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閱讀,在字句與字句間,可以保留我們想像的停格,這種流動性的軸線,會在我們的腦海裡發酵、延續,並且和過去、現在、未來相互參照;也因此,許多沒有明顯故事性的文學作品,仍然會吸引我們反覆閱讀,因字裡行間跳躍的空間感,足以令人思緒無限綿延。 距離上回認真追本土原創連續劇,已經是郭書瑤主演的《通靈少女》第一季。 沒料到,在沒看過楊雅喆任何一部執導作品下,加上本身是 1990 年代生的,以為無法投入以 1980 年代為背景的《天橋上的魔術師》。 問題是,《天橋上的魔術師》不是一篇散文,它並不僅僅是作者有感而發的回憶追記。
- 都市小孩第一次的死亡經驗,應該也都是從養的寵物身上體會的。
- 目前我大概有五、六本書的計畫,其中和之前作品比較有接續的,是在寫完《睡眠的航線》,有一個讀者寫了一封 e-mail 給我問說:「最後父親把腳踏車停在中山堂,那腳踏車呢?」我想了想才回應:「我以後會寫一本小說來回應你。」所以下一本小說可能就是這個:「單車失竊記」。
- 當然不,但純文學中的文字想像意境較為抽象,有時也偏為哲理,譬如魔幻寫實、意識流的小說就是如此,因此只要改編,幾乎是一面倒的「慘」字。
- 就此,思念像一條細長的絲線,牽引著思念者,與被思念者,不管那是人、事、物或情。
- 畢竟,若一步作品能被改編,對作者、出版與片商來說,都有其益處,可謂達到三贏。
- 在關鍵評論網的文章,都是由方格子創作者個別創作,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授權轉載。
- 自己的生活經驗、真人真事,或很曲折離奇的事件,即使寫進去,也都未必是好小說。
雖然讀者清楚知道他所描寫的中華商場,絕對不會是客觀印象的中華商場,而是結合了記憶與幻想的在另一個平行世界的中華商場。 然而作者筆下的這些小人物是那麼真實,讓我們願意相信這些是真實存在的人物,連那個神奇的串聯起記憶的魔術師,也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阿蓋跟點爸說,點爸也來到電影院,看見小不點就叫他名字,但他轉頭說沒人愛,爸爸又來好幾次,但小不點仍不想見他,魔術師說不想見就不要見,拿出火柴丟向螢幕,工作人員說膠捲燒起來沒辦法看,點爸跑去找膠捲。 魔術師說電影快下檔,以後大家都看不到,小不點問他可以回家嗎?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記憶
對於我們這些不住在台北,或是商場拆遷後才出生的人,它只是一座遠方的地標,一道會隨時間湮滅的風景,一個他人口中的故事。 電影即將下檔時,魔術師要他想想,如何跟爸媽告別,這次說再見就是永別,小不點終於體認到,這是現實世界裡自身的死亡,選擇用平常叫賣的方式,來跟父母說不用擔心,他會好好的,那個活潑開朗調皮搗蛋的小不點,是他希望父母最後記得他的模樣。 小八養父喊著「小八,不要再回到這個無情的地方來了,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根本不是什麼滑倒致死,Nori也下定決心,將熄滅的火柴點在臉上,美人痣的位置,前往他嘴裡說的魔術師騙小孩的話-99樓。 Nori的內心一直有個「她」,是在那個年代不被接受的跨性別者,於是Nori跟前幾集的阿派一樣,為自己戴上面具,用力推開原本相處融洽的小八罵他「死咖啊」,打橄欖球、交女朋友,來展現「陽剛」。 耐人尋味的是,Nori的爸媽可能早就知道自己兒子的特別之處,點媽打小不點,罵小不點穿裙子不男不女時,點爸看了一眼Nori就把視線移開,小八養父難過哭喊跪倒在地時,點媽也用複雜的眼神看著Nori的背影。
魔術師的身影穿插在這些孩子的記憶中,卻又占有他們生命中的某個魔幻時刻。 「那魔術師的存在,對我而言就像是某種意識上天橋的存在,沒有魔術師就沒有天橋,沒有天橋,商場就斷了。」作者以破碎的記憶為基底,不僅喚回令人懷念的時間,也試圖藉由穿梭於故事中的魔術師來釐清記憶的本質。 每一篇小說皆使用第一人稱來書寫,或者說,述說一個故事。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用「我」對「你」說的話來開展故事,讓故事內容可以直面讀者,彷彿正在聽(看)「你」說故事的「我」的身邊,真的曾發生過那樣的事情,而「我們」擁有同樣的記憶。 在一篇小說中,「我」這個字出現在任何一個角色上,第一人稱視角在人物間不停變換,上一段還是「我」在提問,而下一段被提問者同樣以第一人稱「我」在回答問題。 這樣的寫作手法使得敘事者與讀者之間縮短了距離,讓讀者感受到一種融入生活中的親切感,甚至連主角魔術師,都像是隨時可能與你擦肩而過的路人。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天橋上的魔術師
