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後再偷偷告訴大家一個特別的吃法,就是把白飯加進去一起吃,變成韓式泡飯,更有飽足感。 烹調前先用水沖洗及/或浸泡醃製的鹹菜,以減低鈉的攝取量。 在配製食物時減少食譜建議的食鹽用量,改用香草及香料(例如蒜頭、薑、香茅、胡椒)或水果(例如檸檬和菠蘿)來調味。 多用新鮮食材(例如用新鮮蕃茄代替蕃茄醬;用新鮮辣椒代替辣椒醬等),少用含鈉的醬料和佐料。 自製鈉含量較低的上湯,做好後分成小包放進冰格待用。 烹調食物時逐漸減少含鹽/鈉佐料和醬料的用量,讓味蕾慢慢適應清淡的口味。
- 烹調食物時逐漸減少含鹽/鈉佐料和醬料的用量,讓味蕾慢慢適應清淡的口味。
- 袋裝即食麵:由0克至23.7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功德林一品素麵(香菇野菜麵)」(#18)。
- 袋裝即食麵:由0克至12.2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功德林一品素麵(香菇野菜麵)」(#18)。
- 其他網友亦分享只有韓國製造的辛辣麵才是最好味,其他地方製造的不值一提,再細選下黑版辛辣麵味道完勝紅版。
- 因此,即食麵在製作過程中若經棕櫚油油炸,就會有相當高的飽和脂肪含量。
- 想均衡一點可加配低脂、高蛋白質的配料如冰鮮蝦、海鮮粒、蛋、雞肉片等,最好也加點蔬菜。
- 「御品皇生麵(鮮蝦雲吞湯味)」(#37)的代理商表示,產品包裝正進行更新,將會在2010年7月1日前換上符合法例要求的新營養標籤,反式脂肪含量將標示為0克/份和0克/100克。
香港註冊營養師潘卓琳(啊家)解釋指,即食麵亦有低脂類型,並推介5款非油炸低脂即食麵,適合減肥人士,免墮致肥陷阱。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另外,她又提出1個食法,可以避免進食即食麵時攝取過多鈉質。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由於即食麵的麵條較常用油炸方式處理,而調味料亦含有食鹽、醬料等,以致其總脂肪、飽和脂肪及鈉含量普遍較高,因此,是次研究集中留意這三種營養素在各樣本中的含量。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營養標籤系列
或建議可以加入天然香料,例如辣椒粉、胡椒粉等等,代替部份湯包。 「尚營坊」營養師團隊在其facebook專頁推介17款韓國非油炸即食麵名單,當中包括農心、圃木園等常見的品牌。 17款韓國非油炸即食麵中,有8款非油炸即食麵、5款非油炸湯麵/拌麵、4款非油炸炸醬麵,供不同喜好的減肥人士參考。 檢視結果發現有多款袋裝即食麵、杯麵的鈉含量超過每日攝入上限,亦有數款的總脂肪及飽和脂肪含量超過每日攝入上限的一半。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2025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營養師指有機會,但不單是女性,而是男女都有機會。
而April因為愛吃重口味,所以喜歡秋生湯底較濃的煮法。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100%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Wellness 爲您帶來最優質的日本無麩質、素食、純素,和其他健康美味的食物。 「低脂肪」食物:每100克固體食物含不超過3克脂肪; 每100毫升液體食物含不超過1.5克脂肪。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低脂非油炸即食麵5:kiki 椒麻拌麵
因為油炸過的麵熱量高,像是雞絲麵、鍋燒意麵、王子麵、廣東炒麵等,這些在製作過程都會先炸過麵條,因此熱量高。 台灣營養師朱瑞君在Facebook上指出,麵是經過小麥磨成粉再製成的,所以消化吸收非常快,吃過量就容易造成脂肪囤積而肥胖。 Jacky Yu 了解兩個方法後,作出了以下的意見。 「卓諺,你最愛吃甚麼東西?」他總會答︰「麵!」無論是米粉、意粉,抑或伊麵,在小孩眼中,可能都是一樣的「麵」,但其實,麵的成分及製作方法各有不同,營養價值亦因而有所差別;認清各類的麵,才能給孩子最合適的選擇。 八道冷拌麵在韓國非常有名,就連韓國知名演員車勝元都曾經代言過!
