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虛宮位處福佬人聚居的社區,它座落於高台上,呈兩進三開間設計,左右兩側各有偏殿,是島上規模最大的廟宇,被古諮會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廟宇雕樑畫楝,色彩斑斕,屋脊上的剪瓷裝飾帶有閩南風格,廟內更有蟠龍石柱,與香港一般廟宇不同。 玉虛宮在2002年重修時,承建商特意遠赴福建購買材料,並找閩南師傅訂造瓦片和青磚,重現與閩南一脈相承的福佬文化。 北帝誕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善信敬拜祈求合境平安。 而在每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期間,長洲玉虛宮前地球場,會架設戲棚、搶包山等,好不熱鬧。 長洲的玉虛宮,壯觀雄偉,是間著名的古廟,廟貌威嚴,廟內頗多古物古蹟。
- 若有觀看太平清醮舉行前的迎神活動,以及打醮最後一天的會景巡遊,便可得知答案。
- 廟內的古物珍品包括一柄早年由漁民網得奉於廟內的宋朝大鐵劍及魚骨、一座製於光緒二十五年的鑾輿、一個咸豐十一年製的石香爐及乾隆四十九年的銅鐘。
- 洪聖廟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落成,供奉南海之神洪聖,屬二級歷史建築。
- 長洲有兩個泳灘,一是長洲東灣,一是長洲觀音灣,兩個泳灘相鄰。
- 長洲的太平清醮,原為酬謝保境安民的玄天上帝神恩,習俗相沿歷史悠久。
又稱「真武大帝」、「玄武神」及「玄天上帝」等,法相為披髮持劍,赤足分踏龜蛇,統領北斗星群,古人相信祭拜北帝可求壽。 此外北方屬水,故北帝屬水神,因南方的水來自北方,故南人相信祭祀北帝,能息水患和保舟楫安全。 據道經所述,北帝為太上老君化身,後託身皇子,於武當山修道得成正果,再得玉帝封為太玄,鎮守北方。 也有指北帝為淨樂國王子,修煉後功得圓滿,再協助武王蕩平群魔,被封玉虛師相,玄天上帝。
長洲北帝廟: 廟宇介紹
北帝廟又名玉虛宮,沿碼頭海旁道向北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 北帝廟早建於1783年,有二百多年歷史,廟內同時包括磚 雕、木 雕和瓦雕三種細緻的設計,特別是兩條龍柱更是其他同類廟宇所缺少,非常珍貴罕有。 同時,廟內亦放置琳瑯滿目的古物珍品供遊人觀賞,廟宇更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歷史建築物,是全香港最具規模的北帝廟。 北帝廟是長洲居民的宗教中心,每年的「太平清醮」都是在廟前舉行。 長洲北帝廟早期由長洲居民負責管理,於1929年交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廟內的古物珍品包括一柄早年由漁民網得奉於廟內的宋朝大鐵劍及魚骨、一座製於光緒二十五年的鑾輿、一個咸豐十一年製的石香爐及乾隆四十九年的銅鐘。
- 北帝廟是長洲居民的宗教中心,每年的「太平清醮」都是在廟前舉行。
- 6年後(即1783年),祖籍歸善縣(後改稱惠陽縣)的林郁武發起建廟供奉北帝,惠、潮兩府居民響應合資,建成玉虛宮。
- 除了所謂「旺淡月」,玉虛宮甚至經歷過低潮期,言其「低潮」,無不是香客數目遽減,廟的收入亦隨之銳減。
- 五十年間,前來參信的香客,也由水上人逐漸變成陸上居民,除了長洲居民外,更有來自香港仔和大埔的香客,無疑是人口流動的側寫。
- 廟前嘅廣場亦係每年長洲太平清醮(農曆四月八日)嘅舉行地,每年太平清醮期間,都會搭建三個掛滿平安包的包山,上演連場緊張的「搶包山」比賽。
- 而觀音灣,係香港首位奧運金牌得主、滑浪風帆好手李麗珊嘅練習場。
