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時峰,只有2座樓宇,全為高座單位,在2座中間的18樓設有一個空中花園,第10期於2000年落成。 愉景灣航運曾經一度同時經營愉景灣至中環、愉景灣至梅窩、屯門至赤鱲角及中環至尖東多條航線。 愉景灣航運服務有限公司目前只能提供來往愉景灣及中環的渡輪服務。 隨著愉景灣隧道於2000年通車,往返東涌站及欣澳站的居民巴士DB01R和DB03R線先後投入服務,愉景灣居民漸漸改用巴士接駁其他交通工具。
- 第九期海藍居位於半山海寧居再上,面向稔樹灣及大白灣,以地中海式設計,屋苑中央有偌大的歐陸式倒映池及流層式瀑布。
- 中座及高座大廈主要位於大白灣、二白灣及稔樹灣之間山脊之上,愉景灣道之傍,四圍遍佈植物,居高臨下,大廈設計更配合四周天然環境,並盡量爭取最多海景單位,設計上使每單位均盡量減少對望的情況出現。
- 由於愉景灣隧道的交通管制,除特許的車輛外,其他車輛皆不得駛入愉景灣[16],因此愉景灣居民和前往該地區的訪客,都十分倚重愉景灣巴士所提供的陸路交通服務[17]。
- 碧濤共設3款屋宇型號,第1款(Type 1)為3層高,每座共有4伙,低層地下分成2伙,建築面積為1703平方呎,並附有私家花園及後園。
- 愉景灣原是被群山圍繞的海灣,因此位處大嶼山東南部的愉景灣如要與位於大嶼山北岸的北大嶼山快速公路貫通,便須要開掘隧道。
- 可惜不久之後,王氏陷入財政困難,令愉景灣的業權險些落入債權銀行蘇聯的莫斯科人民銀行(俄语:Moscow Narodny Bank Limited)新加坡分行手中[3]。
- 當時乃美蘇冷戰的高峰期,中國國務院及港英政府也不希望香港最大片私有土地落入蘇聯相關組織手上。
愉景灣是香港興業國際自197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的大型商住社區,區內建有住宅、學校和公園,並設有酒店、商場和海灘等設施,還建有一個作為主要對外交通的愉景灣碼頭。 早期的愉景灣並沒有建立陸路交通,居民往來香港其他各區完全依賴愉景灣航運提供的渡輪服務。 由於愉景灣所在的大嶼山,雖然是香港最大的島嶼,但長期以來人口稀少,因此當時的大嶼山僅以海上交通與香港其他地區聯繫[7]。 愉景灣交通船2025 1980年代後期,香港政府因應香港啟德機場運輸量飽和,決定啟動機場核心計劃,不但在大嶼山北部的赤鱲角興建新機場,還在大嶼山建設由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和北大嶼山快速公路組成的青嶼幹線。 機場的搬遷為大嶼山提供大量工作機會,使市區人口開始向大嶼山遷移,愉景灣的人口大幅增加[8],同時也增加了酒店的需求,加上青嶼幹線通車後,愉景灣發展陸路對外交通的時機也已成熟,所以愉景灣的發展商香港興業有限公司便啟動建設愉景灣隧道的項目。 愉景灣原是被群山圍繞的海灣,因此位處大嶼山東南部的愉景灣如要與位於大嶼山北岸的北大嶼山快速公路貫通,便須要開掘隧道。
愉景灣交通船: 路線
全長2.4公里的愉景灣隧道及接駁道路包括一條630米的隧道部份,其接駁道路則通往小蠔灣翔東路。 第四期第四階段命名為倚濤軒(英語:Crestmont Villa),共19幢樓高6層低座大廈,備有電梯直達。 地下單位連花園,1至3樓為分層單位,4至5樓為複式單位連天台及平台,單位面積由1,268呎至1,707呎,每層2伙,共190伙。 第三期第三階段發展為明蔚徑上的7座4層高的低座洋房,鄰近明翠台及蔚陽,1,259-1,356平方呎,為三房兩廳連工人房設計,全部單位向海,部分房間更設有轉角玻璃窗設計。 香港郵政在愉景灣設有愉景灣郵政局,為住戶及商戶提供各項郵政服務,而每個工作日均有郵差把郵件從中環透過渡輪送往愉景灣郵政局,再轉送往區內各商住戶郵箱。
