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之際已是人山人海,亦能勉強認出一些行山網站/專頁的山友,聽畢嘉賓發言及拍過集體照後,便隨即出發上山。 大會路線並非完全按照大欖涌郊遊徑而行,而是在折返巴士站的途中左轉捷徑上山,於標距柱 C6402 與 C6403 之間接回郊遊徑。 據路牌所示,由此路口循郊遊徑步往大欖涌水塘的 大欖沖2025 4.3 公里路程需時 3.5 小時,惟水塘地處偏僻,前往最近的巴士站也要將近一小時,故此計劃行程時宜多預留時間。 大欖涌水塘於1957年落成,因水塘內的山谷中有很多丘陵,看上來有多個島嶼散佈在水塘之中,因此大欖涌水塘亦有香港千島湖之稱。 漁護處於2018年尾修建「千島清景台」,只需沿麥理浩徑十段行走,於近M181至182標距柱位置,便可沿到達「千島湖清景台」欣賞香港千島湖景色,時至今時,「千島湖清景台」可說是香港最熱門的行山景點之一。
大欖涌郊遊徑的初段就在大欖隧道出口附近,公路上極多車輛駛過,轟隆隆地甚是吵耳,也影響郊遊的興致,於是加快步伐,循徑繞至山後。 在掃管笏村下車後,沿著斜路上走,一宜走到豎立郊遊地圖牌的分支路。 由此左轉,踏上麥理浩徑第十段(標距柱M187),在第二個轉角處,即澗道前約25米前的山坡,往右從隱蔽泥徑上攀。 如果不是想自我挑戰, 這條路千萬不要逆向走,即是上山去楓香林, 這條路路況不好,加上全程上斜, 特別體力消耗得七七八八之後, 最後一段來一個急斜長樓梯。
大欖沖: 大欖沖水塘: 千島湖 戰後首個水塘
近年對官方天氣預測的信心一直下降,預測是改了又改,結果只是報導天氣,而非預測。 大欖涌水塘的千島湖翠玉生輝,碧水相襯,足可媲美國外名勝。 大欖沖 如此美景須配合炎夏的好天氣,故遊者需忍耐在酷熱下行走較茂密的山徑。 沿徑上攀至山崗頂部,再往前走,前方道分二途,須往右走,微降一段,便見一個更大的觀景石台。
沿路可見一些企業植林項目,而近年不少市民亦會踴躍參與郊野公園植樹活動,大欖涌郊遊徑一帶正是其中一個植林地點,希望這些樹苗能茁壯成長,他日蔚然成林,成為樂土。 +此段路程難度較高的地方是前往高位和中位的觀景點(需要較高角度才能更好)。 若帶長輩小孩前往,可評估能力,如不往高位中位觀景點,在主要健行路線上也有一觀景平台也能眺望湖景。 大欖沖水塘 和眾多朋友一樣,來了香港幾趟都以為香港是沒什麼自然環境的地方,但因為這趟的爬山行才瞭解香港不大的土地上,也有24個郊野公園。 香港攀山總會三級山藝教練許寶興表示,大部分行地下引水道的人士,均擁有豐富行山經驗,他們通常一行近廿人。
大欖沖: 歷史
隨後沿水塘邊而行,在堤壩前的路口接上標柱旁的小徑往大棠。 大欖沖 下山途中可遠眺大棠一帶的村落,及後下行至水泥路,再沿小徑經過楊家村後來到大棠巴士總站完成行程。 選擇了從大棠登山口入山,掃管笏村下山,兩邊的巴士都還算方便搭乘。 下了巴士往登山口走去,會穿過一個小村落-楊家村,村裡種滿了蔬菜,有著香港難得一見的田園風情。 大欖沖2025 Terrence接着還創作了繪本,主題都是環繞香港昔日的屋邨風景及山系景觀,來到今年,他更推出以紙膠帶創作的山系風景月曆,藉此向他喜愛的本地美景致敬。
歷史悠久的大潭水塘,共有二十一處地方被列為水務歷史建築法定古迹,更設有全長約五公里的水務文物徑,有興趣到此一遊的朋友,可由嘉亨灣乘搭14號巴士至大潭郊野公園下車,即可按着沿途可見的地圖前來散步。 大欖涌郊遊徑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起點由大欖隧道附近的馬鞍崗至吉慶橋,全長約5.5公里。 由於郊遊徑的終點並沒有交通工具可乘搭,故遊者必須再另行選取路線,步行至大棠、南坑排、掃管笏或深井等地離開。 在標距柱 C6403 與 C6404 之間有明顯支路前往錦上路西鐵站,路程約一公里,可視作最後的正式退出點,餘下路程皆多在荒山野嶺,亦無補給點,務必確保糧水充足。
