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栢良又表示長者即使只接種一劑BioNTech復必泰疫苗已可降低死亡率達到5成,科興克爾來福疫苗則要打3針,最少要三個月後才能降低死亡率,而且科興疫苗的抗體下降得太快,需要持續補針,所以應盡量安排長者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77]。 負責統籌疫苗接種工作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稱,由BioNTech安排另一藥廠百特國際(Baxter)協助生產的新一批30萬劑復必泰疫苗將於4月2日運抵,可於4月5日重啟接種復必泰疫苗[35]。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因包裝問題而要封存的兩個批次合共有130萬劑[36],梁稱既然是藥廠處理疫苗疏忽便應負起責任,收回這兩個批次,並以新批次替換,認為政府及代理商應該跟進[37]。 4月29日,BioNTech通知香港特區政府,涉及瓶蓋壓接瑕疵的批號為「210102」及「210104」的兩批疫苗應退回德國[38],並會安排其他批次替換。 不過有在8月已打針的長者認為這種做法不公平,也有市民稱不應選擇性派發禮券[289]。 為鼓勵香港市民接種疫苗,香港機場管理局於2021年5月尾宣佈將舉辦抽獎活動,供9月底前已完成接種疫苗的市民及機場員工參與,並將送出合共6萬張機票予得獎者(當中5萬張送予一般市民)[266]。
自1991年12月起,醫管局負責管理全港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並透過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而食物及衞生局則負責制定醫療政策和監察醫管局的工作。 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 醫管局作為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核心部分,日常運作經費由政府撥款資助,但部分服務按成本收費,人事聘任則與政府公務員脫鈎,局方可自行制定聘任條件。 經營的食物業 上環東華醫院2025 ( 不包括工廠食堂或由持有根據《小販規例》 (第 132AI 章) 獲批牌照的小販所經營的業務 ) 如涉及出售膳食或非瓶裝的不含酒精飲品 上環東華醫院 (涼茶除外) ,供在處所內進食或飲用,必須向食環署署長申領食肆牌照。
上環東華醫院: 接種進度被指緩慢
案件於5月19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兩人獲准以500元保釋外出,案件押後至8月11日再訊。 ,縮寫作 HA)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執行香港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根據《醫院管理局條例》於1990年12月1日成立。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因為科興疫苗不像BioNTech疫苗能夠同時刺激T細胞,產生的抗體水平較低,所以同樣注射單針,科興疫苗的有效率不及BioNTech疫苗,不過即使注射第一劑BioNTech疫苗的有效率可達八成,但也只能維持兩三個月,呼籲市民要按時注射第二劑疫苗[250]。 政府與參與疫苗資助計劃的私家醫生合作,由政府提供疫苗,在各私營診所提供市民接種。 [1]截至2021年3月14日,香港有1,302所私營診所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服務。 以該途徑接種疫苗不是經由網上預約系統辦理,而是直接聯繫有意前往接種並參與該合作計劃的私家診所預約。
-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接種疫苗後有機會出現副作用,但一般都較輕微,要求工人接種後五日不能上班,缺乏科學根據,不建議職工接種疫苗的做法亦不恰當[238]。
- 醫院管理局首間一站式綜合醫療中心——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於2012年2月8日投入服務。
- 這項研究由香港特區政府委託香港大學進行,參與這項研究的流行病學家考林表示,雖然疫苗引發的抗體水平不能直接反映保護能力,但體內有較高水平的抗體通常可提供較強的免疫力,接種科興疫苗的人抗體水平較低,這意味著接種科興疫苗的人群有需要接受第三劑注射[44]。
- 家屬認為政府有誘因隱瞞接種疫苗的潛在風險,避免市民對疫苗有負面的看法[230]。
- 營運伊利沙伯體育館接種中心的醫護誠信同行主席林哲玄在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對於多重關卡的檢查都發現不到問題感到不幸,而打錯針事件是絕不應發生[246]。
