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1970年入伙的「雙塔式」華富(二)邨更加經典,其特別之處作為樓宇中間有兩個天井作通風及採光,其後多幢公屋均採用類似設計。 房屋署現時未有為公屋的聾人或弱聽住戶加裝火警閃燈,有住戶主動申請亦被拒絕[30],工黨及一群聾人於2017年12月到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房屋署違反《殘疾歧視條例》[31]。 工黨主席郭永健指出,聾人不應因為先天障礙而被剝奪基本生存權利,他批評房屋署作風官僚,不應以資源為由拒絕聾人或弱聽住戶申請火警閃燈[32]。
其中啟晴邨、牛頭角下邨第一期、水泉澳邨、榮昌邨樣本含鉛量,超出世衛標準。 特首宣佈針對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抽驗了45條2005年後落成的公共屋邨,共3806個水樣辦,以及138條2005年前落成的屋邨共2639個水樣辦。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到2016年3月,4個承建商開始為11個受食水含鉛超標影響的公屋邨,更換在公用地方不合規格的喉管。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彩虹邨碧海樓附近的大廈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彩虹邨(英語: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被稱為「香港最美屋邨」[2],佔地逾5.1公頃[3],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發展,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4],融入包豪斯風格元素[5]。
- 單位是三口之家,屋主希望增加客廳位置,擺脫傳統舊式公屋感覺,以純色、簡約美觀和時尚為主,而且有足夠儲物空間。
- 全香港142座公共屋邨的公用地方安裝了約百萬支電燈,每年總耗電量逾億度,對財政及環境均造成負擔。
-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 落成於1962年的「彩紅邨」是香港早期的公共屋邨,興建前這裡原只是塊農地,因前向維多利亞港後倚獅子山的天然地理位置,在雨後海面折射陽光會出現半圓型彩虹而得名。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着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3]。 在2022年12月31日,香港約有三分之一居民(即逾224萬人)居住於香港各公共屋邨的出租單位,包括房委會85萬個 、房協12萬個[1]、以及在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大坑西邨逾1,600個的單位[2]。 原來彩虹的前身是九龍十三鄉之一的沙地園,是面向啟德機場和維港的一大片平坦農地,每當下雨後,海面折射陽光,便會出現一道美麗的彩虹,所以當時屋邨設計師就把樓宇外牆塗上不同顏色,並命名為「彩虹邨」,樓宇也隨之而用上顏色名稱。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而港鐵於1979年通車時,就將毗鄰彩虹邨的站命名為「彩虹站」,而那一帶地區亦從此被稱為「彩虹」。 翻查資料,由東華三院主辦的「歡樂滿東華」自1979年首次舉辦時,同時推出「屋邨籌款比賽」,而彩虹邨曾獲得8屆比賽冠軍,這8次當中更有兩度奪得三連冠的紀錄,成為當年籌款數目最高的最強慈善屋邨。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公共設施
考慮到居民遷後需重新適應新居住環境的問題;故此,研究報告提出的遷置資源,大多數都是位於原區,而”區”是根據區議會的劃界而定。 例子包括九龍西的南山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九龍西的白田邨第十三期公屋)、九龍東的富山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九龍東的美東邨公屋)等。 例子如九龍西的石硤尾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西北九龍填海區 1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號地盤(東)的公營房屋)、港島的西環邨(建議撥作安置屋邨的新落成公屋為中西區的加惠民道公屋)等。 邨內設有一所停車場及五所學校,部份低座樓宇地下亦設有商店售賣食物及日常用品,亦設有一所郵政局。 邨內亦設有邨內行車道路,連接各樓宇及接駁觀塘道、龍翔道及彩虹道,附近也設有彩虹交匯處。 2015年7月起,香港部份公共屋邨及居屋被揭發食水含重金屬量嚴重超標的事件。