大欖沖: 千島湖 戰後首個水塘
左邊往吉慶橋及田夫仔;右邊向屯門及掃管笏,是欣賞大欖涌水塘的路線。 當見到「M181」標距柱時,不久就見到左方牌子指出觀景台位於約200米的高處。 大欖沖水塘 登上「千島湖清景台」,可以俯瞰大欖涌水塘的壯麗景色。 接上水泥路後向左走﹝向右可接上麥理浩徑﹞,不一會,潺潺的流水聲漸響,便知離黃泥墩水塘不遠。
- 前往大欖涌水塘其中一個最方便的起點是元朗大棠,山友可以在西鐵朗屏站乘搭K66巴士,於大棠山道下車,沿大棠山路行約25分鐘到大棠紅葉景區。
- 究竟是否別無選擇餘地,非發展郊野公園不可,而所謂只拿邊陲用地、甚或只需百分之x的土地即可,根本是混淆視聽,故意造成房屋與郊野公園的對立假象,其實問題癥結並不在郊野公園。
- 鶴藪水塘(英語:Hok Tau Reservoir)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平原東端,屬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之內,因鄰近鶴藪圍一帶而得名。
- 港方免息貸款23.64億元,作為興建專用水道的部份費用,而貸款則從2003年起分20年攤還,並在香港購買東江水的水費中扣除。
- 選擇了從大棠登山口入山,掃管笏村下山,兩邊的巴士都還算方便搭乘。
- 大欖沖水塘 大潭篤水塘4座石橋1907年大潭篤水塘1994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雖然登山路段梯級頗多,植樹區亦多碎石,但整體來說輕鬆易走,攝影位良多,合家歡郊遊最好不過。 在大欖涌水塘興建的同時,水塘範圍被劃為造林區,栽種了多個品種的植物,以鞏固水塘集水區的建築結構。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水塘的山谷內有不少丘陵,水塘建成後便形成一些島嶼,成為該水塘的特色之一。
大欖沖: 【香港郊遊】水塘路線,港版「千島湖」,元朗「大棠」至屯門「黃金海岸」
續往上走,稍不留神便會錯過左側的沖溝,雖然規模遠不及青山腹地的奇特沖溝,惟此處谷底生氣盎然,與赤紅峭壁對比鮮明,別具風味。 五月仍受煙霞籠罩,低空明顯一片灰黃,遠方景物亦不甚清晰。 大欖沖2025 登上井坑山的部份路段或會略為費力,加上其後多循開揚山脊而行,炎夏到訪務必攜帶額外食水。 大欖沖 沿途可以飽瞰錦田平原,令人不禁想起 SimCity 大欖沖 的畫面,而看着屹然獨立的雞公嶺,原來對上一次上山已是數年前了,實在是光陰似箭。 大欖涌郊遊徑翻過多個山頭,計有井坑山、四排石山、黃茅嶺以及白水嶺,起伏甚多,頗為費勁,加上部份路段路況欠佳,宜多加小心,是故當局預計需要三、四小時走畢郊遊徑亦不無道理。
大欖沖: 大欖沖水塘: 前往千島湖清景台路線
隨後再遇分岔路,在電塔前右走支徑,鑽進林中,然後開始下降。 大欖沖2025 沿山徑下走,間中踏著日久失修的木梯級,最後跨過引水道,出走至水泥馬路,近麥理浩徑標距柱M183。
大欖沖: 千島湖山水與樹木共生
路線三: 元朗大棠>楊家村>黃泥墩水塘>神仙轍>俯瞰大欖涌水塘千島湖>掃管笏離開 從元朗區大棠出發,目標為觀景台,之後再經屯門掃管笏離開,全程約9公里。 前往大欖涌水塘其中一個最方便的起點是元朗大棠,山友可以在西鐵朗屏站乘搭K66巴士,於大棠山道下車,沿大棠山路行約25分鐘到大棠紅葉景區。 鑒於政府邀請房協研究郊野公園「邊陲土地」,十數個環保團體在五月攜手發起行山活動,當日天公造美,約三百人於馬鞍崗偶遇同遊大欖涌郊遊徑,以示保衞郊野公園意願。