即便這不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但你現在回望,還可以找到為何記得這件事的原因。 我們常將「我早把這件事忘了」掛在嘴邊,其實它依舊在你內心深處,聞到相似的味道,情感就會再回來。 楊雅喆說:「即便是痛苦的事,當你年紀大到某個程度時,或許能以另一種好笑的態度去講這件痛苦的事,描述它的荒謬。」就像男生喜歡聊當兵的往事,明明痛苦多過快樂,但記憶很深刻,多年後才能當成趣事聊。 其實楊雅喆在這場戲留個小伏筆,還記得第一集小不點登場時,原本是閉著眼睛再張開,接著哥哥在小不點的手上畫超時空手錶嗎? 楊雅喆說這樣的前後呼應,暗喻小不點上了99樓回到過去。
客人指控小不點的媽媽欺騙顧客鞋子是真皮的,小不點回家,媽媽發現他偷錢買魔術道具便打他。 這天小不點要魔術師讓他的小黑人動,魔術師說要去廁所要小不點別碰他的東西,但小不點就把兩人的小黑人對調,魔術師的小黑人跑走,飛到空中,下起雨來,小不點發現自己的小黑人被雨淋濕還斷掉,便哭著用 OK 繃把它黏好,隔天小不點看見魔術師又做了一個小黑人。 阿蓋拿著小不點的東西到鞋店說小不點失蹤,媽媽趕緊要諾里去找弟弟。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小不點跟著魔術師走,一直看著他肩膀上的小黑人,小不點來到頂樓跟魔術師說小黑人沒有死,只是去到 99 樓又回來了,魔術師說世界上最厲害的魔術就是把人的煩惱藏起來,把已經消失的東西變回來,等到小黑人回來找他時,他就會知道那股神奇的力量,小不點跟著小黑人走去,哥哥跑到頂樓把小不點接回家。 阿派也趕到看了魔術師一眼,魔術師拿出一顆水晶球看著。 隔天三個小孩的媽媽帶他們來收驚,菜刀陳也來問兒子何時回來,突然他兒子被警方帶回來,說在台北橋附近找到,菜刀陳說沒事要兒子回家吃飯,小孩們發現菜刀陳兒子根本沒去 99 樓。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小說家的魔術,魔術師的小說——吳明益談《天橋上的魔術師》
其實說真的,莊凱勛飾演的這個魔術師角色,或許不是劇中戲分最多的,但絕對像是鑰匙一樣的存在,打開「人們的心結」引領著我們。 莊凱勛劇中造型凌亂長髮、邋遢服裝,穿梭在商場裡,看盡人生百態,手拿一顆水晶球看見人們的至尊元,也看見靈魂最深處。 在中華商場附近生活的人們,不管是小孩、青年、大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困境,看看魔術師如何引領我們活出人生的燦爛。 點媽跟點爸來到電影院,來看最後一次播放的「戀戀風塵」,魔術師說若他笑笑的,以後家人想起他也是笑笑的,若他哭了,以後他們想起他也是哭的,點爸媽看到小不點,叫他回來,小不點拿著鞋墊叫賣並哭了,魔術師說人生就像電影,瞬間就結束,他的戲演完了,點爸點媽跑去搶膠捲,點爸的眼淚滴在膠捲上。 突然下起雨,小不點的超時空手錶倒轉,他回到了現實,跟阿蓋阿卡說他跑到電影裡,但他們都不信。
- 阿派說小蘭還幫他準備內衣褲,阿澤說還有寫好的信封,要他別想太多。
- 敘述者「小不點」買下的「從空火柴盒變出滿滿火柴棒的火柴盒,一翻就會從黑白線條變成彩色的圖畫本,可以畫出像彩虹一樣顏色的原子筆,能夠折彎的神奇銅板……。」,都只是鋪墊,這些都是可以被拆穿的把戲,唯獨「小黑人」是個真正的迷,至終未被揭露。
- A:我無法評價自己寫得「好」或「不好」,因為我其實不知道什麼是好小說。
- 商場流傳著一個 99 樓的傳說,很久以前有個小朋友從一樓商場的第一間廁所畫上電梯按鈕,畫到二樓最後一間廁所就是 99 樓,菜刀陳的耳朵就是被丟在 99 樓,兒子也是在 99 樓消失,據說到 99 樓可以打免費電動,還說只要在半夜十二點在裡面對著鏡子梳 99 次頭髮,就可以去到 99 樓。
不是要很驚人才是好小說,比方很多人稱讚契訶夫,但他從來也沒有做過多驚人的文學實驗;或者保羅. 奧斯特做了很多實驗,會讓人嚇一跳,但他的作品都還是相當好看。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重點是作者應該要掌握自己的性質,找到最適合施展自己敘事的姿勢。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世界新聞自由日》全球媒體自由度降到10年最低點,在中國當記者如同戴著腳鐐跳舞