- 過冷河會帶走點油,即平時煮麵時浮面的油, 大約半茶匙,相若只有20-40卡路里,故只是心理上會覺得無咁肥。
- 營媽:若時間及情況許可,最理想當然是選用一般沒有經油炸處理及無調味的傳統粉麵,例如麵餅、上海麵、麵線、烏冬、米粉、通心粉等,再加上蔬菜、瘦肉片及小量調味料,便可做出一碗低脂、低鈉又營養均衡的蔬菜肉片湯麵。
- 除了總脂肪外,當中的飽和脂肪更需要留意,炸麵脫水過程用了棕櫚油,因而令飽和脂肪度增加,心血管病亦多數因此而起。
- 想減低鈉含量,亦可以選擇倒掉第一泡的開水,這與傳聞中的去除「防腐劑」無關,因為事實上即食麵主要以低水份含量做到防腐作用,麵條本身並不含防腐劑。
- 每次看韓劇的時候,劇中的主角們叫外賣總是會來上一碗黑嚕嚕的炸醬麵,隨著主角吸著麵條時發出的聲音和讚嘆聲,小編都會恨不得自己是韓國人呀!
- 過分進食會導致第二天水腫,長遠增加高血壓、腎病風險。
- 在日式餐廳,拉麵一般用上豬骨湯煮成,脂肪量極高;蕎麥麵則多配以鰹魚、昆布湯煮成,相對是健康、低脂選擇。
如果患者有肚腩,若再有高血脂、高血壓或高升糖等三者中兩項的話,便可定義為有「代謝症候群」,這群人比較大集會患有心血管疾病。 公仔麵的鈉質、脂肪及熱量較高,所以長期進食公仔麵,患心血管病的機會較常人高。 營養師指出,油炸公仔麵一周一次都嫌多,所以一周吃兩次公仔麵,患上此症亦合理。 不過,非油炸麵餅雖然低脂,但與一般即食麵一樣高鈉。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2025 成年人每日的鈉攝取上限為2000毫克,相等於1茶匙鹽。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2025 女士若進食後擔心水腫,可以補充高鉀質食物幫助去水腫,例如香蕉、奇異果、西蘭花等。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低脂非油炸即食麵2:韓國圃木園花蟹海鮮麵
每兩星期調整含鹽/鈉佐料和醬料的用量一次,便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口味,並且成為習慣。 營爸:下次去超市買即食麵時,專挑沒有經油炸處理的即食麵,例如包裝上附有「非油炸」、「Non-Fried」等字句,就可以減少攝入總脂肪及飽和脂肪。 有些即食麵的調味油或醬料會加入牛油、豬油或棕櫚油作配料,這亦會令產品的飽和脂肪含量增加。 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建議的每日鈉、總脂肪及飽和脂肪攝入上限如下: 鈉:每人每日的鈉攝入量應少於2,000毫克(即約1平茶匙食鹽)。 以一個每日攝入2,000千卡能量的人為例,每日的總脂肪攝入量應不高於60克(即約4湯匙油)。
即食撈麵:由834毫克至1,547毫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維力大乾麵紅油擔擔麵」(#48)。 黃秋生幾個月前在社交平台分享過自己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2025 煮即食麵 的做法。 他建議水不用預先煮滾,凍水下麵,不需要過冷河,味粉則分開放在碗上,麵質便會爽口彈牙。 袋裝即食麵:由0克至12.2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功德林一品素麵(香菇野菜麵)」(#18)。 杯麵:由1.1克至12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FIRST CHOICE特濃豬骨湯味杯麵」(#35)。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每日的鈉、總脂肪及飽和脂肪攝入上限
