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遞交網上申請的綠表申請者,申請者及名列申請表上所有家庭成員仍須於申請表上簽署作實綠表身分。 此外,2013年9月30日或之前登記的申請者,現時亦可將所選地區改為市區。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因政府在疫情下徵用公屋單位作社區隔離設施,以致有關公屋單位編配未能反映在本年的數字內,疫情嚴峻亦影響了公屋編配進度。 2021年4月,建制團體公屋聯會在Facebook專頁帖文,指海達邨單位大門、大門鐵閘及廚房木門的對落位置裝上了「晶片」,引起居民和網民擔憂會被監控,會有竊聽或追蹤的用途,而網上獲得的資料亦不多。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認為房署做法合理,稱晶片只能讓房署職員在環保斗和其他地方找出所屬單位是否有違規行為和拆除安全的設施,並要求有關住戶作出糾正,或要自費重裝。
此外,花旗客戶於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開立以下貨幣之定存,可享最高特惠年利率,並不設最高或最低存款額限制。 其中港元定存3個月享5.02%、6個月享3.39%、12個月享3.26%。 中銀香港公布該行最新港元定存息率,其中客戶經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存入新資金至少1萬元,開立12個月定存即可享3.4厘利息,至於6個月及3個月存期均有上調,分別享4.5厘及4.5厘。 港元定期存款利率/港元定存/港元定期存款2023|定期存款為一種投資方式,讓存款人於一段固定時間內,將資金存入銀行,以獲取較高利息回報。 港元定存回報,儘管不及股票市場高,但勝在風險較低,最近不少銀行都以高息的港元定期存款吸引新客戶。 因為輪候公屋期間,申請人只可申請一次「綠表資格證明書」,證明書的有效期為一年,證明書有效期間,輪候公屋將被暫停,直至證明書逾期才恢復,而且房署辦理文書需時,是否趕得及居屋申請截止,亦是未知之數,故太遲申請證明書,有可能得不償失。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區議會分區
這個設計已應用在新建的居屋設計之上,首個引入此類3B單位的屋苑為屏山屏欣苑,其後亦有極少數新建公屋採用此類3B單位,首條(亦是唯一一條)引入此類3B單位的屋邨為石硤尾邨第三期。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居屋單位與同時期公屋或以往的和諧式居屋一樣,不設固定間格,而用料交樓標準與公屋貼近,且門外沒有鐵閘(但由公屋抽出作綠置居的單位,除景泰苑外仍設鐵閘),而廚房及浴室更不設組合櫃,採用明喉,企缸只是在地台預留一個55毫米深的嵌入式淋浴間(英語:Sunken Shower),再設浴簾通及晾衣架便成。 較以往八萬五時代居屋內廚房及洗手間交樓標準附設組合櫃,並以暗喉設計,企缸有門、部份單位亦設浴缸的設計嚴重倒退。 因此被市民及業界批評香港政府復建居屋只為應酬市民,實際上擔心影響私人市場,因而設計百無,盡量簡單,面積又細,以減低居屋吸引力,根本沒有由用家角度出發[3]。 牛头角下邨(英语:)是香港房屋委员会位于香港九龙观塘区佐敦谷的公共屋邨,为香港市区最后一个开展重建的徙置区、项目编号为KL49RR[2]。 牛头角下邨一区(第1座至第7座)于2004年10月前完成拆卸工程,但受制于“孙九招”中减少兴建公屋的政策,而与部分被界定为“非必要”的公屋重建项目一并遭搁置,直至2006年才低调开展地基工程。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347],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348]。 牛頭角上邨(英語:Upper Ngau Tau Kok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牛頭角中部,由前房屋署總建築師伍灼宜及房屋署總建築師(3)聯手設計,而第一期及第二、三期分別由中國建築和保華建築有限公司承建,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牛頭角上邨第二期和第三期獲得2007年香港環保建築協會 香港環保建築大獎及2010年優質建築大獎。 項目首次應用構件式單位(Modular Flats Design)作單位設計,不過此邨的一睡房及兩睡房的構件式單位於客廳的冷氣機位下方有一可開啓的小窗,在之後的2008、2010及2013年版本的構件式單位設計則被取消了,而2015年又重新加入這隻小窗戶,用作採光之用。 此期共提供4238個住宅單位,於2009年7月10日開工建造,並於2012年10月24日獲發入伙紙,造價總值12億4181.9萬港元。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觀塘區口述歷史研究計劃
