科系嗎? 事實上,諸如台文系、圖資系、人社系等等,都屬於文史哲學群! 雖然研究領域相異,但總的來說,文史哲學群重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訓練學生在文本閱讀、議題分析上,不該是全盤地接收,而是要能批判與反思。
羅旺哲學歷: 哲學家
曾在三一学院、剑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他写了许多著作,其中包括经典著作《西方哲學史》。 哲學家(英語:Philosopher),智慧的愛好者(lover of wisdom),對事物懷抱興趣,擁有廣泛的知識,並且能夠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特定的問題。 就職當天,羅旺哲在個人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過去,我是一名政治記者,幫民眾找出施政問題;現在身分轉換,接下來要盡力替民眾解決問題」。 海院、管院,到人文科技學程,是我的學習探索之路。 生命是待處理的文本,文學與生命是無從切割的鏈結。 第二條原則表達出人們可以合理地期望社會不平等確實對個人有利,例如社會上存在地位和職位之間的高低,不過,這些地位與職位必須向所有公民開放。
羅旺哲學歷: 政治、社会和宗教
新學期開始時,這個人就拿來了一篇論文,羅素後來回憶,他才剛看了第一句,就相信維根斯坦肯定是一個天才。 羅旺哲學歷 但羅素卻於1950年代多次否認他鼓吹預防性戰爭,直至1959年一次的BBC節目中才承認他先前支持預防性戰爭的立場。 但他認為自己只是想給蘇聯壓力而非真的鼓吹戰爭。 在一戰期間,羅素仍然是堅定的和平主義者,還曾因宣揚反戰而被判刑,甚至失去在劍橋的職位。 但二戰後,羅素於1945年,在英國流行雜誌《騎兵隊》建議對蘇聯發動一場預防性戰爭,他曾私下承認非常不喜歡蘇聯,且於1947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相關演說。 羅素還跟英國軍方討論過這些想法,也寫信給曾提出核子工廠檢查計劃的馬賽耶陳述自己的意見。
羅旺哲學歷: 歷史哲學
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 但是罗素的努力被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证明是徒劳的。 思辨的歷史哲學對應於自然哲學(對科學探討對象的哲學研究);分析的歷史哲學對應於一般而言的科學哲學(對科學活動本身的哲學研究),並的確受到科學哲學的影響。 所有思考生命本質的問題都很抽象,但確實是根本且重要的問題。 羅旺哲學歷 我們一輩子追求做個好人,卻從未懷疑做好人的正當性,但倘若做好人事實上完全不必要呢?
羅旺哲學歷: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羅素的一生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從事純粹的哲學研究,另一部分是參加不同的社會活動,到世界各地講學和交流。 羅素從來都不是一個書齋裡的學生,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沉思,而是時刻留意世界局勢的發展。 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羅素便因為反對協約國而被判入獄半年。 大戰結束後,他在1920年訪問蘇聯和中國,對兩地的人民表示了好感。
羅旺哲學歷: 羅素:結識維根斯坦,是我一生中最令人興奮的智慧探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他曾支持过绥靖政策,但是后来又支持与纳粹德国作战,因为他意识到希特勒必须被消灭,否则将给人类文明带来灾难。 罗素始终认为,任何战争都是罪恶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战争是在很多种罪恶中较轻的一种。 1920年罗素访问俄国和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与美国人文哲学家杜威同时间在中国讲学。 回到欧洲后著有《中国问题》一书,孙中山因此书而称其为“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 罗素反对英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被罚款并丧失了三一学院的教职。
羅旺哲學歷: #3 哲學系在學什麼?
