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着急速增加的客運量,香港國際機場成為全球第三大的國際客運機場,也是亞洲區的航空樞紐。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主禮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尹宗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潘云東、香港機場管理局主席蘇澤光、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以及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 走好轉型發展之路,萬盛經開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
在雙方緊密合作下,不但成立了聯營項目辦事處,並採取價值工程方案,在三跑道系統項目上有效地應用了新工程合約。 萬盛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近年來累計辦理民生實事1600余件,不斷提高城鄉公共交通便利化水準、生活垃圾和城鎮污水集中處理水準,有效實現光纖、天然氣實現全覆蓋,養老服務體系日益完善,五大社會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社會救助保障網路不斷織密。 不僅如此,近兩年,萬盛經開區加強開放合作,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與瀘州、邛崍等地簽訂合作協議20余份,圍繞産業發展、文化旅遊、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入合作,推進區域合作共贏發展。 近年來,深感環境之痛的萬盛努力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城市涅槃變革,迎來由“黑”變“綠”的生態逆轉。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2025 過去20年間,機場客運量從最初的2,860萬人次,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7,470萬人次;航點也從以前的120個擴展至220個,航空公司數目則是從60家增加至120家。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工程
2012年10月19日,機場管理局表示規劃大鋼中有細節有輕微的改動,包括增加環繞跑道尾滑行道的環道,使到飛機能夠更靈活地到達維修場所及貨倉,另外亦會將跑道北面的填海範圍向南收窄,務求在可行情況下減少填海面積[32][33]。 在建築及土木工程界別中,由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轄下的商業分支機構制訂的新工程合約(New Engineering Contract,NEC)廣獲國際認可,合約文件採用直接及容易理解的用語及結構,更為簡潔清晰。 透過採用新工程合約模式,有關各方可建立更良好的關係及合作,並提高靈活性,促進各方共同研究創新方案及價值工程,以降低成本和風險,同時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方式解決問題。
- 機場城市的建設,將進一步促進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之間人流和物流互聯互通,帶動香港航空業以至旅遊、文化、零售、會展和貿易等產業的發展,既為香港經濟提供源源不絕的動能,同時讓香港更能充分發揮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獨特角色,服務並貢獻國家所需。
- 機場管理局表示,施工期間,將會採取連串緩解措施,並且正在評估將新跑道對出的海事禁區連接沙洲及龍鼓洲和大小磨刀,打造成為大型海岸公園,有信心中華白海豚數目不會進一步下跌[39]。
- 地區生産總值增速、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稅收增速等5個指標排全市A檔。
辦公室會新設3個首長職位(總年薪約680萬港元),另有8名非首長職位(總年薪開支約680萬港元)。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表示,會要求機場管理局以最嚴謹的態度處理環境保護評估事務,以2014年的新空氣指標作為環境保護評估標準;她又指出,有待機場管理局完成環境保護評估報告及詳細方案設計後,會於2014年年底估算最終的建造成本及融資安排。 獲得行政會議原則上批准擴建的第三跑道,尚且須要通過環境評估、融資和民意三關[25][26]。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發展三跑道系統能大幅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能力,第三跑道啟用更是重要里程碑。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機場擴建工程統籌辦公室成立
他指出,政府會繼續支持推展三跑道系統下的其他工程,包括重置跑道、擴建二號客運大樓等,目標是在2024年完成整個三跑道系統。 本土行動成員何來及環保觸覺義工余顯璧透過法律援助署申請法律援助後,於2015年2月6日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指控《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法定環境影響評估未符合法定研究概要及技術備忘錄的要求,並且其結果是建基於無實據的假設,因此要求法院將之撤銷[51]。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2025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2025 同月7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首度回應時指出,香港機場管理局使用了大量時間去準備和撰寫有關法定環境影響評估,回應了香港社會及環境保護署所提出的事項,公眾亦有機會就此表達意見;惟因為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因此運輸及房屋局不宜作出評論,惟他本人相信法院會決定司法覆核之理據是否充足。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而香港機場管理局企業發展執行總監馮永業出席電視台節目時表示,《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法定環境影響評估由國際專業團隊耗時兩年撰寫,比較近年香港其他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有關法定環境影響評估的覆蓋範圍廣闊及要求均比較高,因此有信心能夠應付任何的挑戰[52]。