牛頭角下邨是在上世紀60年代興建的徙置屋邨,為在天災中失去家園或因舊區重建而要搬遷的家庭提供安居之所。 1973年房委會成立後,為更有效管理,將牛頭角下邨一至七座劃為牛頭角下邨(一區),八至十四座劃為牛頭角下邨(二區)。 牛頭角下邨見證60年代公屋建築發展,其中八至十二座更是首度使用預製件興建的徙置大廈。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房屋署也因應居民的意見,稍為改動了上邨的設計,例如將原本以扶手電梯連接地下至平台,改為以升降機代替,並將通向各座住宅的斜路改為平路,方便長者及傷殘人士出入。
- 在2015年区议会选举临时划界建议,牛头角下邨将与原属佐敦谷选区的乐雅苑、安基苑合组为新的牛头角下邨选区。
- 去銀行做定期存款,回報雖然未必及得上股票、債券,但勝在夠穩陣,可以幫助人們將資金分配到不同的投資類型中,以達到適當的風險和回報平衡。
- 早期的非標準設計,就是「因地制宜模式連同非構件式單位設計」(2000年開始採用至2011年停用),單位設計也是非標準多變的,所以組件種類較多,令建造成本上升。
- 退台式設計不屬非標準設計大廈的型號之一,而是指大廈其中一翼(或多於一翼,例子有彩福邨彩歡樓)由特定樓層起減去尾端的單位,外型大多與和諧式大廈的附翼大廈或和諧二型各翼尾端的單位相似,但作退台式設計的部份本身為大廈主體的一部份,並不是與非標準設計大廈相連。
- 此外,為方便身在內地或於投票日需往返內地的選民返港投票,選舉事務處會在上水港鐵站附近的兩所學校,即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及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設立兩個鄰近邊境投票站,前者為港九區選民而設,後者則服務新界區選民。
- 由于“孙九招”限制开展部分“非必要”公屋重建项目,此邨延至2008年才展开一连串土地平整及地基工程,用以兴建公屋大厦,于2012年8月入伙;第二期于2015年12月入伙。
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將由44個區議會地方選區出88名區議會地方選區議員,選區經新劃分後,灣仔和離島區各自有1個區議會地方選區,即各有2個直選議席;而觀塘|沙田和元朗區則各有4個區議會地方選區,即各有8個議席,屬議席最多的地區。 【區議會選舉/區議會選舉2023/區議會選舉候選人/區議會選舉票站】新選舉制度下,地區行政18區的劃分維持不變,但隨著新一屆區議會直選議席只有88席,並採用雙議席單票制,現屆區議會制度下的452個細選區,重新組合成44個較大選區。 政府指在制訂劃界方案時,已適當地將現有相連區議會選區平均分配,合併成較大的新地方選區,以保留社區完整性,並確保同一地方行政區內的新地方選區覆蓋的人口大致相若。 而在最终修订的重建计划中,此邨一及二区最后分别订于2003/04财政年度,以及2008/09财政年度开始拆卸,成为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的“整体重建计划”下最后一个获重新兴建的公共屋邨[10]。 大部分受到二区重建影响的租户,都透过“自选单位计划”获安排拣选邻近重建完成的牛头角上邨二及三期[11]。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元朗區
而定期存款的利率通常會比零存整付高,因為存款人需要在存款期限內將資金全部存入銀行,且無法提前支取,因此銀行的風險也較高。 此外,定期存款的利率也會隨存款期限的長短而有所不同,存款期限越長,利率通常也會越高。 總體而言,零存整付和定期存款的利率都是由銀行根據市場情況和風險評估等因素來決定的,不同的存款方式和期限也會影響利率水平。 相反,普通的定期存款需要客戶一次性準備好一筆資金,才能存入銀行收取利息。 然而,在存款期限和年利率相同的情況下,定期存款通常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息回報,回報率比零存整付高。 星展銀行指,現時豐盛理財、私人客戶、一般客戶,於該行以5萬元及網上形式以新資金開立定存,3、4、6個月定存為4.65至4.7%;9、12個月定存為4.25及4.15%。