吳明益作為一位「嚴肅」的小說家,他也並不只想寫出一篇結構嚴謹的小說,從而成就一則精采的傳奇或軼事。 以寫作者角度自述想寫中華商場故事卻苦無靈感,於是去異國旅行轉換心境,卻再次見到魔術師那枚神奇的小黑紙人。 這位魔術師貫穿了接下來幾個故事,在一個又一個童年記憶中翩然現身,表演一個又一個匪夷所思的超現實魔術。 使得這些以光華商場為背景的故事更添魔幻迷人色彩。 看完這一集我沒有太多想法,只對阿派心疼不已,宵夜買一送一、車票買一送一,唐先生的話轉送給了阿猴,也再提醒自己一次「不是你的人,終究不是你的人」。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台灣諜戰片探尋(下):中國抗日影視作品裡的「國共關係」
在中華商場靠小聰明賣鞋墊的小不點陳明勝,遇到了一位看起來像乞丐的魔術師,突然警察出現,大家趕緊撤離。 小不點的媽媽知道哥哥諾里要去高雄比賽便給了他五百元,小不點吵著他也賣出不少東西,但媽媽只給他五十元,吵著說他沒人愛,諾里把錢給弟弟。 突然菜刀陳的兒子拿刀砍了老爸的耳朵,鄰居八卦說因為菜刀陳太嚴格才會導致兒子這樣。 阿蓋謝季恩的哥哥阿派是遊戲機台的常勝軍,這天某個叫做 HHHHH 的人超越了他的紀錄。 商場流傳著一個 99 樓的傳說,很久以前有個小朋友從一樓商場的第一間廁所畫上電梯按鈕,畫到二樓最後一間廁所就是 99 樓,菜刀陳的耳朵就是被丟在 99 樓,兒子也是在 99 樓消失,據說到 99 樓可以打免費電動,還說只要在半夜十二點在裡面對著鏡子梳 99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次頭髮,就可以去到 99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樓。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中華商場的時代地景(下):失去的「天橋大觀園」
而那個模型是如此生動逼真的呈現出商場的風貌,甚至連天橋地上的口香糖渣、鋁欄杆的氧化、霓虹燈招牌……都做了進去。 可是阿卡想像出的商場的模樣,真的是現實中的商場嗎? 阿卡的記憶來自他所生活過的現實,而現在他憑著記憶所打造出的的現實是真實的嗎? 魔術師在此時悄悄出現,對阿卡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霓虹燈是紅色的呢?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天橋上的魔術師》裡神秘的「九十九樓」,「即使是痛苦的東西,回憶之後都會變得溫暖。」
書中的大象裝,象徵著虛偽的自己,為了適應這個社會,我們會刻意把自己包裝的符合別人的期待,但是日子一久,會發現這樣的自己不是我們想要的,甚至連自己真正的樣子都陌生起來,作者想藉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自己,不要在他人的眼光中迷途。 小不點跟朋友們總在討論,消失的東西或人就會在九十九樓,但它到底是充滿陽光的天堂?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每一個心中對"九十九樓"的定義及幻想都不同,心境不一樣就會對過去及未來有不同的想法。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作品的變遷
阿派想把眼鏡行老闆的女兒馬小蘭,要弟弟阿蓋把風,發現阿澤在裡面。 阿派幫在制服店打工的阿猴拉生意,還拿饅頭跟豆漿給他吃。 阿派、阿澤跟阿猴說好公平競爭追馬小蘭,突然警察來要看阿猴的身分證,阿派幫忙說話被揍。 三人被抓到警局罰站,阿派媽媽送蘋果給警察,要阿派道歉,警察發現裡面有紅包就說算了,阿派不爽,爸爸說臉被他丟光。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中華商場的時代地景(上):「天橋城市」的懷舊與想像
第五集沒想到珮家被火燒死,只剩下大珮,真的頗可憐,老師也很機車,完全不同情大珮的處境。 第六集的黃小平演過電影哈囉少女,哥哥黃龍則演過預支未來,魔術師是怎麼讓影子動的? 最後說要去 99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樓難道是因為良心過不去打算自殺? 第七集原來諾里也是同性戀,那他為何可以交這麼多女友?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生活與休閒