時任蜆殼石油有限公司旗下的特爾高能源有限公司(現改由DCC集團(英语:DCC plc))為愉景灣石油氣供應商,利用區內中央石油氣系統的地下管道為區內用戶供應石油氣。 過往,在區內行走的巴士,都是以日本車廠品牌(五十鈴、三菱Fuso、豐田、日產柴油)為主。 首先從德國Mercedes-Benz引進O405;1997年又向英國Dennis引進Dart;1999年又向德國MAN引進14.220,提高服務水平[26]。 近年愉景灣巴士已引入電動巴士、雙層巴士,當中包括前城巴富豪奧林比安(已經退役)。
愉景灣交通船: 班次
大部分單位客廳設廣角落地觀景窗,複式單位更內置私家樓梯直達天台,上層複式單位走廊更設大窗,引入天然光;部分單位更設對流窗,使單位光猛通爽。 愉景灣前身是一個僅有數戶人家居住於沿岸的未開發小山村,前香港興業持有人王永祥在1966年投資牧牛場,名為「大興牛房」。 早於1973年5月25日,香港興業有限公司成立,目標就是發展愉景灣計劃。 早期策略是在新界向原居民大量收購乙種換地權益書,藉此向政府交換在大嶼山愉景灣度假屋計劃的發展權。
愉景灣(Discovery Bay)位於離島區大嶼山東北,是香港興業有限公司獨資發展的大型低密度私人住宅項目。 自1973年項目開始至今,愉景灣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個自給自足、華洋匯集的小社區。 海寧居位於海寧徑半山之上,依山望海,建築物高低有致,使用地中海式南歐設計,由11幢低座洋房及1座高座大廈組成,面積由490-1,286平方呎,設有一、二、三房及三房複式間格設計,園林設計同樣以地中海式為主題。 璧如臺位於愉景灣高爾夫球場及水塘之畔,愉景灣山上,採用現代建築與東方美學結合的設計,由28幢面積1,801-3,163平方呎的獨立屋沿山脊線排列而成。
愉景灣交通船: 中環3號碼頭
受惠於政府建造新機場並順帶發展北大嶼山,使東涌市中心逐漸興旺起來。 愉景灣發展商自資興建行車隧道連接北部二白灣與小蠔灣翔東路,愉景灣隧道於2000年5月27日通車,成為全港首條私營行車隧道,只准前往送貨的貨車、學校巴士與居民巴士使用,獲當局批准的兩條新居民巴士路線DB01R與DB02R亦同步投入服務。 政府一向透過《愉景灣隧道及連接道路條例》第520章,而非發出准許證,以限制可供通過車輛的類別或種類。 區內及對外陸上公共交通服務,均由香港興業旗下「愉景灣交通服務有限公司」(DBTSL)獨力承擔。 第十七期位於愉景灣高爾夫球場的山上的愉峰道,由6組單層及兩層花園洋房組成,每組洋房由1間大宅連同3-4間小屋組成,洋房以北美式大宅設計,樓宇隨著山勢排列,令住戶享有最佳角度的海景。 愉景灣交通船2025 面積由5087至6833平方呎,大宅內設由4睡房至6睡房不等,部份單位內設家庭室、書房、健身室等空間,其中A,B及F屋屋內更自設升降機,全部單位皆設有私家花園及私人泳池。
第二階段由怡山閣、峻山閣及逸山閣三幢19層高的高座樓宇組成,共342伙,部分單位可遠眺對岸港島海景,單位間隔由一房兩廳至三房兩廳連主人套房,有3款面積單位提供分別是533呎、689呎及865呎單位,全部不設窗台,迎合不同大小家庭的需要。 第三期包括4個屋苑,分別為寶峰、康慧台、明蔚徑及蔚陽(海蜂徑),由香港興業有限公司及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發展,總共提供882個面積介乎432至5168呎的住宅單位,全部第三期單位均不設窗台。 愉景灣交通船 愉景灣交通船2025 7座低座大廈位於高座大廈的前方,每層2伙,地下單位連花園單位,一樓為分層單位,二及三樓為複式單位,所有單位均享有無遮擋的海景,視野遠至港島維港。
愉景灣交通船: 發展歷史
