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設美沙酮診所,服務地方居民「喺返自己嗰區唔好走出去」,方便新發展區管理。 鄧家宙指出,樓高三層的大多在戰前興建、五層樓高的則估計在 50 年代興建,60 年代以後興建的唐樓就可建至七層至九層。 鄧認為南角道一帶戰前唐樓最大特點並非樓宇年期本身,而是反映當年政府對應九龍寨城的社區規劃,「1910 至 20 年代嘅規劃入面嘅建築,(南角道唐樓)可以話係唯一淨返落嚟嘅」,對此甚為可惜,「如果剷起晒,當年嘅城市形態同面貌就會無埋」。 早在 1900 年代,不少潮州壯丁離鄉到泰國發展,當地人與潮州人結為姻親後亦漸漸學會潮州話。 至 1930 至 60 年代,不少來港的潮州人單身難尋伴侶,居泰的潮州鄉里便介紹泰國女子來港撮合姻緣,泰國社群由此而生。
1964年2月4日:晚上十一時廿五分,一輛往紅磡碼頭方向的丹拿A型(D33/4973)在駛至大角咀塘尾道近雅蘭街交界時,遭一輛從右邊馬路駛出的貨車相撞,兩車無人受傷。 全冷後,此路線的非低地台用車於2013年由配置2+2座位的丹尼士巨龍取代。 同年底,加入Enviro500(ATE,曾於2021年2月短暫重新加入),隨後在2015年全數使用丹尼士三叉戟(ATR),令全線低地台化。 2016年,全面改派Enviro500 MMC(ATENU),全線直梯化,至同年7月換入富豪B9TL(AVBWU,2017年全線改派AVBW)。 同年10月10日,此路線改為全空調服務,僅餘的一輛非空調巴士(S3N348)被一輛同款空調巴士(AD325/HC1096)取代。
九龍城碼頭: 九巴85線
2013年1月26日:於屯門公路轉車站(往九龍方向)增設58M、60M、66M及66P轉乘此路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 九龍城碼頭 中九龍幹線東端隧道工程完成後,九龍城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會原址重置,建於一個園境平台下方,以減少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九巴指,今早約7時,一輛九巴路線6C在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駛出時發生交通意外,期間撞到一名途人,該名途人送院接受治療。 九巴對意外表示關注,已派員慰問傷者及家屬,並會配合警方調查。 今晨(22日)6時52分,一輛6C路線雙層九巴,在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突然失控撞及一名途人,其後失控剷上前方行人路花槽。 九龍城碼頭2025 九巴發言人表示,今早約7時,一輛九巴路線6C在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駛出時發生交通意外,期間撞到一名途人,該名途人送院接受治療。
- 在香港海底隧道通車前,香港島的居民如要乘搭火車站的頭班車,因天星小輪尚未開始服務,所以需要乘坐嘩啦嘩啦到此碼頭轉乘火車。
- 2012年12月26日: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往九龍方向)啟用,往九龍城碼頭方向增停該站,並增設59M、61M、67M及68A轉乘此路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
- 2001年12月10日:一輛往九龍城碼頭方向的富豪奧林比安(3AV)在黃大仙蒲崗村道遭後方一輛剎掣不及的重型密斗貨車撞及,巴士被推前撞向前方的泥頭車。
- 九龍城有「小泰國」和「小潮州」之稱,衙前圍道一帶的多條內街,共有超過200間不同地方特色的食肆(當中不少是泰國菜及潮州菜)、近20間區內有甜品店,因此這處有「食城」之稱。
- 同年6月始重新引入斯堪尼亞K310UD(兩年後再次調離)行走。