大欖沖: 大欖沖水塘: 千島湖行山路線|元朗大欖涌水塘靚景 清景台來回3小時行完!附交通詳情
由於Google Map更改了使用條款,限制了每日的使用量,如上方的地圖不能正常顯示或使用,請參考圖片地圖代替,敬請見諒。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這天早上雖然雲量較多,但來到掃管笏村時已是陽光普照,又一次比預報相差甚遠。
大欖沖: 千島湖 三粒鑽石 大欖涌水塘
雖然其他時段沒有美麗的楓香葉可欣賞,但也可在濃密的楓香樹葉遮蔽下行走於幽靜涼爽的通道上,享受山澗清新的空氣及美景。 吉慶橋建於1868年,在舊時曾是連接元朗至荃灣的重要通道,昔日河道共建有七座小渡橋,因此被居民稱為「七渡河」。 水壩興建時,吉慶橋得以重建,讓世人得以欣賞過往的歷史痕跡。 如今吉慶橋依舊是連結各條山路的主要通道,從麥理浩徑第九段通往第十段就需要經過吉慶橋。 返回主徑,遊人大多跟隨大隊循原路折返,並在井坑山附近下山前往錦上路鐵路站,而 Eric 則續沿大欖涌郊遊徑經四排石山、黃茅嶺、白水嶺向大欖涌水塘而行,僅數步之遙,如入無人之境,前路愈見荒涼。
大欖沖: 千島湖行山路線及交通 元朗大欖涌水塘靚景 清景台來回3小時行完
經過山脊頂部一平原後,轉入右方的山徑下山,途中的右方可俯瞰大欖涌水塘。 除除下行一段後,在面向電纜塔前﹝約五十米﹞接上右方的小徑下山,地上有些木梯級,進入叢林地帶後繼續下行至水泥路。 大欖沖2025 在大棠山道巴士總站下車後,沿著車路步行上山約60分鐘便會到達楓香林。 每年約12月,楓香樹便會換上新衣,黃澄澄一片的樹林彷彿讓人置身童話世界。
大欖沖: 香港澳門最新分享 Hong Kong and Macau Itinerary
可以一睹香港千島湖的美景,山巒映翠,青山碧水,交織成優美而獨特的圖案,雖攀上崎嶇的山徑,總算不枉此行。 大欖涌水塘亦有一個被山友冠上的美麗名字 – 香港千島湖,皆因水塘建於幽谷中,谷中多個突起的丘陵小山頭高於堤壩,以致水滿時小山頂能暴露於空氣中,與水塘本身、週圍的高山形成一幅漂亮的山水畫。 據資料顯示,水塘原址曾有七條村落,分別為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和黃屋,其更有「迷你千島湖」之稱,是新界西北部最大的水塘。 水塘中多個小島星羅棋布,由高處俯瞰甚為壯觀,就算走得多辛苦,看到此景感到一切也是值得。 大欖沖2025 政府新聞網 (網上資料 2022年4月22日),檢索日期:2022年8月5日。 路途上除了觀賞侵蝕地貌、花樣植物品種,也不乏驚豔的湖光山色。
大欖沖: 香港欖球代表隊
至於欲一睹Terrence在山系風景月曆中介紹的大潭篤水塘石橋美景,只須從大潭郊野公園南門巴士站徒步約十五分鐘便可到達,沿路鋪得十分平坦,很適合周末來趟郊遊樂。 大欖涌水塘四通八達,郊遊人士可按自己能力及喜好規劃起點及路線,大棠、小欖、大欖及掃管笏均可作為起點,美中不足的是不能直接從元朗或屯門市區起步,必須在朗屏站或屯門站多乘一程巴士或小巴。 大欖沖 在下方大石頭打卡固然漂亮,但兩邊沒有扶手或圍欄,前往時要格外留神從千島湖清景台離開可以沿路折返,也可以繼續前行,往黃泥墩水塘方向從掃管笏離開,小編選擇後者。 轉往清景台方向,走約5分鐘,就可在海拔約250米位置,鳥瞰大欖涌水塘全貌,也是行程中地勢最高的地方。