而坪洲街渡有限公司則提供街渡服務從第四期蘅峰旁邊的街渡碼頭來往坪洲、梅窩及聖母神樂院。 由於愉景灣的渡輪服務質素持續下滑,很多愉景灣居民選擇乘搭街渡到坪洲轉乘港九小輪班次前往中環,單程船票費用仍然比愉景灣渡輪便宜多達二十多元,故此到坪洲轉船的方式非常受到愉景灣居民歡迎。 在發展第四及五期時,香港興業則把發展權全盤售予新世界,作價2.54億港元,條件訂明香港興業可獲35%分帳,樓價不能低於每呎650港元;該兩期主要為高座大廈及低座洋房,總建築面積分別為140萬平方呎及100萬平方呎。 第四期分6個階段進行,而第5期則分3個階段進行,於1990年中至1996年間分多個階段落成入伙,屋苑分別命名為蘅峰、倚濤軒、碧濤軒及頤峰。 當時乃美蘇冷戰的高峰期,中國國務院及港英政府也不希望香港最大片私有土地落入蘇聯相關組織手上。 而在1979年3月開始動工,1980年初開始進行地基工程。
愉景灣交通船: 交通資訊
低座單位面積由150平方米至複式的190平方米(1614至2045平方呎),共提供68伙住宅單位。 班次通常約10-50分鐘一班,以及配合中環-愉景灣渡輪船期開出。 愉景灣交通船 有關巴士及渡輸服務時間表請參閱各巴士站及渡輪碼頭的告示版,乘客亦可瀏覽 DB Timetable 的車船班期資料。 如閣下使用智能手機,你亦可於”Play Store” 或 “App Store” 免費下載 “DB Transport”手機應用程式,快捷方便。 位於愉景廣場的7-11便利店設有八達通增值服務及可購買八達通手錶。 貫通北大嶼山小蠔灣的愉景灣隧道於2000年5月27日通車,愉景灣交通服務同步開辦了兩條對外居民巴士路線,從此居民外出不需單靠海路。
愉景灣交通船: 中環/索罟灣渡輪 時間表及收費
愉景灣溜冰場面積全港最大,而且最平只要$60/人最多可玩7小時! 溜冰場亦有推出不同活動,愉景灣溜冰場內設有大型電視和燈光設備,冰場亦按照國際賽事規格設計,相信可以好好享受溜冰時光。 到訪位於愉景灣的熙篤會神樂院,可以看見充滿復古感的英式建築物,極具歷史意義的耶穌「苦路」和「六角聖母亭」等,同時是香港著名牛奶品牌的發源地。 愉景灣交通船 前往熙篤會神樂院的交通路線不算太過複雜,周末出行時可以一邊感受歷史氣息,一邊拍照打卡留念。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愉景灣交通船: 服務
在愉景灣碼頭 (巴士總站)起步,走至愉景灣道,往左(東面)行走,在海傍右轉進入稔樹灣。 沿海岸線行走,經稔樹灣村至大水坑附近的屋村,右轉踏梯級而上。 行走寬闊的水泥路 (兩旁十字架及耶穌像釘在樹上),不久便會到達熙篤會神樂院。 愉景灣道為愉景灣的主幹道,貫穿區內大部分屋苑,每期各有輔助道路連接,各線巴士穿梭其中。 接駁愉景灣高爾夫球會及璧如台的愉景山道,在康慧台附近連接愉景灣道。
愉景灣交通船: 中環/愉景灣渡輪 時間表及收費
如阁下使用智能手机,你亦可于”Play Store” 或 “App Store” 免费下载 “DB Transport” 愉景灣交通船 手机应用程序,快捷方便。 位于愉景广场巴士总站对面的7-11便利店设有八达通增值服务及可购买八达通手表。 愉景灣位於大嶼山東北部,原本規劃為度假村,現已成為住宅區。 高爾夫球車是區內唯一的私人家用車輛,高爾夫球車的數量一直都控制在一個低水平,司機必須持有有效的香港駕駛執照,方可駕駛。
愉景灣交通船: 交通服務
一層至五層高的花園別墅及低座洋房,主要建於大白灣之濱、海澄湖沿岸、花圃園地之側及水塘、哥爾夫球場附近;同時為確保住戶私隱,每座洋房的地台,均高於附近地面之高度。 低座洋房之地下單位均連花園,而樓上各住宅單位之客廳及主人房之外更設有特大露台或花槽。 愉景灣交通船2025 此外並設戶外貯物室供貯放小艇、單車、哥爾夫球車及其他用具之用。 往返中环的渡轮班次频密,星期一至五繁忙时间每15至20分钟开出一班,于非繁忙时间则每30分钟开出一班,航程只需约25分钟。 渡轮时间表可浏览 DB Timetable 及于手机应用程序下载 “DB Transpor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