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埔里完成第一天的會議後,我先在山上的精緻民宿喝了一瓶啤酒,回到住宿地點後,再次打開各個文件檔,內心OS是「這種等待真是值得」。 每年九月,都是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舉辦的日子,讓大家在學期之初聚首一堂喝喝酒聊聊天,討論家事、國事、天下事,還有學術的正經事。 在臺灣疫情相對受控的情況下,眾人戴起口罩,持續這個一年一度的盛會。
當消費者對肉類、魚類視為病毒傳播之風險重點(critical point),西方知識為主的衛生管理得到合理化。 陳馥瑋 例如,在廿一世紀初的禽流疫情爆發後,香港一些濕街市已重新設計,過去的雞肉攤是一籠一籠的活雞放在攤前,由消費者挑選,再經攤販短時間內把雞隻宰殺、放血。 現在,有些攤販已被搬到市場的一個角落,有些則成為封閉環境,消費者要隔著透明膠板下單。
陳馥瑋: 台大「林智堅條款」上路 研究生協會指仍有二大疑慮
1.陳永森(地方創生與屏東學):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 專長:都市與環境資源專題研究、都市更新與行銷、觀光地理、旅遊規劃與導覽實務。 2.葉晉嘉(地方創生):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 專長:文創企劃實務、文化資產應用、產業群聚研究、地方創生、政策分析與評估、城市治理與行銷。 3.林思玲(地方創生與文化資產):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 專長:建築學、建築史與理論、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文化遺產保存經濟學、文化遺產永續發展。
- 張正衡老師審視日本地方創新的案例,提出鄉村疫情較為輕微,或有助吸引外來人口。
- 我們不是唯一,我聽說有些學者發明了在視訊上舉行reception,大家對著鏡頭喝酒聊天。
- 在panel上的討論,讓我們再次明白,所謂涉及公共健康及衛生的公眾利益而形成的政策,作為一種新常態,仍是由千絲萬縷的權力關係造成。
- 國立台灣大學日前於教務會議通過相關辦法要求各系建立論文品保機制。
- 陳振瑋(1981年4月27日—),台灣男演員,於2005年參與終極一班演出,後接演大大小小戲劇[1]。
- USR推動中心尋求辦理成效顯著的USR夥伴學校們一起建構共同學習的管道。
當我們失去對政策的反思動機,任何表面上的治理形式都是徒然,國家力量的壯大,讓政策產生的是管治的工具及機器。 出門買菜都要規劃,行蹤及健康狀況被數據化,卻又受到「容許」或「鼓勵」而出門觀光,會從此成為我們未來生活及移動的常態嗎? 陳馥瑋 在近期一篇期刊文章中,[1]我初步整理臺東縣面對疫情時,社區如何利用儀式、物和行動,暫時建構社區邊界,回應返鄉、觀光甚至見學等行為。
陳馥瑋: 大學學測 各科試題與參考解答
電子信箱: more… 兩位老師的討論豐富了我們對疫情的全球-在地互動的想像,了解各地的回應,從中更可理解到國家在疫情前後針對「振興地方」的政策過程中,人的跨界移動被認為可行而受鼓勵的。 陳馥瑋 臺東縣就是明顯的例子,拿著農遊劵、振興劵的人流不絕,在地業者舉辦、參與各種市集、音樂祭,成為全球疫情中比較能正面回應的經濟力量。 「重修舊好:資源循環再生與社群共創實驗計畫」是從本校萌芽型「搖滾社會力:在地關懷為導向的社會企業與青年實踐計畫」計畫衍生出的種子型計畫,著重拓展屏大師生對「循環經濟」議題的瞭解。 我們與具有環保概念的在地組織合作,學習修復日用物件,延長物資的使用年限,達到惜物、減廢的目的,逐步達成「永續城市與社區」的發展願景。
- 3.林思玲(地方創生與文化資產):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
- 11.尤松文(地方創生與數位內容):國立屏東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管理學博士。
- 專長:科技管理、資料庫系統、電子商務、E-Learning。
- 發起「零元商店」的學生們說,過程中大家檢視是否有過度消費習慣,這些東西真的是「需要」嗎?