各間醫院有清晰的定位,透過醫院之間互相配合及支援,聯網可以理順區內的醫院服務,避免服務重疊,甚至浪費。 例如每個聯網均設有大型急症全科醫院提供全面服務,並由各社區醫院配合提供復康、日間服務及延續護理等服務。 上環東華醫院 聯網架構亦可因應轄下醫院不同的情況和服務需求,發揮有效的協調作用,靈活調配醫院間的資源以提升效率。 不過,若在根據《食物業規例》(第 132X 章)的規定獲發牌照的食肆內把牛奶加工或調製再造奶或奶類飲品,供顧客在食肆內飲用,則無須另行申領奶品廠牌照。 經營的食物業如涉及《冰凍甜點規例》( 第 132AC 章 ) 所指的製造冰凍甜點,必須在開業前向食環署署長申領 冰凍甜點製造廠牌照。
上環東華醫院: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外判程序及準則不透明
研究團隊於醫護人員接種第一針及第二針後,以3種技術為接種人群進行抗體測試,發現接種首針復必泰疫苗後,3種測試均顯示抗體陽性比率高達九成,接種第二針後更全部達100%;而接種中國科興疫苗首劑後抗體轉陽率介乎19.3%至75.8%,接種第二劑後亦只介乎94.4%至99.5%,均低於接種復必泰疫苗[45]。 上環東華醫院2025 該抗體研究反映中國科興疫苗的預防感染能力不如BioNTech復必泰疫苗,而研究報告已刊登於供同行評審的《香港醫學雜誌》[46]。 2021年3月26日,衞生防護中心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教授高本恩接受訪問時表示,科興疫苗保護率只有六成多,即使多人接種也未必能達到群體免疫[31],高本恩指出要達到群體免疫,除了要達到佔香港人口七成的整體接種率,疫苗本身的保護率也是關鍵。
媒體接獲投訴指大埔昌運中心的「子建醫務所」的許嘉烽醫生,涉嫌錯誤將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當作避孕針,為一名已接種兩劑BioNTech疫苗的32歲女子注射,醫生在錯打科興疫苗後,向該名女子稱可為她補回接種避孕針,惟遭到事主拒絕[286]。 上環東華醫院 該名女子在接種科興疫苗後,出現血壓上升、頭痛及心跳加快等病徵,於是自行前往大埔那打素醫院求醫,傳媒得悉事件後曾經到涉事的「子健醫務所」採訪,職員期間曾用力推開記者及恐嚇稱會報警[287],到8月5-7日更沒有營業[288]。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2025 其中一名孕婦於4月8日在聖保祿醫院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4月10日證實懷孕,翌日4月9日陰道出血、腹痛並排出胎兒,同日到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死亡的胎兒約有23至24周。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8大著數
醫院管理局於香港各區共18所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服務。 [166]18所普通科門診診所目前只提供科興克爾來福疫苗,[167]因為不能影響正常診症服務,只能調派兩名護士打針,以及診所空間有限,所以各所門診診所可供預約的名額遠少於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2022年6月17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發出緊急使用授權,復必泰(BNT162b2)可供6個月或以上的嬰幼兒接種[82],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認為港府應主動索取數據,香港也可為6個月大的嬰兒接種復必泰疫苗,但需要代理商入口「兒童版復必泰」疫苗,如果代理商因為某些原因不將兒童版疫苗進口到香港,香港就較難為嬰幼兒提供復必泰疫苗[83]。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稱香港應購入「兒童版復必泰」疫苗,又質疑港府以市場原因沒有購買兒童版疫苗的說法,表示連澳門都買到「兒童版復必泰」疫苗,香港和澳門的市場相若,港府沒理由買不到[84]。 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及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都表示會展開研究,為完成接種兩劑中國科興克爾來福疫苗,但產生中和抗體偏低的人士接種第三針加強劑的部署進行前期研究[53]。 2021年6月,香港大學追踪1000名已經完成接種兩劑德國BioNTech疫苗或中國科興疫苗的研究發現,接種BioNTech的人群體內抗體水平遠高於接種中國科興疫苗的人群。