巡遊結束前,抬着神輿的壯漢以奔跑方式走完最後一程,把神明逐一送回神棚。 島上另外四間廟宇是北社的玉虛宮、中興街的洪聖廟、觀音灣的水月宮(即觀音廟)和山頂道的關公忠義亭(即關帝廟)。 洪聖廟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落成,供奉南海之神洪聖,屬二級歷史建築。 始於清中葉的水月宮曾於1962年進行重建,關公忠義亭則建於1973年,外貌較為新穎。
長洲北帝廟: 長洲北帝廟
由此可見,北帝是最受重視的神靈,甚至被認為長洲的保護神,太平清醮正是以北帝為中心的祭祀活動,但島上其他族群的信仰亦受到尊重,一同請來參與。 過去有許多人以捕魚為業,經常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搏鬥,為了希望每次出海都能平安回來,而且網網千斤,所以尋求不同海神保護,尤以天后最為普遍。 在長洲這個小島上,便先後建立了四間天后廟,但現今最多島民尊崇的神祇卻非天后,而是北帝。
這些神廟分布在長洲不同方位,涵蓋了民間較多人信奉的神靈。 長洲北帝廟 若有觀看太平清醮舉行前的迎神活動,以及打醮最後一天的會景巡遊,便可得知答案。 長洲流傳一故事,話說光緒二十年(1894年)島上發生瘟疫,居民惶恐不安,日夜祈求北帝。
長洲北帝廟: 歷史文物
長洲不同於其他嘅單車路線,係長洲踩單車,可以任性隨意,不必有固定嘅單車路線,穿梭於大街小巷,沿路品嚐地道小食。 不過,如果大家想要一條平坦嘅大道可以盡情踩單車,可以考慮係近海邊嘅大興堤路、長洲西堤道,一邊欣賞海景,一邊迎風踩單車。 長洲華威酒店提供海景客房,正正在東灣的白沙灘附近,面向東灣的無敵海景,同時由於酒店座落於碼頭不遠處,非常方便住客在長洲的大街小巷吃喝玩樂。
據稱,在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疫症肆虐長洲,當地漁民即赴惠陽縣迎北帝神像到長洲鎮壓;自此島民安居樂業。 長洲北帝廟 長洲北帝廟2025 因此,林煜武於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年)領導長洲惠籍居民集資建廟奉祀北帝。 沿海傍步行大約5分鐘,便到達長洲北帝廟(玉虛宮)。
長洲北帝廟: 重修
參觀完東灣仔,可折返北眺亭及東灣仔的分支路,選擇往北眺亭。 長洲北帝廟 北眺亭是長洲的最高點,可盡覽整個長洲東灣,打卡一流。 沿途經過長利公園,其後往小貴灣,經過大貴灣新村便到達小貴灣。
長洲北帝廟: 長洲北帝廟 / 長洲玉虛宮
長洲北帝廟(玉虛宮)於1783年落成,係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廟前嘅廣場亦係每年長洲太平清醮(農曆四月八日)嘅舉行地,每年太平清醮期間,都會搭建三個掛滿平安包的包山,上演連場緊張的「搶包山」比賽。 北帝廟歷史悠久,廟前闊大的石梯、廟宇頂部的七色彩龍,予人宏偉莊嚴之感。 遊人仲可以係廟內一睹兩件古物——清朝的金木雕和宋朝的鐵鑄大劍嘅風采。
長洲北帝廟: > 香港好去處搜尋
這間玉虛宮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廟內的身高三米的北帝銅像鑄於萬曆三十二年(1604),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身高逾三米,歷史價值很高。 佛山的北帝廟,稱為「祖廟」,意指此乃北帝廟之始祖。 北帝本來是王子,幼時開始修道,後來統領天兵天將,戰伐有功,並收服為禍人間的龜精蟒妖踏於腳下,於是元始天尊封他為玄天上帝。 依他所言,洪聖廟的善信較少,長洲也沒有賀洪聖誕的習慣,因此也是兼管洪聖廟日常的打理工作。
長洲北帝廟: 長洲北帝廟 / 長洲玉虛宮介紹
每年北帝誕,除了善信到來參拜外,正誕前後數天,亦有大型神功戲表演,以酬神娛民。 戲棚雖設在廟前廣場,但在棚前亦設了神壇,安放北帝神像,既方便善信上香,亦讓神衹欣賞戲劇表演。 相比廟內仿如帝王的神像,神壇內北帝的赤足腳踏蛇龜、手持劍訣的造型,更見原味。
長洲北帝廟: 歷史