所以湯粉、醬料或油包盡量不要整包加入湯中,或者將湯調稀一點,千萬不要連湯飲用! 營養師提醒,大家吃「撈麵」時,其實比吃公仔湯麵會攝取更多鈉質,因為醬料包是整包拌麵,所以幾乎跟連湯飲用一樣;而附帶的油包,營養師指不落更佳。 註冊營養師潘卓琳(啊家)解釋指,即食麵亦有低脂類型,並推介5款非油炸低脂即食麵,適合減肥人士,免墮致肥陷阱。 留在家的時間多了,又懶得大費周章準備午餐,各類的麵食就是最方便選擇。 走到超市中看到琳琅滿目的即食泡麵、台式撈麵、意粉等各類麵條,當中更有標明「全素麵」的產品,令人不禁疑惑,帶有純素、全素標籤的麵食是否更健康? 這次找來了營養師拆解各或麵食陷阱,以及推介4款好吃又健康的純素麵食,跟編輯一樣愛吃麵的你一定不可以錯過。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粉麵隱藏高脂高鈉陷阱 營養師:吃過腍通粉易令血糖急升
「尚營坊」營養師團隊指出,傳統即食麵的麵餅大多數用油炸脫水技巧來保存,油炸過程中,脂肪含量上升,容易導致肥胖。 另外,若使用棕櫚油油炸,更會導致反式脂肪、總脂肪、飽和脂肪含量上升,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香港生活步伐急速,煮即食麵既省時,也是「醫肚」的經濟之選。 傳統即食麵脂肪可高達4倍,恐致肥並增加患心血管病風險。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即食麵「食肥人」? 脂肪和能量陷阱
本身碳水化合物經油炸時會大量吸收油脂,油炸即食麵的油脂含量一般達5倍以上。 而加工使用的,多半是飽和脂肪含量極高的棕櫚油,甚至廉價但含反式脂肪的氫化植物油。 其實現時市面上大量「非油炸」即食麵可供選擇,亦可選擇本身未經油炸的麵條為主的杯麵,例如粉絲、米粉、意大利粉等。 註冊營養師啊家表示,從上述資料可見,韓國「農心非油炸辛拉麵」和韓國「圃木園花蟹海鮮麵」屬高鈉選擇,而「越南雞味河粉」則未知鈉含量。 小林生麵位於日本岐阜市,它是國內一老字號製麵品牌,具有七十年專門製造無麩質麵歷史,這品牌使用百分百日本優質白米及糙米製造出不同麵款,包括無麩質烏冬,還有拉麵、意粉等。 其所有麵條均不含麩質,亦不含27種致敏原材料,更為低脂及卡路里。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低脂即食麵|食即食麵怕肥?營養師推介5款低脂非油炸即食麵
其實市面上大部份公仔麵都不多防腐劑,因為麵多是利用油炸脫水技術,所以並不需要依靠防腐劑來保存。 要知道那些公仔麵是否含有防腐劑,可以從「成份」或「配料」一欄中查明。 值得留意的是,這類含有防腐劑的公仔麵,多數是附帶豐富餸菜包,因為這些食物不像公仔麵可以用脫水來保存,需要添加防腐劑。 朱瑞君解釋,選擇刀削麵、烏冬會比細麵來得好,因為表面積少,吸收醬料油汁的比例較低,攝取的熱量就會比較少。 朱瑞君說明,從麵食的精製度來講,NG(不良)麵條有:白麵條、麵線、刀削麵、烏冬、油麵、伊麵、雞絲麵;比較OK的麵條則是:蕎麥麵、全麥麵、全麥意粉、杜蘭小麥意粉(稍硬)、蒟蒻麵等。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低脂非油炸即食麵3:出前一丁棒烏冬鰹魚湯味
有網民以「嚴選五大最好食公仔麵」為題拋磚引玉,數出自己心中的5大,毫無懸念營多撈麵成為第一名,不過細看排名上的名子,發現原來不少網民也愛吃韓國即食麵。 營媽:若時間及情況許可,最理想當然是選用一般沒有經油炸處理及無調味的傳統粉麵,例如麵餅、上海麵、麵線、烏冬、米粉、通心粉等,再加上蔬菜、瘦肉片及小量調味料,便可做出一碗低脂、低鈉又營養均衡的蔬菜肉片湯麵。 經油炸的即食麵,大部分的配料表中都標示含有棕櫚油,其排列次序更在前幾位,表示棕櫚油的成分比例較高。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蛋白質比牛奶高12倍!醫生推介1種蔬菜 遠勝雞蛋肉類兼易吸收