於是,警察貪污、黑社會收保護費,以至「六七暴動」及中國文革,全都從敍事上的遠距離角度輕輕帶過或被消聲,正如陳志華所說,影片「把不太『和諧』的東西暗中偷走」。 我們憑藉微弱的救世主力量,將過去帶來現在,驚覺我們都繼承了壓迫者傳統,這一被壓迫的「危急狀況」,並非今天才意外地發生,而是由來以久。 從這一點,可見班雅明的歷史理念不僅要建立一套有別於進步主義的歷史觀,不止要在一連串事件的地方,看得見災難,而且更要救贖當下,消除「危急狀況」。 班雅明在命題二說:「同以前任何一個世代一樣,我們也被賦予了微弱的救世主力量,此種力量的支配權屬於過去。」當面臨危機的時候,過去的影像便會閃現。 班雅明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正正專注於在過去影像閃現的一刻,將之牢牢捉緊、保存。 因為「所謂危險,既關乎傳統的內容,也關乎傳統的繼承者。對二者來說,危險都是一樣的:都淪為統治階級的工具。」淪為統治者工具的,惟有被壓迫階層及其傳統,而歷史唯物主義正是站在被壓迫的一方去審視歷史。
羅旺哲學歷: #1 中文系在學什麼?
羅素到中國訪問期間,在北京大學等地方就哲學問題和社會結構和數理邏輯做了五個演講。 中國著名的哲學家張申府是在羅素來華期間積極譯介他的著作的人,也是中文學界翻譯維根斯坦的第一人。 羅旺哲學歷 羅素一生人共發表了七十多部著作,接近兩千篇文章。
羅旺哲學歷: 著作
主要的哲學著作有有與懷海德合著的《數學原理》、《哲學問題》、《我們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物的分析》、《對意義和真理的探究》、《哲學大綱》、《西方哲學史》。 主要的社會、道德、科學和宗教的著作有《原子論入門》、《相對論入門》、《我信仰什麼?》、《為什麼我不是基督徒?》、《中國問題》、《論教育,特別是幼兒教育》、《婚姻和道德》等。 由於羅素著作海量,據說這使得兩位英國學者布萊克威爾(K. Blackwell)和魯加(H. Ruja)花了三十年時間,才編輯完成羅素的全部書目。 從歷史連續體來說,它就是一種內爆:從歷史連續體內爆出一個特殊時代,從時代中爆出一種特殊生活。
有別於只顧向前看的統治階層,被壓迫階層者能夠建立過去的影像,因此「掌握歷史知識的不是別人,而是奮鬥著的被壓迫階級」。 將過去帶到現在,過去已不再是過去,已成為跟我們當前切身利益攸關的事物,這不代表沒有將來,只是將來已經不重要。 另一方面,「歷史進步主義」亦經常出現在主流文化文本中,去年的《歲月神偷》正是一例。 正如影評人陳志華所指,《歲》片既在永利街戰前唐樓作實景拍攝,又借天台小學、月餅會、當舖、後巷理髮,以至舊式戲院及粵語片,試圖重塑六、七十年代香港庶民生活。 但這類生活點滴在片中統統都變成空洞的懷舊符號,低下層生活的社會性矛盾與張力,在以小孩羅進二的角度敍事下取巧地避過,因而羅氏一家的貧窮困境,順理成章地被歸結為命運播弄。 所以才有「鞋字半邊難,半邊佳」、「做人總要相信」這類所謂智慧箴言;說穿了,不過是在重申:捱過了,就會由「難」變「佳」,明天就會更好──一種「歷史進步主義」的庶民版本。
羅旺哲學歷: 哲学
內爆將統治階層壓迫的理念依據炸個粉碎,,這正是班雅明「哥白尼式理論革命」的意義所正。 要理解這問題,得先將「過去」(the past)及「歷史」(history)兩個概念作區分。 過去發生的事件千千萬萬,往往充滿偶然性,「歷史」則是將發生過的不同事件作扣連,即「歷史」是對「過去」的一種論述。 班雅明批評19世紀的歷史主義者以「移情」(empathize)方法扣連過去,由此確立所謂「歷史本來面目」。 》進一步引發了歷史哲學的敘事轉向(語言轉向),催生了敘事的歷史哲學。 與思辨的及分析的歷史哲學不同的是,敘事的歷史哲學受文學批評理論的影響,將歷史寫作作為研究對象,以求獲得對歷史著作結構與規則的理解。
羅旺哲學歷: 歷史哲學