小不點許的願望就是「三小男孩」不解散,當一輩子的好朋友。 品學兼優的Nori突然毅然決然地要前往99樓,讓點媽開始不停地尋找兒子。 當點媽真實地了解並決定要接受大兒子心中的秘密後,《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七集便以片片櫻花飄落在穿著兒子制服的點媽身上的意象式畫面作結。 電影《戀戀風塵》由侯導改編自吳念真導演的真人真事,是80年代台灣難得一見的愛情文藝片。 當時侯孝賢打破國片的矯情風氣,以長鏡頭配上寫實的劇情描述一對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更憑藉此電影得到國際好評,也帶動九份的觀光。 若你再重看第一集,會發現那幕的小不點其實有點「不合常理」;在繁雜的商場中央,他的眼睛先是緊閉而後才緩緩打開,彷彿是從其他的時空降臨於中華商場。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台灣抗疫不符人愛聽故事的大腦?從疫情看科學傳播的「敘事憂鬱」
那作用不一定會立即表現,但我們在心裡會一直記得,可能到長大後才產生影響。 恍惚間,小不點跟著魔術師肩上的小黑人上到商場頂樓,阿蓋的哥哥阿派和小不點的哥哥Nori焦急地尋找小不點。 導演楊雅喆說整齣劇在講各種的死亡,但不想朝哀愁的方向討論,因為即便是死亡也能說好「天上見」,死亡可能是回到原本的地方,甚至更好。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主角
商場來了一個新的魔術師,說戴上帽子就會到 101 樓去。 小不點睡到半夜聽到怪聲醒來,要媽媽陪他去尿尿,但媽媽沒醒他只好自己去,卻聽到廁所有哭泣聲,他跑去別的地方尿。 小不點長頭蝨,被點爸罵並抓去廁所剃頭,鄰居圍觀,點媽趕到,點爸說她沒顧好小孩,點媽自暴自棄。 小不點到頂樓發洩,看到特莉莎用手指在比劃,特莉莎說那是魔術師送她的金魚,是她的守護神,只要金魚在她身邊,她就像在泡泡裡面一樣,連鬼都看不見她,小不點也學她比劃著。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世界上最厲害的魔術,就是把人的煩惱藏起來,把已經消失的東西,變回來
雖然《天橋上的魔術師》原著小說裡,並沒有明確寫出特莉莎決定離開家的理由;但楊雅喆導演還是從散落在故事裡的枝微末節,拼湊出這個讓女孩說不出口的性暴力悲劇。 被父母傷透心又被忽略的小不點,在家裡和隱形人沒有差別,特莉莎也離開了中華商場,於是他也選擇去了99樓,到了電影裡面,其實他的內心渴望被關注,渴望父母的愛,在電影裡就能夠被觀眾注視,就能看見爸爸的懊悔與呼喚。 這一集對戀戀風塵有滿滿的致敬,兵變的故事,年輕的愛情總是純粹,但不夠成熟處理分離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傷害,這一集魔術師的戲份很少,但是在傷害造成之前,倒轉了錄音帶,給了阿猴和小蘭第二次機會。 剪輯也很巧妙,第一次聚焦在阿猴的視角,讓我們以為小蘭像阿猴問的那樣,「心是石頭做的嗎?」倒轉重播後我們才知道,小蘭的愛情沒有變質,只是兩人身處不同環境造成的差距,讓他們的愛走向終點。 面對受到創傷的人,旁人能做的就是用最大的溫柔靜靜陪伴,即便那會是中華商場的共同創傷,故事裡外的人都一樣難受。 身處風暴中心的大珮,受到阿蓋一家的細心照顧,魔術師也溫柔地告訴小女孩只有她知道魔術的秘密,輕輕拉住大珮的手,覆蓋在僵硬的文鳥屍體上,低聲說出咒語,文鳥復活,在小女孩冰冷的小小內心點亮微光,大珮的心門漸開,稱呼變成珮珮,由大珮帶著小珮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我自認為這本小說集至少比先前的少作要來得進步,這也讓我鬆一口氣。 與動物接觸這件事,我覺得對小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孩子從動物的身上理解死亡、繁衍,或者是控制/被控制,比方用食物制約動物,不也很像社會制約我們? 都市小孩第一次的死亡經驗,應該也都是從養的寵物身上體會的。 寫作契機跟《複眼人》很有關係:《複眼人》出版之後的三、四場講座,我在每場演講都講一個新想到的故事;回學校上創作課,我也決定每個禮拜講一個故事。 於是最後,大概總共有十一、二個故事,再寫下來剪裁和修飾。
這次寫的中華商場是我小時候住的地方,而我家是賣鞋的。 所以那種環境、氣味、顏色……,我當然很熟稔,空間感也很鮮明,細緻的部分比較容易拿捏;但我絕不會把事實寫到小說裡。 我只是取用了過去一些事件經驗中微妙存在的感情,來虛構空間。 未必是「成長小說」,而是,小時候都會經歷一些大人們之間,或生活環境裡發生,對我們來說會有決定性作用的事。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天橋上的魔術師》裡神秘的「九十九樓」,「即使是痛苦的東西,回憶之後都會變得溫暖。」