2021年2月5日,香港特區政府在晚上發出新聞稿,宣布豁免中國科興生物就其開發的克爾來福疫苗在主要學術期刊刊登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的審批要求[16],以達致第一批運到香港使用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是中國科興疫苗[17],而不是早於1月中已取得香港緊急使用授權及德國廠方早已完成供港首批次生產的BioNTech疫苗[15]。 香港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接受CNN訪問時說香港公立醫院醫療費有92%是政府資助的,所以香港民眾的醫療費用低,平均壽命長。 [來源請求]然而根據黃任匡醫生在立場新聞的文章,全港14000名醫生當中,只有5000多名醫生任職於醫管局,卻要應付全港九成醫療需要。 醫院管理局於1990年12月1日根據《香港法例》第113章《醫院管理局條例》成立,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接管醫院事務署轄下全港公立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 網上牌照服務網站() 提供電子牌照服務,方便申請人於網上申請酒牌或會社酒牌,以及查詢牌照申請進度。
上環東華醫院: 病人家屬探訪防疫措施
疫苗接種計劃只適用於香港居民及駐港領事,並須要持有香港身份證、領事團身份證、持有申請香港身份證收據、豁免登記證明書,但其後有私家診所違反規定為不資格的人士接種,並可向政府索取為香港居民接種疫苗的補助,開支則由公帑支付。 由於BioNTech疫苗須要解凍及稀釋,較適合大型接種中心使用,所以該等診所的違規個案都涉及科興疫苗。 上環東華醫院 2021年3月,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呼吸系統科前主管許建名[254],許建名醫生設於中環中建大廈16樓的診所,被發現向訪客稱可以免費接種科興疫苗,又稱只需使用雙程證或護照登記,其中一宗個案涉及一對使用探親簽證訪港的深圳夫婦,該診所為這兩名不符合資格的人士免費接種政府提供的疫苗,當事件被報導後,許建名表示會暫停非香港居民的預約[255],但以安全為理由,會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非香港居民提供第二劑疫苗[254]。 食物及衛生局表示,只持有往來港澳通行證,即雙程證的人士,不符合接種疫苗的資格,但沒有說明會否終止與該違規診所簽訂的合作協議,只表示會跟進投訴。 2021年4月18日,衛生署表示私家診所違規為非香港居民接種科興疫苗,至今共涉及9名人士
上環東華醫院: 香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
天美控股旗下「天美工程有限公司」(TEMMEX ENGINEERING LIMITED)要求其職工簽署聲明書,內容稱公司不建議職工接種疫苗,如職工接種疫苗後須自行放五日無薪假,以保障他人安全,又表明在工作期間如因接種疫苗不適及引起工傷,公司不會作出補償,即使不告知公司接種疫苗,亦同樣不會補償接種疫苗導致的工傷,要求職工確認已明白及同意該聲明書的內容並簽署[238]。 天美工程的做法引起爭議,傳媒在2021年3月29日就有關聲明書向該公司查詢,天美工程回應稱因為他們的職工須在地盤工作,建造業屬高危行業,所以要求染疫後放五日無薪假是為職工著想,而且公司購買的勞工保險不保疫苗引起的工傷。 職工盟建築地盤職工總會總幹事王宇來指出與工作有關的受傷就是工傷,而且很難判斷工傷與接種疫苗的關係,公司以職工擅自接種疫苗為藉口要求停工停薪並不合理,王批評天美工程只是推卸工傷及補償的責任[239]。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會長羅少雄表示,僱員在工作期間受傷,不論曾否打疫苗,都在勞工保險保障的範圍,羅又稱工人在休息期間面癱,因為與工作無關才不受保,但在工作期間跌倒屬於勞保範圍[239]。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接種疫苗後有機會出現副作用,但一般都較輕微,要求工人接種後五日不能上班,缺乏科學根據,不建議職工接種疫苗的做法亦不恰當[238]。
上環東華醫院: 東華三院 - 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 (東區)
