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蕊 70到100枚,花絲扁平,頂端附屬物淡藍色,花粉囊紫紅色,不結實。 美國園藝雜交品種,國內 90年代引入。 白天開花,花徑 15cm左右,大花型,挺水開放。 盆栽葉徑25x22cm,近圓形,葉面有紫色大斑塊,葉背密集紫色小斑塊,葉緣波狀,葉基深裂。
- 睡蓮在印度教中是重要的宗教符號,稱為Padma,意涵包括美麗、端莊、潔淨。
- 墨西哥黃睡蓮(N. mexicana):原產北美洲南部墨西哥、美國佛羅里達州。
- 根據地區不同入冬前池內加深水位,使根莖在冰層以下即可越冬。
- 待氣溫升高,新芽萌動時再加深水位。
- 花色純白,花瓣20到26枚,橢圓形,短寬,質硬,端部圓鈍。
- 在睡蓮花敗後,需及時修剪掉開敗的殘花,以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
睡蓮適宜生長在溫暖的環境中,耐寒性較差,日常養護睡蓮時,需將環境溫度控制在25~30℃之間,避免產生凍傷。 睡蓮是長日照植株,日常需將其放置到光線明亮的環境下進行養護,給予全天候的光照,使睡蓮枝葉生長的更為繁茂。 睡蓮的用途甚廣,可用於食用、製茶、插花、藥用等。 但睡莲的种子由于含单宁量高,一般不作食用。 《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子午蓮,綱目水草部,入蘋,以為此即大葉之蘋也,古人以為食品,祭用蘋、蘩」、「紅白蓮花,此不知即蓮花否,而功與蓮同,以類相從」。
紅睡蓮: 紅睡蓮盆栽
盆栽葉徑 13x12cm,幼葉葉面有紫色斑塊,成葉不明顯,葉背綠色具紫斑,葉基淺裂。 白天開花,花徑15至18cm左右,中花型,浮水或稍出水面開放。 紅睡蓮 花色淡粉,花瓣20至25枚,質硬,端部尖鋭。
這些宗教符號也傳到佛教和耆那教。 根據對睡蓮的營養成分分析,結果表明睡蓮富含17種氨基酸,睡蓮蛋白屬優質蛋白。 較耐寒,中國江南地區冬季不加保護能安全越冬。 紅睡蓮 分佈於中國、印度、高加索地區及歐洲。 睡火蓮 睡火蓮又叫紫睡蓮,屬於睡蓮科,是格蘭蒂亞最嬌貴的花。
紅睡蓮: 睡蓮植物文化
睡蓮的花朵由萼片、花瓣、雌雄蕊、花柱、心皮、花柄等器官所組成。 其萼片4~5枚,呈綠色或紫紅色,或綠中帶黑點,形狀有披針形、窄卵形,或者矩圓形。 花蕾呈長桃形、桃形;花瓣通常有卵形、寬卵形、矩圓形、長圓形、倒卵形、寬披針形等,瓣端稍尖,或略鈍。 紅睡蓮2025 花色有紅、粉紅、藍、紫、白等。 因而花瓣的大小、形狀、顏色均因品種而異。 子房上位至周位,花開前雄蕊裹住心皮上方,成熟後則張開成鐮刀狀;萼片、花瓣、雄蕊在花托與子房壁的上方呈螺旋排列。
也可先栽入盆缸後,再將其放入池中。 生育期間可適當增施追肥1~2 次。 7~8 月,將餅肥粉50 g 紅睡蓮2025 加尿素10 g 混合用紙包成小包,用手塞入離植株根部稍遠處的泥土中,每株2~4 包。 種植後3 年左右翻池更新1 次,以避免擁擠和衰退。 冬季結冰前要保持水深1 m 左右,以免池底冰凍,凍壞根莖。
紅睡蓮: 印度紅睡蓮腐爛病
頂芽朝上埋入表土中,覆土的深度以植株芽眼與土面相平為宜,每盆栽5~7段。 栽好後,稍曬太陽,方可注入淺水,以利於保持水溫,但灌水不宜過深,否則會影響發芽。 待氣溫升高,新芽萌動時再加深水位。
紅睡蓮: 紅睡蓮藥用
藍睡蓮(N. caeruloa):原產北非、埃及、墨西哥。 花徑15~20 cm,大花型,挺水開放。 花瓣16~20枚,花開呈星狀。 葉徑32~30cm,葉面綠色,葉背暗紅紫色,有紫色小斑塊,葉緣略微波狀,葉基深裂。 睡蓮是多年生浮葉型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肥厚,直立或匍匐。
紅睡蓮: 紅睡蓮水位
幼葉葉面密集紫斑,成葉綠色,葉背密集深紫色斑點,葉緣全緣,葉基淺裂。 埃及白睡蓮(N. lous):原產埃及尼羅河,花徑20~25cm,大花型,挺水開放。 花色白,花瓣20~25 枚,長卵形,端部圓鈍。 葉徑42~40 cm,葉面綠色,葉背微紅,葉緣波狀有鋸齒。 雄蕊淡黃色,70~100 個。
紅睡蓮: 睡蓮病蟲防治
栽種後加水但不加滿,以土層以上2-3cm最佳,便於升温,以保證成活率。 此方法的優點是管理方便,缺點是在京津地區冬季越冬困難,需移入温室或沉入水池。 花徑15-20cm,大花型,挺水開放。 紅睡蓮 花瓣16-20枚,花開呈星狀。 葉徑32-30cm,葉面綠色,葉背暗紅紫色,有紫色小斑塊,葉緣略微波狀,葉基深裂。
紅睡蓮: 紅睡蓮小螢葉甲蟲
花徑15至18cm,大花型,挺水開放,花開呈星狀,有香氣。 花瓣15至18枚,頂端尖鋭,深藍色,中下部淡藍色,萼片背面有墨紫色斑點。 盆栽葉徑34x32cm,葉面綠色有紫斑,葉背有深紫色斑點,葉緣全緣。 雄蕊 70至100枚,花絲扁平,端部淡藍色,結實能力極強。 原產埃及尼羅河,傍晚開花,次日上午閉合。