- 中銀香港公布該行最新港元定存息率,其中客戶經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存入新資金至少1萬元,開立12個月定存即可享3.4厘利息,至於6個月及3個月存期均有上調,分別享4.5厘及4.5厘。
- 蔡涯棉指出,過去香港土地供應充裕時,香港政府撥出大幅土地用作興建社區設施無可厚非,但是目前香港土地供應短缺,加上該塊土地面積逾3公頃,可以即時興建住宅,認為有關部門應重新檢討該塊土地的規劃發展,包括撥出部份土地興建公屋,或者將社區文化中心設置於大廈低層,以利用地皮興建房屋。
- 1973年,為配合房屋委員會成立,而改稱為牛頭角上邨;而當時位於該邨隔鄰的「牛頭角新區(徙置區)」則改稱為牛頭角下邨。
- 廟宇是極具人文氣息的地區標誌,裏面的布局陳設、環境氛圍
- 根據政府的「整體重建計劃」,早於1993年已把牛頭角上邨列入重建計劃,計劃分為「甲區」(舊第1-5座,原擬興建居屋)和「乙區」(舊第9-12座)。
與韻味,讓一眾善信在莊嚴的祠廟誠心祈求之餘,還可細意欣賞當中 瑰麗悅目的建築。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2025 目前全港各區共有數百所廟宇,當中一些由於信眾甚多,香火 鼎盛,加上建築雄偉、美輪美奐,吸引不少本土及外地遊客慕名前 來,有的進香膜拜,有的參觀遊覽,成為香港饒富特色的旅遊景點。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黃國健、何啟明 2016-17 九龍東工作報告
2008年12月10日[12],香港房屋委员会于原牛头角下邨一区位置分两期启动上盖工程,重新兴建牛头角下邨。 地盘占地3.18公顷,用作兴建1幢46层、2幢41层及2幢48层高的非标准型出租公共房屋大厦,当中贵显楼及贵新楼在朗天苑落成前,是目前全港楼层数目最高的公营房屋大厦。 牛头角下邨(英语:Lower Ngau Tau Ko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员会位于香港九龙观塘区佐敦谷的公共屋邨,为香港市区最后一个开展重建的徙置区、项目编号为KL49RR[2]。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牛頭角上邨
根據政府的「整體重建計劃」,早於1993年已把牛頭角上邨列入重建計劃,計劃分為「甲區」(舊第1-5座,原擬興建居屋)和「乙區」(舊第9-12座)。 最終「乙區」的第9-12座於1998年5月31日永久封閉(原訂為1997年11月30日)[2],同年底完成清拆,原址於2000年展開地基工程,但因為工程展開後發現地底岩石存有問題,需要額外加固地基。 而「甲區」的所有住戶在2002年10月31日遷出後,舊第1至5座則於2003年年底完成清拆,地基工程於2006年展開,共有6幢大樓,高40層,接收牛頭角下邨(二區)的拆建戶。 新居已於2009年6月起陸續入伙,興建上邨的預算成本約13億元(以當時造價計算)。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沙田區
觀塘區有大大小小的華人廟宇共26所,當中有供奉天后、觀 音、佛祖的,也有奉祀不同神靈的。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2025 是次觀塘區議會及觀塘民政事務 處邀請香港民俗掌故研究者周樹佳先生把觀塘區的廟宇狀況輯錄成 書,既有助保存及整理與這些廟宇有關的文字記錄及圖片資料,也可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2025 進一步推動本區的旅遊,在觀塘區現有多元化的景點以外,為市民提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觀塘北
但要注意,港元存期起存額均為50萬元,及需以手機應用程式將新資金存入。 三大行之一的滙豐銀行表示,該行尚玉及卓越理財客戶,於指定網上渠道開立3或6個月定存,分別可享4.5或4.4厘年利率;而一般開立3或6個月定存,息率為均享4.3或4.2厘利率。 各類型客戶起存額均為港幣1萬元以上,至於12個月則未有優惠,僅0.75厘。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2025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2025 定期存款是一種投資方式,可以讓存款人在一段固定的時間內將資金存入銀行,以獲得較高的利息回報。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去銀行做定期存款,回報雖然未必及得上股票、債券,但勝在夠穩陣,可以幫助人們將資金分配到不同的投資類型中,以達到適當的風險和回報平衡。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採用非構件式單位設計(已停建)