樓主坦言有看過相關資料,但「問過街坊話講咗3個10年都仲未成事」,現在順其自然,現時已經很滿意。 有公屋輪候者日前發布「另類」帖文,分享二派收到彩虹邨單位,雖然樓齡足足60年,而且是低層單位,「但好感恩」。 網民大讚她知足常樂的態度,指彩虹邨位置上佳、交通便利,該邨平台更是香港著名打卡熱點,又認為舊式公屋間隔方正,比新樓更好住,而且更有「關鍵」好處,若將來政府重建就變相可換新樓。 彩虹邨第一期入伙時還未興建停車場,後來為滿足居民需要,才將原本遊樂場的位置興建成停車場,天台則開放作為球場及休憩公園,現在更成為「打卡」熱點。 彩虹邨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其色彩繽紛的外牆,一如其名像「彩虹」一般鮮豔,近年更成為港人和遊客最愛拍攝的香港打卡景點之一。 除此之外,屋邨內的商店設計給人懷舊的感覺,還保留著漫畫屋、舊式髮廊、冰室等商店,處處充斥著舊香港人情味。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彩虹邨老化問題嚴重 現結構性問題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落成於1962年的「彩紅邨」是香港早期的公共屋邨,興建前這裡原只是塊農地,因前向維多利亞港後倚獅子山的天然地理位置,在雨後海面折射陽光會出現半圓型彩虹而得名。 其獨特的設計曾得到香港建築師學會的銀牌獎,在2016年 SONY 所舉辦的世界攝影獎(National Awards)比賽中更是一戰成名,香港區冠軍 Ho Ka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Wing 的得獎作品便是取材自此,迄今仍是有許多旅人慕名前來,成為必訪的香港景點之一。
除了每座樓宇都以顏色名稱命名,另一個特色是邨內的7條內街名字,都是以彩虹七色為開首,分別是紅梅路、橙花路、黃菊路、綠柳路、青楊路、藍鍾路、紫葳路,街道與樓宇的名稱互相輝映。 Keith設計開放式吧枱,可以把單位唯一窗口的光線帶進屋內,吧枱下提供儲物空間,提高實用性之餘,更可增添時尚感。 在歷史悠久的九龍十三鄉當中,有「牛池灣鄉」這一個村落,牛池灣鄉當中又包括有一條「彩虹村」,在1960年左右清拆。 而現時的彩虹邨曾在建築時名為「彩虹新村」,正是從「彩虹村」而得名,毗鄰的港鐵彩虹站,則是因為建成的「彩虹邨」而得名。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香港公屋 藝術「樓」名(下)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去年入伙的水泉澳邨便是非標準的Y型設計,單位的客廳及房間均有窗戶,方便採光及通風外,亦已預先作間隔。 早期跟後期的和諧式單位亦有不同,主要在客廳位置增加窗戶,增加房間的光線感,且無論租戶怎樣間隔房間,整個單位都會空氣流通。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九龍城區
彩虹邨位於牛池灣,由多條東九龍區主要幹道包圍:龍翔道以南,太子道東以北,觀塘繞道以東及清水灣道以西,鄰近彩虹交匯處,因此交通十分便利。 而梨木樹(二)邨原址的新建公屋大廈便可供象山邨作為接收屋邨,有關的重建方案更可以滿足居民原區重建的期望,亦能夠為荃灣區內其他舊屋邨提供更多重建的契機,令整體區內居民日後的居住環境能夠得到更大的改善。 聯席亦建議房委會可擴大地域(即港島、九龍、新界)提供跨區的遷置資源。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公屋聯會轄下關注公屋重建聯席日前召開記者會,公佈《舊邨重建藍圖研究報告》。 分別就房委會及房協轄下的 14條舊屋邨,進行重建可行性的方案研究,具體提出善用及創造安置居民的土地及房屋資源建議,以及重建的具體方式。 當年現代建築的理念,強調結構功能與設計的配合,每個設計都是無贅細膩的思考。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彩虹邨碧海樓的交通站點
屋邨的前身為九龍十三鄉牛池灣、沙地園、元嶺和坪頂之間的屋舍田地,1960年清拆[7]。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政府於1958年批出該地給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大型屋邨,隨即展開工程,各樓宇由1962年至1964年間分期落成。 是由香港總督柏立基爵士於1963年12月18日為彩虹邨主持開幕典禮,有關牌匾仍擺放於金碧樓下的藍鐘路(彩虹邨邨內入口通道)[8]。 自該邨在1965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公會(今香港建築師學會)年度最高榮譽「銀牌獎」後,該邨開幕牌匾便掛有該獎牌,上面寫有的表揚對象為巴馬丹拿的Ian J.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
