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港島西聯網於去年度沒有精神科醫生離職,但由於該區只有28名精神科醫生,或導致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最高。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就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而言,九龍中聯網的輪候時間最短,需16星期,即不足4個月。 港島西聯網的輪候時間最長,達61星期,即14個月;而新界東及九龍東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分別是43及42星期,即10個多月。 整體而言,7個聯網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達超過33星期,即7個多月。 醫管局公布最新精神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在縮短精神專科門診的緊急及半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至1周及4周方面,各聯網普遍達標,但穩定新症輪候時間最長輪候時間則達95周,接近兩年的輪候期,令人關注患者病情會否因而惡化。
- 市民現在可以登入基層醫療指南的網頁,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家庭醫生、牙醫或中醫。
- 東華醫院於1870年3月26日創立,是香港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名稱取「廣東華人醫院」之意。
- 根據醫管局數字,穩定新症各聯網的輪候中位數介乎19至68周,其中九龍東、新界東和新界西均超過50周。
- 若看穩定新症的最長輪候期,九龍東、九龍西及新界東聯網的最長輪候時間均超過100星期,其中新界東的最長輪候時間達113星期,即2年2個月。
- 截至本年6月30日,在過去12個月,公立醫院精神科專科共接獲2,738個緊急新症、8,719個半緊急新症及34,698個穩定新症。
- 記得要在支票、匯票或本票背頁寫上病人姓名及賬單編號,並預留足夠郵遞時間。
香港的私人醫療系統是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昂貴的醫療系統,與香港的私家醫院收費相比,公立醫院的收費極廉宜,也是它最主要的優勢。 公立醫院收費一般可分為2種,符合資格人士及非符合資格人士,只有根據《人事登記條例》(第177章) 所簽發有效香港身份證的人士、身為香港居民的11歲以下兒童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認可的其他人士,才算為符合資格人士,其餘的則為非符合資格人士。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2025 另外,穩定新症的最長輪候時間,各聯網由66至95周不等,當中九龍東及新界西的穩定新症則最長輪候均95周,即差不多要等兩年時間,而九龍西和新界東則為93周,港島西最長輪候時間亦達85周。 香港開埠以來有兩所歷史悠久的大型醫院,分別是東華醫院及那打素醫院[5]。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專科門診
眼科專科診所︰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明愛醫院、葛量洪醫院 、香港眼科醫院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2025 、博愛醫院 、威爾斯親王醫院 、將軍澳醫院、屯門眼科中心、東華東院、基督教聯合醫院。 根據大公報的報道,及再三查證下,發現養和及明德雖然設有精神科門診,但就無相關的病房;而聖保祿同仁安都表示無精神科住院服務。 《基層醫療指南》是一個包括不同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個人及執業資料的網絡模式指南。 市民現在可以登入基層醫療指南的網頁,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家庭醫生、牙醫或中醫。 你可在此查閱各專科診所及中心的地址、電話號碼及服務時間,包括母嬰健康院、婦女健康中心、長者健康中心及胸肺科診所等。
不過,儘管公立醫院的費用較便宜,但資源緊張,根據調查,在醫管局接受精神健康治療的人士,由 2011 年 18 萬多名升到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2019 年的 25 萬多名,數字仲每年遞增緊,精神科門診最長要排 2 年多先有得睇,隨時錯失治療良機。 根據醫管局各醫院聯網於2018/19年度的醫生人手紀錄,截至本年3月底,九龍東及新界東的精神科醫生流失率最高,分別為14.8%和7.9%。 該兩個聯網各有5名精神科醫生離職;九龍東尚有36名精神科醫生,而新界東區有62名。 醫管局日前公布,截至今年6月30日的過去12個月最新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在七個聯網當中大部份的緊急和半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大致達到上述要求,但九龍中、九龍西聯網的半緊急新症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為5周,未達標。 發生於六月初的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兇殺案,引起公眾再度關注精神病患者的支援。 香港政府當時定下目標,縮短精神專科門診的緊急及半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至不超過1周及4周。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新界東聯網
