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跨職系專業醫療團隊的參與、與社區伙伴協作、提供培訓及推動科研,為服務使用者及照顧者提供專業、優質及全面的智障專科服務,使其融入社區,保障其社會權益及提昇生活質素。 由於護理院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留院多年的慢性精神病康復者,因此我們會協助他們重新建立自我照顧能力、工作習慣、信心和社交技巧等,並鼓勵他們培養興趣和善用餘暇。 與此同時,新生會亦成功獲批於屯門小欖營辦本會旗下第三間長期護理院。 新生會已營運屯門長期護理院及新生會大樓長期護理院多年,未來開展第三所長期護理院,有望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更多適切而優質的住宿服務。 康恩園十分重視正常化的概念,透過充權模式,強調接受服務的康復人士以「會員」的身份作稱號,意謂其享有權利及義務,並致力協助會員建立自主及獨立的生活。
康恩園以身、心、靈全人健康模式,開展復康服務工作,揉合綜合化與正常化概念,強調會員享有權利及義務,致力協助會員發展潛能及所長,建立自主生活,並透過創意藝術治療的過程,重建、維持及促進身、心、靈健康和諧。 15歲及以上的長期精神病患者,其精神狀況穩定並無需即時藥物治療或護理;同時患者的精神狀況令他們需要長期住院服務;並無暴力傾向、傳染病、酗酒或毒癮;及獲醫院個案會議推荐入住。 小欖長期護理院 住宿期間,負責個案工作員會定期與服務使用者及家人商議進度;並因應情況及需要一同商議離舍計劃。 此外,新生會於去年已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賽馬會)撥款,於竹園綜合培訓中心開展裝修工程以試行新庇護工場模式,裝修工程已完成,服務使用者亦已開始於新工場內繼續接受訓練。 此外,由賽馬會資助為期3年的心理e療室項目亦已完成籌備工作,並將於2022年正式推出。 小欖長期護理院 康恩園著重全面性復康概念,揉合不同的創新性工作手法,倡導身心靈的健康發展,透過創意藝術表達的身心靈整合模式,本著關愛和服侍的核心信念,為會員帶來欣悅及康泰的生活。
小欖長期護理院: 服務單位及項目
醫院院內設有復康花園、多官能感官室、電腦輔助復康訓練室、特別座椅、輔助儀器等設施。 小欖長期護理院 第五波疫情自爆發以來,新生會各服務單位職員繼續堅守崗位,一方面繼續為服務使用者提供適切的照顧,另一方面亦要確保員工及服務使用者免受新冠病毒所感染。 本會十分感謝不同機構慷慨捐贈不同的防疫物資予本會,以解本會的燃眉之急。 去年1月,位於香港中文大學InnoPort創博館的全新社企 – inno330正式營運,餐廳貫徹新生會社企宗旨,為顧客提供有機及低碳飲食,透過健康的食物、舒適的環境及舉辦各類提升身心靈健康的工作坊,將健康飲食及身心靈健康的訊息進一步推廣予大眾。 So330結合健康咖啡店、身心靈空間及共融咖啡師學院三合一的新概念,打造成為繁忙鬧市中的一個給心靈休息的空間,餐廳於9月舉行開幕典禮,與好友見證這個特別的時刻。
展望新一年,新生會將繼續關注精神健康界別的發展,以精神病康復者及大眾的需要為首要,發揮創意拓展不同範疇的服務。 我們期望繼續得到一眾友好及企業伙伴的鼎力支持,共同建立身心靈整全健康的社會。 透過跨職系專業醫療團隊的參與、與社區伙伴協作、提供培訓及推動科研,為服務使用者及照顧者提供專業、優質及全面的智障專科服務,使其融入社區,保障其社會權益及提升生活質素。 上述兩項大型重建項目帶來增加的住宿康復服務,都是上屆政府啟動,現屆政府「收成」。 現屆政府多項增加社會福利設施的措施,如在賣地條款加入興建福利設施,以及在公營房屋興建中增加5%的總樓面面積作為福利設施用途,便要下屆及以後的政府才有所「收成」。 我們的團隊包括專科醫生、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義肢及矯形師和醫務社工等,提供專業的智障專科服務。
小欖長期護理院: 機構刊物
小欖醫院於一九七二年成立,是本港唯一一所專為十六歲或以上嚴重智障人士提供全面綜合康復及療養服務的醫院。 醫院的服務包括:為嚴重智障成年病人提供一般醫療及精神科治療、護理服務、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義肢及矯形服務、醫務社工服務、外展服務及智能教育訓練。 上文提到的2020年《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可說是自1995年以來,重新就康復服務的需求與供應量作出規劃。 這25年間,由於殘疾人士的平均壽命增加,以及社會對於殘疾人士的接受程度及了解有所提升,服務需求已遠超出1995年《康復政策及服務白皮書》中所預計的人口服務需求比例。