- 952線往港島方向只限終點站為銅鑼灣(摩頓台)的班次停靠此站,及設與962X線往香港方向的免費互轉轉乘優惠。
Yahoo新聞 【九龍城重建】碼頭城寨引潮州人聚居 九龍城碼頭2025 街市醫局服務庶民 學者拆解規劃佈局 九龍城在港英年代憑九龍寨城及啟德機場加持,既璀璨又帶半分神秘。 香港史學會鄧家宙博士接受《Yahoo 九龍城碼頭 新聞》訪問,解構九龍城庶民社區的規劃佈局與歷史脈絡。 九龍城之所以成為「小潮州」和「小泰國」,與九龍城寨及九龍城碼頭有莫大關係;今次市建局擬納入發展計劃範圍的戰前唐樓、九龍城街市及醫局等建築,多年來緊扣庶民生活,繞富社區特色和歷史意義。 路政署今日(17日)刊登中九龍幹線啟德西工程招標公告,工程包括重建九龍城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影響最少14條巴士及小巴路線。 工程造價估計達3億港元以上,預計今年8月展開,為期84個月。
九龍城碼頭: 北角 – 紅磡
警方今早(3日)10時17分接獲途人報案,指在九龍城碼頭對開海面有一名男子載浮載沉。 九龍城體育館位於九龍城衙前圍道100號九龍城市政大廈3樓(毗鄰賈炳達道公園),於1988年4月啟用。 〈一月中接掌油蔴地八航線 員工全「過檔」 九龍城碼頭2025 新巴隹績 助新世界接辦渡輪〉,《香港經濟日報》,1999年11月3日。 〈油蔴地北角九龍小輪 考慮延長時間 九龍城碼頭 午夜停航使夜班工人深感不便〉,《工商晚報》,1967年4月12日。
- 另外,遊客一般聚集於翔龍灣廣場或碼頭外的空地,對行人與居民造成嚴重滋擾,甚至令巴士乘客下車後寸步難行。
- 九巴 年6月29日投入服務,為豪華巴士路線,1982年6月20日取消。
- 為短途分段收費,乘客需以八達通或流動電子支付工具付款,上車時先繳付全程車費,下車後在指定巴士站的回贈機以同一張卡或賬戶確認。
- 2012年1月29日:下午四時許,一輛往火炭(山尾街)方向的富豪奧林比安(AV377/HN7699)在土瓜灣道與落山道交界撞倒一名年約90歲的老婦,送院後證實不治,司機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被捕。
- 載客渡輪服務營運初期,主要以2艘民敦級單頭車雙層渡輪(民義、民信、民厚及民敦號)及民昌級或民量級航行。
2004年6月23日:因應T3主幹道工程,往九龍城碼頭方向取消大埔公路 – 大圍段「銅鑼灣村」站,繞經成運路及成全路,並增停「成全路」分站。 繞經土瓜灣街市一帶,往大圍方向改經馬頭圍道、新柳街、漆咸道北,不經馬頭角道;而往九龍城碼頭方向則改經馬頭圍道、浙江街及土瓜灣道,取代木廠街。 九龍城碼頭2025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6F、9、26及88K線提供全空調巴士服務〉[新聞稿],2006年7月27日。 此路線於2012年5月改派四輛配置歐盟五型引擎的富豪B9TL(AVBWU)取代原有的同款巴士,一個月後配合該等巴士和斯堪尼亞K310UD調往屯門車廠,由荔枝角車廠的Enviro500(ATE)、富豪超級奧林比安(AVW,現已撤離)取代。 同年6月始重新引入斯堪尼亞K310UD(兩年後再次調離)行走。 同年11月改派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取代Enviro500。
九龍城碼頭: 九龍城美食
國峯對面增設分站;往九龍城碼頭方向則於渡船街近中電油麻地400仟伏變電站增設分站。 1998年12月10日:往九龍城碼頭方向不經櫸樹街、晏架街、塘尾道及櫻桃街,改由大角咀道直往海泓道。 1978年7月27日:上午十時起,往九龍城方向駛至大角咀道後,改經未命名新支路(連接大角咀道博文街口與櫸樹街)以及櫸樹街往櫻桃街,以配合該段新支路通車後博文街以南的大角咀道改為北行單程路。 1965年5月28日:往九龍城碼頭方向不再直行南昌街至荔枝角道,改為右轉經大埔道、桂林街及欽州街前往。 1961年8月5日:2E線投入服務,當時來往石硤尾徙置區(巴域街石硤尾邨第42座外)及九龍城碼頭,取道亞皆老街至何文田的一段楠道,然後途經衛理道前往加士居道。