公立醫院輪候人數長期爆滿,急症室輪候時間長達8小時,最短也要2小時,而床位佔用率經常超過100%,個別醫院更達120%。 長期病患的覆診時間短則半年至1年,長則要等成3年,或會延誤病情。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因此,有一份醫療保險或自願醫保,能讓你在公營醫療以外獲得更多選擇,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75歲或以上並獲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在每次登記求診時通知醫院或診所職員並出示身份證明文件,便可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 患有或疑似患有現行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國際衞生條例》所列疾病而被送到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無需支付任何醫療或護理費用。
- 總括嚟講,咁多個專科之中,兒科嘅輪候時間最短,睇眼科要等嘅時間最長。
- 醫管局公布最新精神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在縮短精神專科門診的緊急及半緊急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至1周及4周方面,各聯網普遍達標,但穩定新症輪候時間最長輪候時間則達95周,接近兩年的輪候期,令人關注患者病情會否因而惡化。
- 香港的公營醫療是指由香港政府或公營機構(主要為醫院管理局)為基層階層提供之安全網基本醫療,旨在確保所有人皆可得到醫療服務,是香港社會保障四大支柱之一[3]。
- 公立醫院收費一般可分為2種,符合資格人士及非符合資格人士,只有根據《人事登記條例》(第177章) 所簽發有效香港身份證的人士、身為香港居民的11歲以下兒童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認可的其他人士,才算為符合資格人士,其餘的則為非符合資格人士。
- 患有或疑似患有現行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國際衞生條例》所列疾病而被送到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無需支付任何醫療或護理費用。
- 香港政府曾經委託兩間大學進行精神健康普查,發現本港患有一般精神病的普遍率是 13.3%,以 700 萬人口推算,患有精神困擾的人士大約有近 100 萬人,其中以混合型焦慮抑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同抑鬱症最普遍。
- 根據大公報的報道,及再三查證下,發現養和及明德雖然設有精神科門診,但就無相關的病房;而聖保祿同仁安都表示無精神科住院服務。
東華醫院於1870年3月26日創立,是香港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名稱取「廣東華人醫院」之意。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2025 雅麗氏紀念醫院是香港首間為貧苦華人提供西醫治療的醫院,並在成立不久後因發生嚴重的擠迫情況,於1893年與位於般含道的那打素醫院(Nethersole Hospital)合併。 當時,那打素醫院較雅麗氏醫院大很多,雅麗氏醫院與那打素醫院當時更有「姐妹醫院」之稱。 後來,那打素醫院分別發展成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8]。 醫院管理局管理的「撒瑪利亞基金」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治療過程中的指定「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何謂「符合資格人士」及「非符合資格人士」?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負責管理香港所有公共部門的診所和醫院收費。 香港國内生產總值(GDP)的6%都用於醫療保健支出,遠遠低於不少其他地方,但由於人口老化問題浮現,預計數字未來可能會上升。 現時去公立醫院睇症時,若然有關病症需要進一步跟進,院方或有可能將市民轉介到專科門診,而市民通常都需要親自到專科門診排期。 不過專科預約將會變得更加方便,因為醫院管理局今日就正式推出了全新的「預約通」應用程式,市民只需要透過手機 app 提交資料,即可進行專科預將登記。
醫護團隊有1個精神科醫生同10多個全職專科護士,另外還有3個專科醫生及1個兼職臨床心理學家候命。 全港近百萬人被精神問題困擾,需要接受治療,考慮到治療的費用,當然馬上會尋求公院協助。 而全港共15間精神科日間醫院/ 診所,為患者提供治療,部份只提供老人,及兒童及成少年服務。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2025 新界西聯網緊隨其後,有4名精神科醫生離職,流失率為4.9%;該聯網尚有81名精神科醫生,仍屬全港最多。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私家服務收費
而於2019年4月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食物及衞生局就要求有關產品涵蓋每年最少$3萬的「精神科治療」住院保障,並保證續保到 100 歲,精神科治療亦未設有額外年齡限制,就算踏入暮年,都可以獲得相關保障。 據了解「預約通」暫時只適用於婦科專科門診的新症預約,不過醫管局表示在未來三個月內將會推出更多新功能,例如支援讀取轉介信上的 QR Code、取消預約及提醒預約等,而且預計 9 月起有關功能將會擴展至耳鼻喉科、眼科、骨科及內科等。 此外,醫管局同時亦強調由於資料傳送時會經過加密處理,而系統本身亦設有防火牆,所以絕對可確保使用者資料的安全。 香港政府曾經委託兩間大學進行精神健康普查,發現本港患有一般精神病的普遍率是 13.3%,以 700 萬人口推算,患有精神困擾的人士大約有近 100 萬人,其中以混合型焦慮抑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同抑鬱症最普遍。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私家醫院