聾人機構「龍耳」創辦人邵日贊估計,至少一千戶的公屋有聾人,過往曾經多次向房屋署反映要求加裝火警閃燈裝置,但當局推說沒有這政策,他認為房屋署現在才研究,進度太慢[33][34]。 2018年,從讀書時期開始走遍香港二百多個屋邨,並拍下了二十萬張照片的梁瑋鑫以一張拍攝沙田乙明邨最為特色的「外露式樓梯」獲得國家地理會德豐青年攝影大賽「香港地」組別佳作獎,再次把屋邨的美帶到國際[27]。 不少熱愛攝影的人仕都喜歡拍攝公共屋邨的外貌特色,及後慢慢演變成以公共屋邨作背景,拍攝人像硬照或影片。 當中較為人知曉的有石硤尾南山邨、彩虹邨、觀塘樂華南邨、觀塘坪石邨等等。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香港|彩虹邨 Choi Hung Estate・甜味 PANTONE 公屋(彩虹站)
資料顯示,彩虹邨當年是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設計風格融入德國包浩斯(Bauhaus)風格元素,由於設計風格獨特,曾在1965年獲得香港建築師公會的頒發年度最高榮譽獎項「銀牌獎」。 從早前房委會就著重建轄下六座工廠大廈進行公營房屋用途研究,並決定把其中四座工廈所在用地改作公營房屋發展。 此外,水務署於 2017 年開始研究搬遷荃灣二號食水配水庫往附近岩洞以騰出土地作房屋發展的可行性,而研究結果是正面的。 聯席認為,當局應積極考慮改劃工廈用地、研究搬遷配水庫至岩洞,以騰空更多土地興建公屋。 幾何交錯的公屋屋邨,隔岸觀賞彷彿是一群震撼的雕塑,每日經過的樓梯步道,都蘊含設計者的心思。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重建舊邨刻不容緩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Keith在房門設計採用了磨砂玻璃趟門代替一般木門,並以組合櫃(衣櫃、電腦桌及椅子和飾櫃)作廳房間隔,增加收納空間。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單位是三口之家,屋主希望增加客廳位置,擺脫傳統舊式公屋感覺,以純色、簡約美觀和時尚為主,而且有足夠儲物空間。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重建
聯席表示,房委會於 2013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年年底,完成檢視 22 個非拆售高樓齡屋邨的重建潛力,相關屋邨樓齡至今已介乎 42 至 70 年之間,而正進行及規劃重建的屋邨只有白田邨、美東邨及華富邨。 而後五年或較後,以及待定時間,建議重建模範邨、葵盛西邨、彩雲 ( 二 ) 邨、坪石邨、梨木樹 ( 二 ) 邨及象山邨等。 屋邨近年成為港人和遊客喜愛拍攝的香港景點之一[9];亦有Seventeen、本月少女等韓國偶像團體在邨內羽毛球及籃球場拍攝音樂錄影帶。
位於沙田的水泉澳邨共有18座樓,名稱都是以邨名為概念,如崇泉樓、山泉樓等,當中8座樓宇的名稱,全都是出自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中的句子:「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故被譽為最有文氣的樓宇。 截至2023年12月,香港共有258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與彩紅邨同在觀塘線上的嗇色園「黃大仙祠」可是一級古蹟,中式皇宮派系建築,儒、道、釋三教神佛盡皆在此聚集,是香港最有宗教色彩的廟宇。
此外,2014年起,公共屋邨將會陸續廣泛採用LED燈,以減少耗電量[7]。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香港公共屋邨(簡稱公屋)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見的類別,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予低收入市民。 現時香港提供出租公營房屋的機構有三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黃大仙區現有22個公共屋邨,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興建、重建、待建或建議中