- 上文提到的2020年《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可說是自1995年以來,重新就康復服務的需求與供應量作出規劃。
- 服務大樓以「康恩園」命名,不強調復康大樓稱號,以社區化為本,冀盼為服務對象建立一個充滿康泰和恩典的生活樂園。
- 長期護理院為患有慢性精神病康復者提供長期住宿照顧、生活技能訓練及精神康復服務,並持續發展他們各方面的優勢和能力,讓他們逐漸融入社區生活。
- 與此同時,新生會亦成功獲批於屯門小欖營辦本會旗下第三間長期護理院。
- 現時康復服務設施平均輪候時間由十六個月至一百二十個月不等,增加康復服務名額有助縮減輪候時間,社署會透過競投制度甄選非政府機構營辦該中心。
- 核心照顧服務的種類是指:(i)由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提供的復康運動;(ii)由註冊/登記護士提供的特別/基本護理;以及(iii)由保健員/個人照顧工作員提供的起居照顧(包括餵食、位置移轉、淋浴/沐浴、如廁/更換尿片、更衣、膳食服務、家居服務、護送等)。
單位引進及應用不同的科技,讓會員有充實的生活體驗,並按個別會員之需要提供合適的設置,提升會員的生活質素。 社署上月完成綜合康復服務中心的技術可行性研究,認為如採取妥善的建築物設計和制訂適當措施,工程不會對環境及居民產生不利影響。 中心將依山而建,由兩座低層建築物組成,外牆採自然色彩,有綠化屋頂、外牆種植垂直花草等設計。 新生會於2022年除了發展這些新項目,亦預計在第二季度前出版dayday330 全新書籍,希望與讀者分享不同人士的330小休息心得。 而在2022年10月,本會亦會舉辦以復元為主題的會議,希望與業界一同分享新生會多年來在復元工作上的經驗。
小欖長期護理院: 提供服務
每年4月是世界自閉症月,而4月2日是聯合國定下的「世界自閉症關懷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發展障礙,患者在社交溝通以至認知、情緒、行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和發展差異。
1 除了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及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外,所有社會福利服務人口規劃比例於2007至2008年間,從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被剔除。 現屆政府先後將安老服務、幼兒服務及康復服務的人口規劃比例,重新推算及寫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 在2022至23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有兩項社區康復服務有明顯增幅:展能中心由5,808個名額,增加至6,441個名額,增幅約10.9%;及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名額,由5,523個增加至5,888個,增幅約6.6%。
小欖長期護理院: 精神健康推廣及預防
現屆政府所增加的社區康復服務,如家長/親屬資源中心由六間增加至19間、自閉症人士支援中心由零間增加至五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由16間增加至21間,都先後於2019至20、2020至21及2021至22年度完成目標。 新生會於去年成功獲社會福利署審批於屯門小欖營辦本會旗下第三間長期護理院。 本會執行委員會主席譚贛蘭女士, GBS, JP連同三位專業顧問區載佳先生, SBS, 余惠偉先生, JP及楊啟裕先生以及本會行政總裁朱世明先生於3月24日前往視察屯門小欖長期護理院工地,並由設施管理部同事介紹施工情況及進度。 社會福利署屯門區康復服務協調委員會「康復服務推廣工作小組」轄下的「傷健共融事務小組」在本年度透過短片拍攝模式,以「分享快樂」為目標,讓公眾認識殘疾人士的能力,宣揚傷健共融訊息及推廣康復服務。
小欖長期護理院: 公布邀請提交營辦位於大埔富蝶邨的「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建議書結果