[1]接種計劃分別採用由BioNTech開發的復必泰(BNT162b2)以及由科興生物開發的克爾來福(CoronaVac)兩款疫苗。 [2]計劃於2021年2月26日正式展開;至2023年9月17日為止,有6,917,445人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6,801,476人已接種第二劑疫苗、5,858,308人已接種第三劑疫苗以及、1,156,598人已接種第四劑疫苗、113,376人已接種第五劑疫苗以及3,704人已接種第六劑疫苗。 [3]而截至2021年5月30日,有80人在接種疫苗後於醫院病房或急症室死亡,多出現心血管疾病,另有23名孕婦接種疫苗後流產。 上環東華醫院2025 [4][5]政府公布36宗「全部均無臨牀證據顯示死亡關乎疫苗接種」之個案當中,科興佔24人,復必泰佔12人,死亡年齡中位數分別乃63歲及59歲,而210位接觸病毒後死者年齡中位數80歲。 上環東華醫院2025 特區政府由6月1日起不再主動公佈死亡個案,只會每隔兩週在網上發出簡報,並排除所有懷疑個案,被批評刻意降低透明度及黑箱作業[6][7]。 2021年10月27日,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的聯合科學委員會昨聯同疫苗專家顧問團召開會議商討接種第三劑疫苗,計劃為三類人群接種第三針加強劑,包括完成接種兩劑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的60歲或以上長者及醫護人員,以及接種兩劑BioNTech疫苗後仍有較高受感染風險的人群,專家委員建議如接種第三劑,應選用保護效果較高的BioNTech疫苗[59]。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 香港佛教聯合會
臨床事件評估委員會召集人孔繁毅表示,截至4月18日接獲29宗注射疫苗後面癱的個案,當中22宗涉及科興疫苗,其餘涉及復必泰疫苗。 接種科興疫苗後出現面癱的人士較多是男性,以左面面癱的情況較常見,通常在接種後48小時以內發生,孔繁毅表示會觀察情況多幾個月,如接種科興疫苗後的面癱個案明顯比以往幾年同期的面癱個案增加,會建議藥廠在疫苗指引上加入面癱屬副作用[185]。 2021年4月6日,由於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的接種率欠佳,三所之前被抽調作為科興疫苗社區接種中心的葵涌林士德體育館、屯門友愛體育館、將軍澳體育館,已經停止接受接種科興疫苗第一針的預約,預料可於5月陸續改回接種復必泰疫苗。
上環東華醫院: 推行「疫苗通行證」惹強迫打針之嫌
另一名孕婦在3月23日在彩虹道羽毛球中心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3月25日驗孕呈陽性,3月31日陰道出血,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診,經檢查後診斷為流產,胎兒的週期則不明。 衛生署否認流產個案與接種疫苗有關,但會將個案轉交評估專家委員會評估[183]。 2021年6月29日,養和醫院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今年2月至4月期間該院招募醫護人員進行抗體研究,有220人打中國科興克爾來福疫苗,237人打BioNTech復必泰疫苗。
上環東華醫院: 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 - 香港浸會大學王李名珍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
自一八七零年至今,東華致力提供、發展、管理和開辦醫療服務,先後設立五間醫院,即東華醫院、廣華醫院、東華東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和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致力為香港社會人士提供優質醫療服務。 排名主要考慮四個資料來源:一,來自數萬名醫學專家(包括醫師、醫院管理人員等)的全國性網絡調查數據。 二,住院病人的調查數據,包括醫院的清潔程度、護士╱醫生的溝通、護理、藥物溝通、出院資訊、安靜度及工作人員的反應能力。 三, CMS的醫院品質數據,其中包括再入院率、護理安全性、病人評價及護理效率。
上環東華醫院: 被丈夫查手機爆爭執 上環少婦生果刀刺胸自殘送院
私家診所每為市民接種一劑疫苗會有80元的資助,如同一位市民於同一診所接種第二劑疫苗可額外得到40元資助,即私家診所為同一位市民完成注射兩劑疫苗共可獲200港元資助。 2021年3月24日,復必泰疫苗接種中心在早上8時開放前[24],BioNTech復必泰疫苗的香港代理商復星醫藥通知香港特區政府,其代理的復必泰疫苗出現包裝質量問題而需要停止使用,各疫苗接種中心於開放1小時後陸續收到停止接種復必泰疫苗的通知,政府新聞處卻遲至10時才發出暫停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新聞稿,各接種中心最少有過百名市民已接種復必泰疫苗[25]。 上環東華醫院2025 香港特區政府其後稱,因為收到BioNTech疫苗的香港代理商復星醫藥的書面通知,其代理的復必泰疫苗在批號為210102的產品中,藥劑瓶的封蓋存有瑕疵,而另一批批號為210104的疫苗亦需要封存暫停使用,今日起將停止運送疫苗到各接種中心[26],復星醫藥又稱未有證據表明疫苗包裝的瑕疵會構成安全風險,暫停配送只是預防性措施,並已通報生產商BioNTech進行調查,供應香港疫苗的後續安排可能會受到影響。 上環東華醫院 今早已經預約接種疫苗的市民在接種中心外輪候,部分市民向記者表示昨天還收到政府發出手機短訊提醒要準時打針,當到場後得知突然要停止接種疫苗時,有市民表達不滿,怒斥政府荒謬及浪費市民時間,斥責特首林鄭月娥及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無能[27]。