填海拓地 650 公頃(規模大約 34 個維多利亞公園)工程歷時約四年完工,全長 米的跑道已於 2022 年 7 月投入服務,其他工程包括擴建二號客運大樓、興建 T2 客運廊、新旅客捷運系統及行李處理系統將按時按預算於 2024 年完成。 香港機場管理局將會透過借貸承擔三跑道系統當中1/3工程費用,餘下2/3建築費用將透過停止向政府派息、向旅客徵收每人180元的機場建設費、以及增加航空公司收費等方式籌措。 外界預料乘客除直接繳付建設費外,航空公司徵費增加最終亦轉嫁給乘客,乘客變相雙重付費。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環境保護
黑色的煤、灰色的廠房、隨處可見的煤灰——以至於有人戲稱萬盛為“光灰城市”。 地處喀斯特地貌的萬盛經開區,擁有石林、溶洞、峽谷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利用優質資源,萬盛經開區打造出黑山谷、萬盛石林等多個旅遊景區,吸引了大量遊客,形成萬盛旅遊新的核心競爭力。 在三跑道系統施工期間,可創造13.9萬個人工作年(即一個人獲聘用全職工作一年),至2030年可創造12.3萬個直接和16.5萬個間接和連帶職位[42]。
三跑道系統項目工程其中一家承建商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獲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頒發「年度新工程合約承建商」大獎。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2025 該承建商在合約3801與所有相關各方合作協調,在項目交付及良好施工方法方面表現卓越,因而獲得嘉許。 機場城市的建設,將進一步促進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之間人流和物流互聯互通,帶動香港航空業以至旅遊、文化、零售、會展和貿易等產業的發展,既為香港經濟提供源源不絕的動能,同時讓香港更能充分發揮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獨特角色,服務並貢獻國家所需。 同時,習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提出「四點希望」,包括寄語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 就此,發展機場城市正是特區政府推動香港航空業以至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工程項目
2012年5月,機場管理局就第三跑道及相關設施的興建計劃向環境保護署署長提交工程項目簡介,展開法定環境影響評估程序[27]。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2025 機場管理局接獲研究概要後,將會展開全面性研究,預計需時兩年完成[28][29]。 2022年4月21日,機場管理局表示第三跑道試飛已順利完成,並與民航處就第三跑道啟用的其他準備工作緊密合作,當中包括法定程序、演習及演練。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建設徵費
另外,亞洲國際博覽館亦有同類展覽,但內容還有關於智能機場及機場城市。 合約3801是機場管理局與其承建商訂立的第一份新工程合約,涉及就三跑道系統項目在現有機場島上挖掘和建造一條備有四個管道結構的鋼筋混凝土旅客捷運系統隧道,以及一條備有兩個管道結構的行李處理系統隧道,並包括所有相關道路/公用設施改道及修復工程。 特區政府連同機管局正全力推進香港國際機場及周邊的發展,以打造機場城市,成為香港另一新地標。 相關項目包括結合辦公大樓、酒店、商場、餐飲場所和娛樂設施於一身的SKYCITY航天城;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建設的自動化停車場等各項發展;以及連接航天城和人工島、供行人和自動駕駛車輛使用的航天走廊。 在沉陷影響較重地區開展生態修復,積極探索碳匯交易;在影響較輕地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在沉陷穩定地區佈局産業園區,培育發展接續替代産業,有效實現了“邊治理、邊改造、邊提升”。 機場第三條跑道最新造價達1415億元,較原先估算增加550億元,為香港開埠以來最昂貴基建工程。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相關參見
加快推動綠色城市建設,新建城市公園46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6.6%,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美麗宜居、綠色示範村莊佔比達56%,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區、市級園林城市。 目前,萬盛經開區抓綱帶目、賽馬爭先,通過挖存量、擴增量、抓變數、提品質,加快促進勢能變動能、優勢變勝勢,推動萬盛産業邁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立足市級高新區創建,加快構建“一區兩工程三中心N平臺”創新平臺體系,建成創新平臺87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企業44家、科技型企業640家、高新技術企業62家,高新技術企業産值佔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超40%。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創新科技