在 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有兩項社區康復服務有明顯的增幅:展能中心由5,808個名額,增加至6,441個名額,增幅約10.9%;及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名額,由5,523個增加至5,888個,增幅約6.6%。 小欖長期護理院2025 這個項目是於2013年《施政報告》宣布在屯門小欖醫院舊址興建,將會在來年陸續開展服務。 這可說是現屆政府完成的第二個大規模的綜合康復服務發展項目,另一個便是同樣地於2013年《施政報告》宣布,位於觀塘福塘道的前啟能庇護工場及宿舍,重建為啟能綜合康復服務大樓,於2020年逐步投入服務。 小欖醫院於1972年設立,舊址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區屯門青山公路十六咪半,最初只有200張病床,其後逐漸增加至350張。 醫院於2012年4月搬遷到香港新界屯門區屯門青松觀路15號青山醫院B座,並與屯門醫院智障科合併[1],擴張至10個病房,共500張病床[2]。 社會福利署現正在小欖醫院舊址興建綜合康復服務中心[3],而該工程由五洋建設承建。
小欖長期護理院: 精神科醫療資助及社區支援計劃
再加上 年度絕大部分社會福利設施人口服務需求規劃比例被刪除,今屆政府不能用五年時間完全追回25年落後於形勢的局面。 醫院的服務包括:為嚴重智障成年病人提供綜合康復及療養服務、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義肢及矯形服務、醫務社工服務、外展服務及智能教育訓練。 香港聖公會湖景綜合復康服務—展能中心及宿舍與香港聖公會迎康園—展能中心及宿舍為中度至嚴重智障人士提供家居式住宿照顧、專業訓練、護理和社交康樂活動,提升會員自我照顧能力、社交技巧及發展個人潛能,使他們過著有自主及有尊嚴的生活。 【記者陳素貞報道】為縮短復康服務的輪候時間,社會福利署計劃在青山公路十六咪半、前小欖醫院原址興建一間綜合康復服務中心,共提供一千一百五十個住宿服務及五百五十個日間服務名額,並可創造八百個工作職位,增加屯門區的就業機會,工程最快於二○一九年完成。 小欖長期護理院 再加上2007至08年度絕大部分社會福利設施人口服務需求規劃比例被刪除,今屆政府不能用五年時間完全追回25年落後於形勢的局面。 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及特殊幼兒中心名額,在未來一年亦會分別由4,174個增加至4,387個(+5.1%),以及2,274個增加至2,516個(+10.6%)。
小欖長期護理院: 新生便利店
由於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大幅度增加(233%),加上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服務量本身的增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開始獲得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服務的年齡,由 年度的4.6歲,提早至 年度的3.3歲。 我們預計,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服務到 年度應可以達至零輪候時間,以及更符合其「早期」介入的政策目標。 至於特殊幼兒中心服務,雖然現屆政府已增加了37.2%的名額,但要零輪候時間,都要待下屆政府的後期才有機會達標。 單位有不同專業人士,包括社工、護士、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等,為會員提供個人起居照顧、健康護理、復康訓練、社交康樂等服務,提升智障人士獨立生活能力。
小欖長期護理院: 我們的服務
簇新的醫院設計、寬敞的空間、舒適的環境、現代化的醫療設備,進一步協助病人的治療及康復。 病房內加裝了病人吊運系統、閉路電視監察系統及影音系統等設備,優化病人護理;院內的復康花園、多官能感官室、電腦輔助復康訓練室、特別座椅、輔助儀器,為嚴重智障病人提供全面綜合康復及療養服務。 我們於80年代初開始規劃,經過10年的籌辦,終於在1990年1月,在屯門開設了全港第一間長期護理院。 1996年,我們位於石硤尾新生會大樓的另一間長期護理院亦正式投入服務。
小欖長期護理院: 新生農社
透過 gift330 項目將復元人士的藝術創作帶進社區,以食、行、住為主題,設計一系列生活產品包括餐具,讓他們的創意與社會和我們的生活連結起來。 去年11月,新生會於旺角上海街618號舉辦一連9天的「gift330 – 『當下』是最好的禮物 – 復元人士藝術作品展」,鼓勵大眾增加對復元人士的理解,進一步認識他們的藝術才能。 康恩園乃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屬下之綜合復康服務單位,為全港最大規模綜合復康大樓之一。 服務大樓以「康恩園」命名,不強調復康大樓稱號,以社區化為本,冀盼為服務對象建立一個充滿康泰和恩典的生活樂園。 我們相信會員在被關懷及被接納的生活及訓練中,能過獨立自主的生活,並呈現結出葡萄滿枝、碩果豐盈的景象。
小欖長期護理院: 社會企業