他們最先迎接的是玉虛宮兩座北帝像,一個來自港島太平山區,一個屬於長洲本土。 據說長洲太平清醮源於太平山區的海陸豐居民,因此玉虛宮內供奉了太平山玄天上帝像。 長洲早期的居民主要來自惠州和海陸豐(統稱福佬),據說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當地發生疫症,有惠州人赴家鄉陸豐元山寺(本稱「玄山寺」)迎請北帝神像到來鎮壓,結果疫症消失。 6年後(即1783年),祖籍歸善縣(後改稱惠陽縣)的林郁武發起建廟供奉北帝,惠、潮兩府居民響應合資,建成玉虛宮。 後期有潮州人和廣府人出資重建廟宇,北帝漸漸成為長洲最多人信奉的神祇。
長洲北帝廟: 長洲北帝廟 / 長洲玉虛宮介紹
長洲是原籍惠州、潮州及廣州的漁民聚居地,他們信奉海神北帝祈求獲得神明庇蔭,使舟楫平安。 據稱,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長洲發生疫症,當地漁民遠赴惠陽縣玄武山北帝廟迎請北帝神像到長洲鎮壓才除去疫症。 因此,地方鄉紳林煜武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領導長洲原籍惠州、潮州居民集資建廟奉祀北帝。 昔日長洲島民主要以漁業為生,對海神水神等,都特別信奉,因此島上分別有北帝廟、洪聖宮、和四間天后廟,受不同地域及族群所奉祀。 其中在北社街的北帝廟,應是全島最大的廟宇,而在每年太平清醮活動中,北帝亦起著長洲主神的地位。
長洲北帝廟: 廟宇介紹
廟內的一把古劍,是在建廟不久,島上漁民出海捕魚時撈獲,將它送到廟內,作為鎮廟之寶。 這柄寶劍,是宋代的古物,有人說是宋帝昺時,乘船經過長洲,一位將軍將之拋下海去鎮風浪的。 這柄古劍,日治時期,曾被一個日軍取去,他想將之佔為己有,後來不知如何,這個日軍突然死去,同伴知他取去古劍,便立即將劍送回來。 戰後,在七十年代時,亦有人偷去此古劍,後來此劍被人發現棄在路上,把它送來,相信是偷劍的人不敢把它佔為己有之故。
長洲北帝廟: 重修
長洲有兩條著名行山路線,其中一條是長洲小長城新手行山路線,因乍看貌似萬里長城,因此被稱為「港版小長城」。 而長洲北眺亭行山路線亦同樣易行,沿途會經過長洲最高點——北眺亭,更可飽覽長洲東灣沙灘、觀音灣沙灘的景色,亦能遠眺南丫島。 新手1小時就能行完,是不少人的行山路線的選擇之一。 有逾200年歷史的北帝廟,是傳統節慶長洲太平清醮的舉行地。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廟宇頂部的七色彩龍,還有廟內兩件古物 ── 長洲北帝廟 清朝金木雕和宋朝鐵鑄大劍。 領頭的是太平山玄天上帝,後面依次是洪聖、西灣天后、大石口天后、南氹天后、北社天后、觀音和關公,壓尾是長洲北帝。
長洲北帝廟: 歷史文物
長洲的海鮮街,在渡輪碼頭附近,每到傍晚時間,街巷兩旁海鮮餐館就會四處招攬遊客。 不得不提長洲的海鮮和市區相比,便宜很多,喜歡海鮮的你絕對不要錯過。 兩者船程分別為:普通渡輪約55 – 60分鐘 ,高速船約35 – 40分鐘。
長洲北帝廟: > 香港好去處搜尋
位置較遠的西灣天后宮,則由當地居民自行將天后像經水路送至神棚。 一眾神像在神棚內的排列位置,亦引證了它們在居民心中的地位。 廟內文物以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位正天樞」牌匾最古老,引證了廟宇的始建年份。 門前石柱有一副對聯,刻上:「脈接嶼山後枕香江鍾地結,面朝石古前環翠岫拱天樞」。 有堪輿家認為,長洲地形如龍腰玉帶,玉虛宮正枕龍脈,面向石鼓洲,後有港島山脈保護,匯集山水靈氣,是極佳風水之地。
廟後本為小山坡,2002年重修時給夷平,並於廟後建一涼亭。 廟前為一籃球場,籃球場前是足球場和行人路,廟旁都是民房。 廟前不少土地都是經年累月填海而來的,圍繞廟旁的建築物如民房、護老院等,龐叔都親眼見其建成。 神壇前豎立兩條有百多年歷史的石雕龍柱,龐叔告知龍柱為一對師徒所雕製,龐叔直言神壇左方的龍柱為師父所雕,右方龍柱為徒弟雕製,因為單從外型雕功來看,左邊的龍柱雕工較為精細美觀。
長洲北帝廟: 長洲北帝廟