這條原則表達出人們可能在先天和後天規定上有所差別,例如有些人生來就比較聰明、強壯與生於富裕的家庭,但即使如此,社會上的地位和職位還是應該向所有公民公平開放,使每個人能夠有機會得到這些地位和職務。 在某個晚上,又一次,維根斯坦又跑到羅素家裡,不過這次,維根斯坦要求羅素幫他確認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笨蛋,如果他的確是一個笨蛋,他就跑去做飛行員;如果不是,他就做哲學家。 羅素回應道︰那你至少寫一篇論文給我過目,以便我確認你到底是不是一個笨蛋。
羅旺哲學歷: 哲學家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歐思想,言論自由最勇敢的君子,卓越的活力,勇氣,智慧與感受性,代表了諾貝爾獎的原意和精神”。 羅旺哲學歷2025 思辨的歷史哲學研究以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湯因比等為代表,然而正如對自然體系的哲學研究或宇宙論之類已然過時,歷史悠久的思辨的歷史哲學的光彩也日漸黯淡。 相反,分析的歷史哲學則隨著沃爾什《歷史哲學導論》(1951年)的發表而逐步成為西方歷史哲學領域的主流。
羅旺哲學歷: 著作
1908年,維根斯坦到了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當研究生,選擇了航空工程空氣動力學作為自己的研究領域。 在處理有關螺旋槳的原理的時候,他撞上了一些純粹數學的問題。 於是在1911年到德國面見著名的邏輯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費雷格。
到底羅素給予了維根斯坦多少指導,維根斯坦並沒有說過,而羅素本人也沒有說過,他只是在《邏輯哲學論》的序言中提到過羅素和費雷格。 羅旺哲學歷2025 相反,羅素倒是明確承認維根斯坦的思想對他產生的「影響」,在羅素的《我的哲學的發展》一書中,羅素用了一個章節來討論《邏輯哲學論》帶給自己的影響,當然他還在書中提出自己對《邏輯哲學論》當中的神秘主義有所不滿。 這年的春天,羅素愛上了一名自由黨下議院議員的貴族妻子奧脫蘭夫人,兩人的關係持續到1916年。 完成了《數學原理》之後,羅素的哲學工作開始發生了變化,可能因為耗掉了他大部分精力,他開始寫作他的「廉價小說」,而他在《數學原理》之後出版的第一部「廉價小說」是《哲學問題》。 從《歲月神偷》的例子,我們可看到勝利者通過建構歷史來掩埋被壓迫者/失敗者的過去;歷史進步論是要讓人只面向未來,漠視當下被壓迫的狀況,甚至否定「當下」具有任何意義,從而讓「當下」消失──既然未來必定更好,又何須重視當下?
羅旺哲學歷: #1 中文系在學什麼?
「歷史」一詞具有兩層含義:實在的歷史(historical reality),即歷史學家的研究對象;歷史學家的研究本身(historical thought)。 對應於這兩個層次分別產生了思辨的歷史哲學以及分析的歷史哲學(批判的歷史哲學)。 先前任職於東森電視台的羅旺哲,畢業於文化新聞研究所(2011年入學),是政治組資深記者、主播,歷練地方到中央等單位,經歷完整。 羅旺京,男,漢族,1965年4月出生,陝西吳起人,研究生學歷、哲學學士,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9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哲學就是門「不斷問問題」的學問,但要能實質地討論問題,討論者絕不能只是各說各話,確認彼此的理解是否相同,便成了哲學人很在意的工作,也因為常常針對細節發問,讓外界對於哲學系出身者有了「很機車」、「愛鑽牛角尖」的印象。 政治新聞記者羅旺哲26日在臉書分享一張與妻子的婚紗照,地點挑選在立法院門口,很有新聞工作者的特質,將熟悉的工作地點,變成婚紗照的一道風景,羅旺哲在前頭跳起,牽著妻子韋家齊的手,婚紗裙襬飛揚,兩人都露出燦爛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