此外,食環署又簽發許可證給某些店舖,以供售賣限制出售的食物,如非瓶裝飲料、冰凍甜點、奶類及奶類飲品、切開售賣的水果、涼茶、涼粉、壽司、刺身、不經烹煮而食用的蠔、不經烹煮而食用的肉類、活魚、介貝類水產動物、介貝類水產動物(大閘蟹),以及由售賣機出售的食物等。 上環東華醫院 )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西北部,於1980年代末由中區和西區的北部合併而成,為香港開埠之後最早發展的地區。 透過與 UCSF Health、市公共衛生局(SFDPH)及市總醫院(ZSFG)合作,東華醫院為社區提供更多的專科服務。 此外,東華醫院在其他醫療評級系統中也表現出色,分別在聯邦醫療保健及醫療輔助服務中心(CMS)的質量及病人體驗報告中獲得四星評級,及在2023 年春季Leapfrog Group 的醫院安全評級 報告中獲得A級評分。
相對於中國大陸接種2億劑包括科興在內的中國疫苗並沒有任何人死亡,而其他國家則接連發生不同事故,使中國大陸的疫苗接種計劃成為全球最安全的,香港接種科興疫苗後偏高的死亡人數引起安全性的疑慮及關注[232]。 有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的死者家屬向傳媒申訴,指衞生署尚未驗屍便宣佈父親死於心肌梗塞,做法對死者不公道,並表示醫院沒有解釋死因是否與疫苗有關,主診醫生也未取得完整化驗報告便推斷其父親死於心肌梗塞。 上環東華醫院2025 家屬認為政府有誘因隱瞞接種疫苗的潛在風險,避免市民對疫苗有負面的看法[230]。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 診所
2021年12月14日,香港大學在醫學期刊《臨床傳染病》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完成接種兩針科興克爾來福疫苗對近期流行的變種病毒Omicron無法產生中和抗體,在血清研究中科興疫苗對該變種病毒的抗體讀數是零,顯示科興疫苗對變種病毒Omicron基本上無效,至於打三針科興疫苗的效用則待定,不過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直言現在第三針仍在打科興疫苗的人,就要準備再打第四針[70]。 2021年4月2日,由百特國際在德國北萊茵-西發利亞的廠房生產的30萬劑復必泰疫苗運抵香港[39],於4月3日恢復接受預約。 在3月24日至4月4日期間因為復必泰疫苗包裝發生問題,而被政府通知取消預約的18萬3千名市民,將會陸續收到手機短訊通知由政府安排的新接種時間,至於已預約4月5日或以後接種疫苗的市民則可以按原定時間到接種中心接受注射[40]。 上環東華醫院 現時,東華三院董事局每年也會按照傳統,於文武廟舉行隆重的秋祭儀式,酬謝文武二帝,同時為本港市民祈福。 在第五波疫情下,死亡人數驟增,近日出現殮房不足應用的情況,令為數不少的遺體滯留在醫院內。 東華三院已於3月1日借出寰宇殯儀館殮房,予衛生署使用,以緩解醫院及公眾殮房設備不足的壓力。
上環東華醫院: 政府「強烈鼓勵」僱員接種疫苗
上環東華醫院 東華三院對於近日有報導指仍有大量有新冠離世人士的遺體積存於公眾殮房或臨時冷凍設備,深表關注。 但喺2004年3月嘅計劃中,西港島綫(暫稱南港島綫西段)改喺西營盤站同港島綫西延(起嗰時叫「西港島綫」)交匯,令林士街月台將來用嘅機會更渺茫。 2022年初,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日趨嚴重,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22年2月8日制定《預防及控制疾病(疫苗通行證)規例》(第599L章),以賦權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就若干處所或公共交通工具發出疫苗通行證指示,市民需按時接種指定劑數新冠疫苗並出示或持有符合特定要求的疫苗通行證才可進入相關處所。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 中西區 香港