呢個表會列出公共屋邨嘅名、相、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同而家嘅土地用途(淨係得拆咗嘅公共屋邨有)、房屋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同埋認可人口,而除咗屬於平民屋宇嘅大坑西新邨、起緊、規劃緊同拆咗嘅公共屋邨之外,所有資料都係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嘅資料為準。 牛頭角下邨(二區)於1967年年中入伙,共有七座大廈約5 400個單位,屬「第五型」徙置大廈。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有別於50年代的徙置大廈,單位內設有獨立的浴室和廚房,而且有多種不同面積的單位,走廊較為寬闊。 單位分佈在長走廊的兩旁,門戶相對,各座由長長的走廊貫穿連繫,成就居民間彼此關懷、互相幫助的鄰里情。 牛頭角下邨是首批設有升降機的徙置屋邨,樓高16層的大廈,升降機可到達第八及第十三層。 屋邨內更建有中、小學,地下設有商舖,是早期應用整體社區發展概念來規劃的大型徙置屋邨。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重建前相片集
指相關的配套是由防火及安全角度出發,大門、鐵閘和廚房門在防火功效有重要作用[11]。 房屋署表示自2012年起建成的所有公營房屋,在預製混凝土外牆、鋁窗、木門和鐵閘等安裝具有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晶片,以記錄構件的生產資料、型號批次、出廠地點、日期及安裝位置等資料。 同時,構件式標準家庭單位亦與新和諧式設計一直被批評廁所門對大門的設計既不雅觀,又欠缺私隱問題,不過亦有人認為此設計可使廁所面向客廳的牆更實用。 L型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外觀呈「L」字形,與相連長型L型相似,例子有大埔寶鄉邨寶民樓及寶順樓、石硤尾邨美禧樓、美柏樓與美菖樓。 在單位組合方面,早期興建的同類居屋大廈以兩房為主,及後房屋署以「人口結構」為理由,改為興建一房及開放式單位為主,並輔以兩房及少量三房單位。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採用構件式單位設計(綠置居)
因應近年屏風樓問題,加上原訂興建康和型大廈(由10座康和一型第一款,以及1座康和二型第二款大廈組成)的計劃受孫九招影響而腰斬,牛頭角上邨重建計劃是首個採用微氣候研究工程。 此外,為增加居民的歸屬感,房署於2003年起便透過各大小工作坊及簡介會,讓居民參與上邨的規劃。 房署建築師王國興指,透過工作坊與居民共同商討後,提出以茶餐廳為藍本設計文物展示區,並從下邨收集到的三個貨櫃舊物中,選出部分擺放於展示區,當中包括雕花鐵閘、招牌及傢俬等(其後得寶花園商場牛下新城亦採用同類概念)。
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由建榮工程作打樁工程,有利建築承建。 長型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外觀呈「一」字形,例子有葵涌葵聯邨第一期及沙田美柏苑,這款設計與長型大廈設計相似,但非標準長型大廈的大堂是與大廈主樓平排的。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2025 十字長型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外觀與十字型、和諧三型以及帶有附翼三型的和諧一型相似,但其中一翼或更多的翼較長。 例子有德朗邨德珮樓、德珊樓、德瑩樓、德瓏樓;洪福邨洪歡樓、洪樂樓、洪昌樓、洪盛樓以及新蒲崗景泰苑。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非標準設計大廈
窗戶方面,客廳及睡房窗採用了同一高度的設計,而和諧一型一人單位的廚房窗則縮得比前兩代更小。 新和諧附翼大廈五型於1999年與新和諧一型同時發表,並於2003年至2008年期間落成。 房委會為進一步滿足社會上對小型單位不斷上升的需求及改善舊有附翼大廈的設計,藉此款大廈大量增加二及三人單位的興建數目。 新的1-2人及2-3人單位在設計上較第二代大廈更趨統一,室內樓面面積面積亦較前代增加百分之十。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元朗市中心