當一部文學作品所描寫的是更為個人、更為抽象的描寫,具體要化為影像就相當困難。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2025 這是因為文學自有其自身的味道,文字所帶出的想像與韻味,有時確實是無可取代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然而,現今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儼然已經成了一種趨勢,近年來,華文文學改編為影視的作品不在少數,諸如《花甲男孩》、《俗女養成記》等等,都獲得了許多正面的反饋。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中華商場
就此循環於無法暫停的惡夢,卻找不到醒來的出口,瑟瑟發抖著,擔心自己會成為下一個,被留下的人。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2025 誠如作者吳明益所說,向著我們走來的人,牽動不了目光,背著離開的人才行。 若讓「擁有」跟「失去」進行賽跑,即使「擁有」如烏龜一般踏實,贏的也都是像隻兔子一樣亂竄的「失去」,這很自然地讓人接續想到,舊愛最美這句俗語。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小說家的魔術,魔術師的小說——吳明益談《天橋上的魔術師》
突然天靈通帶著信徒回來求明牌,發現小不點便叫他下來,點爸跑來跟點媽吵架,還說天靈通是神棍。 小不點看見天靈通在晾女性內衣,跑去頂樓發現特莉莎,她全身是傷且頭髮變短,特莉莎說金魚要帶她去墾丁找姊姊,小不點說要一起去,便偷了媽媽的項鍊並整理行李。 特莉莎跟小不點心靈相通,兩人準備離開,但小不點一直聽見爸爸媽媽說的話,特莉莎便自己跟姐姐離開。 大家都那麼推崇馬奎斯《百年孤寂》,但我們從來不知道馬康多在地圖上哪裡,這卻毫不妨礙閱讀。 所以,如果馬康多可以被建立在世界任何角落,那我當然也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建立起小說裡的中華商場,只要讀者純粹被故事內容裡一些微妙的東西打動,那這個就表示他們相信空間存在。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2025 對於第1、2集,楊雅喆下了註解:「即使是痛苦的東西,回憶之後都會變得溫暖。」而時間就是這個魔術,把煩惱藏起來,把消失的東西找回來,這東西就是回憶。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中華商場的時代地景(上):「天橋城市」的懷舊與想像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方格子vocus致力於成為華文創作者的第一站,以多元模式創造價值,期望讓每位專注的創作者自在分享、交流,放送你的知識與想像。 在關鍵評論網的文章,都是由方格子創作者個別創作,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授權轉載。 但也有些於發生的當下,難以評斷是好是壞,以至於過了很久很久以後時間,依然說不出那些事,對於自己究竟造成了什麼影響,如同大多數人的一生,也許會遇到難以忘懷,預料之外的大事。
天橋上的魔術師心得: 中華商場的時代地景(下):失去的「天橋大觀園」
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其他所有作品都能有這種機會被看見。 下一步,就要看作品能否通過市場考驗,還有國外書評反應等等。 A:我無法評價自己寫得「好」或「不好」,因為我其實不知道什麼是好小說。 光憑我自己的心得或直覺也不一定對,因為我不是多好的創作者,也不是一流的評論者。 寫作的時候我會很激動,會掉眼淚,會覺得打動自己,但這也不是判斷的標準。 若要說創作的遺憾,我覺得最大的遺憾就是,每本小說都不可能把人物的人生處理完全,就算是長篇也可能只是一個片段。
Q:年初才剛出版長篇小說《複眼人》,年底很快又交出《天橋上的魔術師》這本短篇小說集。 阿派為了賺錢開始混幫派,在妓院門口拉客時被小蘭看見。 阿猴要入伍服役了,商場裡的好朋友幫他開歡送派對,尷尬的阿派沒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