因為即食麵本身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與油脂組成,蛋白質極低而纖維從缺。 建議進食時可加入簡便的肉類例如雞蛋、雞柳牛肉、牛丸,並配搭快熟的蔬菜例如生菜、芽菜、菜心、蕃茄。 蕎麥麵來自蕎麥,蕎麥屬全穀類,與米粉、通粉相比,蕎麥麵是高纖維的麵類,脂肪含量亦低。 在日式餐廳,拉麵一般用上豬骨湯煮成,脂肪量極高;蕎麥麵則多配以鰹魚、昆布湯煮成,相對是健康、低脂選擇。 意粉、全蛋麵的營養價值與通粉相似,亦屬健康之選。 當然,除了留意粉麵的選擇外,亦要小心烹調方法,炒粉麵的熱量及脂肪一般較湯粉麵高,白汁、忌廉等亦大大增加熱量及脂肪量,不宜多選。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辛辣麵特辣香菇味(120g)
這香港大受推薦品牌全部無麩質麵粉產品既獲世界最權威的認證 (Gluten-Free Certified),還有食品工場ISO9001認證,安全又衛生,無論是有食物敏感人士或麩質敏感的人士,都可以安心食用。 品牌所有產品都不用過水,直接放入熱水煮約4分鐘便可,再配上湯料或醬料即可食用,方便美味又健康。 即食麵營養價值低,調味粉更是無營養價值,不建議多吃,每星期最多只可吃兩次,建議選擇非油炸的麵,如M&S、Kraft、銀絲米粉等,脂肪會較低。 想均衡一點可加配低脂、高蛋白質的配料如冰鮮蝦、海鮮粒、蛋、雞肉片等,最好也加點蔬菜。
另外湯中含有很高的鹽分,如攝取太多鹽分,會令人容易水腫及口渴,長久下來有機會引發慢性病包括高血壓、腎病、心血管毛病等。 過冷河最主要是減去油膱味,而且據講令麵條更爽口彈牙。 過冷河會帶走點油,即平時煮麵時浮面的油, 大約半茶匙,相若只有20-40卡路里,故只是心理上會覺得無咁肥。 再者,麵類「適量的麵」再搭配小菜,可以緩和吸收效率。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即食麵推介|4款韓國非油炸炸醬麵
一包即食麵約450卡路里,即近兩碗半白飯的熱量,當中更含4茶匙油,加上包裝內附上調味粉或醬油包,鹽份含量亦很高。 很多人誤以為將即食麵「過冷河」便可減少油份及熱量,但即食麵本身經油炸處理,即使去掉表面的油份,分別其實亦不大。 韓國即食麵的特色就是麵條都很彈牙、有嚼勁、因為沒有附油包,所以吃起來不會覺得油膩、每一款即食麵幾乎都是有辣的。 現在不用到韓國才買的到這幾款超人氣的韓國即食麵了,其實香港的超級市場或便利店、網購平台都有販售。 「金拉麵」屬於那種鹹鹹辣辣的,而不是麻辣的口感。 口感小編覺得也非常親民,如果要形容小編覺得「金拉麵」之於韓國人,就好比如統一肉燥麵對台灣人的意義吧!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飽和脂肪
以一個每日攝入2,000千卡能量的人為例,每日的飽和脂肪攝入量應少於20克。 為了幫助消費者好好利用營養標籤上的資料選擇較健康的食物,本會聯同食物安全中心,進行一系列有關預先包裝食物營養素含量的研究,透過「營人之家」向大家介紹如何運用營養標籤揀選不同食物,讓大家食得開心又健康。 香港人日忙夜忙,上班族加班,學生們開夜車,有時為了節省時間,會泡製即食麵和杯麵填肚,只消三幾分鐘,便可開動品嘗熱辣辣香噴噴的麵條。 而公仔麵亦不一定代表不健康,只是它鈉質過盛和被油炸後,這兩點被大家放大了焦點。 營養師指,一些非油炸的公仔麵,用來代替日常正餐中的五穀類主食是絕對可以,跟其普通粉麵一樣來代替米飯同一道理。 但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只吃一個麵當一餐,此舉絕對營養不足,應加入新鮮蔬菜或肉才營養均衡。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低脂高脂定義
小菜可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雞肉絲、豬肉肉絲、牛腱、滷蛋、豆乾、牛肚;蔬菜搭配1-2碟如:燙青菜、滷海帶/蘿蔔、泡菜、涼拌菜等。
想減低鈉含量,亦可以選擇倒掉第一泡的開水,這與傳聞中的去除「防腐劑」無關,因為事實上即食麵主要以低水份含量做到防腐作用,麵條本身並不含防腐劑。 倒掉第一次泡的水主要是可以減少麵餅中部分油脂和水溶性的鈉質。 即食麵,即使大家知道它高鈉且沒有營養,但不時仍會心癮起,想念那彈牙的麵質及那口味精湯的味道。