九龍城碼頭: 交通網絡發達,渡輪逐漸衰落
2006年改為全空調服務後,以富豪奧林比安(AV)、丹尼士三叉戟(ATR)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3ASV)為掛牌車。 2016年6月,本路線加入原80線的一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3ASV373/KP3357)取代僅餘的一輛富豪奧林比安(AV528/HU9385),全線低地台化。 同年8月,本路線線加入富豪B9TL 12米(AVBW、AVBE,前者已撤離)取代部分富豪超級奧林比安,至2019年全線直梯化。 紅磡市政大廈體育館位於紅磡馬頭圍道11號紅磡市政大廈3至5樓(毗鄰是家維邨),於1996年4月15日啟用。 體育館提供多元化的康樂設施,歡迎個人及團體於開放時間內租用。 此外,體育館每月均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九龍城碼頭: 九龍城巴士轉乘站
設於碼頭廣場對開的巴士總站於碼頭啟用翌日(7月4日)開始運作,取代當時的路邊巴士總站。 首批進駐此站的路線包括11A、11B、12A、21及22線,其中11B線至今仍以九龍城碼頭為總站。 ),是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馬頭角的一個渡海小輪碼頭,望向啟德跑道發展區一帶,也是香港戰後首個落成的永久碼頭。 鄧解釋,戰前潮州人乘船到東南亞謀生,香港是中途站,九龍城碼頭就是熱門停泊點之一。 部份人選擇在此落腳尋找機會,「好多無乜錢嘅人嚟到,第一時間諗嘅就係去寨城」。 不少潮州地攤隨之出現,售賣家鄉食品,形成「潮人生活圈」,久而久之潮州店舖亦應運而生。
九龍城碼頭: 九龍城好去處
為改善營運情況及減低票價調整壓力,新渡輪於2005年6月23日重整北角至紅磡及此航線的航班時間表,縮減班次至每30分鐘一班,而票價維持不變。 2008年4月1日起,加強兩條航線逢星期一至五繁忙時段班次至每15分鐘一班,為乘客提供更切合需求的服務。 由2003年起,新巴更利用本路線往中環方向取道告士打道及干諾道中的優勢,往中環方向冠以「特快」為名,以吸引乘客。 2012年12月26日:屯門公路巴士轉乘站(往九龍方向)啟用,往九龍城碼頭方向增停該站,並增設59M、61M、67M及68A轉乘此路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 九龍城碼頭首班渡輪航線於1956年7月3日下午6時開出往灣仔(航線1967年6月24日停辦),至今碼頭已經有60多年歷史,是香港戰後建成的第一個永久渡輪碼頭。 九龍城碼頭曾經開辦多條航線,包括九龍城至灣仔、九龍城至北角、九龍城至東平洲、九龍城至太古城(後來改往西灣河),以及九龍城至北角汽車渡輪(於1965年開辧,但於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開通後一度停辦,其後復辦,直至1998年1月停辦至今)等。
九龍城碼頭: 乘客事件
九龍城渡輪碼頭(Kowloon City Ferry Pier),簡稱九龍城碼頭,位於九龍半島九龍城區土瓜灣新碼頭街翔龍灣與偉恒昌新邨偉景閣之間海濱,海事結構編號KP085,與馬頭角公眾碼頭和九龍城汽車渡輪碼頭為鄰。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九龍城道、九龍城碼頭與其巴士總站、盛德街巴士總站、九龍城法院大樓與九龍城裁判法院及九龍城政府合署均以九龍城為名,但實際上以服務全九龍城區而命名,並不在真正九龍城的範圍。 九龍城碼頭2025 乘客如需攜帶物品登船(體積少於32吋闊 x 23吋高 x 12吋深的手提行李喼或行李袋除外),須攜同該物品到碼頭貨票售票處購買貨票並乘搭普通渡輪(高速船不設運貨物服務)。