大欖沖: 大欖沖水塘2023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退路:如不攀登上山,可在有地圖指示的路口處向右走,沿麥理浩徑走至M183標柱附近的路口,左走往黃泥墩水塘。 於掃管笏村下車後,沿左方的水泥路前行,緩緩上行至麥理浩徑郊野地圖指示牌的路口處,向左走上行一小段後,即在第一個右彎處的山脊沿若隱若現的山徑上攀,途中有些絲帶引路。 初段十分陡峭和沙石甚多,需用手扶助攀上,部份路徑較為隱蔽,需小心找路。 港方免息貸款23.64億元,作為興建專用水道的部份費用,而貸款則從2003年起分20年攤還,並在香港購買東江水的水費中扣除。 大欖沖 打卡影相後,就可以離開觀景台,下行往屯門/掃管笏離開。 這段路途基本上都是下行路,到了分岔路口就跟著指示牌走就好,最後便能到達掃管笏村的小巴站,完成這次的旅程。
大欖沖: 千島湖行山路線丨3小時新手路線!大欖涌水塘至清景台+大棠打卡位
在大欖隧道近馬鞍崗的收費站(往元朗方向)下車後,走至車站後的車道,再左轉至避雨亭,便是路線的起點。 走過一段較平坦的山徑後,繞至後方,徐徐上走至分支後直走(右方山徑應可下走至高埔新村)。 再往前走至,走過兩個山坳,再上走至290米山崗的涼亭,便要開始行走一段較貧瘠的山徑。 輕降至分支,右轉再上攀,及後行走迂迴的山徑下走至大欖涌郊遊徑終點的休憩點,即吉慶橋。 再走過一小段大欖林道大棠段,便要往元荃古道方向右轉。
若說山中無政治,政治亦自會找上門,是次邊陲土地爭議即是一例,但誰會站出來為山林發聲? 究竟是否別無選擇餘地,非發展郊野公園不可,而所謂只拿邊陲用地、甚或只需百分之x的土地即可,根本是混淆視聽,故意造成房屋與郊野公園的對立假象,其實問題癥結並不在郊野公園。 Eric 大欖沖2025 經常就此引用《六國論》,當中道理十分顯淺,還望我們能夠為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郊野。 大潭副水塘水掣房1904年大潭副水塘1994年列為二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潭副水塘水壩1904年至1907年大潭副水塘1994年列為二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大潭中水塘水壩1904年至1907年大潭中水塘1994年列為二級歷史建築,2009年9月18日列為法定古蹟。
而在上述路口左轉可沿引水道前往大欖涌水塘,而所謂「邊陲土地」其實與引水道僅咫尺之遙,應否在集水區附近發展,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說點題外話,此份施政報告對香港影響甚為深遠,皆因麥理浩爵士藉此報告提出成立撲滅貪污專員公署 (亦即後來的廉政公署),肅貪倡廉,整頓貪污風氣。 背包豬和小白的大棠紅葉一日遊,逛完楓香林之後,由楓香林行山去大棠谷。 楓香林行山去大棠谷楓香林去千島湖前一段路都是經過大欖自然教育徑,背包豬和小白之前的一篇文章已經分享,所以不再重複。 大欖沖 大欖沖 今次背包豬和小白的大棠行山分享,是由大棠谷和千島湖觀景台的分叉位開始。
大欖沖: 千島湖短路線
小徑狹窄,路經時廣翅蠟蟬紛飛,還好戴着帽子,這種昆蟲往往遭誤認為飛蛾之類,不過其時有山友隨即說那是蟬。 大欖沖2025 成蟲雖對人體無甚大礙,惟廣翅蠟蟬於農夫而言是害蟲,皆因牠們猶喜吸食農作物汁液,而且據說近年數量趨多,或與寒冬漸短有關。 政府公佈計劃後,親政府人士隨即表示其結果將有助日後研究其餘二十多個郊野公園的「邊陲地帶」,可見此例一開,定必後患無窮。 大欖涌水塘位於香港新界的西部,屬大欖郊野公園,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個興建的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