屯門精神健康中心為青山醫院屬下的專科門診部,為屯門、元朗、天水圍居民提供全面的精神科專科門診部服務。 門診服務由各附屬專科組成,包括成人精神科,老人精神科,法醫精神科及智障精神科。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香港的公立醫院和私家醫院的最主要分別在於服務收費與等候時間;雖然公立醫院的服務非常實惠,但由於長期面對極大的需求及人口老化的問題,多項醫療服務的輪候時間都長得令人卻步。 至於非符合資格人士,例如來訪香港的家庭或遊客,雖然同樣可以使用公立醫院服務,但收費與私家醫院不相上下。 根據香港心理衞生會的資料,部分私家醫院,例如播道、浸會、聖德肋撒醫院等,經私人精神專科醫生轉介,都可以為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治療。 與其他器官的疾病一樣,絕大部分精神病都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而康復。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公眾收費 – 符合資格人士
現時首次預約公立醫院專科門診主要有兩種途徑,其一是市民需親身前往登記,其次則是傳真轉介信,不過前者排隊需時之餘亦往往要請假處理,而後者則未知專科門診是否收到傳真,兩者皆存在一定缺點。 總括嚟講,咁多個專科之中,兒科嘅輪候時間最短,睇眼科要等嘅時間最長。 你可以透過「預約通」手機APP遞交包括麻醉科(痛症科門診)、心胸外科、臨床腫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婦科、內科、神經外科、產科、骨科、兒科及外科嘅新症預約申請。 截至2021年4月,共有43所公立醫院(含醫療機構)[1]及13所私營醫院[2]。 此項基金為有需要的全癱病人提供經濟援助,包括資助購買醫療及康復用具、照顧者津貼及醫療消耗津貼。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醫院及診所
精神科醫生曾繁光指單靠護士為精神科病人評估,儼如一個「陷阱」,護士始終並非專業的精神科醫生,一旦睇漏眼,可能令病人病情惡化。 婦科專科診所︰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明愛醫院 、廣華醫院 、北區醫院 、聖母醫院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威爾斯親王醫院 、瑪嘉烈醫院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2025 、伊利沙伯醫院、瑪麗醫院 、將軍澳醫院、屯門醫院 、基督教聯合醫院 、仁濟醫院。 耳鼻喉科專科診所︰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明愛醫院、廣華醫院、聖母醫院、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博愛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伊利沙伯醫院、瑪麗醫院、律敦治醫院、將軍澳醫院、屯門醫院、東華醫院、仁濟醫院。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九龍區
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全港共有51,275個精神科預約新症。 新界西聯網醫院的精神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最長,需要等超過1年,當中10%九龍東醫院聯網嘅病人更要等接近2年。 為新界西聯網,包括屯門、元朗及天水圍地區提供精神科的專科門診服務。 臨床團隊成員包括有精神科醫生、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營養師和醫務社工等,使病患者在社區中可接受全面的精神科專科治療。 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全港共有150,074個內科預約新症。 九龍西聯網醫院的內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最長,需要等約1年半,當中10%新界東醫院聯網病人要等超過2年。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公立醫院
在公立醫院及診所費用減免機制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的受助人,以及符合若干準則的弱勢社群,可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收費。 根據《人事登記條例》,外傭持有香港身份證均是「符合資格人士」,會按照公立醫院的符合資格人士之收費。 外傭睇公立醫院急症室為HK$180/次,普通科門診為HK$50/次。 目前,醫管局轄下一共有43所公立醫院,另設有49間專科門診診所、73間普通科門診,為大眾提供廉宜的醫療服務。 符合資格人士(有效香港身分證持有人)可以港幣$1,230使用急症室診症服務,普通科門診費用為每次$50,專科門診首次診症$135,其後每次$80(每種藥物$15)。 公共醫療部門僅提供緊急牙科治療或對病患治療有必要性的牙科治療。
公立醫院精神科排期: 公立醫院換關節要等約5年
除了住院及/或門診費外,患者還須支付鑲牙及補缺器的費用。 其中可能包括一般護理、核心病理學檢驗、膳食和庶務費用等。 新生嬰兒的私家服務收費則包括產科醫生基本檢查、基本免疫及注射。 Alea為你整理了醫院管理局的收費,讓你對香港的醫療服務選擇和公共醫療服務費用一目了然。 相關定價適用於所有屬醫管局旗下的政府醫院(除特定私家服務收費外)。 要在香港看醫生,你可以選擇私人或公共醫療服務,兩類醫療機構都各有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