- 我隱約看到四篇文章的交接點是:疫情下,國家如何定義「新的常態」?
- 團隊成員也到各地向推動減廢和進行社區維修的行動組織取經,尤其對台北市「南機拌飯」小家電維修行動、「古風小白屋」社區修理站、澎湖的離島出走工作室和O2 Lab海漂實驗室印象深刻。
屏東大學USR種子型「重修舊好」計畫主持人、社會發展系助理教授陳馥瑋,讓師生們對於「循環經濟」議題了解,開設主題式工作坊,修理咖啡館理念。 維修運動在大學課堂種下種子,有學生在課程中發起「零元商店」募集,「我不需要的,可能是別人所需要的」,物品效益達到最大化,屏東大學將在下學期將「重修舊好」納入人文社會學院跨領域微學分講座課程,讓綠色循環理念落實生活。 進去一個地方、一個交通工作時要掃QR code, 會成常態嗎? 當我地日漸習慣手機掃一下圖案,會否也提供了個人資訊、消費訊息予這個四方小格背後的擁有者?
陳馥瑋: 地方創生士 走入在地必備的12堂課
發展產業有時候會受到不確定的因素影響,承擔好風險,把未來的迷霧稍為撥開。 但是,賺取利潤、甚至對環境友善並非「常態」,而是業者都知道自己每天都在面對「非常態」,摸著石頭過河。 從各種作物中轉至可可豆,除了個人選擇外,各個政府部門因應農村、族群、觀光等政策造成影響,好像又是產業的「常態」。 在常態與非常態之間,就是臺灣農民需要靈活變通來求生的競技場。 USR推動中心尋求辦理成效顯著的USR夥伴學校們一起建構共同學習的管道。
陳馥瑋: 大學學測 社會科試題與解答
所謂共培(共同培力工作坊),乃是邀請各大學一起探討在進行地方連結、人才培育、國際連結時所遭遇的真實問題並學習策略工具、有意識地透過制度革新,鬆動大學僵化的體制或調整大學的體質,追求有意義的社會責任。 另外,魏廷仲也和社發系劉競蓉提了「作伙呷飯」這個姊妹計畫,欲啟動社區調查,以循環經濟的概念,同時在斯文里推動社區空間活化、共享剩食的社區廚房,食材可從鄰近的北區市場取得。 雖然這兩個計畫因輔助資源不足而暫時停擺,但期待未來相互搭配,建構世代共創共好的斯文社區。 陳馥瑋 團隊成員也到各地向推動減廢和進行社區維修的行動組織取經,尤其對台北市「南機拌飯」小家電維修行動、「古風小白屋」社區修理站、澎湖的離島出走工作室和O2 Lab海漂實驗室印象深刻。 教育部推動USR政策已邁入第五個年頭,正如USR的精神,許多團隊都是在實務問題上做中學、學中做,過程中失敗經驗是必經的過程,但這也是讓未來能做得更好的墊腳石。
陳馥瑋: 陳馥瑋 助理教授
作為人才培育的大學,如何將在地知識系統與大學社會責任密切整合,是各校都在思考的共同課題。 透過這一期多元文化產業推進器—屏東地方創生實踐計畫,我們能深刻了解各校推動學分學程所面臨的困難之處,也期待屏東大學地方創生士的推動經驗,能轉化作為參考有志推動地方創生人才培育的參考。 透過這一期計畫,我們能深刻了解各校推動學分學程所面臨的困難之處,也期待屏東大學地方創生士的推動經驗,能轉化作為參考有志推動地方創生人才培育的參考。 陳馥瑋2025 在我眼中,不管是地方創生、產業轉型、防疫措施、濕市場空間重置,都是國家力量的多元呈現及實踐。 常態看來並不存在,而是我們作為社會成員需要時刻感受、反應,甚至監督的「非常態」。
陳馥瑋: 台灣通膨推力為何?服務類CPI漲勢趨緩了嗎?解析一次看
7.古淑薰(地方創生與創意群聚):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副教授、英國里茲大學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博士。 專長:文化政策理論與實務、創意群聚與文化治理、文化產業與社會實踐、博物館學。 陳馥瑋2025 8.林育諄(地方創生與社區設計):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國立台北大學都市及區域規劃博士。 專長:城鄉研究、區域及產業發展、社區及地方發展、空間發展與規劃。 9.黃露鋒(地方創生與事業財務):國立屏東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澳洲格里菲斯大學休閒、觀光、旅館與運動管理博士。 專長:專案管理、文化創意產業、遊憩資源規劃與管理、觀光區域治理、商圈輔導、休閒活動創意設計、商業分析。
陳馥瑋: 疫情下,誰的常態?