自2015年起,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屯門長期護理院啟動了設施提升計劃,以至能更佳回應服務使用者的需要轉變。 香港聖公會屯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提倡身、心、靈整全健康,致力為區內居民、精神病康復者、有情緒及精神困擾人士及他們的家人/照顧者,提供由及早預防以至危機管理的一站式、地區為本和便捷的社區支援及康復服務,致力推廣精神健康。 康復服務在缺乏處所與人力所遇到的問題,可說是較安老服務更具挑戰性,特別是處所的問題。 社區人士的「不要在我附近」(Not in my back yard)反對聲音,令到不少服務無法啟動,甚至延誤多年,令我最深刻的一個服務單位,便是足足延誤了25年,四分一個世紀。 小欖長期護理院2025 亦是這個現象,更顯得康復服務長遠規劃的重要性,在新社區發展的規劃初期,若已將康復服務納入發展計劃中,就減少了所謂居於附近居民的反對。
在最近,我們亦完成了將多項康復服務的人口規劃比例,重新寫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1。 在剛過去的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中,有議員語帶批評地指出從 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看不到政府在安老服務的長遠規劃;由於會議答問時間所限,我只可簡單表示同意在單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是看不到長遠規劃的,我建議關心安老服務政策的議員可以參考2017年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 若是議員有類似的問題關於康復服務,我亦會建議關心康復服務的議員可以參考2020年的《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 香港聖公會屯門地區支援中心 — 樂屯聚透過一系列的支援服務,強化在社區中的殘疾人士之家居及社區生活技能,協助他們融入社區;並為殘疾人士的家人 / 照顧者提供訓練及支援,提昇他們照顧殘疾人士的能力,從而紓緩他們的壓力。 迎康園現時提供30個住宿名額及60個日間展能訓練名額予中度至嚴重智障人士,單位以「多元介入」、「善用科技」及「自主自決」三大理念,為會員提供優質的住宿、日常護理照顧及訓練服務等。 小欖醫院(英語:Siu Lam Hospital)是由香港醫院管理局管轄,提供療養及康復的醫院,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專門為16歲以上的嚴重智能障礙及無法自理的病人,提供高度護理服務。
小欖長期護理院: 服務回饋
現時康復服務設施平均輪候時間由十六個月至一百二十個月不等,增加康復服務名額有助縮減輪候時間,社署會透過競投制度甄選非政府機構營辦該中心。 湖景綜合復康服務現時提供53個住宿名額及48個日間展能訓練名額予中至嚴重智障人士,服務團隊秉承福利協會「個別關懷 全面照顧」理念,因應會員之差異,推動他們積極參與及發展所長,致力提供優質的照顧服務。 小欖長期護理院2025 小欖長期護理院2025 此外,服務團隊關顧「延展服務」年長會員的身心需要,為他們制定個別照顧計劃。 透過復康訓練、興趣發展、社區參與活動,讓他們擁有豐盛及喜樂之晚年生活。 小欖醫院的服務包括:為嚴重智障成年病人提供的一般醫療及精神科治療、護理服務、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義肢及矯形服務、醫務社工服務、外展服務及智能教育訓練。 此外,醫院的外展隊透過家居探訪,協助正輪候智障療養服務的人士持續在社區生活。
在最近,我們亦完成了將多項康復服務的人口規劃比例,重新寫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1。 核心照顧服務的種類是指:(i)由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提供的復康運動;(ii)由註冊/登記護士提供的特別/基本護理;以及(iii)由保健員/個人照顧工作員提供的起居照顧(包括餵食、位置移轉、淋浴/沐浴、如廁/更換尿片、更衣、膳食服務、家居服務、護送等)。 合資格的非政府機構、非牟利機構及社會企業亦可申請一筆過的種子基金購置服務所需的車輛、家具及設備。 小欖長期護理院2025 單位以「設計思維」及「參與式設計」理念,與福利協會的設計團隊、資訊科技部及服務使用者共同參與服務單位之設計,使環境設備更能滿足會員的需要,如引入由資訊科技部研發的點餐機,讓會員可自行揀選獎勵品,體驗自主。 另外又因應自閉症智障人士獨特的需要,提供特色訓練設置,讓他們可更專注參與訓練。