館內設有 長洲北帝廟 2 處餐飲場所和季節性開放的室外游泳池客房設有落地窗、私人衛浴、電視、冰箱和私人保險箱。 方法二:長洲碼頭落船後,就前往旁邊的公眾碼頭,搵艇家載你坐艇仔去張保仔洞,大概5分鐘就到,收費大概$5左右。 主題營區包括:印第安營、南非營、赤日、觀星圓拱屋及蒙古包。 除此之外,遊客還可以預訂租用燒烤爐,傍晚一大伙人圍在一起聊天,觀觀星,分享食物,相信會讓你留下美好回憶。
長洲北帝廟: 歷史
關於長洲玉虛宮的源起和有關傳奇故事,不妨閱讀「離島區風物志」,至於北帝廟為何被稱為玉虛宮,可翻閱天涯不曉生所著的「奇廟」一書中的介紹。 長洲北帝廟,又叫做長洲玉虛宮,因為中國廟宇向來都係一廟多神。 廟入面有好多古董、歷史、文物,例如一座古鐘上面刻住「乾隆四十九年」。 喺1981年被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2010年4月16號確定評級。
長洲北帝廟: 長洲北帝廟 / 長洲玉虛宮
大小貴灣原來本名叫大小鬼灣,因為名字不吉利而改名。 長洲的行山路線,除了景點滿佈的南部路線,亦有相對少人寧靜的北部路線。 長洲北山的行山路線只有約五公里,最高點都只是約高海拔60米,可更加豐富遊覽長洲的行程,相當推薦。 在耳熟能詳的國父孫中山先生破除迷信的故事中,被他折斷手的神像,便是北帝。 事隔百年,北帝信仰似乎並未受國父行為而有所影響,可見現今的迷信程度雖不似當年,但求神庇佑的渴求,始終沒有改變。 如果同樣事情發生在今天,一位基督徒到一間民間信仰的廟宇作破壞,恐怕一定被人定性為宗教衝突了。
後來坊眾擲杯祈問北帝是否願意重新為法相裝上鬍鬚,擲杯結果顯示北帝爺並無意如此,就這樣,沒有鬍鬚的北帝像成為了長洲玉虛宮的一大特色。 於2000至2002年重修後,龐叔覺得北帝像的面容較為清秀,沒以前飽滿,許是重修時粉刷過北帝面容。 除了所謂「旺淡月」,玉虛宮甚至經歷過低潮期,言其「低潮」,無不是香客數目遽減,廟的收入亦隨之銳減。 問及低潮期,龐叔直言正是2000年至2002年玉虛宮重修期間,其時北帝主像給請至廟外供奉,神祗沒有「瓦遮頭」,依龐叔言就像是「踎街」(露宿)一般,直接影響了兩年玉虛宮的人流。
長洲北帝廟: 歷史文物
之前說過,長洲有四間天后廟,位於北社、大石口、西灣和南氹灣,前三間均始建於乾隆年間,即長洲形成墟市、不同族群開始聚居島上的年代。 北社天后古廟建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是島上最古老的廟宇,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大石口天后宮和西灣天后宮分別是二級和三級歷史建築,前者於2013年經歷祝融之災,部分結構受損,閉門重修了兩年多,至2016年才再度開放。 北帝廟建於1783年,有二百多年歷史,被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而每年長洲太平清醮的高潮搶包山,就是在北帝廟前的空地舉行。 一如其他神衹,除了這個說法外,當然亦有其他關於北帝的傳說,有興趣者不妨參考福山堂網站中有關「玄天上帝」的介紹。 雖然長洲島民篤信北帝,但龐叔直言玉虛宮向來是遊客居多,這亦正是玉虛宮跟其他廟宇的分別,真正參神的人較少,進出玉虛宮的人,多是來繞個圈拍拍照的遊客。
長洲北帝廟: 長洲北帝廟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北帝誕,善信均虔誠敬拜,祈求合境平安。 該廟善信皆為島上水陸居民,香火最盛時期為北帝誕及於農曆四月舉行的包山節期間。 長洲的太平清醮,原為酬謝保境安民的玄天上帝神恩,習俗相沿歷史悠久。 節目包括打醮、神功戲、搶包山及會景巡遊等項目,是長洲居民及旅遊人士一年一度的盛事。 長洲玉虛宮(北帝廟)是著名的古廟,建於1783年,有200多年歷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而且是傳統節慶長洲太平清醮的舉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