網友們認為香港版的出前一丁已經大不如前,以前出產的味道如東京紫菜醬油及極辛豬骨風味才是王道,其他味道也比不上,即使是購買麻油味出前一丁亦只選擇日本版。 不過,非油炸麵不等於無油分,選購前仍要看清食物成分表。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如果看見食物成份表有棕櫚油、植物油脂,就代表麵餅是加了油焗製。 營仔:媽媽煮即食麵給我吃時,會盡量減少調味包(包括湯粉、油及醬汁)的用量。 袋裝即食麵:由840毫克至3,133毫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媽媽酸辣濃湯蝦味麵」(#25)。 杯麵:由881毫克至5,800毫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御品皇生麵(鮮蝦雲吞湯味)」(#37)。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成分
民眾可選擇比較低熱量的如:清湯麵、醋拌乾麵、肉燥乾拌麵、橄欖油清炒意粉。 畢竟以整個麵餅計算,碳水化合物含量仍高於一碗白飯。 或再配上灼菜、瘦肉片、雞蛋,額外提供了纖維及蛋白質,有飽足感同時也維持一定的均衡飲食。 曾欣欣(Gloria),加拿大註冊營養師、崇尚天然,喜愛下廚。 曾推出《女人要Eat Clean》及《就這樣EatClean減脂》等作品,推行簡單飲食理念”Eat Better, Not Less”,只要飲身天然,就可以達到減脂效果。 由於上述只是發文者自己的排名,不少網友對於黑蒜油味的出前一丁能夠上榜不敢苟同,最終更獲得1099負評以示不滿。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健康純素麵推介#1 Neutrallo+ 啓祺嘉 全素綜合拌麵
每組拌麵都附有一罐手炒醬,除了用來撈麵,日常配飯也可以。 每次看韓劇的時候,劇中的主角們叫外賣總是會來上一碗黑嚕嚕的炸醬麵,隨著主角吸著麵條時發出的聲音和讚嘆聲,小編都會恨不得自己是韓國人呀! 在韓國泡麵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農心出了這款「炸王炸醬麵」,一上市就重整了泡麵界炸醬麵的排行榜。 「炸王炸醬麵」不會像市面上有些炸醬麵如此的甜,是剛剛好的鹹度再帶出淡淡的甜。 3mm的麵條寬度,加上炸醬的香,一切都搭配得很完美。 其他網友亦分享只有韓國製造的辛辣麵才是最好味,其他地方製造的不值一提,再細選下黑版辛辣麵味道完勝紅版。
即食撈麵:由5克至10.1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維力大乾麵紅油擔擔麵」(#48)。 袋裝即食麵:由0克至23.7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功德林一品素麵(香菇野菜麵)」(#18)。 杯麵:由5.8克至30.5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FIRST CHOICE 特濃豬骨湯味杯麵」(#35)。 即食撈麵:由12克至24.5克(每100克計),最高的是「日清大將麻醬味即食麵(撈麵)」(#46)。 一來湯中含有很多色素、增味劑、防腐劑,如喝下就會吸取了不必要的添加劑。
即食麵過水無甘肥: 辛辣麵 신라면
「高脂肪」食物:每100克固體食物含超過20克總脂肪。 事實上即食麵主要以低水份含量做到防腐作用,並不含防腐劑。 另外,烹調方式與搭配,也決定一餐的熱量,影響到是否容易發胖! 針對外面小吃餐廳各種麵類,朱瑞君指出,熱量高的麵例如:炒麵、麻醬麵、濃湯麵、羹麵(勾芡)、大腸麵線(勾芡)、白汁意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