小欖長期護理院: 服務宗旨
這個項目是於2013年施政報告宣布在屯門小欖醫院舊址興建,將會在來年陸續開展服務。 小欖長期護理院 這可說是現屆政府完成的第二個大規模的綜合康復服務發展項目,另一個便是同樣地於2013年施政報告宣布,位於觀塘福塘道的前啟能庇護工場及宿舍,重建為啟能綜合康復服務大樓,於2020年逐步投入服務。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網誌撰文指,小欖綜合康復服務大樓來年投入服務,住宿康復服務名額將增加。 他表示,現屆政府多項增加社會福利設施的措施,例如在賣地條款加入興建福利設施的要求,都要到下屆甚至以後的政府才見成果。
小欖醫院是香港唯一一所專為嚴重智障人士提供全面綜合康復及療養服務的醫院。 社區人士的「不要在我附近」(Not in my back 小欖長期護理院2025 yard)反對聲音,令到不少服務無法啟動,甚至延誤多年,令我最深刻的一個服務單位,便是足足延誤了25年,四分一個世紀。 正是這個現象更顯得康復服務長遠規劃的重要性,在新社區發展的規劃初期,若已將康復服務納入發展計劃中,就減少了所謂居於附近居民的反對。
本會兩名服務使用者獲邀於系列二「互關懷.愛共融」的兩段短片中分享他們的復元故事。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新生會自2020年9月1日起推行「賽馬會情緒GPS心理支援計劃」(情緒GPS) 為受輕中度抑鬱或焦慮困擾人士提供評估及早期介入服務。 因應疫情,情緒GPS於本年3月初特別推出「疫」境同行計劃,希望在第五波疫情下加強對受疫情影響人士的情緒支援。
小欖長期護理院: 司法官學院爆性騷至少5女受害 2準司法官恐被退訓
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及特殊幼兒中心名額,在未來一年亦會分別由4,174個增加至4,387個(+5.1%),以及2,274個增加至2,516個(+10.6%)。 小欖長期護理院 若相對五年前(2017至18年度),便分別增加了27%及37.2%。 小欖長期護理院 由於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大幅度增加(233%),加上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服務量本身的增幅,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開始獲得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服務的年齡,由2017至18年度的4.6歲,提早至2021至22年度的3.3歲。
據CP24報道,安省省警Orillia分部警官於11月13日接到報警,趕到這間未公布名字的長期護理院,展開調查。 司法官64期學員是今年8月才進入司法官學院受訓,有男學員84人、女學員80人。 受訓中的司法官第64期學員向學院師長反映有2名男學員於聚餐等學員互動的場合,有搭肩等不當碰觸他人身體而逾越行為分際的言行。 情緒GPS早前獲香港電台32台的「防疫速遞」採訪,於節目中介紹情緒GPS服務及由臨床心理學家示範「安定心神 (Grounding)」練習。
小欖長期護理院: 服務簡介
我們預計,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服務到2024至25年度應可以達至零輪候時間,以及更符合其早期介入的政策目標。 小欖長期護理院 小欖長期護理院2025 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愈早的介入及訓練,對他們一生的成長至為重要,學前康復服務可算是現屆政府重要推動發展的一項工作。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由 年度試驗階段的3,000個名額,到 年度將會增加至10,074個名額,略為超額完成。 我們相信到2023年中,除了服務安排所需時間外,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可以達至實質上零輪候時間。 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兒,越早介入及訓練,對他們一生的成長至為重要,學前康復服務可算是現屆政府重要推動發展的一項工作。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由2017至18年度試驗階段的3,000個名額,到2022至23年度將會增加至10,074個名額,略為超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