九龍城碼頭: 使用九龍公眾碼頭的渡輪與遊船航班
截至2011年,此路線仍有兩輛丹尼士巨龍11米(S3N348/GA1429、S3N358/GA5505)非空調巴士。 後者於同年8月29日因此路線加強空調巴士服務而被一輛同款空調巴士(AD163/GJ4150)取代。 2011年1月13日:上午十時起,受佐敦道西行禁止右轉渡船街的新措施影響,往白田方向改經佐敦道西行、D1A路南行、匯翔道東行及廣東道北行,然後返回渡船街北行之原有路線。 在1993年落成的九龍城廣場,當時位於啟德機場附近,加上這種購物中心的概念很新鮮,因而曾經客似雲來、盛極一時,然而隨着機場搬遷至赤鱲角,而九龍城廣場的地點並不方便,因而人流大減。
九龍城碼頭: 使用航線數目
石屋是以花崗岩及混凝土建成的中國式村屋,2010年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並開展活化計劃,2015年開幕活化後的文物探知中心、石屋咖啡冰室、明陣花園,並設導賞團及不定期地舉辦活動。 賈炳達道公園最大的賣點是有一條24小時開放、1公里長繞圈式的單車徑,有斜路、彎位、上下橋,非常有挑戰性。 九龍城碼頭2025 九龍城碼頭2025 中區遮打道、銅鑼灣駱克道、東角道及記利佐治街行人專用區的實施時間會延遲至星期日下午三時或港島區主要道路重新開放後實施。 在封路期間,位於封路地區內及鄰近地區的巴士站、的士站、的士上落客點、公共小巴/專線小巴站、路旁停車位、私人停車場將因應情況暫停使用。 今年全程及半程馬拉松比賽將由尖沙咀彌敦道出發,十公里比賽及輪椅賽將分別由東區走廊及灣仔運動場出發,而四項比賽的終點均設於維多利亞公園。 2003年2月8日:下午二時許,一輛往火炭(山尾街)的丹尼士巨龍(S3N359/GA6027)在窩打老道近映月台上斜時,與一輛電單車碰撞,電單車司機輕傷,但電單車內的活蟹活魚四散路中,遭其他車輛輾斃。
九龍城碼頭: 時間表
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文件,李基紀念醫局設計受現代建築主義影響,擁流線形輪廓,1970 年代改建後部分早期木氣窗仍清晰可見;古諮會指醫局經多次翻新及改建後,已破壞原貌,故不獲評級。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夏淳權指,遷拆醫局會破壞社區原本佈局,過往有市區更新地區研究倡把醫局納入文物保育徑,以強調九龍城的歷史價值,「九龍城係應該保留社區特色嘅地方」。 夏又指,市建局公佈九龍城發展計劃後,古諮會就決定將醫局「不予評級」,質疑當局忽視醫局的重要性。 九龍城碼頭 如使用八達通,在轉乘次程車程前,必須確保八達通卡之餘額為正數,設有自動增值系統之八達通卡則不受影響。
救護員到場,為被撞倒的途人進行急救,他大量出血腳部骨折,由救護車送院搶救,送院時清醒。 九龍城碼頭發生九巴撞地盤工人車禍,今(22日)清晨6時許一輛九巴6C線雙層巴士,駛出巴士總站時撞倒一名49歲尼泊爾裔地盤工人,傷及左腳和盆骨,送院後情況嚴重。 此航線與新渡輪北角至紅磡航線對調運作,例如由九龍城出發的聲威11抵達北角時,便改行新渡輪北角至紅磡航線,前往紅磡,反之亦然。 2013年12月起,九巴全線用車被改為原118線及113線主力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 2014年12月起,九巴荔枝角車廠改派2輛高載客版本的Enviro500 MMC(ATENU)行走本路線,而九龍灣廠亦於2015年4月改派7輛同款巴士行走本路線。
九巴發言人稱對意外表示關注,已派員慰問傷者及家屬,並會配合警方調查。 現場所見,巴士公司嘗試將涉事巴士拖走,但巴士損毀嚴重,加上擱在花槽,困難重重久久未能完成。 現場所見,巴士公司嘗試將涉事巴士拖走,但巴士損毀嚴重,加上車頭擱在花槽,困難重重久久未能完成。 佛光街體育館位於何文田牧愛街18號(毗鄰香港房屋委員會),於1990年12月啟用。 載客渡輪服務營運初期,主要以2艘民敦級單頭車雙層渡輪(民義、民信、民厚及民敦號)及民昌級或民量級航行。 汽車渡輪服務取消後,剩下載客渡輪服務;及後於1999年4月1日油蔴地小輪專營權結束,轉為牌照形式營運。