目前,聚力全産業鏈優化升級,萬盛已建成工業園區達10平方公里,集聚了西卡德高、東方希望、福耀玻璃、耀皮玻璃、珠海冠宇、惠倫晶體、多普泰制藥等一大批優勢骨幹企業,多點支撐、多極增長、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産業結構已具雛形。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2025 作為萬盛經開區老牌玻璃企業,福耀玻璃已在此紮根21年,見證著萬盛産業轉型發展的方方面面,也是萬盛工業轉型發展的開端。 10月30日,在陜西省銅川市召開的全國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暨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經驗交流現場會上,萬盛經開區作為代表交流發言,分享萬盛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經驗,展示萬盛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作成效。 採用三跑道系統預計到2030年將會為香港帶來1,670億港元的經濟貢獻(即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間接及連帶貢獻的總和。),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4.6%;創造141,000個直接就業機會和199,000個間接就業機會[40]。 而預計到2061年,三跑道系統帶來的經濟淨現值將可達到10,460億港元,相對同期如採用雙跑道系統,則僅能帶來5,910億港元的經濟淨現值[42]。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政府同意
同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精準服務企業全生命週期過程中不斷創新服務機制,大力提升全流程服務質效,進一步壓縮一般社會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和一般工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加快項目審批落地減流程、提速辦;實施“一人一企”定向服務專員專項行動,健全涉企問題閉環處理機制,為企業經營壯大優服務、解難題。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2025 同時主要領導還帶隊赴江西、廣東等地,圍繞新材料等産業,開展實地走訪,對接洽談項目,堅持“對上抓爭取、對外抓招引、對內抓落地”工作思路,聚焦“深度、速度、力度”精準發力,助力産業集群式發展。 2013年11月29日,機場管理局公佈法定環境影響評估初步研究結果,證實中華白海豚在工程範圍(香港國際機場西及北面)出沒,惟並非牠們的主要覓食及棲息地,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目及密度均低於大嶼山一帶水域。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2025 機場管理局表示,施工期間,將會採取連串緩解措施,並且正在評估將新跑道對出的海事禁區連接沙洲及龍鼓洲和大小磨刀,打造成為大型海岸公園,有信心中華白海豚數目不會進一步下跌[39]。 香港機場管理局三跑道項目管理副總監梁景然指出,航空交通需求急增,使現有的雙跑道系統幾近飽和,亞洲鄰近機場也積極擴建設施增加航機吞吐量。 機場管理局於2006年12月21日發表的《香港國際機場2025規劃大綱》中表示,正在研究興建第三條跑道的可行性及公佈第三條跑道的可能用地[6]。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走好轉型發展之路 萬盛蝶變升級展現綠色發展新姿
香港位處亞洲心臟,位置非常優越,而香港國際機場集合領先的管理與基建於一身,同時通過應用不同的創新科技,不斷求進,因此成為了今時今日作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去年的貨運量再次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這座重新吐綠的老工業城市,正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錨定“一城三區一地”的目標定位,聚力建設“1+3”産業集群,開展旅遊“三次創業”,咬定目標不放鬆,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首要任務,切實把每一項“任務清單”變成“成效清單”。 當中三跑道系統發展方案於2015年3月17日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工程於2016年動工,最快於2023年竣工。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正式啟用
機管局計劃從三方面集資,包括向銀行借貸發債、未來10年暫停向政府發放股息,以及向旅客及航空公司徵費。 機管局建議2016年8月起向離境及轉機的旅客,每人收取170元「機場建設費」,為期8年,直至2023年三跑建成,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明言已要求機管局減收徵費。 近年來,著眼生態環境治理,萬盛經開區創新機制,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組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中心,統籌推進轉型發展工作。 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組建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公司,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深入實施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 2020施政報告表示要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計劃於2022及2024年啟用第三條跑道及整個三跑道系統,2023年完成「高端物流中心」,以及2021至2027年分階段完成「航天城」發展項目。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2025 以下內容只包括了三跑道系統的歷史,不包括《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中的《中場範圍發展計劃》及其他比較小項範疇。
【明報專訊】斥資1415億元的三跑工程,為本港史上造價最大的單一工程項目,整項工程預計2024年底前完成,當中兩項主要工程——擴建二號客運大樓(T2)、以及興建三跑道客運大樓和停機坪,本應同於今年第一季展開,並於2024年第三季完工,施工期接近4年半。 然而,最終前者剛於上月(8月)才批出工程合約,延遲近半年;後者的上蓋結構主要工程更要在今年第四季始批出合約,若工期不變,估計要到2025年始完工。 機管局回覆本報查詢時,無回應收入減少有否影響三跑工程進度,稱該局仍維持原定目標,即2024年底前完成整項三跑道系統工程。