紅睡蓮: 營養成分
葉二型:浮水葉圓形或卵形,基部具彎缺,心形或箭形,常無出水葉;沉水葉薄膜質,脆弱。 花單生,浮於或挺出水面;花萼四枚,綠色;花瓣通常八片。 漿果海綿質,不規則開裂,在水面下成熟;種子堅硬,為膠質物包裹,有肉質杯狀假種皮,胚小,有少量內胚乳及豐富外胚乳。 白天開花,花徑13到15cm左右,大花型,挺水開放。
紅睡蓮: 印度紅睡蓮螺螄類
花色鮮黃,花瓣24-30枚,卵狀橢圓形。 花瓣15~18枚,頂端尖銳,深藍色,中下部淡藍色,萼片背面有墨紫色斑點。 雄蕊70~100個,花絲扁平,端部淡藍色,結實能力極強。 選用無孔營養缽,高30釐米,口徑40釐米,栽種方法及營養土如缸載,填土高度在25釐米左右,栽種完成後沉入水池,水池水位控制在剛剛淹沒營養缽為宜,隨之生長逐漸增加水位。 此方法優點在於越冬容易,只需冬季增高水位,使睡蓮頂芽保持在冰層以下即可越冬,缺點是管理時必須進入水池,略感不變。 睡蓮喜陽光,通風良好,所以白天開花的熱帶和耐寒睡蓮在晚上花朵會閉合,到早上又會張開。
紅睡蓮: 水世界 蓮花~中小型耐寒系睡蓮《觀音蓮》嬰兒紅 Perry Baby Red 成株
播種温度在25-30℃為宜,經半個月左右發芽,第二年即可開花。 耐寒種通常在早春發芽前3-4月進行分株,不耐寒種對氣温和水温的要求高,因此要到5月中旬前後才能進行分株。 分株時先將根莖挖出,挑選有飽滿新芽的根莖,切成8-10釐米長的根段,每根段至少帶1個芽,然後進行栽植。 頂芽朝上埋入表土中,覆土的深度以植株芽眼與土面相平為宜,每盆栽5-7段。 栽好後,稍曬太陽,方可注入淺水,以利於保持水温,但灌水不宜過深,否則會影響發芽。
紅睡蓮: 印度紅睡蓮繁殖方法
睡蓮是每年8月5日誕生花,花語:潔淨、純真、妖艷。 德國人心目中的睡蓮,花語是妖艷(Glamorous)。 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天生具有一股異性難以抗拒的魅力,可是卻難以和同性朋友和平相處。 為害時,可用呋喃丹或敵百蟲混入鋸末,裝入布袋,系在葉柄上,使袋子浮於水面,隨水波動,擴散藥液,殺死害蟲。 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效果很好,在1000m2的水面放養5kg泥鰍,可有效地制止害蟲的蔓延浮溢。 (2)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500倍液,隔l0d左右噴1次,連噴2~3次。
種子採收後,仍須在水中貯存,如乾藏將失去發芽能力。 紅睡蓮2025 播種溫度在25~30℃為宜,經半個月左右發芽,第二年即可開花。 耐寒種通常在早春發芽前3-4月進行分株,不耐寒種對氣溫和水溫的要求高,因此要到5月中旬前後才能進行分株。 分株時先將根莖挖出,挑選有飽滿新芽的根莖,切成8~10cm長的根段,每根段至少帶1個芽,然後進行栽植。
紅睡蓮: 印度紅睡蓮形態特徵
盆栽葉徑20x19cm,幼葉紫紅,成葉綠色,葉基淺裂。 雄蕊 70至100枚,結實能力極強。 花色粉,花瓣20至25枚,狹長。
紅睡蓮: 印度紅睡蓮池塘
野生品種生長於陰森潮溼地,其著生地為紅壤,因此耐寒性強,喜陰,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喜溼潤,也耐乾旱,習慣於偏酸性土壤,以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 球根含有生物鹼利克林毒,可引致嘔吐、痙攣等症狀,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影響,可用於鎮靜、抑制藥物代謝及抗癌作用。 原產我國,華東以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以至西南各省區。 紅睡蓮 盆栽和池栽相結合的佈置手法,提高了盆荷的觀賞價值,在園林水景和園林小品中經常出現。 它是睡蓮盆栽與水石盆景的有機結合,既體現山石的剛毅挺拔,又顯示出嬌豔嫵媚。 我國植物學家對睡蓮的關注程度遠不如荷花。
花色黃,花瓣 28到32枚,長卵形,端部尖鋭。 盆栽葉徑20x18cm,葉面具墨紫斑塊,葉基淺裂。 雄蕊50到100枚,黃色,未見結實。 印度紅睡蓮(N. rubra):原產印度、孟加拉一帶,花徑20cm左右,大花型,挺水開放。 紅睡蓮2025 花色桃紅,花瓣20-25枚,長卵形,萼片紫紅色,脈紋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