視乎比賽進度,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將會分階段局部開放,例如當東區走廊東行預計在中午前開放後,介乎中區與北角之間的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亦將會重開。 在賽事進行期間,中環及灣仔繞道隧道的灣仔北出入口大部分時間會封閉。 2005年4月6日至2007年12月17日:配合T3主幹道工程,往火炭方向駛至松嶺路後,改經臨時行車天橋、城門隧道公路、大埔公路 – 沙田段及沙田鄉事會路前往沙田市中心總站,不經大埔公路 – 大圍段及沙田正街,並取消「希爾頓中心」站。
九龍城碼頭: 九龍城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宋皇臺道、馬頭涌道、亞皆老街、露明道、界限街、聯合道、東頭村道、東正道、沙浦道(包括富豪東方酒店)、原啟德機場(包括原客運大樓至啟德明渠的跑道範圍,即現時啟德發展區)為範圍。 要去九龍城,除了可搭巴士、將來可搭港鐵,還可以從水路來﹗九龍城渡輪碼頭提供來往北角的航線,平均每半小時一班,而且於2014年獲評級為二級歷史建築。 第7267號公告:《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規例 (第374章)–土瓜灣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臨時禁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22卷第39期,2018年9月28日。
九龍城碼頭: 使用狀況
城巴於1997年6月開辦E22線,來往九龍城碼頭及赤鱲角,途經新蒲崗、黃大仙、樂富、九龍塘與東涌市中心,再於一年後延長至赤鱲角碼頭,方便乘客往返香港國際機場。 受路線重組影響,該線於1999年遷往藍田(北),不再服務九龍城及土瓜灣。 九龍城碼頭於1956年7月3日下午六時正式啟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建成的永久渡輪碼頭,用以取代十三年前日據期間毀於機場擴建工事之舊碼頭。 碼頭啟用初期設有渡輪服務往返九龍城至灣仔,其後增設筲箕灣和太古城的水上的士及飛翔船服務,以及往返北角的汽車渡輪服務。 由本路線往火炭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新田圍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維港灣方向轉乘本路線往九龍城碼頭方向,第二程免費。
2013年7月27日:屯門公路轉車站(往屯門方向)啟用,往屯門鐵路站方向增停該站,並增設此路線轉乘其他途經轉車站路線(往屯門方向)的八達通轉乘優惠。 2004年2月8日:屯門總站遷往屯門西鐵站,以紓緩屯門市中心總站的擠迫情況,同時把服務範圍擴展至新墟一帶。 屯門方向加設屯門鄉事會路「屯門公園」站,並且不再設站於屯門大會堂與屯門市中心總站;九龍城碼頭方向則加停「德政圍」站,仍然會在屯門市中心總站停站。 九龍公眾碼頭前身為尖沙咀鐵路碼頭,為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站旁的公眾碼頭。
九龍城碼頭: 路線全長
2018年:上午繁忙時段平均載客率約30%,下午繁忙時段平均載客率近60%,非繁忙時段平均載客率約25%。 2021年9月,此路線加入前屬龍運巴士的Enviro500 MMC 12米(ATENU,已撤離)行走。 2004年3月19日:因應T3主幹道工程,往火炭方向臨時改經松嶺路及設站,並取消大埔公路「銅鑼灣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