早在年初,歐子綺老師寄出一封電郵,邀請張正衡、謝一誼、陳馥瑋三位老師和我,籌組一個以「疫情下的經濟、治理與新常態」為問題意識的panel。 我的任務是當評論人,我們五個人加起來在學術界正式出道應該不超過15年,承擔各項繁重的公務、教務是常態,能坐下來認真寫作可說是非常態的時間。 我在香港「濕街市」(賣菜、肉、魚、豆腐等的市場)的經驗是地板總是濕濕的。 只要觀察一下,市場地面充滿不同的排水溝,形成一個系統,把髒物送走。 這讓我想到水產的加工處理場裡,處理台上都設計有一直流動的水,好讓切出來的魚排、魚肚等立即被清洗。 但是,近年也有商業機構把「濕街市」弄乾,裝潢成超市的模樣,把水溝設計在攤位內,讓顧客的動線變成乾(淨)的地方。
陳馥瑋: 陳馥瑋
10.張重金(地方創生下的商品設計力):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助理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 專長:視覺藝術創作、視覺文化研究、動漫產業研究與創作、數位內容設計、文創商品設計。 11.尤松文(地方創生與數位內容):國立屏東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管理學博士。 專長:科技管理、資料庫系統、電子商務、E-Learning。
陳馥瑋: 社區再造碩士學位學程
國立台灣大學日前於教務會議通過相關辦法要求各系建立論文品保機制。 研究生協會會長許冠澤表示,學校通過若系所3年內有2件違反… 性騷擾風暴從政壇燒到校園,成大台灣文學系一名簡姓副教授遭控長期性騷女學生,甚至讓學生懷孕,外系同學也被騷擾,受害者至少5… 中央警察大學今上午舉行112年聯合畢業典禮,包括博士、碩士及學士共365名學生與會,這也是睽違3年疫情,警大再次舉行實體… 發起「零元商店」的學生們說,過程中大家檢視是否有過度消費習慣,這些東西真的是「需要」嗎?
陳馥瑋: 屏東大學「重修舊好」維修運動 學生發起零元商店
或許我們都認為地方創新是一個人為製造條件吸引人口移動,並帶動地方再度發展的政策。 鄉鎮作為一個較為空曠、人口密度較低的生活環境,如何吸引更多人短暫停留或長期居住,都是需要比「經濟活動」更多的政策想像。 我在田野中,常常會聽到「住在鄉下生活品質較好」的論點,當周邊的生活機能成型,維持鄉鎮地區的環境品質後,返鄉、留鄉或移居的動機也會有所增長。 目前全球觀光、移民都出現變化,國內移動可說是受到更廣泛的關注。
陳馥瑋: 社會發展學系四年級
第二、結合屏東大學屏東學的特色,落實地方學與大學社會責任兩者之間的結合。 陳馥瑋2025 陳馥瑋 陳馥瑋 四、以問題解決導向理念進行課程設計,讓所有的課程內容都能培養面對解決場域問題的能力。 本書彙整了地方創生士各項課程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模式,其內容有賴參與學分學程每一位授課老師的協助,使出渾身解數讓課程與地方創生的精神接軌,也讓所有課程均能按照計畫所規劃的順利推動。
陳馥瑋: 大學學測 國綜試題與解答
打著衛生潔淨的口號,機構嘗試讓「濕」街市變成高一等的零售市場。 視訊畫面的一端,一位來自臺灣、身處美國Seattle的博士候選人端出一盆翠綠青蔥,分享6月時的封城(lockdown)生活。 畫面的另一端是住在美國各地的留學生及年青教授們,以及生活在臺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