梨木樹(二)邨有9座樓宇樓齡均有40年以上,涉及3,300個單位。 2009年,房屋委員會試行以環境保護物料──礦渣微粉,局部代替水泥作為樓宇外牆,比起前者可以減低9成的碳排放量、節省成本及減少牆身裂紋的情況。 環境保護物料比一般石屎的受力及抗腐蝕能力高,亦有助於改善石屎剝落的情況[4][5][6]。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彩虹邨碧海樓評論
電梯每三層停一次,可以加快電梯上落速度之餘,每三層建造一個活動空間,聚集居民的交流。 他形容祈德尊新邨是穗禾苑、祖堯邨演變出來的住宅建築群,三個屋苑都採用三層一電梯的設計,中空的幾何圖形,擁有強烈鮮明的線條感。 四人房及六人房設於高座大廈內,而八人房及十二人房則設於低座大廈內。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但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屋邨早期亦成為不少外國官員來港探訪的其中一站,包括前美國副總統尼克遜(1964年)、英國瑪嘉烈公主(1966年)、雅麗珊郡主伉儷(1980年)及港督麥理浩,尼克遜到訪時更加與居民打羽毛球。 彩虹邨位於牛池灣,由多條東九龍區主要幹道包圍:龍翔道以南,太子道東以北,觀塘繞道以東及清水灣道以西,鄰近彩虹交匯處,因此運輸十分便利。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房屋委員會為公共屋邨項目試行環保措施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2003年1月,深水埗富昌邨及黃大仙竹園南邨發生電閘磁石鎖鬆脫,擊傷居民的意外後,房署完成全港4,831扇屋邨電閘檢查,發現251扇電閘需要進行維修,佔總數百分之五[29]。 除俊宏軒外,天水圍公屋以「天」來命名,包括天恆邨、天恩邨、天悅邨、天晴邨、天華邨、天逸邨、天瑞邨、天慈邨、天澤邨及天耀邨。 例子2 – 油麗邨 第七期的項目編號為「KL77/7」,代表是九龍第77個房委會項目,的第七期,現為信麗樓。 在2010/11年度,公屋富戶約有2.3萬戶,佔公屋租戶3.5%。 最大分別為露台牆身位置,免除打拆原有瓷磚,務求以最低成本打造最美觀感;新造吧枱原為壆位,並無用特別用處,但現可作為儲物之用;利用組合櫃作廳房間隔,增加儲物空間,比起一般磚間或板間更實用,功能更多樣化。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彩虹邨翠瓊樓的交通站點
例子1 – 油塘邨的項目編號「KL34RR」,代表是九龍第34個房委會項目,並按整體重建計劃興建;此編號在更改修飾詞為「RH」後,亦同時對應同一項目內的油美苑及油翠苑。 房委會在1987年起實施「公屋住戶資助政策」(俗稱「富戶政策」),向不再需要資助的住戶減少房屋資助,以鼓勵富戶遷出公屋單位,確保公屋資源合理分配。 租住公屋的住戶(包括中轉房屋住戶)住滿十年或以上,便需要每兩年向房委會申報家庭入息。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而家庭入息超過指定的入息限額的住戶,便須按情況繳交倍半或雙倍淨額租金/暫准證費另加差餉。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建築外觀被粉刷成如絢麗粉嫩的 PANTONE 色票,大膽的用色很難想像社區已有近一甲子的屋齡。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1)曾名為「彩虹新村」
隨着社會的發展及居民的需要,公屋類型在過去50年間不斷改變,歷經長型、I 型、雙塔型、工字型、十字型、梯級型、新長型及相連長型、Y型、和諧型、新十字型等。 公屋是50年代港英殖民地政府其中一項重要的民生安撫策略,初期是用作徙置,協助居住在木屋區、受災難影響的市民上樓,後來慢慢演變為廉租屋邨,為符合資格的低入息人士提供居所。 有留言批評不少公屋輪候者一味追求新樓,事實上新樓單位「好細」,但算比較多窗,「舊樓先好住,間隔四正實用,交通方便」、「舊樓唔緊要,最緊要係近家人」、「最緊要自己住得開心,我都係派舊樓仲要井字,但係同家人都鍾意同開心」。 不過也有留言問為何不追新樓,「62年點住呀,公屋住一世㗎嘛」、「遲下你就唔會感恩,低層好多小強」,樓主笑稱她都想要新樓,「但唔係我可以控制編房部畀新樓我」。 網民大讚樓主知足常樂,恭喜她可以安居樂業,又指彩虹邨雖然舊,但生活、交通均方便,「往返港九新界都冇難度」。 另外,彩虹邨色彩繽紛的外觀特別,是香港著名「景點」,「樓下平台好多人打卡」。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彩虹邨