Gammon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 (「金門」) 贏得香港機場管理局一項價值72億港幣的工程合約,為香港國際機場的機場旅客捷運系統 (APM) 及行李處理系統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2025 (BHS) 建造隧道和相關工程。 APM和BHS隧道及相關工程 (合約編號3802) 是機場第三跑道系統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旅客可於三跑道客運大樓與擴建的二號客運大樓之間往返。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工程範圍包括建造一條1.8公里長、備有8個管道結構的APM和BHS系統、19個相連建築物、樓宇設備及機場系統安裝。
2012年3月20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機場管理局規劃興建第3條跑道,運輸及房屋局指出香港政府於2015年始會落實此興建計劃;機場管理局則會運用未來的兩年時間及斥資1億港元以進行法定環境評估報告,並且會以新空氣指標作為其基準。 當中包括使用18個月到興建第3跑道的地點進行生態實地分析;局方亦會與香港漁民及專業人士進一步研究工程對海洋生態、中華白海豚、漁業、水質、空氣質素、噪音及廢物處理的影響;及後亦會諮詢環境諮詢委員會及公眾。 為了實踐三跑道系統發展方案,整項工程需要填海約650公頃,相當於現時半座香港國際機場的面積,提出當年預算造價為863億港元(至2015年3月,最新估算為1,415億港元)。 三跑道系統發展方案的內容包括興建全長3.8公里的第三條跑道、滑行道系統、100座停機坪、航空交通控制塔及可以連接60座登機橋的丫形新跑道客運廊、擴建行李處理系統、延展香港國際機場旅客捷運系統,並且改建二號客運大樓成為無人駕駛列車鐵路站等等。 當局亦考慮在填海範圍興建新的客運大樓,並且設立新的過關口岸[2]。 同月26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出席香港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時表示,申請成立機場擴建工程統籌辦公室,新增11個職位(每年涉及1,360萬港元開支),主要負責監督機場管理局在興建新跑道上的事務。
金門在簡化製造及裝配過程的設計 (DfMA) 方面的經驗亦有助提高建造的一致性、效率、準確度和質量。 截至2013年4月月中,法定環境影響評估數據初步顯示,赤鱲角島北面水域是白海豚游經的水域,赤鱲角島西面水域則是白海豚的棲息地。 機場管理局認為,於北面興建第三條跑道可能影響白海豚的移動路線,但是西面的進口航道限制區會比較現時大,屆時船隻無法進入,將會減少對白海豚滋擾,改善海洋生態[34]。 機場管理局表示,調查已經一半完成,將會於同年9月陸續地完成,屆時將會綜合所有數據,評估三跑道系統工程對海豚的影響,及預計法定環境影響評估料最快可以於同年年底提交[35][36][37]。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2013年8月1日,機場管理局舉辦展覽,簡介《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進展,表示針對中華白海豚的調查已經完成2/3,他們透過多種方式在第三條跑道預定位置水域附近追蹤到72組中華白海豚,主要位處香港國際機場西面,屬於其覓食地區。 漁業生態方面,在香港國際機場北面的人工海堤尋找到的珊瑚、水底及潮間生物均屬於常見,未發現稀有品種[38]。
出席典禮的其他嘉賓包括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其他政府官員、機管局董事會成員、商界領袖、本地航空公司及主要機場公司代表等。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同步,萬盛經開區堅持“融合化”路徑,以“旅遊+”融合發展路徑,推動旅遊與文化、工業、體育、鄉村振興、大健康、商貿和教育等深度融合,讓萬盛成為遊客心中“有風的地方”。 圍繞該目標,該區堅持“項目化”引領,找準特色和優勢,謀準、謀深、謀實一批牽引性強、可持續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不斷推出旅遊新場景,新建一批拳頭景區、提質一批核心景區、塑造一批重點景區,打造全區核心旅遊産品矩陣。 “今年,我們‘1+3’主導産業實現産值185億元,拉動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産值218.31億元、增長9%,貢獻率達84.8%,充分發揮引擎作用。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習近平主席在七一親臨香港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四個必須」,包括囑咐我們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 最高峰時,煤炭産業産值佔萬盛工業總産值的80%以上,産煤量達重慶總産量的一半。
三跑項目工程合約清單: 走好轉型發展之路 萬盛蝶變升級展現綠色發展新姿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昨日聯同一眾代表到機管局大樓外請願,要求局方介入事件,並要求總承建商盡快交代支付拖欠相關餘款的最後期限。 機管局發言人昨日回應查詢稱,據其了解,相關總承建商已開始陸續分批與分判商跟進付款安排。 2019年4月10日上午11時,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填海工程範圍的地盤,正在進行「泵砂」期間有器材起火,黑煙還潭至正在運作的北跑道,起火期間北跑道所負責的降落航班並沒有受影響,工程人員將火救熄,消防船亦到場戒備,事件中沒有人受傷。 其後,香港政府表示同意報告[12],預計於2012年首季作出決定,以啟動下一階段的工作,包括環境評估、工程設計及融資方案[13][14][15][16][17][18][19][20][21]。 發展三跑道系統,將能大幅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能力,加上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將能鞏固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更好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宏觀戰略。 近年來,萬盛經開區累計建成綠色礦山10個,造林育林24.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8.2%,有效治理水土流失57.3平方公里,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明顯遏制,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連年位居全市前列。