在2015年区议会选举临时划界建议,牛头角下邨将与原属佐敦谷选区的乐雅苑、安基苑合组为新的牛头角下邨选区。 以前冇起公共屋邨嘅灣仔區由2016年開始加入原本屬於東區嘅維園同天后兩個選區之後,喺天后區範圍入面嘅房協屋邨勵德邨就成為灣仔區唯一一個公共屋邨。 牛頭角上邨有兩個停車場,牛頭角上邨一期室內停車場由領展擁有和管理,車位數目171個,提供時租、12小時泊、「隨意泊」和月租服務,車輛可由安德道或安善道進出。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另一個停車場則接近常康樓和常榮樓,出入口位於安德道,內有少位露天車位,允許免費15分鐘上落客。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公屋一人單位面積: 興建、重建、待建或建議中
存款多於10萬及不足50萬元的客戶,6、12個月定存可享4.65及4.45厘的利率,3個月亦享4.25厘;存款少於10萬的客戶,3、6、12個月定存可享4.6、4.4及4.2厘的息率。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至於以最低金額20萬港元存入及開立港元定存,亦可享3個月港元定存4.1厘;4至6個月定期存款最高可享4.2厘;12個月則享3.2厘。 至於其他客戶,即日起開立3個月年利率為5厘;4、5個月港元定存為4.8厘,6個月為4.4厘;12個月定期存款為3.3厘;至於1個月及2個月定存,則分別由0.75厘至0.9厘不等。 招商永隆指,現時3、6、12個月定期存款息率均有上調,其中3個月港元定存為4.5厘;6個月定存為4.45厘;12個月定存見4.45厘,需以最少500萬港元以上金額開立;若不足亦享分別2.55厘至4厘港元定存息率。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牛頭角上邨11座17樓碎屍案
南洋商業銀行表示,特選南商理財客戶,以新資金100萬港元定存3個月,可享5厘、6個月享4.9厘、12個月享4.65厘。 創興銀行指,客戶到分行以新資金開立起存額300萬或以上的港元定存,可享3個月5.3厘年利率的定期息率。 花旗銀行宣布,由即日起,花旗私人客戶業務新客戶以5萬或以上港元開立港元定存,並持有指定產品結存,可享特惠年利率5.2厘。
另有些T型設計的其中一翼較其餘兩翼長,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2025 與和諧三型相似,例子有柴灣邨灣畔樓、美東邨美仁樓[4]、連翠邨連翠樓、荃灣尚翠苑翠湖閣與石硤尾邨美葵樓。 而在設備及公共設施方面,只有居屋設計的同類大廈在入伙時已備有熱水爐,而出租公屋及綠置居屋苑(除駿洋邨為特例)需由租戶/業主自行購買。 此外,自2018年起,部份非標準型居屋大廈的樓層大堂,牆壁會局部或全部以磁磚鋪設,而升降機或會局部改用鏡面設計,開始恢復早期新和諧一型大廈的標準。
而在2006年3月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及標準策劃)為因地制宜設計項目設計了新「小單位設計」,至2008年10月則全面由構件式單位設計取代,這段期間採用此類設計的項目包括:善明邨、欣安邨第一期、葵聯邨第一期、油麗邨第五期、石硤尾邨第二及五期及東匯邨第一期。 牛頭角徙置區是牛頭角下邨的前名,前身為1953年起中築建的填海地,廠商自行於淘化大同工廠和船廠填土地之間的海灣填海,1955年已完成逾一百萬平方呎[4]。 牛頭角下邨3-4人單位面積 徙置大廈於1967年至1969年興建,當中第8至12座繼福來邨永隆樓後採用預製組件形式建造的公共房屋[5];但由於成效不彰,此技術未有再應用至其他公共屋邨大廈,直至1980年代中末興建大埔太和邨2至3期(包括寶雅苑)為止[6]。 在落成時,適逢政府決定收回油麻地76座舊式住宅樓宇,以興建包括油麻地停車場大廈、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等公共設施,此邨的第7座遂成為該批受影響居民的接收屋邨[7]。 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旁邊的「牛頭角政府廉租屋」改名為牛頭角上邨;牛頭角徙置區則改名為現在的牛頭角下邨,分為「一區」及「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