另外,所有探訪者(包括新冠康復者)在進行探訪前均須提供 48 小時內有效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而有關樣本必須是非自行採集的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 東華董事局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與醫院管理局簽訂協議,讓東華屬下五間醫院加入醫管局。 2021年2月27日,首批供應香港及澳門的復必泰(BNT162b2)疫苗,於當日早上由生產地德國的法蘭克福機場運扺香港國際機場[22],當中58萬5千劑轉運到香港境內的儲存倉庫,其餘的10萬劑轉口到澳門。 今日(22日)凌晨4時20分,上環荷李活道208至214號太平大樓一單位,一對夫婦疑因感情問題爭執,其間25歲姓蘇女子情緒激動,衝入廚房用生果刀自刺胸口,隨即將生果刀棄於鋅盤,並離開寓所走到後樓梯位置。
上環東華醫院: 接種場地
2021年4月15日,政府第三度宣佈擴大接種組別,由4月23日起,所有16歲或以上人士,可登記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但注射克爾來福疫苗則為18歲或以上。 2021年3月10日,香港正式開始復必泰疫苗的接種工作,首星期將率先開放由醫院管理局負責營運的接種中心,其後亦將於外判接種中心提供[23]。 2021年2月18日,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已經動用50億港元向藥廠購買兩款疫苗[19]。 上環東華醫院 因為特區政府已購買及即將運送首批到香港的疫苗分別是中國科興克爾來福疫苗及由復星醫藥代理的BioNTech疫苗,各有750萬劑,即特區政府耗資50億港元購買1500萬劑疫苗[19],當媒體問及特區政府以50億港元向中國科興及復星醫藥兩公司支付每劑疫苗的價格及交易金額時[20],特區政府回應稱因為保密協議,不能透露交易價格[19]。 香港分別在2021年2月26日及3月10日開始科興疫苗及復必泰疫苗的接種,截至2021年5月2日,衛生署公佈的科興疫苗涉及死亡個案有22宗[186],科興疫苗另有1宗衛生署沒有主動公佈,經傳媒查詢後才發放資訊的暴斃個案[187];復必泰疫苗則有6宗死亡個案[186]。
上環東華醫院: 香港文匯網
排行榜由新聞周刊及全球數據公司 Statista 共同發布,代表東華醫院在醫療服務及病人體驗等多方面均達到最高安全標準,並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 新聞周刊的美國最佳醫院排行榜特別關注致力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並關懷病人福祉的醫院。 每位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的人士可即場獲發紙本疫苗接種紀錄(俗稱「針卡」),同時亦可經「智方便」和「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及經「2019冠狀病毒病電子疫苗接種及檢測紀錄系統」網站查閱電子疫苗接種紀錄及下載經數碼簽署確認的「電子針卡二維碼」。
上環東華醫院: 廣華醫院 -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
政府表示選擇接種那一款疫苗屬個人意願,市民可按自身的情況作出個人選擇,有需要時可諮詢醫生的意見。 2021年4月15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將接種年齡由30歲下調至16歲起,16至29歲人口約108萬人,計劃涵蓋人口增至650萬,佔香港人口88%,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又稱,復必泰疫苗只能存放3至4個月,預料在9月底關閉復必泰疫苗接種中心,故市民若想接種復必泰疫苗,必須在8月底前完成接種第一劑,惟暗示之後只有科興疫苗可打的說法遭到醫學界批評。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政府訂購750萬劑復必泰疫苗,至今約有193萬劑到港,接種復必泰疫苗超過一個月只用了41.4萬劑,按目前接種進度推算在9月底關閉接種中心時,將會因為無人接種而浪費375萬劑復必泰疫苗。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及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認為,政府可以與藥廠協商調節疫苗的交貨時間,而原定在今年年中交貨的阿斯利康疫苗,政府之前已要求藥廠押後到明年付運,許樹昌還認為政府是想透過預設接種復必泰疫苗的限期來催促市民打針[42]。 上環東華醫院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指政府稱最遲在8月要接種第一劑復必泰疫苗的說法令人反感,難以理解政府不再增購復必泰疫苗,反而聲稱9月後不再提供,質疑政府做法是否為公共衞生着想[43]。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8大著數