彩虹邨屬早期建設的屋邨,當初沒設有獨立商場,只有一些商店散落在部份樓宇的地下,主要是金碧樓、金華樓、金漢樓、翠瓊樓一帶。 這些商店在1962年隨屋邨落成而開設,零售面積接近4,500平方米。 2005年房委會將旗下大部份商場及停車場售予領匯,即今日的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但彩虹邨的商店沒有跟隨售出,至今仍由房委會持有。 同時由於這個原因,彩虹邨商店的租金升幅較領展商場的溫和,不少歷史較久的商店都沒有因高昂租金而被迫走[12]。 1990年代開始,公屋需求大增,房委會開始提高建築密度並減少公共休憩設施面積;1997年推出的八萬五計劃為求提供最多的單位,用盡地積比率,更使建築密度進一步上升,邨內休憩空間所剩無幾。 此現象特別可見於天水圍北的各屋邨,如天悅邨、天逸邨、天華邨等,直至2000年代初八萬五計劃失敗,公共休憩設施面積才得以逐漸增加。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公屋設計解秘】彩虹邨成打卡熱點 建築師:活用空間、外牆設計
著名百年國際建築及顧問公司巴馬丹拿集團董事、荃灣祈德尊新邨的設計舵手車季良解構集團屋邨之美,祈德尊新邨獨特的大洞、六十年代已建成的彩虹邨,俱由建築師透過活用空間,創作出別具心思的外牆設計,促使成為今日的「打卡熱點」。 彩虹邨為當年區內較有規劃的單一屋邨工程,佔地27英畝,共有8幢20層高長型高座及3幢7層高相連式低座住宅大廈,每座高座大廈有40個單位,1樓(其中有2個空號為各單位信箱及委員會會址)並設有4部升降機服務各層,由六樓起大廈內部各翼設遊樂空間一個。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彩虹邨樓齡達60年,網民打趣道她可以提早看看公屋重建計劃,現在要彩虹邨不吃虧,若政府計劃重建,變相可以獲編配新樓。
而舊十字型大廈本來是為出租公共房屋而設計[19][20][21][22][23][24][25][26],不過因居屋計劃反應熱烈才決定將絕大部份樓宇轉作居屋發售,祇有類似居屋版本的新田圍邨裕圍樓樓宇是維持出租之用。 康和一型、新十字型及部份和諧一型大廈原本是為居屋計劃而設計,但有部份項目(尤其是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因政府決定停售居屋而改為公共屋邨出租。 到1980年代起,隨着社會進步,房委會於公共屋邨設有主題式花園和提供多項康體及兒童遊樂設施,供居民作休憩之用;著名的例子包括彩雲(一)邨、美林邨、蝴蝶邨、新翠邨及樂華(北)邨等。 由1987年開始,凡在公屋住滿10年的住戶,如家庭總收入超逾資助入息限額,須繳交雙倍租金,另加差餉。
對搭乘香港巴士不熟悉的旅人,建議可乘坐港鐵到【彩虹站C4出口】左轉進入社區(C3出口右轉也可達),見紫葳路後上停車場樓梯往天台走去便可到達,路程約1分鐘左右。 屋邨既以彩虹為名,社區內大樓及道路名稱同樣充滿『視覺系』,像是白雪樓、綠晶樓、紫薇樓、藍鐘路、黃菊路、紅梅路等,依照「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整齊排序,十分有趣。 聯席指,目前公屋輪候情況嚴峻,大規模的重建在短中期內難免會影響輪候情況,但長遠而言,透過重建舊邨,既可改善居住環境,也可進一步增加出租或資助出售房屋的單位供應。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舊長型、雙塔型、工字型、一字型等公屋類型,主要在七、八十年代落成,這些類型公屋單位最大的特點是單位設有露台,但大廳內沒有明窗,全屋靠露台及大門旁邊的百葉氣窗採光,部分租戶間房時會特意將頂部留空,令到空氣對流。 1992至1993年間曾經所發生全港轟動的屯門色魔事件,引起當時區內居民大為恐慌,有街坊亦曾經自行組織互助小組,護送女士歸家。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與網路上常見強烈鮮豔照片相比,現場的「彩紅邨」呈現是一種讓人舒服的淡麗粉色系。 公屋彩虹邨平面圖2025 社區內大樓單位數不少,提醒來此取景的遊客可要保持安靜,切勿大聲喧嘩影響居民作息。 被遊客及網美們所取景的大樓主要是丹鳳樓和紫薇樓,經典拍攝角度則是從球場中心往籃球架方向取景,若是週末或放假日前來可能需要花點耐心等候才有機會拍到空景! 黑桃為了無人清場狀,可是在中午大太陽下站了半小時才搶到畫面的(笑)。 相較於外頭街廓的樸實無華,一站上邨內籃球場,立刻被五彩繽紛的粉嫩外牆所包圍,地面上藍、紅、橙相間配色,點綴籃球框架為背景,形成「彩虹邨」獨有的色彩畫面,一幅年輕有朝氣的香港景緻,即使是在豔陽下汗流浹背,不少人還是趁著好天氣在烈日下拍照取景。 ◉實際上公屋牆面的色彩是較淡的,在網路上所流傳的照片大多透過修圖軟體增加飽和度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