另有一名62歲男子在3月27日上午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後,同日中午在街上暈倒,被送入威爾斯親王醫院後經診斷是腦中風,情況嚴重,而當局直到傳媒查詢時才披露該嚴重個案[181]。 上環東華醫院 東華醫院(英語:Tung Wah Hospital,簡稱TWH)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上環普仁街12號[2],是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的公立醫院之一,乃港島西聯網僅次於瑪麗醫院的第二大醫院,同時亦為一間社區醫院,主要服務中西區居民。 東華醫院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以及東華三院總部,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興建及營運。
上環東華醫院: 上環東華醫院: 診所
承辦將軍澳體育館接種中心的康健國際醫療集團,其營運總監梁國齡在受訪時承認將軍澳體育館接種中心的接種率不理想,日均使用量僅達上限的4分之1至3分之1,當被問到上月是否要蝕本時,梁稱其集團財政儲備足夠,蝕錢不成問題,梁又認為坊間對於復必泰疫苗的認受性較高,相信中心改為接種復必泰疫苗後使用量會增加[163]。 香港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在2021年3月13日表示,香港政府或將採購第四款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供本計劃使用,預計為由Novavax開發的NVX-CoV2373蛋白質次單位疫苗[81],但至今仍未有進一步消息。 林鄭月娥於2021年11月11日到北角渣華道體育館接種科興疫苗第三針加強劑,同行的食物及衞生局長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也一同注射第三劑科興克爾來福疫苗,聶德權稱繼續打科興疫苗是因為他較喜歡滅活疫苗[63]。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均表示第三劑應接種BioNTech疫苗[64],因為抗體是越高越好,接種科興疫苗可能每6至8個月便要繼續補打加強劑[65]。 2021年9月,多名在2月率先接種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的多名行政會議議員、立法會議員及全國政協委員表示,他們在完成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後,其體內抗體水平在不足7個月間已下跌至無法檢出,所以決定到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接種多一劑BioNTech疫苗,並參與兩劑科興疫苗混打一針BioNTech疫苗的臨床研究[56]。 2021年7月15日,特區政府根據疫苗專家委員會對多宗科興疫苗的不良反應個案的分析,將「貝爾氏麻痹症」列為中國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的副作用之一[48],但特區政府沒有就此重要更新發出新聞公布,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於7月14日召開會議後發出的新聞稿亦沒有提及,只是修訂相關網頁低調發放科興疫苗可能會引起面癱的資訊[49]。
2021年7月5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政府将安排在香港的免遣返申请人及獲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確認為難民的人士於大約7月中開始接種疫苗,疫苗接種計劃覆蓋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展至其他會在香港合法逗留一段時間的訪客(其他訪客)[138]。 2021年5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擴大疫苗接種計劃至涵蓋持往來港澳通行證的內地居民,並會為在港的免遣返聲請人及獲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確認為難民的人士接種[137]。 2021年7月11日,有已完成接種兩劑科興克爾來福疫苗的現任立法會議員透露,有數名立法會議員的抗體水平數值只有「數十至一百多」,但是接種BioNTech疫苗的朋友卻驗出抗體數值達到「一千多」,並形容現時的情况「害死人」,若然明年需要追加注射疫苗,一定會轉打BioNTech疫苗[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